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运动物体如何对焦
1这种拍摄方式称为“跟焦”。需要用跟焦器来完成。跟焦员是一个标准岗位,跟距离没关系,跟焦段有关系。
2如果你是放在广角状态,好跟一些,长焦就难一些。根据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选择快门速度、光圈大小以及镜头防抖设置(根据运动方向选择纵向防抖或者横向防抖)
3一般快门速度应当在1000以上,根据景深大小选择光圈大小(景深大光圈孝景深小光圈大),对焦模式应当选择点对焦。
4其实手动对焦是最可靠的对焦方式。原因:最新发布的单反采用了全像素AF方式是一个进步,能即时准确的对焦。
5但是这种自动对焦方式仅适用于静态场景,在场景缓慢变换时可以迅速调整对焦点。
6但是遇到场景中有主体人物不断移动(如拍摄戏剧和舞蹈)时,自动对焦过程就会不断调整对焦状态,观看者能够明显察觉自动对焦过程失焦-合焦-失焦-合焦的跳动感。
7熟练的摄影师用手动对焦可以预测是否应该调整对焦精度,拍出的影像清晰、顺畅自然。
2. 如何用单反拍运动中的物体对焦
单反拍摄运动技巧:
1、跟速拍摄
运动中的物体移动速度是很快的,假如我们与被摄物处于同样的速度进行拍摄,那么被摄物体不就清晰了嘛?因为我们处于移动中,只要调整到适当的快门,背景自然就模糊了。
跟拍技巧
建议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因为在高速移动中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拍摄多张照片才能保证能有一张完美的效果照片。所以快门优先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快门优先只需要调整适当的快门速度,其它的完全可以让相机为你完成。
镜头先择
镜头建议选择35左右的广角(35定焦更好),因为广角镜头的安全快门通常是1/60秒左右。假如用长焦的话,安全快门要加快,自然拍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会太好,且出片率低。而且定焦镜头的长度较短,可以更加确保主体不虚。
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可以选择为1/200秒,这样可以保证主体不会虚,且1/200秒快门速度并不是很快,在高速移动中完全可以达到背景动感虚化。
补充技巧
你也可以尝试站在原地拍摄(在被摄主体的侧面拍摄),选择为手动对焦(因为相机对快速移动的物体对焦比较迟钝)在保证主体对焦清晰的情况下,按下快门并迅速平移单反相机。当然,机会只有一次……
2、利用变焦拍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技巧,不用你跟着主体拍摄,也不用你移动相机。怕的就是你可惜镜头,毕竟我用这个技巧用坏了一个腾龙镜头……
首先,你只需要一个变焦镜头,像24-70焦段镜头。我们找一个模特骑在摩托车上,做一个好像正在驰骋公路的动作……焦段放到大约35mm吧,调整快门为1/60秒,适当调整光圈、iso。然后对模特进行对焦,在按下快门的时候,趁着快门不注意快速的转动变焦环。这样一张主体清晰,背景动感的照片就算完成了(现在就可以马上尝试,陈快门不注意的时候……)
假如你觉得效果不太理想,主体有模糊的现象。那么你可以带一个脚架,拍摄清晰背景与动感背景各一张照片,然后在Photoshop中用蒙版进行调整
3、利用photoshop
一想到后期是不是就觉得有些头疼呢?但是有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咱们用插件嘛,对不对。
先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然后拖动到photoshop中,复制一个图层。选择滤镜—Nik Collection—Aanlog Efex Pro 2。
之后在工具选项找到动画选项,选择运动3调整,选择好之后点击打开到photoshop当中去。然后对虚化的图层创建蒙版,把不需要受影响的部分擦除就可以了。
轮子没在动的部分怎么办呢?没有关系,只要你学会了上边教你的,按照原来的步骤,在nik滤镜中选择缩放旋转模糊就可以了。
3. 拍摄运动物体对焦点如何设置
小米11ultra手机的专业拍照模式设置步骤:
1、白平衡:这个参数是用来调整色温范围,通俗来讲,就是数值越大的时候,画面越偏蓝色,数值越小的时候,画面越偏红色。
2、对焦:一般来说,如果拍摄比较近的物体的话,我们可以将数值调低一些,拍摄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将数值调高。
3、快门时间:快门时间越长,曝光的时间就越长,这个功能常用来拍摄一些长曝光的照片,我们在用这个功能拍摄的时候,最好用三脚架固定拍摄,这样效果更佳。
4、感光度:感光度越低,拍的画面越清晰,数值越大,噪点越多,但不是说越低就越好,在拍摄夜景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调高感光度使画面变亮。
5、镜头:镜头包括两个参数,广角和长焦。广角适合用来拍大场景,特别是画面里有很多主体的时候;长焦适合用来拍摄人像,用来突出某一主体。
4. 拍运动物体用什么对焦模式
将运动标志转到横线的地方,打开相机的开关,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已经成功设置好了运动模式,要让拍摄主体清晰,就要对焦。传统相机对焦方式是转动对焦环,直到要拍摄的物体清晰,这叫手动对焦(MF)。运动相机常用的默认对焦方式是自动对焦(AF)
5. 拍运动物体如何对焦锁定
1、手动对焦。虽然现在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功能,但是手动对焦还是可以用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自动对焦比手动对焦更准确,但事实并非如此。自动对焦的好处是快速快捷,但手动对焦更准确。这一点在微距摄影和弱光摄影中最为明显。由于相机自动对焦的物理原理(测距对焦、对比法、相位对焦),在弱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偏差。微距摄影需要更精确的对焦,相机本身很难控制。
2、很多人习惯了自动对焦,却不习惯手动对焦。他们认为对焦很慢,很难获得正确的焦点。没关系。现在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有实时取景功能,对于手动对焦很有帮助!
