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胶片摄影记录的潜影
胶片相机不存在像素,镜头成像以分辨率表示。胶片成像质量一般以颗粒是否细腻为区别。
胶片相机以光学镜头加机械快门及光圈形成曝光组合,将影像投射到胶片平面,形成潜影。
再通过化学冲洗扩印的方式,将感光部位的银盐留存固定在胶片或相纸上,没有感光部位的银盐则被冲洗掉。
2. 胶片摄影照片
相机胶卷保留的胶卷负(相底),是实物的胶片,而照片图库是数字储存器(储存卡)储存的数字文件,一个是实物胶片,另一个是数字信号文件,一个可以借助光线就可见到了影像,而另一个则要使用解码和播放系统才能见到图像,它们的曝光过程分别是化学反应与光电转换。
3. 胶片摄影作品
佳能、美能达、珂达、索尼,我只知道这四个,可惜现在都转做数码相机了,确实,当年的胶片相机使用成本较高,现代科技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也为我们拍照变成想拍就拍,美景和开心尽可以拍下来,但拍了又有几时拿出来看看呢?因为拍得太随意,反而没有珍藏的习惯了,拍照也只是拍,而不是为了留恋了!
4. 关于胶片摄影的电影
我们中国最早的黑白电影有: 1、《南征北战》(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住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曾得到当年指挥过这些战役陈毅、粟裕等将领的关怀和支持,陈毅还亲自修改了几段对白。大量的经典段落和台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影片《南征北战》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的战斗生活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确运用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过程。
2、《董存瑞》(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这是一部根据战斗英雄董存瑞的事迹创作的人物传记片。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为了配合总攻,他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以自己的身躯为支架,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为银幕贡献了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也为人们提供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新鲜经验,堪称革命战争题材影片划阶段的代表作。
3、《上甘岭》(1956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上甘岭》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反映抗美援朝中震惊中外的上甘岭战役,而是通过志愿军某部八连这样一个连队从接收阵地,由防御战转入坑道和最后发起反攻,收复主峰的43天战斗经历,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为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塑造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志愿军英雄群像。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
4、《平原游击队》(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
这部影片的最鲜明的两个形象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和日军中队长松井。李向阳的形象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中草莽英雄的特点,也有外国电影作品中的传奇英雄如侠盗罗宾汉、夏伯阳的影子。创作者善于将主人公置于超常的环境下表现人物的传奇色彩和英雄性格,通过富于动作性的情节来塑造形象,使得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5、《柳堡的故事》,(八一电影制片厂 ,1957年 出品)
影片展现了战争中的爱情,影片中那首关于爱情的《九九艳阳天》依然在如今婉转回绕,关于爱情的一种阳光而健康的感觉似乎也随着这首歌而流传至今。而影片映出后,陶玉玲顿成闪亮明星,成为一个时代的美丽与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征和许多中国男观众的审美典范和梦中情人。
6、《红色娘子军》黑白版(天马电影制片厂,1961出品)
