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接触摄影时,还处于胶片时代,自己冲黑白底片,晒黑白照片,当时称后期为暗房技术。通过控制胶片的显影时间,相纸的曝光及显影时间,还有在放大机及胶片上的一些技巧性的操作,来对图片进修整,同样也能做到移花接目,增减对比,调亮减暗的效果。
现在则都是用数码相机,用软件来修调图片,被称之为数字后期或数码暗房,其手法、效果和效率比胶片时代的暗房要强大了不知多少倍,很多调整甚至可以一键完成。
所以说不管是摄影的胶片时代还是数码时代,后期都是存在的,而且对于摄影都把双刃剑。对于非创意内摄影,如新闻摄影,风光摄影,人文摄影等来说,适当的后期是为了更好的还原真实,过度的后期就成了人造景观了。
其实有没有过度后期,是不难看出来的,影物美丽得不真实,人物自己都不得自己了,这就叫过度后期。
过度后期往往会下摄影带入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的,没拍好没关系,可以用后期来做啊。可这却是个伪命题,摄影的价值就是纪录真实,如果都想着可以告后期去做了,那摄影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的科技水平,直接用电脑都能做出想要的场景,摄影师完全是可以多余的。很值得担忧的就是,现在的人们有享受技术带来的便捷时,对道德的要求越来越低了。
摄影也是一样,胖了的压瘦,黑了的调白,矮了的拉长,一切只为了别人说好看,真不真实已经不是错点了。这不是摄影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在这种大环境下,后期成为了一种虚荣的需要,让很多人欲罢不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对整个摄影艺术来说,危害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逆的。
咳咳,摄影分很多类,如果是新闻摄影可讲究照片来源真实感。
您所说的靠后期的照片,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让不完美的变的更完美更有艺术感。
把牡丹拍出写意感,摄影作品,该如何来表现?
分享我拍的几幅牡丹花作品,朋友们可以从中品出点什么吗?
昨天去了洛阳市隋唐遗址公园试拍了几张。觉得牡丹花看着很美,很养眼,但却很难拍出它的美好,网上很多色彩浓艳却糊成一团的照片。因为这种花多是大红大紫,且花瓣膜厚,不易表现层次。若想拍出有意境的牡丹,个人建议:
一是镜头选择。体现大场景或拍环境人象可用24-70类的万金油;若拍特写,可用70-200类的长焦,以免看得到却拍不到的尴尬,因为公园里有保安和拦绳,不让越线近距拍摄。想拍细节,则须带上180之类的微距头。
二是时机选择。6:40-9:30左右拍露天牡丹,尤其8:00之前的牡丹挂着露珠,花更晶莹;10点之后室外光线变硬,可借助棚子间隙的漏光拍棚内牡丹。
三是技巧运用。1,大多选用逆光侧逆光,点对焦于明暗分界线,以显层次;2,可在镜头外缘裹上塑料膜,也可施放烟饼营造朦胧氛围,更好的突出主体。3,可多重曝光,选择平均或叠加等视拍摄目的而定;也可摇拍,更显带感。
四是注意天气。多云或晴天最好;若是阴雨天,也可以拍些对比度低的环境照,转换成中国风照片。
另外,三角架的要带上,以免糊片。
总之,个人感觉拍牡丹,就是一句话,早点起,用长焦,上架子,有小姐姐的一定要带上,不当之处请盆友们指正哈。
查看更多关于【后期处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