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伺服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
二者的区别是: AI FOCUS: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当主体移动时,这个模式可自动把单次自动对焦切换为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
AI SERVO: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适合拍摄不断变化的运动主体,只要保持半按快门按钮,相机将会对被摄体进行持续对焦。
2. 伺服自动对焦和单次自动对焦
变焦影响图像的大小,对焦则影响图像的清晰程度,变焦是改变镜头的焦距,焦距决定镜头的视角即拍摄多大范围,决定主体的大小;对焦也叫聚焦、调焦,是调镜头的焦点,使镜头在成像面产生实的影象。
对焦,是相机自动或人为手动调整对焦环,让镜头中的对焦机构(光学中心)前后移动,实现拍摄主体成像清晰的过程。
对焦模式主要分为两种: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
其中,自动对焦又细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
这些对焦模式都各有用途,对于大多数的拍摄场景,大多选择自动对焦,而当自动对焦因为各类原因无法自动对焦时,才会选择手动对焦,毕竟自动对焦会在很多场景中提高拍摄效率。
1、单次自动对焦AF-S
半按快门后会听到“嘀”的一声,提示对焦完成,只要保持半按快门姿势,就可以直接拍摄,或平移相机进行重新构图拍摄,这也是为何能先对焦后构图的原因所在。
2、伺服自动对焦AF-C
伺服自动对焦,也叫连续自动对焦,就是保持半按快门,拍摄主体移动,对焦点会保持对焦在移动的拍摄主体上,简单说就是会追踪对焦在拍摄主体上。
3、智能自动对焦AF-A
智能自动对焦,其实就是让相机选择对焦点和自动对焦,但相机一般会根据拍摄画面中的主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来选择AF-S或AF-C,而且一般会优先对焦到距离相机较近的物体上。
4、手动对焦MF
手动对焦,是拍摄者手动转动对焦环来调整对焦的对焦模式,对焦是否精准大多依靠拍摄者的肉眼进行判断。
3. 什么是伺服自动对焦
两个对焦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全自动的,另外一个需要手动的来设定,那么大多数的情况还是使用自动伺服会更准确一些,手动反而是不准确的 手动的对焦系统使用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比如白茫茫的雪地或者是黄橙橙的沙漠,像这种大面积单色的地方是可以手动更精确的
4. 伺服自动对焦和单点自动对焦
1、手动对焦。虽然现在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功能,但是手动对焦还是可以用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自动对焦比手动对焦更准确,但事实并非如此。自动对焦的好处是快速快捷,但手动对焦更准确。这一点在微距摄影和弱光摄影中最为明显。由于相机自动对焦的物理原理(测距对焦、对比法、相位对焦),在弱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偏差。微距摄影需要更精确的对焦,相机本身很难控制。
2、很多人习惯了自动对焦,却不习惯手动对焦。他们认为对焦很慢,很难获得正确的焦点。没关系。现在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有实时取景功能,对于手动对焦很有帮助!
3、单次自动对焦。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对焦方式了。相机的单次自动对焦是指当快门按下一半时,相机开始对焦。一旦相机的处理器确认焦点已经对准,就会给出对焦提示,然后完全按下快门,完成拍摄,对焦过程结束。如果你想改变焦距,你必须先释放快门按钮,然后再按下快门的一半,重新开始对焦。当相机已经指示对焦准确,但在你完全按下快门之前,被摄体移动了,再完全按下快门,就会得到一张失焦模糊的照片,所以这种对焦方式只适合拍摄相对静止的物体。
4、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自动对焦有两种,一种是连续自动对焦,一种是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也叫伺服对焦,即半按快门后,相机会锁定目标或对焦区域。一旦目标和相机之间的焦距发生变化,相机将自动跟随对焦。当你使用连续伺服对焦时,你应该在开始时选择对焦点,换句话说,告诉相机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它才能跟踪。根据伺服对焦的特点,这种方法最适合拍摄运动目标,如体育、赛车等。
5、全自动对焦。如果选择自动对焦,不做任何调整,当手指按下快门一半时,相机会自动帮你选择对焦点。这是最简单方便的方式,尤其是当你需要拍快照或者没有时间主动选择焦点的时候。但是,相机自动对焦选择也有缺点。比如你不能选择你想要的焦点。相机自动选择的焦点往往是靠近画面中心的物体,但也有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焦点在画面的其他位置(比如黄金分割点)。这时候就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了。
6、手动选择焦点。手动选择合适的对焦点,结合了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的优点,可以帮助你最大限度地控制画面,尤其是拍摄风景、静物和人像摄影这些有充足时间准备的拍摄。您可以在取景器中看到对焦点的指示,然后通过按钮选择所需的对焦点,然后半按快门开始对焦。虽然要花一点时间,但是更容易帮你拍出想要的照片。
7、人脸识别。目前最新的相机基本都配备了这项技术(需要实时取景),通过软件算法识别画面中的人脸部分,然后作为焦点进行跟踪检测。这种方法最适合拍摄爱动的孩子。只要打开这个功能,相机的焦点就会一直锁定在孩子们的脸上,不用担心每次拍照都不配合的熊海子!