影片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为素材,围绕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用写实的手法突出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在反抗和斗争中成长的典型事例。影片很好的把握了女主人公吴琼花勇敢倔强、深沉善良的性格,塑造了红军干部洪常青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具有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冰山上的来客》(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该影片留给观众最深印象的,应该是在冰山上培植的那朵爱情的雪莲,杨排长句:“阿米尔,冲!”,几乎成了那个时代,鼓励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最佳语言。另外就是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用都不拉,热瓦鼓、手鼓、小提琴等奏出的新疆民间音乐,原始粗放,旋律悠扬,曲风质朴,音乐效果奇妙无比,恰如其分地营造出—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忧伤和浪漫,让人有种流泪的冲动,只有用灵魂创造出来的歌才如此神奇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等歌曲在影片中的出现,增强了画面感染力,也让这些优美动听的歌曲广为传唱至今,人也永远的记住了作曲家雷振邦先生。
8、《地道战》(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地道战》是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部电影曾被作为“人民战争”教学片,从1966年至1970年,全国只放三部电影:《地道战》、《南征北战》和《地雷战》。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另外电影中有两首经典的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的歌曲,一首是主题曲《地道战》,另一首是《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上》。
9.《地雷战》
影片取材于山东海阳县人民群众用自制的土炸药制造地雷抗击日寇的故事。[13] 该片中的赵虎的原型是抗日老英雄于化虎,玉兰的原型是民兵英雄孙玉敏。
10.《烈火中永生》(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这部电影大家可能记不住名字,但是一讲到小萝卜头大家应该有印象。《烈火中永生》中江姐、许云峰等英雄人物形象鲜明,洋溢着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更是今天公认的红色经典之一,该片让江姐许云峰、可爱的小罗卜头和《红岩》这部红色小说家喻户晓,使其成了我们那个时代青年一代争相阅读的作品,对江姐、许云峰等革命者,为中国的解放视死如归而英雄牺牲的事迹无比敬佩。
5. 胶片摄影知识
从光学原理上说,胶片相机使用的镜头与数码相机使用的镜头,没有任何区别。
比如尼康公司在1990年生产的胶片单反相机AF镜头,至今仍可以在尼康数码单反相机上使用。
其中被一些人奉为经典的50mmf1.4D镜头或50mmf1.8D镜头,还有20mmf2.8D镜头,等等,都是胶片相机使用的镜头,今天依然在数码单反相机上使用。
区别仅在于时间上,现在的镜头比过去的镜头更加自动化。
6. 胶片潜影的组成物质
1、胶片带来的色彩和颗粒质感数码模拟替代不了的。虽说数码修片可以修出非常接近胶片的效果,但也只是无限接近而已,仍然缺少胶片本身的质感。用化学方法呈现出来的胶片色彩、颗粒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格画面都是独特的存在,胶卷型号、品牌不同带来的色彩风格也不同,这种乐趣只有玩胶片的人才会理解。
2、胶片仍然是最安全的照片存储方式之一。对于有历史价值的照片,胶片仍然是非常安全的介质。胶片保存得当可以存储百年以上,也可以实体胶片和数字版同时留存,双保险,而数字照片很可能由于存储介质的损坏全部荡然无存,需要经常性检查、多份复制、多载体留存才可以让安全性更高一些,当仍然有被破坏丢失的风险。很多朋友喜欢胶片也是因为它可以长期保存,留存的不仅仅是照片,更多是心底的记忆和情怀。
3、较大尺寸规格的胶片仍然在画质上有优势。全画幅,也就是135规格的胶片其实在数码相机面前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但是120乃至更大尺寸规格的胶片还有其存在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中画幅及以上的数码相机现在仍然非常昂贵,但老的120胶片机甚至大画幅胶片机价格却不怎么贵,可以玩得起,并且大尺寸胶片带来的画质是全画幅仍然无法达到的境界。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超越全画幅画质的照片,胶片仍然有意义。
7. 摄影 胶片
不知道具体你是说的手机还是相机,如果是手机的话,这个照相是无需胶卷的,可以直接拍摄相片会自动保存到手机相册里的,如果是专业的相机那就的需要胶片了,只有在有胶片的情况下,相机才完全可以来拍摄使用,而且这个底片保留后,随时可以重新冲洗照片。
8. 胶片人像摄影
1、忌大背光
由主体背面照射的就是背光,完全正背面的强光俗称“大背光”,拍摄人像最典型的就是用正侧光,以正光为0度计,由侧面45-60度照射的光较能突显人物的轮廓,但会有较多阴影;流行的时尚摄影会用强烈正光,是“反传统”的照明。
2、全身照切忌俯拍
全身人像最佳的拍摄角度是腰平角度,即是相机大约在模特身高的中间或轻微略高,以水平角度拍摄。这是指显现全身站姿的造型而言,其他人像照可以用任何合适的角度。
3、忌杂乱背景
照片的背景如果杂乱无章,便很容易转移观赏者的注意力,这并不是人像摄影的初衷,好的背景是成点缀的效果而并非抢镜。适当的虚化效果也可以帮助调整人物背景。
9. 胶片摄影历史
《人们什么时候才不用胶片拍摄电影。?》人们不用胶片去拍摄电影,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随着手机尤其是像素高的高档手机的问世和普及,曾几何时用胶片拍摄电影的历史早已成为过去。现在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又都会照像摄像,而且立马就能发送到全国或世界各地。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