3、单次自动对焦。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对焦方式了。相机的单次自动对焦是指当快门按下一半时,相机开始对焦。一旦相机的处理器确认焦点已经对准,就会给出对焦提示,然后完全按下快门,完成拍摄,对焦过程结束。如果你想改变焦距,你必须先释放快门按钮,然后再按下快门的一半,重新开始对焦。当相机已经指示对焦准确,但在你完全按下快门之前,被摄体移动了,再完全按下快门,就会得到一张失焦模糊的照片,所以这种对焦方式只适合拍摄相对静止的物体。
4、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自动对焦有两种,一种是连续自动对焦,一种是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也叫伺服对焦,即半按快门后,相机会锁定目标或对焦区域。一旦目标和相机之间的焦距发生变化,相机将自动跟随对焦。当你使用连续伺服对焦时,你应该在开始时选择对焦点,换句话说,告诉相机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它才能跟踪。根据伺服对焦的特点,这种方法最适合拍摄运动目标,如体育、赛车等。
5、全自动对焦。如果选择自动对焦,不做任何调整,当手指按下快门一半时,相机会自动帮你选择对焦点。这是最简单方便的方式,尤其是当你需要拍快照或者没有时间主动选择焦点的时候。但是,相机自动对焦选择也有缺点。比如你不能选择你想要的焦点。相机自动选择的焦点往往是靠近画面中心的物体,但也有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焦点在画面的其他位置(比如黄金分割点)。这时候就需要手动选择对焦点了。
6、手动选择焦点。手动选择合适的对焦点,结合了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的优点,可以帮助你最大限度地控制画面,尤其是拍摄风景、静物和人像摄影这些有充足时间准备的拍摄。您可以在取景器中看到对焦点的指示,然后通过按钮选择所需的对焦点,然后半按快门开始对焦。虽然要花一点时间,但是更容易帮你拍出想要的照片。
7、人脸识别。目前最新的相机基本都配备了这项技术(需要实时取景),通过软件算法识别画面中的人脸部分,然后作为焦点进行跟踪检测。这种方法最适合拍摄爱动的孩子。只要打开这个功能,相机的焦点就会一直锁定在孩子们的脸上,不用担心每次拍照都不配合的熊海子!
8、先专注,再作曲。虽然现在的相机技术越来越成熟,越先进的相机会有更多的自动对焦点供你选择,但并不能保证你要求的对焦位置每次都会有自动对焦点。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对焦后重新构图。这个方法很方便。虽然有时候为了重新构图,你的相机位置会稍微偏移,但是这种程度的偏移并不会改变焦面,造成散焦的问题。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在弱光环境下拍摄,就是用中心点对着目标对焦(一般来说中心点对焦效果最好),然后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9、重点是后面的键。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半按快门时,相机会自动对焦,当我们全按快门时,就会拍照。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把对焦和拍照功能分开,让快门只保留拍照功能,把自动对焦功能放在机器背面的AF-ON按钮上,也就是半按快门就不会对焦。AF-ON功能适用于拍摄生态摄影、体育摄影或新闻摄影等被摄体位置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情况,经常使用。
10、要使用它,请将焦点设置为中心单点焦点。拍摄时,按住AF-ON,用对焦点一直跟踪被摄体,直到对焦准确,构图完成,再按快门。
11、使用AF-ON的另一个好处是减少了重新构图的麻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些连拍的照片。如果我们在拍照前必须半按快门,那么我们就要反复重新构图,然后再拍照这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操作。有了AF-ON,你就可以随时跟踪你想要拍摄的目标,只需在合适的时间按下快门。
12、超焦距对焦。超焦距的概念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是指镜头在无穷远处对焦时,景深前边界(离镜头最近的清晰点)到镜头的距离。换句话说,镜头的焦点在超级焦点上而不是无限远,从超焦距到无限远的图像都很清晰。超焦距不是一个固定值,它随光圈大小、镜头焦距、拍摄距离而变化。光圈越大,超焦距越大,这是成比例的。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大;和超焦距的焦距成正比,而超焦距和景深的关系是:超焦距大,景深小,成反比。
13、最快的对焦方式就是不对焦,这一点超焦距对焦原理很好理解。手动调节镜头焦距到超焦距点,保证被摄体在最近的清晰点之外,随心所欲拍摄。许多街拍使用这种技术。如果PS:是广角镜头,这种方法会让画面的景深最深。
14、景深合成。这是北美风景摄影非常流行的方法。对于层次感明显的图像,可以拍摄不同焦平面的照片,然后用这种技术合成,让图像的每一部分都变得清晰。
6. 手动对焦怎么拍运动物体
在手机屏幕上,用手指头点击一下需要对焦的物体,屏幕上会显示一个方框,这样手动对焦完成。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