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索尼rx10m3使用技巧
在自动对焦菜单中的快门优先选择其实就是对快门反应时间的控制。快门时滞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对于一些需要快速抓拍的场合来说非常不利。尼康中低端单反快门选择只有释放和对焦两个选项,但高级机身继续细化,有四个选项。可以让摄影师根据不同题材来进行选择。
1、释放:指的是相机无需等待确认目标合集,可以随时按快门拍摄,这对于抓拍是非常有利的。但相机并不能保证对焦精度,会增加脱焦的几率。
2、对焦:指相机需要完全确认焦点准确后才能释放快门,适合相对静态的场合使用。这也是快门反应最慢的一个选项,但绝对确保精准度。
3、释放+对焦:这是稍慢于释放的快门反应速度,适合大部分运动拍摄题材,相机可以先行拍摄,然后从第二张开始再进行精确对焦。
4、对焦+释放:适合需要更注重对焦精度的场合,第二张开始才可以随时释放快门,平时使用的并不多。
5、当跟踪对焦锁定关闭后,相机会对主体目标突然的前后距离位移做出最快速的对焦反应。这个设置最适合拍摄从相机正对面飞奔过来的运动员或者飞鸟。如果拍摄冰球这样的小范围激烈运动时也可以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关闭锁定对焦后,相机对焦会非常敏感,如果设置多点对焦的话,可能会出现对焦失误。
6、单点对焦:适合主体面积很小的目标,或者在复杂背景下对单一目标的精确对焦。像下面这张小鸟,本身体积就很小,加之背景杂乱,光线昏暗,如果使用多点对焦会造成相机反应迟钝,对焦失效,所以单点才是王道。
二、索尼rx10m3对焦评测
之前有一台RX10,给我的感觉还不错。因为这两个是同系列的产品,所以有不少的部分是基于二者的比较。
之所以要买这台机器的原因主要是我也不好每次都背个超长焦出去,但是却经常能注意到远处有意思的东西。每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只能想着我要是带了长焦就好了,或者硬拍一张挣扎一下(所以我有不少50mm打鸟的废片)。所以希望能有个比较轻便的长焦方案。
称得上轻便的全画幅超长焦镜头,基本上没有(100-400勉强可以算)。所以我要么就去用APS-C或者M43,要么就弄台长焦相机。
我个人可以接受的最低的画质,是一英寸的传感器(13.2*8.8mm)。我有几台一英寸的机器,总体感觉还不错。再往下的话,就不太能够接受了。
最后综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一英寸的机器。主要是入一个新卡口感觉意义不太大,虽说M43的机器接个25mm到处逛好像还不错的样子,但是相比全画幅无反并没有什么额外的优势。
一英寸固定镜头相机中,目前最长的应该就是600mm了,目前有三个机器。分别是索尼RX10M3、M4和佳能G3X。
RX10M4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台机器上配置了片上相位对焦,对焦性能大幅提升。不过价格确实比较高,暂时是pass了。
G3X倒是便宜,但是镜头规格相比RX10M3和M4低了一些,而且视频性能也比较弱。根据我的习惯应该还得花一千块买一个EVF。而且我虽然没用过,但是直觉告诉我这机器的对焦性能应该比较弱(2015年的时候佳能无反相机的对焦都是一塌糊涂,更别说一英寸的了)。
RX10M3二手的行情之前似乎是跳了一次水,之前看还是6千左右的样子,现在只需要4500不到了。到了这个价格,RX10M3的性价比还是挺不错的。
外观:
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变大了。M3的体积比初代要大了不少,一方面是镜头本身就变大了不少,另一方面就是机身也变大了。手柄变得更大,握起来的手感更接近单反。可能是因为无反相机用久了,感觉手柄有点太大了。
然后就是变塑料了,RX10初代的顶盖,镜头的大部分都是金属的,质感很足。M3这里光圈环顶盖都变成了塑料。对焦环和变焦环倒还是金属,但是质感不太强。这个变化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机器这么塑料的情况下,重量都达到了1100g。
