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摄稻田获奖作品
中国油画,体现了艺术家的文化选择。40位名家作品,呈现中国油画最新创作。全球文化格局中,中国油画坚持走具民族特色的油画道路。
罗中立 父亲 1981年
戴士和 石壕村村口 2015年
孙建平 那些年—来今雨轩的文人聚会之二 布面油画 2016年
丁一林 歙县敦本堂 2015年
陈和西 休闲 120×120cm 布面油画
赵开坤 中国园林系列之虎丘二 150×100cm 布面油画
蒋博宇 星际的行旅 之一 140cm ×70cm 布面油画
毛岱宗 教子垭稻田 100×80cm 2015年
许江 葵祭·芒种 布面油画 180×200cm 2014年
范迪安 北方秋天的田野 150X320cm 2014年
洪凌 翠溪 布面油画 250×150cm 2014年
崔国强 关中忆旧·2 220×8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王克举 眼前一片好风光 160×200cm 2015年
闫平 都有一颗勇敢的心 180×200cm 布面油画2014年
刘建平 城 160×196cm 布面油画 2012年
贾涤非 午后的院子60cm×50cm布上油彩 2014年
段正渠 黄河浊浪 160×23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翁凯旋 江南春雪系列之三 170×180cm 2015
马路 冰之浪 180cm×210cm 综合技法 2015年
王琨 水仙3 50cm×7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杨参军 家园 系列之二 60×1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张冬峰 邻街女孩 40×5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孙纲 艺术区-751 120×12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白羽平 威坪堡 100×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井士剑 呈之二 130×20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刘大明 160×140勒努勒与苏比努 布面油彩 2015年
张立平 潮汐 90×180 布面油画 2016年
姚永 修船厂2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5年
张新权 月食 180×220cm 2013年
张路江 介干春色 60×9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顾黎明 荣成海 100×8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张杰 忆语 之五 130×100cm 2015年
文祯非 行·系列351 150×1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曹雕 寒冬雪地 140X80C 2016
杨诚 蓝图 190×18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赵九杰 红苹果 50×60cm 2007年
任传文 浮生-瓶 118×105cm 布面油画 2015年
陈树东 入城式 120×170cm 布面油画 2007年
梁宇 高原序曲四 75×100 2014年
王建国 SPA 240cm×200cm 2016年 布面油画
2. 稻田摄影获奖作品
绿色稻田拍照,个人建议穿浅色系的衣服会使得出片效果更好哦。
首选白色。白色是最经典百搭的颜色。绿色稻田,蓝色天空,本身已经是非常美了,这个时候再来一袭白色长裙,那画面肯定美不可言。
如果没有白色的,那么其他浅色的也可以。比如浅黄色,浅蓝色啊之类的。
3. 稻田拍摄文案
1、我喜欢秋天,喜欢秋天的田野。
2、金黄的谷穗搭肩咬耳地拥挤在一起。
3、闻到了老家割稻谷时散发出的草木味
4、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
5、秋天的稻田像一片金黄的海洋,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6、金色的秋天到了,成熟的稻子在秋风的吹拂下翻着金浪。
7、望无际的田野里,金灿灿的稻子成熟了,就像一块块金子。
8、稻子的头颅排列得很美丽,尤其是它们聚成山或堆成海的样子。
9、稻谷碾成白米的刹那,无数新的生命便真正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4. 稻田拍摄技巧
以下拍照姿势,多照几张,终究会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
1、伸出手遮阳光。
2、捂住一只眼睛。
3、拿叶子挡脸,拿花挡脸,拿围巾挡脸... ...挡眼挡一只,挡脸挡一半。
4、靠墙上,从侧面拍,一般冲着镜头伸出一只胳膊,看与不看镜头,镜头就在那儿。
5、甩头发,没风的时候甩,风大的时候抡。
6、站立,背对镜头,扭过来。
7、趴在餐厅,路边摊,酒吧,咖啡厅,教室的桌子上,一种姿势,各种美。
8、双手起,身体十字形,仰望天空,闭眼,无比陶醉幸福状。
9、拿气球,拿风车,拿雨伞,拿水果,拿毛绒玩具,拿煤油灯,拿小花,拿小叶,拿乐器,拿皮箱,拿神马。
10、永远大头,永远半身。
11、手里结V字,结桃心儿,结眼镜儿。
12、吹泡泡,吹蒲公英,总之,有啥吹啥。
13、贴玻璃上拍里面的倒影。女生拍照pose
5. 拍摄稻田获奖作品怎么写
人民日报刊文追记袁隆平:一稻济世 万家粮足
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寄托无尽的哀思。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医生护士,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今年4月初,91岁的袁隆平院士转入湘雅医院治疗。医护人员介绍,即使是住院了,袁隆平院士还在时时刻刻关心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好不好,“问我们天气怎么样,外面气温多少度”。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袁隆平院士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誉满全球的大师,一直以来坚持亲自带博士,坚持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和会议,坚持亲自给研究员、普通学生等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如今,在他的身后,几代年轻的科学家,已经逐渐担当起振兴中国种业的重担。
在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很多新来的研究生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都是在稻田。“袁老师经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师李建武说,“下田,是他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
2009年春,本科即将毕业的李建武正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习,恰好赶上袁隆平院士来查看稻田。在田间,一块长势出众的稻田吸引了袁隆平院士的注意,他立即问身边人这块田是谁种的,大家便把李建武推了出来。正是因为“下田”的本领高强,本科毕业的李建武从很多博士、硕士中脱颖而出,被破格招录为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这永远激励着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李建武说。
“您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未竟的事业!夜空中最亮的星,将指引我们前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杂志副主编胡忠孝说,自己出生于湖南郴州莽山山区的农村,是袁隆平院士的精神激励着他选择了农学, 激励着他一直向着杂交水稻的前沿探索。“袁老师有一个著名的禾下乘凉梦,那是我父辈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胡忠孝说,“中国的农民养活着14亿人口,我们有责任为农民多做点事,做袁老梦想的践行者。”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发文明志:全体干部职工将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业,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拼搏,开拓前进。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