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族的服饰
这里56个民族都有(图片)
这里有各民族详细介绍:
民族服饰 有图
还有很多:
%C3%F1%D7%E5%B7%FE%CA%CE
二、蒙古人服装
因为蒙古袍子比较宽松,所以有风时,会从下面吹上来,让肚子受凉,在腰间扎一个腰带,可以有效避免这一情况。在过去,蒙古人穿袍时,是不穿裤子的。蒙古著名的油画《蒙古一日》(20世纪初的作品)中看到这一情况。
三、科尔沁蒙古族服饰是什么样的?
春季,男子穿开衩蓝棉袍,腰系红绸带,头戴羊羔儿皮帽,足蹬纳底布靴。妇女穿不开衩蓝绿色棉袍,足蹬刺绣花纹的布靴,以彩绸包头,不扎腰带。夏季,男子穿蓝或白色长衫,足蹬布鞋,头戴圆顶檐帽或草帽。女子穿不开衩绿色或蓝色长褂,有时在白褂外套黑色坎肩,穿布鞋。已婚妇女用红头巾包头。秋天,不论男女早晚都穿棉衣,午间穿长衫。春夏秋三季女子在袍内着内衣和单裤,但很少外露。男子在夏季可以穿内衣单裤。冬季,男子日常穿无吊面,以大绒镶边的厚毛白茬皮袍,足着套毡袜的纳底布靴,头戴狐皮帽或用皮、毡子做的帽檐两端开口的圆筒帽。每当节佳日或赴宴,穿蓝绸吊面的羊羔皮袄、蓝大绒或蓝布吊面的皮袍,腰扎红绿色丝绸。腰带的右侧挂银鞘的蒙古刀,左侧挂装鼻烟壶的褡裢。脚穿大绒靴或香牛皮靴,下身穿蓝缎吊面的羔皮裤或棉裤或穿黑大绒吊面,内有土布做衬的夹裤,头戴獭皮或狐皮做的圆筒帽。生活较富裕的或新郎官则在羔皮袍内着白布长衫,以免把袍衬弄脏。女子日常居家穿无吊面的大绒镶边二毛剪茬皮袍,或用蓝绿布吊面的皮袍、山羊皮袄,足着套毡袜的绣花布靴,贴身穿白布褂,黑布裤。发插竖簪,以红色丝巾包头。当赴宴,参加婚礼或过年节时,穿着红绿绸缎吊面的筒袖不开衩羔皮袍或蓝缎面、窄袖不开衩的羔皮袍,有的用蓝绿柞丝绸或者用棉绸吊面不开衩的二毛剪茬皮袍,足着套毡袜的靴帮绣满花的大绒布靴。较富裕户的女子则穿着白色绸缎做的衬衫,下身着黑色缎面内带衬的夹裤,贴身穿白色长衫。科尔沁蒙古族在婴儿满月时用棉布缝制长衫,称之为“巴仁达格”(即婴儿服装),这种服装即使孩子长大成人,也要保留。有的人家用新布条连接起来缝制小长衫,一般毛边朝外。
鞋靴
绣花靴有靴尖正方的“哈玛靴”、有圆型翘尖的“喀尔喀靴”和“满洲靴”。男女所着靴的颜色各异,男子尚黑色大绒,女子则喜欢墨绿或天蓝色。男鞋靴帮上刺绣花纹图案,靴??中间绣吉祥、如意结和玉玺等花纹。女靴上一般刺绣凤鸾花草图案。
头饰
婴儿刚满月,除在头囟上留着一绺辫子外,其余全部剃光。女孩子长到15岁时便开始留头发。头发长长时梳成单根辫子,并以小粒珊瑚、珍珠串扎辫子根部,垂于肩上,谓之留发姑娘。姑娘婚后才能梳成两根辫子,并扎在一起。已婚妇女把头发分两绺梳辫子,用红头绳在辫子根部缠绕两公分左右,叫扎根。单根辫子意味着单身,已婚妇女在她丈夫在世时,若梳单根辫子被认为不吉利,因此忌讳梳单根辫子。女孩子小时可以在头囟上留一绺头发,用红绿纺绸扎小辫。留发前也可以分绺扎辫。
额箍
已婚妇女用来梳盘高髻的一种珊瑚串。制额箍时,用几股棉线穿缀珊瑚,排列成四行,中间以翡翠牌等宝石隔成的一种头饰。翡翠牌可以用3个至5个,正中间的四方型或圆型,其余是蝴蝶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蒙古族的服装穿戴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改变,在农村牧区少数老人日常还穿着民族服装,多数人只有节日盛会才穿民族服装。城镇蒙古族的穿戴与汉族基本相同。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四、有甚么好看的蒙古服装吗
准备去蒙古旅游还是拍照用呢,觉得穿蒙古服装跳舞好好看啊。你说的是不是这样子的衣服啊
五、( )的马奶酒、( )草原、( )蒙古族服饰、( )的绵羊、( )哈达,填入色彩四字成
( 雪白)的马奶酒、( 绿油油)草原、( 五颜六色)蒙古族服饰、(雪白 )的绵羊、( 洁白)哈达
六、蒙古族的服饰.民俗.节日风俗.饮食.民居.艺术品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巴里坤的蒙古族因长期与汉族杂居,所以其服饰与汉族比较接近,只有少数老年人穿蒙古族传统服装,包蓝色头巾、穿蓝色大襟长袍,腰系丝带,脚蹬皮靴。但在重大节日,蒙古族男女都要穿传统的民族盛装,镶花边的蒙古袍子,配以彩色丝绸腰带,足蹬蒙古式皮靴,英姿飒爽,俊秀威武。
过去蒙古族以游牧为主,所以住的全是蒙古包。现在除了游牧,相当多的蒙古族从事农业生产或农牧兼营,他们已定居村镇。
巴里坤蒙古族的传统饮食主要是面食、奶食、肉食以及夏季吃些野韭菜、葱和蘑菇等。后因长期杂居在汉族中,从事半农半牧生活,现在普遍吃蔬菜。蒙古族热情豪爽,诚恳待客。宴请客人时必敬酒并唱“敬酒歌”助兴,营造热烈气氛,以此表示对客人的欢迎、祝福和尊重。蒙古族特别倡导尊敬长者,爱护晚辈,如果家里来了年岁大的长辈,必须要迎上去把马接过来拴好,长辈要走的时候,也要牵马扶其上鞍。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春节和敖包节,除此还有点灯节(祖鲁节)、麦尔节等。蒙古族把送冬迎春的第一天,即春节称:“查干萨日”。蒙古族过春节有自己独特的庆贺方式。农历五月十三日是敖包节,这是蒙古民族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祭祀的山堆,顶上要插柳枝为丛,立竿为柱。“垒石成山”、“视之为神”,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护神的化身,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敖包这天,人们欢天喜地云集在敖包前进行祭祀,先由喇嘛焚香诵经,人们则献了供品后,自左向右围着敖包掌心向上,边走边叩首需绕三圈,祈神降福。祭完敖包后,还要进行赛马、摔跤、射箭和歌舞等娱乐活动。因此祭敖包不仅是一次宗教活动,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借此施展才艺、技能、进行情感交流的一次机会。
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作“好汉三艺”是草原马背民族的拿手好戏。蒙古族无论男女,自幼学习骑马,到十来岁就纵马如飞,并能在马奔跑时弯下腰拾起摆放在地上的手帕、鞭子等物。摔跤也是蒙古族喜爱的竞技活动,摔跤场面龙腾虎跃,扣人心弦。射箭更是蒙古族的强项,也是流传至今的熟练自如的运动项目。
查看更多关于【新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