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反的发展
19世纪初,一个叫尼普斯的法国陆军军官,花了10年时间研究保存影像的方法终于在1826年成功地将他家窗外的景象拍摄在白锡板上。这是世界上第1张照片,它的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第二年,他又和达盖尔研究照相术,试图把影像拍摄在玻璃板上。不幸的是,尼普斯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就去世了。1833年,达盖尔把玻璃板底片的灵敏度,提高到足以拍摄人像。后来,他又发明了银版照相法——“达盖尔照相术”。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
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1871年,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做基片的胶卷。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02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年建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 ,制成了著名的“天塞”镜头,由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1913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底片上打有小孔的 、35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徕卡单镜头旁轴照相机。不过这一时期的35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视式光学旁轴取景器。
1931年,德国的康泰克斯照相机已装有运用三角测距原理的双像重合测距器,提高了调焦准确度,并首先采用了铝合金压铸的机身和金属幕帘快门。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
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日本的照相机生产主要是引进德国技术并加以仿制,如1936年佳能公司按照徕卡相机仿制了L39接口的35mm旁轴相机,尼康是在1948年才仿照康泰克斯制造出了旁轴相机。
PENTAX的前身旭光学工业公司1923年开始生产镜头,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扩大,日本军队对光学仪器的需求急剧增加,尼康、宾得和佳能等日本光学仪器厂都接到了大量的军队订单,为侵华日军生产望远镜、经纬仪、飞机光学瞄准仪、瞄准镜、光学测距机等等军用光学仪器。
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军队订单已经不再有,战后军工企业为生存不得不转向民用品的生产,光仪厂商尼康、佳能、宾得都先后开始了照相机生产。1952年宾得引进德国技术并引入德国“PENTAX”品牌,生产出了“旭光学”的第一部相机。1954年,日本第一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旭光学-宾得公司制成。
1957年作为日本照相机的后起之秀,又制造出了日本的第一部五菱镜光学取景的单反照相机。此后美能达、尼康、玛米亚、佳能、理光等公司争相仿制、改进单反照相机及镜头技术,从而推动了民用照相机技术在日本的发展,世界单反照相机技术重心逐渐由德国转移到了日本。
1960年,宾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机问世,开创了照相机TTL自动测光技术。1971年,宾得公司的SMC镀膜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应用SMC技术开发生产出了SMC镜头,使得镜头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显著提高了镜头品质。得益于SMC技术,此后宾得镜头的光学素质达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多只宾得镜头被职业摄影师们推崇,甚至超越了德国顶级镜头蔡司镜头,成就了宾得相机一时的辉煌。虽然几乎所有厂商生产的照相机镜头都声称采用了SMC技术,但是实测证明,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还是宾得镜头。1969年,CCD芯片作为相机感光材料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搭载的照相机中得到应用,为照相感光材料电子化,打下技术基础。
1981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采用CCD电子传感器做感光材料的摄像机,为电子传感器替代胶片打下基础。紧跟其后,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国、欧洲的一些电子芯片制造商都投入了CCD芯片的技术研发,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1987年,采用CMOS芯片做感光材料的相机在卡西欧公司诞生。
2018年9月,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第62次会议作出了对中国无人机产品有利的决定,将无人机归类为“会飞的照相机”。
2. 单反发展史
这道题问的是充电宝的发展史
第一代2001年到2006年 ,尽管2001年首次亮相的移动电源没有引起大的波澜 但是还 还有不少厂家对它感兴趣 并基于那个产品进行优化 且确定了移动电源的核心概念 具备电路芯片 电芯管理的可移动式充电器
第二代从2007年到2010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电子产品品类扩张 移动电源在2007年后终于有了较多的应用场景 比如给手机数码相机mp 3 mp 4充电 与此同时 移动电源的产业链开始发展 从电芯到电路控制技术 再到端口配件都不断有研发实力的供应商加入
