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反拍花卉参数
大光圈镜头有毒,很多人深陷“毒德大学,刀锐奶化”后不能自拔。有大光圈镜头拍花自然是好,但看多了也会腻。如果你没有超大光圈镜头,那么试试小光圈拍花,或许会让人耳目一新。
看一组作品,找思路
看惯了奶油般虚化的大光圈花卉作品,下面来看看一组小光圈拍摄的花卉作品,换换思路,换换口味。
从中可以看出小光圈获得的画面开阔、清晰,更有一种爽朗梦幻的感觉。可能有人会问:大光圈与小光圈拍花的区别?那么小光圈、大光圈该如何取舍?
何时用大光圈?
1.脱离背景聚焦主体:当环境比较杂乱的时候用大光圈简化主体,弱化环境的影响,从而突出虚实对比,将焦点集中在花上。
2.大光斑:当环境中有漏光的时候,可以借助大光圈营造前景或者背景光斑。
3.分离焦平面: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局部特征越明显,将读者注意锁定在焦平面,不容易分散注意力。
4.拍摄小清新:在拍人物类的户外小清新题材时,极少用到小光圈,通常是用大光圈虚化前景和背景来表现环境的唯美、模特白嫩的皮肤。
何时用小光圈?
1.微距摄影: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由于微距镜头的焦距比较长,拍摄时离主体比较近,用大光圈画面极易糊掉,而用小光圈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2.表现广角张力:而广角反应的是空间的关系,用小光圈拍到实在的画面才能体现广角的张力。
3.描写形状:在反应树的形状的时候,为了把树拍的高大,就需要靠近拍摄,同时要看的清晰,所以需要增加光圈数值。
4.拍出意境:然而主体是树或者表达的是一幅山水画的时候就需要用小光圈展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大光圈更倾向写实,突出的是局部特征,表达的是虚实的关系;小光圈更倾向写意,表达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所以更像一幅写意的画。
下面就讲讲怎么用小光圈来拍花,怎么来表达这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1.寻找主体:拍花画面容易显得雷同,所以一定得由主次划分,比如聚焦眼前的亭子、人物、小桥......不仅仅是为了拍花而拍花!
2.层次关系:表现由下到上的递进关系,而竖构图更容易拉伸这种纵向的远近关系。
3.线条引导:无论是蜿蜒的山丘还是通向远方的道路,有种通直达或幽处的快感。
4.变换角度:低角度、俯拍、对称构图一样的来一张,变换角度通过视觉差异给人新鲜感。
5.靠近主体拍摄:用广角端靠近主题拍摄,可以让近处的事物放大更吸睛,也可以表现樱花树高大挺拔的形态。
2. 单反拍花参数设置
1、找寻细节
在我们拍摄花儿的时候,如何拍出更具有创意的感觉,而不是千篇一律。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去寻找花朵的细节了。
我们身边都有很多各式各样的花朵,但是为了拍出与众不同的一面,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眼睛去细心观察,找寻它们的特点。
在我们拍摄的时候一定要专注,静下心来。耐心的去观察,只有这样,你一定能拍出优秀的作品。
2、尝试外置镜头
我们可以给手机配置一个外置的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微距镜头可以很好的放大花儿的细节,让花朵的细节,质感突出。微距镜头的好处有很多,可以让主体和背景分离开。主体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3、多尝试
有时候我们看到令人满意的花朵时总会按下我们的快门,有时候按一次快门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为了拍出最满意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拍几张,多去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最后挑选出几张最为精妙的照片,将不好的删掉!
4、如何构图
拍摄花朵一般都是微距拍摄,构图方面,我们只需要掌握三分线构图法就足矣。三分线构图法是将要拍摄的主体放到三分线交点上。手机上都可以设置网格线的功能,只要在设置中将九宫格线调处来即可。
5、利用光线
在拍摄花朵的时候,光线尤为的重要。最适合的光线是柔光,我们可以选择在日出后或者是日落前的一个小时左右,这时候是拍摄的最佳时间段。拍出的照片柔和,能够感受光线带给我们的魅力。我们尽量不选择在正午拍摄,这时候的阳光最强烈,拍出的照片容易过曝。
6、利用动静结合
在拍摄花朵的时候,如果能够捕捉到正在采蜜的蜜蜂或者是蝴蝶,那么这张照片就会更加的出彩,飞来的昆虫可以带给花朵生机,活力。画面也不会单调枯燥。为了捕捉到瞬间,我们也可以利用连拍模式。
3. 单反相机拍花用什么模式
一、不要使用单反相机进行直播
单反相机并不适合直播。单反相机的主要用途是拍摄照片,附加功能是拍摄视频,而如果用单反相机进行长时间视频拍摄是并不妥当的,为什么呢?
