抛开市场策略和日本企业间的竞争默契不谈,佳能、尼康的产品风格和各自的企业文化有关。
尼康是老牌军工光学企业,二战时日本联合舰队上一水尼康瞄准镜,陆军士官用的也是尼康望远镜。它隶属于军方和右翼背景的三菱集团,骨子里非常日本非常传统,思想保守、刚强,做出来的产品扎实硬朗。
佳能是一家很国际化的企业,虽然是做相机起家,但随发展经营项目覆盖广大,照材仅占其销售额的1/5左右。这是一家非常商人化的现代公司,以实用技术和新概念开拓市场,以利润和效益为根本出发点。做出来的东西实用、实惠,能领一时之风潮。
手动机械时代,尼康以军品品质稳坐高端单反头把交椅,因为机械制品更看重坚实耐用的品质。它的全线产品都是以皮实耐用、装配精良著称。佳能的顶级机F-1虽然号称单反中的重型坦克、最坚固的135相机,但仍不能撼动专业用户对尼康F1、F2的信任。而佳能率先把电子工业品的设计、生产、营销模式引入相机领域,推出易用性和性价比极高的中低档自动曝光相机,获得了极大的市场成功,连续8年获得单反销售第一的成绩。
自动电子时代,佳能以其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崛起,以高、新性能的机身和镜头很快推翻尼康王朝,成为专业用户的禅袜普遍选择。在超声波对焦马达、光学防抖等自动时代的核心技术领域,尼康至今还没有赶上。
数码时代早期,佳能的优势无可匹敌,从利润的角度考虑开始放缓进步的脚步;而尼康则积极进取,通过与索尼的合作逐渐掌握自己在数字影像技术领域的发言权。尼康全幅的推出是其全面追赶佳能的标志,目前产品来看很难说佳能再有什么明显优势。不过,佳能的技术储备也是十分雄厚的,在市场的压力下将很快释放出来,不会被后来者轻易赶超。
具体到产品特色上,佳能最大改改的问题是始终在技术上有所保留。
它决不肯让低档机分享专业机上的技术。比如饱受诟病的对焦和测光模块,用户只有购买顶级的1系列才能体验佳能完整的技术。这一点尼康更像一个搅局者,它的中低档机相关方面指标显著比佳能同档次机身为高,以此干扰佳能的市场划分,并从中争取消费者。
同样的,佳能不同档机身的材质质感包括操作方式都显著不同,高档机好得没法说,中档机差强人意勉强过关,低档机一塌糊涂好像玩具。而尼康即便是低档机也有不错的质感,虽然在成本上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却让低端产品的用户也有一定的专业体验。
应该说目前俩家画质方面的差距已经很微小。佳能的自动白平衡略准,尼康的机内算法更通透。这对于拍RAW的用户来说没有影响。
至于镜头,80年代前尼康镜头以其高反差的特点获得更高的评价。随着印刷精度的提高,层次更细腻、细节表现更好的佳能镜头获得更高的青睐。从专业评测来看,佳能L镜头可以说是日系镜头最高水平的代表,也是世界最好的自动对焦镜头。国内专业人士(主要是报社记者)流行“尼康硬佳能软”的说法,一方面是尼康高反差镜头更适合报纸的粗糙印制;第二是尼康最早就是以高端产品主动打入中国各大通讯社,而佳能则从中低档的民用渠道流入中国市场。90年代以后,随着佳能自动对焦相机的普及,国内摄影师也全面接受了佳能镜头。现代,尼康镜头也弥补了过去干、硬的不足,打到了与佳能顶级镜头的同等水平且风格趋同——佳能不再像以前那样暖、柔,尼康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冷、硬。现在,已经无法从成像上分辨出两家的顶级镜头,从成像风格上谈两家镜头基本都是道听途说后的人云亦云。
在对焦马达、光学防抖技术方面,佳能的优势是保持至今的,尼康仍然有差距。不过俩家的水平都已足够高,这样的差距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什么影响。差距体现在,尼康最新推出的几支顶级定焦镜头,出于成本或技术的限制,仍不能如佳能十几、二十年前的产品那样装备环形超声波马达;而佳能最新的防抖技术(如新红圈百微上的第三代IS机构)仍是独步市场的。尼康高调宣传的纳米涂层镀膜,佳能其实也有相似的技术并应用到产品上。另一个体现是,类似规格的镜头(主要是高端镜头),尼康镜头要比佳能镜头贵。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尼康、佳能的中低端机身和镜头并没有显著差别。尼康相机质感好一些,对焦强一些;佳能相机设计好一点,分辨率高贺歼激一些。对于中端用户,佳能5D2以极高的画质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但它与尼康D700相比缺点也很明显:对焦和测光差,连拍差。对于职业记者,D3系列配合其新的14-24、24-70镜头性更为给力。对于不问价钱只求最好效果的用户,佳能素质顶级、阵容齐整且久经考验的顶级镜头群无疑有更强的吸引力。尼康新镜头的素质尤其是耐用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索尼的单反相机业务继承自美能达。它与蔡司的合作更多地是一种市场造势,并不是说蔡司直接为它设计和生产镜头。索尼的蔡司镜头还是原美能达和索尼自己的产物。目前索尼看似放弃了高端领域与尼康、佳能的竞争,转而把未来寄托于固定反光板的单电相机和无反光板的微单相机上。很明显,在传统单反领域它不会对尼康、佳能的地位产生太大的威胁
法律或国际关系,这是最容易进去的专业
查看更多关于【长白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