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实摄影简单来说就是记录现实生活的,能够反应一定层次的社会现实,能够展现历史的价值,具有社会主义人文关怀。对我们自身而言,我们要以公平客观的态度去记录所见到的事情,对于被摄对象我们要去充分的尊重他们。
镜头及其表达镜头以及拍摄出来的画面就是一种语言的表达,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表达这种语言与人沟通呢,这就需要靠我们手中的器材了。能够表现环境画面,展现视觉张力效果的莫过于使用广角,而长焦能够展现场景的气势也很好的对细节进行描写刻画,还有其对空间的压缩使得画面效果具有冲突性,还能与人保持距离,两者的相互结合补充就能够将画面的故事性展现出来,与观者也能有很好的情感沟通。一般我们会设置连拍的模式,拍摄出的画面成功率大一点。
学会沟通靠近被摄对象纪实摄影不是说去简单的把你看到的去抓怕下来就够了,我们对于被摄对象要给与充分的尊重,不论你在哪里你拿着个相机对着人去拍摄任谁也会有不自然的感觉,而且还会令人产生厌恶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去沟通了,即便是你想去抓怕那个你心意的瞬间在被人发现后你也需要与人去沟通,你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总重自己的作品。我们自身也要去贴近生活中的人或事物去拍摄,不要不好意思的去接触生活中的事物,纪实对于细节上的刻画有时会体现在脸上的神态表情当中的,所以我们需要去靠近的去拍摄。
抓拍以及造型技巧抓怕自然是纪实摄影中最常用的拍摄方法,抓拍要求我们掌握所用设备的设置,快门 光圈以及感光度之间的配合使用,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不要使用闪光灯,每个人对这一点都很是敏感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要有耐心的等待,在看到一处美丽的场景的时候,去等待合适的人及时机去拍摄。纪实摄影中的造型形象要求所拍摄画面能够充分的表现出环境与主题,在构图方面可能会欠缺一点,但你拍摄的那瞬间所展现的生活画面以及真实感同样会给人真实感的体验。
其他技巧方法在此类摄影中拍摄人像面部神态显得尤为重要的,尤其是眼睛,在人像摄影中不管是全身照或者半身照对于眼睛的处理都是和重要的。为什么对于眼睛的处理显得很重呢,那是因为在一张照片中眼神可以传递出情绪带给我们故事感,能够与观者有情感上的交流。我们在平时也要经常观摩一下大师的作品为自己以后的拍摄也提供些思路,在我们拍摄前做一些计划便于在后期检验一下自己的拍摄成果,在后期检验自己的拍摄时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拍摄纪实摄影是一种挑战,不要害怕失败,多次去尝试在其中找寻到自己的方法就能够有所收获。
多年下来,我积累了大量的纪实摄影,我谈谈我的心得体会和认识。
新闻系的很多摄影理论,摄影的要素,我这里就不再啰嗦了。我只想从拍摄的思路、心态和手法来简单的表述一下。
第一,先谈谈拍摄思路和主线。拍摄社会纪实首先要有个很清晰的思路,就是,你要讲述一个社会故事的主线在哪里?这个社会故事的主人是谁?如何用摄影的语言讲述一个社会故事?这些十分重要。举例来讲,2007年到2012年,我拍了5年多的黔南州,去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去黔南州拍摄,到底要拍啥(这就是思路和故事主线)。是要去拍生态环境,还是拍百姓生活,是拍农业发展,还是拍民族风情?等等。经过和朋友们的反复思考,决定拍百姓的日常生活,因为它有最贴近生活的要素,有最容易让人们理解的故事。随着乡村建设的城市化,道路交通的发展,因特网的覆盖,我们原有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乡村,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我们有必要把它记录下来,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所以有了这个清晰目标,我们就不断的围绕这个主线,深入的挨家挨户的驻村拍摄。
第二,谈谈心态。无论是摄影记者也好,摄影爱好者也好,首先要做做功课,从多方面搜集当地的文化、民俗和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要把自己融入到那个文化当中去,做一个冷静理性的观察者,切莫用居高临下、猎奇的视角拍摄,因为这种心态,在你拍摄访谈的过程中,会不经意的流露出来。如此这般,你就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不能和当地人保持近距离的拍摄。我记得卡帕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放下身段,用最平实的视角,用镜头讲述身边最朴实的人文故事。
第三,谈谈表现手法。作为一般的社会纪实摄影来讲,我不推荐使用长焦距镜头,我更愿意接接近人物,接近事物本真。我的个人经验是,大量采用小广角定焦镜头进行快速抓拍,用环境人像的手法表现纪实作品。事实上我用的最多的镜头就是35mm/f1.4,偶尔也使用20mm/f2.8。拍摄时候先跟拍摄对象进行聊天交谈,了解一些重要的民俗文化等等,还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一定要尊重拍摄对象的意愿。当然在拍摄之前有预约,那是最好不过的啦。如果属于商业摄影,拍摄完毕之后,最好还要让他签个名,征得他的同意,以便后期使用这些作品。
总之做好上面三件事。沉下心来,你一定能够用镜头讲好一个社会故事,这就是纪实摄影。
查看更多关于【AE】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