8、先专注,再作曲。虽然现在的相机技术越来越成熟,越先进的相机会有更多的自动对焦点供你选择,但并不能保证你要求的对焦位置每次都会有自动对焦点。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对焦后重新构图。这个方法很方便。虽然有时候为了重新构图,你的相机位置会稍微偏移,但是这种程度的偏移并不会改变焦面,造成散焦的问题。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弱光环境下拍摄,就是用中心点对着目标对焦(一般来说中心点对焦效果最好),然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9、重点是后面的键。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半按快门时,相机会自动对焦,当我们全按快门时,就会拍照。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把对焦和拍照功能分开,让快门只保留拍照功能,把自动对焦功能放在机器背面的AF-ON按钮上,也就是半按快门就不会对焦。AF-ON功能适用于拍摄生态摄影、体育摄影或新闻摄影等被摄体位置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情况,经常使用。
10、要使用它,请将焦点设置为中心单点焦点。拍摄时,按住AF-ON,用对焦点一直跟踪被摄体,直到对焦准确,构图完成,再按快门。
11、使用AF-ON的另一个好处是减少了重新构图的麻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些连拍的照片。如果我们在拍照前必须半按快门,那么我们就要反复重新构图,然后再拍照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操作。有了AF-ON,你就可以随时跟踪你想要拍摄的目标,只需在合适的时间按下快门。
12、超焦距对焦。超焦距的概念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是指镜头在无穷远处对焦时,景深前边界(离镜头最近的清晰点)到镜头的距离。换句话说,镜头的焦点在超级焦点上而不是无限远,从超焦距到无限远的图像都很清晰。超焦距不是一个固定值,它随光圈大小、镜头焦距、拍摄距离而变化。光圈越大,超焦距越大,这是成比例的。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大;和超焦距的焦距成正比,而超焦距和景深的关系是:超焦距大,景深小,成反比。
13、最快的对焦方式就是不对焦,这一点超焦距对焦原理很好理解。手动调节镜头焦距到超焦距点,保证被摄体在最近的清晰点之外,随心所欲拍摄。许多街拍使用这种技术。如果PS:是广角镜头,这种方法会让画面的景深最深。
14、景深合成。这是北美风景摄影非常流行的方法。对于层次感明显的图像,可以拍摄不同焦平面的照片,然后用这种技术合成,让图像的每一部分都变得清晰。
5. 连续伺服自动对焦怎么用
我们知道相机有单点对焦,有智能伺服对焦。其中又有人工智能伺服对焦。单点对焦用在不移动的人或物体上。对于移动的物体或人,动物,鸟类用人工智能伺服对焦。关于对焦锁定就是对于对焦对象进行锁定,或预设对象进行锁定。尼康单点对焦AF-S,智能伺服对焦AF-C。对焦锁定AF-ON。隹能也有类似功能,从Q键,快捷键进去就可设置。尼康相机镜头旁左侧按键就可设置。AF-ON就在握柄母指上端。调整好对焦点按AF-ON锁定。你也可以使用手动对焦来固定。后5张就是对焦锁定
6. 相机单次自动对焦和伺服自动对焦
对焦慢是不正常的,有可能是你对焦的方式的选择或者拍摄的环境光昏暗有关系。对佳能m6mark2配备了DIGIC 8影像处理器,令画质实现进一步提升;在连拍速度方面,借助具有高对焦追踪性能的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在单次自动对焦或伺服自动对焦模式下,可实现最高约14张/秒的连拍。
7. 伺服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区别
单次伺服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一次,合焦(对上焦)后就将焦点锁定不再调整焦点;连续伺服自动对焦是相机不断地对焦而不锁焦点,即使合焦后还会因为对焦点处物体远近的移动调整焦点,一般用于拍摄体育运动员、汽车等不断运动的物体。 使用即时取景时,只需按下机身背面的LV键即可,显示屏即显示当前拍摄的画面,对焦如同光学取景一样,通过半按快门完成,对焦速度相对较慢,待取景框显示为绿色时即可按下快门键完成拍摄。 要设定单次伺服自动对焦时,按下MENU键,在个人设置菜单里选择“自动对焦”,然后选择“即时取景自动对焦”,此时可以见到除了设置一般的对焦框大小外,还有脸部优先功能,点选开启该功能,对焦时对着人脸半按快门即可出现黄色对焦框框住人脸,待变为绿色后方可按下快门完成曝光。
8. 伺服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有区别吗
连续伺服对焦时半按住快门开始连续对焦,不要松手继续按下快门将定格在最后一次对焦上,你说的再对焦一次应该是你中途松手了吧?
9. 伺服自动对焦是什么
伺服自动对焦,是指针对运动中的被摄体进行连续自动对焦的功能。在一般自动对焦模式下,半按快门按钮后焦点位置会被锁定,而在伺服自动对焦模式下,焦点的位置是随被摄体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的。
单点对焦就是聚于一个焦点对焦,一般来说它就是自动对焦里的一种,几乎没有说手动对焦来用个单点对焦的.单点对焦的精度最好,而多点动焦的灵活性最好,比较适用于抓拍
10. 伺服自动对焦和连续自动对焦哪个好
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是用来抓拍运动的物体,只要你半按快门不松手,对焦点会一直对焦在运动物体上。比如抓拍运动物体,用追焦拍汽车都要用这种对焦模式。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