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比如机身不仅变厚了,屏幕还往后突出了一部分。屏幕的折叠机构做了改进,腰平取景的时候不会被取景器遮住了。这个24-600mm的镜头体积相当大,所以索尼把整个机身的部分都往后挪了一部分,焦平面相比初代也靠后了不少。
还有一个小小的变化,蔡司的logo从铭刻的logo变成了贴纸(奇怪的关注点)。。。
M3的操控相比初代好了一些,在镜头左侧多了一个对焦保持按钮。镜头上的控制环变成了两个,可以分别设置为变焦和对焦(M4还多了一个对焦限位),多了一个自定义按键。
其他地方基本就差不多了,差不多的波轮和按键布局,一样的肩屏、接口、电池仓。依然没有af-on和摇杆。
画质:
虽然是固定镜头相机,但还是分开来说比较好。
这支镜头的素质还不错,尤其是保留了RX10初代的一些特性,比如相当不错的色彩。总体的锐度不错,基本上可以放心的全开使用(那个光圈环属实没什么用)。24mm端的raw可以看到相当严重的暗角和畸变,但是机内矫正可以消除掉。不过代价就是广角端边缘比较惨。
虽然这颗镜头使用了8枚ED镜片,但是在长焦端依然会有一些紫边。这颗镜头在长焦端可以提供一定的虚化。焦外好像还可以,但是焦平面附近的高光部分会出现柔光。
传感器没啥好说的,iso 1600往后就很难用了,拍RAW的话宽容度还可以。
我在RAW出图之后,用Topaz DeNoise AI进行了额外的降噪处理,最终的效果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这个软件对于小底相机似乎更加有用。
对焦&防抖:
这颗镜头的对焦速度还不错,但是这个传感器还是存在拉风箱的情况。这两个搭配在一起就比较鬼畜,我还不太习惯使用对焦保持按钮(那个按钮的位置也不是很好按),所以感觉有点手忙脚乱。
对焦点的大小即使调到最小还是有点太大了,在复杂的情况下对焦就比较困难。对焦环手感不太好(不知道是不是我手上这台机器的问题),手动对焦或者DMF的话峰值很难看。
镜头的防抖性能不错,在长焦端也能保持不错的稳定性。但是拍视频的时候挺抖的。
操控:
这台机器总的来说操控还算可以,但是有些细节做得不太好。比如对焦保持按钮太过于靠后,很难按到。没有af-on按钮和摇杆,肩屏基本没什么用处,上面的波轮手感不太好。但是可以设置快捷键来切换取景器和屏幕了(RX10上最大的槽点)。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取景器看起来比较模糊。对比同样是230万点的EOS RP,RP的EVF就感觉清晰的多。在用RX10M3的取景器的时候,我总是很难确定拍摄对象是不是合焦了(可能和虚化量有关?)。
连拍的速度还不错,但是写卡比较慢,缓存也不是很大。我一般是三连拍,感觉还可以。
开机速度和变焦速度还不错,基本不会让你错过什么重要的东西。
操控方面总的来说是还行的,但是不如可换镜头相机用的爽。
视频:
最终选择RX10M3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2021年买一个只能拍1080P 60帧的相机总感觉不太合适。
这台相机的视频性能还是不错的,可以拍摄100Mbps码率的4K 25帧视频,1080P 100帧的升格以及1000帧的超级慢动作。
4K 100Mbps码率的画质还是挺好的,不过我个人觉得1080P升格更实用一些,画质看起来也还不错。1000帧的超级慢动作要拍起来得仔细规划,实用性不大。
综合体验:
首先这台相机整备重量达到了1100g,比一台接了小长焦的全画幅无反轻不了多少。收起的体积也和全画幅无反接一只标变差不多。所以如果不是为了600mm的焦距,这台机器是实实在在的全画幅体验一英寸画质。
这台机器总的来说是一台不错的机器,但是综合使用起来,还是不如可换镜头相机那么舒服(也许M4会好一些?)。
一英寸小底当然不如全画幅的效果。比如在比较杂乱的环境中,有时候不太好把主体与背景分离开。
不过一切在600mm焦距下,都不算是什么大问题。相比全画幅的600mm镜头的体积,RX10M3可以说是极为轻便了。
这台机器在体积、画质和焦段之间做了比较合理的取舍。既有足够长的焦距,也有可以接受的体积和画质。其实对于想买这台机器的人来说,这些就已经足够了。
查看更多关于【后期处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