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rri机型
IMAX摄影机到底有多贵并无公开数据,但名导克里斯托弗·诺兰与其制作团队在《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敦刻尔克》三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至少毁坏过三台IMAX摄影机,而每次拍摄的摄影机保险金额都在50万美元左右。
ARRI ALEXA 65摄影机
这种摄影机也是稀罕昂贵到没法直接购买。IMAX公司与多家高端摄影机厂商合作打造过标明“IMAX认证”的系列产品。ARRI ALEXA 65就是ARRI公司旗舰机型,拥有业内领先的摄录技术。
这款摄影机并不单独销售裸机,而是要搭配整个ALEXA 65制作系统和流程才能使用,裸机售价则轻松达到15万美元左右。若是租用整套系统,每日租金在1万美元左右。摄影机拍过的影片有《星球大战7》,《星球大战8》,《星球大战9》,《仲夏夜惊魂》,《惊天营救》和《速度与激情9》等。
2. arri新机器
都是用德国的阿莱(ARRI)和美国的潘娜维申(Pannavision)摄影机拍的,那都是专业的电影摄影机,一台价格都在300万以上,还不包括录音盒灯光设备至于画面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电影都是采用胶片(就是胶卷)拍摄的。
而家用的摄影机都是数形式的,数字拍摄的成本很低,方便好用,所以普及很快,但是数字的画质上硬伤很多,不好一一说明,反正就是数字的画质比胶片的要差很多。电影一般投入很大,所以可以不必在意胶片的费用,所以可以用胶卷来拍,画质自然好,更加柔和,看着更舒服,这个时候只要一点点光线的调整就会有绝佳的意境美。
3. arri所有机型
摄像机好的牌子还是比较多的,选购之前,你要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你在选购DV上投资多少钱。数码摄像机的价格高低不等,有的相差上千元,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定。
一般来说,价格较高的机型通常在功能、性能及外形上要优于低价格的机型,但并不能说明低价格的机型就一定不能满足你的日常使用,如果你只是用来自娱自乐,就没有必要选择高价格的机型,因为很多功能并不是你所需要的,所以没有必要花冤枉钱。至于牌子的话索尼Sony,佳能Canon,松下Panasonic,JVC数码摄像机,三星Samsung这些都是好的,都是上十大品牌网买购上的10大摄像机品牌,买的话还是可以参考的哦。
4. arri电影机
摄像机分几种:家用级广播级电影级其中广播级是给电视台用的,一般售价在10万元以上电影级,电影目前主要还是用胶片的,如果非说像素,那么差不多在3000万像素-5千万像素左右,imax电影则大约1亿像素;电影机售价极高,一套下来就得几百万到几千万了,比如一些ARRI的高端,机身就要4千万人民币,好的镜头也是超贵,有的甚至比机身还贵,所以一般都是租用,一般小制作,中低端机 租金一天4千元左右
5. arri机器
如果是正常院线电影的话,一般来说就是RED或ARRI,还有较少份额在Sony。 这些是数字级电影机,核心在于数字级,就是数字制作流程的机器,简单来理解就是可以拍RAW素材,执行数字后期流程。当然满足这个条件的很多了,比如BMD的一些机器,但BMD的品控和CMOS素质,我就不说了。 过去电影机都是胶片机,用Super 35mm的胶片拍摄。胶片机的特点在于化学原理呈像,胶片上的卤化银在快门打开的过程中受光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拍好的胶片,这样出来的影像色彩层次丰富而自然,其色域极大,完全覆盖人眼球的生理认知色域空间,从颜色质感的呈现上,绝对是最完美的。缺点自然就是成本极高,对演员和剧组要求高。现在的电影机大部分是数字机,就是跟数码单反一个原理,CMOS电子采集信息并编码成视频素材。特点就是快、方便直接,成本低,颜色数字感较强,非常适合广告制作。很难说数字机能不能取代电影机,主流观点还是认为不可能,本身画面质感的确不一样,但差距在不断缩小。数字机的劣势在于像素块的数目再多,也没法到胶片那个地步的呈现,所以比较难以做出胶片纯化学反应造就的那种过渡自然丰富的色彩效果,就像同样一个画面,虽然都是用1080P的手机看,但你用4K分辨率的单反拍出来的效果跟1080P手机摄像头拍出来的效果,仍旧是大不一样的。。。本身原素材的画面精度问题。所以很多大制作仍然选用胶片,尤其还有70mm大画幅这种。 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RED 8K VV、ARRI的LF等旗舰级数字机做电影,sony F65也很早就有人用,比如《归来》。其实这些牌子的中端就完全可以胜任院线电影制作了,比如RED 5K小武器或者ARRI的alexa mini,甚至一般的DV机都可以,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毕竟关键还是内容,只不过很少罢了。 目前影视工业的趋势就是大画幅。从之前的S35 CMOS的数字机慢慢向全画幅数字机转变,这个转变是一个系统性的,不只是机器的CMOS尺寸变大而已,相应的镜头也要转变,现在各家主流厂商也在配合出全画幅电影镜头,高端的如蔡司SP,中低端的如适马电影定焦组系列、甚至国产Mavo Prime等。因为大画幅的优势还是太明显了,高感更好低照表现极其出众,整体画面精度再上一个级别从而更进一步接近胶片。只不过大画幅带来的全面升级,摄影师要适应这些镜头的焦段景别、更浅景深的表达,导演也要探索大画幅的美学表达方式,电影技术变革带动艺术革新,每个电影人都要积极适应。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