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反支架最高高度是多少
1 单反拍夕阳参数设置
1)曝光设定:拍摄夕阳是大光比的场景,所以曝光的控制非常关键,拍摄夕阳最好采用“点测光”或是“中央重点测光”,然后对准太阳周边进行测光。其他测光方式容易曝光不准导致过曝或欠曝。
2)白平衡设定:拍摄夕阳,火红的太阳和红彤彤的晚霞才会艳丽动人,所以白平衡要偏暖色调才更合适,可以设定为“日光”模式,最大程度还原火红的日落。
3)感光度设定:因为是拍摄太阳,强光线会进入相机,所以感光度100-250就差不多了,一定不要太高避免噪点出现。
如果要让太阳和地面场景都清晰成像,而不是地面场景是剪影(单反摄影控:smmapp),这时候就需要使用渐变灰镜来拍摄。
如果担心拍摄失误,可以用RAW格式出片,最后再精细调整。掌握了这些,拍摄唯美夕阳一定不是什么问题!
2. 单反拍夕阳如何设置参数
一般是带上三脚架,使用M档,日落前使用暖色温,或者直接设置成日光模式;
光圈不要开的太大,F5.6-F16之间就可以了;如果光圈设置过大,拍出来的照片会因为曝光过度显得层次不够;
感光度设置范围一般是200-800之间,太高的话照片噪点会比较多。
手机的话,使用专业模式拍摄。感光度100-400之间就差不多了,快门没有太多要求,AWB(色温)推荐设置5500-7000之间即可。
3. 单反拍夕阳用什么参数
单反拍夕阳iso值设定200或以下。
单反拍夕阳iso值设定200时(根据气象、雾霾、薄云的情况)红日测光1/4000左右,红日周围测光则依次降...。一般情况是考虑夕阳以外的陪体层次表现程度,比如长焦500MM镜头拍-红日即将落下群山、树林、江河、高楼....,需要兼顾考虑主题和陪体的亮度,测光点选择主体和陪体之间决定曝光-实践多咯就有自己的经验了。白平衡、色温选择自动,手动需要丰富的经验,选择自动就是选择相机的‘经验’比较八九不离十。
4. 单反相机拍夕阳参数
拍夕阳晚霞常见以下一些方式。
1、拍摄前景清晰的照片。采用光圈优先曝光模式(手动曝光也可);光圈F8-11;感光度100(在光照条件满足拍摄的情况下感光度尽量小一些);快门速度由相机自定;根据光照情况调整曝光补偿;使用屏幕实时取景模式,对焦点定在前景上;如果高光过强,使用渐变镜压暗天空部分的高光。
2、拍摄剪影。拍摄参数同上;使用屏幕实时取景模式,对焦点定在晚霞上;根据需要使用渐变镜。
3、拍摄带有太阳星芒的照片。采用手动曝光模式;感光度100;光圈F13以上;快门速度5秒以上;相机参数无法满足拍摄要求时,使用减光镜、渐变镜。
4、自动包围曝光模式。设定相机自动包围曝光模式;设定连拍模式;感光度100;光圈优先;F8-11;包围曝光范围设为<-1,0,+1>,光比过大时可以设为<-2,0,+2>或更高;根据光照情况调整曝光补偿;连续拍摄3张照片。后期对3张照片进行合成。
5、HDR拍摄。在相机中设定HDR模式;光圈优先,光圈F8-11;感光度尽量高一些,保证清晰度;根据光照情况调整曝光补偿。相机连拍3张,自动合成1张HDR照片。HDR只有JPEG格式,没有RAW格式。
5、慢门拍摄,通过较慢的快门速度将云霞拍成丝状。手动曝光;速度依拍摄要求从几秒到数百秒均可;感光度100;光圈需要配合速度确定;使用减光镜、渐变镜。
6、照片一定要存为RAW格式。
以上只是一般设置。拍摄时要根据现场光照情况随时调整相机参数。
5. 拍夕阳相机参数设置
白平衡调低等。
调节白平衡,打开相机专业模式,字母WB代表白平衡,AWB(AUTOWB)代表自动白平衡,可以自动还原画面中的白色。色温不变时,数值越小,画面越冷。数值越大,画面越暖。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拍摄夕阳时,将白平衡调高,可以表现夕阳的暖色氛围。当拍摄蓝天时,调低白平衡,可以让天空显得更蓝。
感光度的调节:打开相机专业模式,感光度简称ISO,是指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快门不变时,ISO数值越大画面越亮,ISO数值越小画面越暗。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画质越差。感光度越低,噪点越少,画质越好。
6. 单反照夕阳参数
反拍夕阳iso值设定200时(根据气象、雾霾、薄云的情况)红日测光1/4000左右,红日周围测光则依次降
7. 相机怎么拍夕阳参数
单反拍摄吸引的参数首先光圈设在8至11左右,感光度售价一到200左右,快门不需要太高,也不需要太慢,设在125左右不能太低了,要不然画面会糊,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配上三脚架,这样更有利于拍摄夕阳。
8. 单反拍摄日落参数设置
拍摄夕阳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你的相机有夕阳模式,可以直接用此模式拍摄,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
如果没有,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拍,能拍出更美的夕阳:
① Av模式下,调节光圈在F8-F16之间;
② ISO设定为100-400之间;
③ 调成中央单点对焦+点测光;
④ 对着夕阳周围的区域测光拍摄。
9. 夕阳参数拍照设置
如果为了拍剪影,光圈调节到最小,就是F值调节到最大,一般来说F22左右,时间是小于1/1000s,最好用剪影物遮挡阳光。
如果为了拍太阳及云彩,光圈同样最小,时间1/500就可以了,可以适当调节光圈,用于减少曝光时间。 不要长时间将镜头直接对着太阳,会损坏你的成像元件的。
10. 单反拍日落怎么调参数
一般来讲光圈优先(大多数相机的A档)就可以,相机自动根据光圈大小调节快门速度,这样反倒比M档要更精准,因为我们通过目测确定曝光参数,往往不如相机的测光准确。特别是日落时分,光影变化很快,我们通过肉眼观测确定的曝光参数大概率是有偏差的。
11. 单反相机拍日出日落的参数设置
在实际拍摄中,光圈和快门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得从拍摄的角度出发。
光圈
光圈的作用主要是控制进光量和景深。如果是需要大景深就需要小光圈,如果是需要小景深就需要大光圈。
在拍摄日出时,如果场面较大且需要前后清晰,则将光圈定置的小一些,一般都会在f/8到f/14之间不等。
如果是拍日出的局部,也不需要很大的景深,光圈则可以定置的大一些,比如f/8以下。
快门
快门速度,主要是看有无三角架,如果有三角架,快门速度基本可以不用考虑,可以将重点主要放在景深和画质上,比如为了画质尽量将使用低ISO,比如为了得到大景深,可以将光圈定置的小一些(光圈小了后进光减少,快门速度会降低)。
但如果手持拍摄,就要考虑相机的稳定些!