1、单反相机结构有所限制。单反相机具有反光板,开启视频模式需要反光板一直处于抬升状态,让cmos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这样的结构设计并不是为视频专门设计,反光板抬升会加大电量损耗,同时大型cmos长期处于工作状态会产生较大损耗。虽然cmos并没有那么脆弱,但用单反这样的大型cmos来干直播这活儿确实有些浪费。
2、单反相机与网络连接并不方便。单反这种设备一般并不需要与网络连接,都是单机作业,如果有需要连接电脑或手机的时候也是为了传输照片或者实时显示拍摄状态,并不是用来直播,因此与手机、电脑连接并充当摄像头的功能并不强大,需要很多转接装置,用于直播并不好用,太麻烦。
3、单反相机散热能力有限。单反拍照片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因为它只有拍照的一瞬间才会有电量消耗,而长期打开lv实时取景则并不妥当。因为单反cmos比较大,在工作中需要进行有效散热,而单反这个机型本身散热能力并不佳,所以单反只适合拍摄视频“短片”,并不适合长时间镜头拍摄就是这个道理。
4、单反相机续航能力有限。单反相机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对电量的消耗是巨大的,而单反一般是不能直接连接充电装置的,只能使用电池,这样的续航并不适合直播。虽然也可以把单反加装一个“假电池”来进行持续供电,但这样对机器损害过大,还是慎用
4. 单反拍花卉参数设置
打开相机专业模式,M矩阵侧光选择中央点侧光,ISO光学防抖调至100,S快门速度调至1/4000秒,MF手动对焦调至无限近,WB白平衡选择AWB,调整角度,开拍
5. 单反拍花草用什么镜头
建议你买佳能M10或者奥林巴斯的微单E-pl8。
首先便携性非常重要,拍花花草草肯定不会局限于公园吧,没准需要野游。那微单的优点就凸现出来。
索尼优点多,但缺点更明显,就是镜头匮乏,而且笨。因为拍花草微距性能首先是镜头体现,而不是机身。佳能微单镜头是单独一套系统,轻便好用,虽然不是红圈,性能也想当不错。其中35MM微距专用镜头自带发光环,相当于补光灯。这在拍摄近距离小花蕊之类就特别有用,避免阴影。即使不用微距镜头,其它镜头也有不错的近摄效果。而且通过转接环可以支持庞大的佳能镜头群和手动镜头,可玩性很高,关键是转接环还不贵。
可能好多人会喷佳能微单不成熟之类,但现在都出M10了,在不成熟就别卖了。看看专业评测就知道了。
如果你不放心,那就奥林巴斯.epl8.个人觉得已经足够强大,有人喷奥记底太小,但日本本土销量可是第一呢。你如果觉得不过高大上那就E-M5或者E-M10系列,4/3系统同样是有庞大镜头群支持,包括松下镜头完美支持。除了微距镜头,其中12-50镜头更是自带微距。
6. 单反拍花用什么模式
拍油菜花的最佳时机是早上,因为阳光比较柔和,且光线照射角度比较小。拍油菜花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广角给个全景,一种是用大光圈或者微距镜 头给近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数数码相机对黄色非常敏感,因此对曝光要求非常高,黄色比较明亮,一旦过曝一点则细节全无,反正拍花也不急,M档手动 曝光慢慢拍好了。
镜头选择方面,广角场面用随机套头(18-55,18-105等)即可应付,太广的镜头反而不好控制,要拍细节特写或者人像,首选50mm标准镜头,50mmF1.4就是很好的选择,长焦距镜头利用率也不太高,毕竟是人像兼顾环境的话,长镜头没有优势了。
广角镜头拍摄大场面跟普通风景拍摄无异,小光圈加低ISO保证出片的质量,多用三分法则构图,让天空活着黄花菜的面积占到画面的三分之一,构图的时候注意横平竖直,歪歪扭扭的话影响视觉效果。
另一个提升技巧的方式就是学会找前景,你可以蹲下来,利用油菜花或者其他东西做前景,这样可以有效增加画面的层次,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生动,这个时候光圈可以适当开大,让前景适当虚化。
除了拍摄整片油菜花地,你也可以单独以某颗油菜花作为拍摄重点,从下往上拍摄可以更好得展现出油菜花的生命力。
大光圈镜头的拍人像最重要的是把人融合进景里去,拍摄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背景不要太乱,好在油菜花地的背景比较统一,用平视拍摄或者小角度俯拍都是比较常见的拍摄方式。如果你有反光板或者梯子那会更好,对于模特脸部补光和更加舒适的取景会更有帮助。
相机参数方面,设置的时候注意光圈不要太大,比如50mmF1.4这样的镜头开到2.8左右比较好,首先是因为一般晴天下拍摄大光圈画质都不佳,其实是许多相机最高快门速度只有1/4000秒,强光下恐怕不够用,拍出来会过曝。
7. 单反相机拍花需要什么滤镜
1、CPL(偏振镜)
使用偏振镜可以把天空的偏振光部分消除,使天色蔚蓝,让云彩的层次感更强,并且草丛的色彩饱和度也增加。消去其他物体的反光,譬如减少降低水面的倒影,透过玻璃拍摄,譬如你要去拍玻璃后的物体,如果使用CPL,就可以减少玻璃带来的反光。
消除水面反光,我们有的时候想拍到水里的鱼或者植被,使用CPL,可以降低水面的倒影,比较清晰的看到水底。消除植物表面的反光,我们用微距拍摄植物时,经常会遇到树叶反光的困扰,影响了画面的和谐,偏振镜的效果非常明显。
2、GND中灰渐变镜
一般用手机、单反拍出来照片,很容易出现过亮或者过暗的情况。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当我们按下快门的时候,要么地面漆黑无比,要么天空白花花的一片,这真是个很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们就需要GND来平衡光比。
3、ND滤镜滤镜
减光镜就是一种灰镜,减少相机的进光量。一般我们通过低iso或者小光圈来增加曝光时间。但是小的光圈会让画质下降(譬如f22),风光拍摄一般都是使用最低iso。譬如在拍摄水流和湖面的时候,希望通过长曝光拍出棉絮状的水流,那种柔和的感觉就需要使用ND镜。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