第三代2011年到2013年 ,要说大规模普及是在2011年, 此时 智能手机爆发性增长 尤其是在不可更换电池的iPhone4发布后 给移动电源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第四代2014年到2018年 要说移动电源真正成为用户不可或缺的核心原因. 仍得益于智能手机并喷式增长以及手机厂商通通采用不可拆卸电池的设计., 在这种背景下 给移动电源提供了时来运转的绝佳时机 同时 将移动电源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第五代二零一九年至今 给用户制造更好的移动电源到了 二零一九年 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当然 对于一众手机厂商 亦是如此 ,毕竟 五g时代 对于手机续航也是一个大的挑战 好在, 手机厂商通过 更高效率的充电的办法来提高续航 针对此时移动电源 同样可以在充电功能上 升级
3. 单反相机趋势与未来发展
第一阶段—1839~1924,照相术的扩散,带来技术的提高,第二阶段—1925~1938,世界著名照相机厂商开始量产照相机,第三阶段—1939~2004,各种胶片技术发展到高峰,第四阶段2005~至今,数码相机一统江湖。
4. 单反相机发展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1930年制成彩色胶卷
5. 单反的未来
无反在不久的将来,会取代单反。 单反的反光镜系统,机械结构太复杂,精密度太高,使得单反成本,体积降不下来。现在无反的崛起,革了反光镜系统的命,反光镜已经没有必要还存在下去了。 现在无反有两大问题急需解决,一个是对焦,一个是续航,索尼a9已经缩短了这两者与单反的差距。一旦获得实质性的的突破,单反立马熄火。
就目前的技术能力,相信佳能,尼康在无反领域已经有了很大技术储备,可以取得相当大的进展。 但是,为何他们两家至今没有发布全画幅无反?根本原因是顾忌老的卡口系统用户。而索尼没有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6. 单反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CCD与CMOS都是感光元件,在单反上都可以使用,在形成的图像本质上并没有太多区别。工作原理都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转换为数字信号。
但是CCD相机为什么被淘汰了呢?原因就是成本高,造价高,次品率高。是(资)市(本)场(家)选择的结果。
但是CCD的应用方向很多,并不局限于相机。普通单反使用的面阵CCD其实功能性与CMOS是相同的。但是线阵CCD能做到的,CMOS则不见得可以做到。
我们目前所知的单反图像都是经过算法计算得来的,对图像色彩的采集上也是通过拜耳阵列运算获得像素的RGB值,而线阵CCD并非通过拜耳阵列计算获取像素的色值,是直接采集每一个通道的色值。所以在扫描仪上有的依然会使用CCD.比如哈苏X5。但是线阵CCD的毛病就是逐行扫描,跟快门按一下相比慢的一比。
就单反而言,早期受限于工业技术问题,CMOS质量非常差,比不上CCD相机,CCD相对于现在的CMOS没有任何优势了。一部分原因是CCD的逐渐淘汰,针对CCD的图像算法没有发展,同样也是因为图像算法的发展给CMOS图像的处理空间极大,显得CCD更加落后。
7. 单反相机发展史
最早出数码相机的品牌是美国的 -- 伊士曼.柯达。
柯达早在1976年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数字图像数据的记录用的盘式磁带;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记录数码数据用的是大容量的软盘,一张130万像素的数码照片,需要用5张以上的1兆的软盘来记录。而真正使数码相机民用化的品牌,是日本的索尼。1978年 – 岩间和夫领衔,索尼团队开发了革命性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技术,开创了新一代数字感光技术。1996年12月 – 发布首款数码相机-CyberShot DSC-F1,从而开创了数码相机代替胶片相机的时代。
8. 单反相机行业现状
你好,因为极致的镜头制造工艺非常困难,要得到纯净的玻璃非常困难,能够掌握生产镜头的国家就那几个,,当然我国也是其中之一,日本在这方面基本垄断了整个市场,其技术也是顶级的,在镜头这方面有人会提到德国,其实德国的很多镜头都是手动镜头,在胶片时代已被日本超越了,典型的徒弟把老师的饭碗抢了,现在还有哪个人拿个手动镜头去干活,拍婚纱照挣钱了。
9. 单反的发展历史
数码相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1951年宾·克罗司比实验室发明了录像机(VTR),这种新机器可以将电视转播中的电流脉冲记录到磁带上。到了1956年,录像机开始大量生产。它被视为电子成像技术产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宇航局(NASA)在宇航员被派往月球之前,宇航局必须对月球表面进行勘测。然而工程师们发现,由探测器传送回来的模拟信号被夹杂在宇宙里其它的射线之中,显得十分微弱,地面上的接收器无法将信号转变成清晰的图像。于是工程师们不得不另想办法。在这之后,数码图像技术发展得更快,主要归功于冷战期间的科技竞争。而这些技术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大多数的间谍卫星都使用数码图像科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1969年,贝尔实验室的George Smith和Willard Boyle将可视电话和半导体泡存储技术结合,设计了可以数码相机沿半导体表面传导电荷的“电荷‘泡’器”(Charge “Bubble” Devices),率先发明了CCD器件的原型。 当时发明CCD的目的是改进存储技术,元件本身也被当作单纯的存储器使用。随后人们认识到,CCD可以利用光电效应来拍摄并存储图象。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