手持相机,如果光圈和ISO都确定后,而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就需要适当增加光圈(提高进光量,但景深变小)或者是提高ISO(提高ISO会降低画质)。
特别是在用长焦镜头拍摄特写画面时,更要注意安全快门,否则往往会因快门速度低而造成照片模糊。
光圈和快门,是此消彼长:在ISO确定的情况下,光圈增加则景深减少快门速度提高;光圈减小则景深加大快门速度降低。
拍日出日落,虽然时间比较仓促,但还是有时间让拍摄者有足够时间来准备,所以有一个三角架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不用考虑快门速度(不想拍慢门除外),可以将重点放在景深和画质上来做文章了。
2. 单反支架最高高度是多少厘米
不会。没问题,八爪鱼还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的,当然八爪鱼更适合那种三脚架无从下脚的环境,八爪鱼就是哪里都能扒,往往能拍出一些刁钻的角度,获得意外的惊喜。
如果是专业的微单和单反,建议买好一点的八爪鱼,机器镜头要是摔了,就亏大了。根据自己机器的重量来选择合适的八爪鱼脚架。
3. 单反支架多高合适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虽然题主说最新尼康单反,但滤镜跟相机无关,跟镜头才有关系。
据我所知,滤镜一般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直接拧在镜头上,一种需要支架,将支架装在镜头,再将镜片安装在支架上。
如上图,镜片上带有螺纹的,是一种直接将滤镜拧在镜头前,这种镜片在购买时必须搞清楚自己镜头的口径,买来的镜片也必须与镜头口径一致,否则没法用。如上图,镜片口径是77mm,那么这镜片只能用在口径77mm的镜头上。
这种拧在镜头前的滤镜,可以加多个镜片,但不宜过多,否则暗角严重。
还有一种是带支架的滤镜。比如题主是尼康相机,如果有14-24的大灯泡,就必须是这种滤镜了,别的滤镜大灯泡就没法用了。这种滤镜除了用在14-24的大灯泡上,还能用在24-70那样的镜头上,因为配有一个螺纹环。
带支架的镜片见上图,一般尺寸是100X100(渐变镜是100X150),在支架上有三个槽,也就是可以同时插入三个镜片,放心,同时放三个镜片也不会有暗角,这才是关键!
如果你有还准备有14-24,那是必须支架滤镜了,可去去某宝看一下,贵的上千,便宜的几百。
我是南方之南,欢迎关注。
4. 单反支架最高高度是多少米
1、不升中轴,单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与你直立时的眼睛齐平。这是最合适的高度。
2、承重能力的要求:你的单反机身,加你手头或者将来有计划要入的最重的长焦镜头,加外闪光灯的总重量,能够在野外稳稳当当承重,最好要有余量。这是承重要求。
3、尽量要碳素纤维的,虽然贵点,但是同体积分量比镁铝合金的轻很多。这是材质要求。
4、尽量要按扣的,不要丝扣拧的,因为在沙漠或者海滩使用,丝扣里面进了沙子,你拧几次,就废了。这是架腿的要求。
5、最好用三节收缩的,虽然携带时候稍长,便携性略差一点,但是稳定性好,五节收缩的,便携性好,但是稳定性差。国内品牌百诺、思锐不错,价格1500以上的,满足以上要求没有问题;国际大品牌曼富图、捷信等,满足以上要求需要3000以上。国内比百诺、思锐还小的杂牌子的主要就是山寨,外观或者功能性看似一样不少,但是在实际操作上面,跟好的品牌的比,真的是比较头疼的。好片子包括大多数专业摄影,大多离不开脚架的,而且脚架的寿命非常长,而且万一出差错,损失的可能是十倍脚架的单反和镜头,所以脚架不要省钱,一步到位。单反、镜头换了,脚架都还能用。以上都是个人实际使用多个脚架以后的实际心得,供参考。
5. 单反相机单杆支架
投影支架单杆好,体积小,轻便不占空间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