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摄影拍小朋友,前期怎么拍摄后期怎么修图,可让照片更好看?摄影前期,我们要研究选景、构图、光线、如何突出主体人物,让场景和人物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后期就是对前期的补充,光线不足后期补,颜色不好后期调。
下面摄影自学班,详细为朋友们介绍下:前期思路:(本篇出镜模特:一朵妹妹)
1、构图:黄金九宫格,引导线构图。看似1:1:1的等分,跟三等分很像,实则是横向1:0.618:1的黄金分割。
人物主体,占中心部位,上方留白大一些,人物和地面占比均匀。黄金分割,会让照片看起来更具美感,但对于拍孩子,我们没有必要,特别讲究分割比例。因为观者的视觉,会不自觉的被孩子吸引。在有路、有栏杆等处拍摄时,如果顺着栏杆拍,会更具指引性。
2、光线、选景及参数:室外拍摄,不建议在10:30-16:00,因为此时光线强烈,照出来容易过曝,没有细节。但拍孩子,时间不可控,天气稍微凉,家长还会特意选择中午拍。那在选景时,选择有光同时有影的地方最好,有光比,光影斑驳,有细节。如下图:(忽视环境中,一朵妹妹和孩儿她爹)
参数:此时阳光强烈,感光度(ISO)调到100最低值,光圈2.5(F2.5),快门速度1/3200秒。快门速度不要调的太慢,孩子好动、好跑,调太慢,片会虚。点测光,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即可。原图如下,接下来介绍后期。拍摄时,对焦在孩子眼睛或者面部。
因简单带孩子出来玩,没有带反光板等为面部打光,同时又是背对着光,所以照片很暗。
后期思路:
孩子的照片,又是初夏,颜色应鲜艳丰富,让照片看着有活力。原图如下:
后期一:Adobe Lightroom Classic CC调色1、新建目录:文件-新建目录,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创建。
2、导入照片:文件-导入照片和视频,快捷键为ctrl+shift+i,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选择批量导入和单张导入,视情况而定。
3、基本设置-白平衡:色温偏蓝。蓝色和青色,可以让照片看起来更清新。同时色调偏粉,让孩子的照片看起来暖洋洋。大家根据自己的感觉调色,数值仅供参考。
4、基本设置-色调:增加曝光度,照片整体提亮,对比度增加一点,让照片色彩细节丰富一些,不可加太多。高光和白色色阶降低,同时阴影和黑色色阶升高,让照片明暗对比更强烈些。
5、基本设置-径向滤镜:径向滤镜的好处是,对暗处部分调整。把暗的地方圈住,调整曝光度即可。
6、基本设置-偏好:清晰度加一点,照片更锐一些。如果想使照片柔和,就减一些清晰度。鲜艳度多加一些,使照片颜色丰富鲜艳。这里的饱和度我没有动。
7、色调曲线:选择线性曲线。简单解释曲线:曲线上的对角线,一分为二看,上面部分,代表的是亮部,下面是暗部。
线性曲线的特点就是,可以随意在对角线上打点,然后拖拽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我这里把图片最亮的的部分变暗一点,然后暗部也稍微降一些,使照片颜色分明。
8、HSL-饱和度:在调照片颜色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照片照片中都有什么颜色,然后再进行调整。
红色,衣服的颜色。橙色,皮肤的颜色,降低橙色,人物皮肤会显白。黄色和绿色,是此片中树干和叶子的颜色,升高彰显下初夏的样子。
天是蓝色,因前面增加了鲜艳度,蓝色在这张图中看着有些张扬,所以降低。
9、HSL-明亮度:照片中的颜色,衣服袖子的颜色红色,皮肤的颜色橙色,树叶的颜色黄色和绿色,蓝色天空的颜色。增加这些主要颜色的明亮度,照片更明亮通透。
10、颜色:橙色饱和度降低,明亮度增加。使人物的皮肤更白皙一些。黄色饱和度和明亮度都增加,彰显初夏的味道。蓝色饱和度降低,明亮度增加,更能增加小清新的感觉。
11、在Lightroom里面的调色操作已经完成。选中照片,鼠标右键,在应用程序中编辑,进入photoshop。
后期二:Adobe photoshop CC 2018简单调整对于这张图片,背景的人物和光秃的树干,都有些抢镜。所以我们要把他们些修掉。
1、导入照片,并复制图层,快捷键为,ctrl+j。
2、内容识别:用修补工具,选中多余的东西修掉,快捷键shift+delete。如果填充的识别内容,不太相同,请耐心一些,多次操作。
3、选取暗部:ctrl+shift+2选取图片中的高光部分,ctrl+shift+i反选,ctrl+j新建选区图层,这步操作精准选取了图片中的暗部。
4、图层模式:滤色。这样这幅图片中的暗部也变亮了,如果太亮,就降低一点透明度。
5、锐化:滤镜-其它-高反差保留,半径值为1像素。回到图层中,图层模式改为柔光。
6、文件-存储,ctrl+s覆盖原图保存,如果不覆盖原图保存,那就另存为,ctrl+shit+s找到合适的存储位置即可。
7、效果图如下。
以上分享,详细介绍了夏天怎么给小朋友拍出漂亮的照片,以及后期流程、步骤。希望帮您在这个夏天,给宝贝拍出漂亮的照片!
如果喜欢本篇分享,有劳朋友们帮我转发和点赞哦!感谢啦!欢迎您把夏天的照片和摄影经验,在留言中分享交流哦!
更欢迎朋友们来关注我,等你呦!
查看更多关于【C4D】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