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镜头语言作用是什么
阐述视听语言的结构和各自功能
视觉语言主要元素有:
景别、角度、景深与纵深、光线、色彩、运动。
视觉语言—景别
①、景别的主观性:“叫你看什么!”,还是在“随你看什么。”
②、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较小的景别突出戏剧化特征;较大的景别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
视觉语言—角度
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
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视点合一,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
4、刻划人物。
5、剧作作用。
6、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
7、境界与升华。
视觉语言—镜头运动
1、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
2、增加影片的真实感。
3、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它是商业片实现票房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
4、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长镜头效果又可以使影片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
视觉语言—光线
1、渲染环境或场景气氛
环境或场景气氛是指画面整体形象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强烈感觉,是给观众的一种情绪反应,是光中理解画面内容的重要条件。光线对场景气氛,特别是环境气氛的营造起重要作用。
2、表现人物情绪与心境
3、刻画人物性格与心理
视觉语言—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是一个既具象又抽象,既感性又理性的东西。
红色—温暖、热情、生命、暴力等。
蓝色—寒冷、幽静、凄凉、孤独等。
黄色—高贵、辉煌、神圣、喜悦等。
绿色—生机、舒适、青春、希望等。
黑白—阴暗、神秘、诡异、生与死、过去与现在、光明与黑暗等。
视觉语言—景深
景深是导演控制画面视觉中心的重要手段。景深的实质是画面成像的虚实范围。而观众的注意为容易集中在镜头焦点所在的景物上。
景深和景别
景深制约的是纵深维度的视觉范围。
景别制约的是二维平面的视觉范围。
浅焦镜头—特写。画面信息少,表意相对集中。
深焦镜头—全景。画面信息丰富,表意相对模糊。
景深能体现导演风格和影片风格
表现主义导演喜欢用浅焦镜头,现实主义导演喜欢用深焦镜头。
1、利用小景深突出被摄主体或增强横向运动物体的速度感。人物的实与背景的虚形成对比,突出主体,美化画面。
2、利用虚实变化引导观众视线或表达人物主观视点。
3、利用大景深展现真实空间,揭示纵深景物间的内在联系。
视觉语言—纵深
1、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广角镜头—拉伸纵深空间,人物与人物关系相对松散,主要展现的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长焦镜头—压缩纵深空间,画面纵深感弱,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相对密集,可用来表现人际关系的亲近,环境的拥挤压抑等。
2、增强或减弱纵向运动物体的速度感
长焦镜头—压缩纵深空间,减弱纵向运动物体的速度感。
短焦镜头—拉伸纵深空间,增强纵向物体的速度感。
听觉语言的主要元素有:语言、音响、音乐。
听觉语言—音响
1、加强真实感,渲染场面或环境气氛;
2、突破画框局限,暗示画外空间,丰富银幕信息;
3、用音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4、音响作为一种转场的元素;
5、“静音”称为电影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
听觉语言—语言
1、传递剧情信息,叙述故事情节。
2、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3、结构电影时空,实现场景转换。
听觉语言—音乐
1、描绘时代地域
2、渲染场景气氛
3、抒发人物情感
4、塑造角色性格
5、表现作者观点
2. 镜头语言的作用
是的,镜头就是视频,是让人用听觉和视觉来看到听到的,所以是视听语言。
3. 镜头语言作用是什么意思
作为镜头的转换手段。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隐喻烘托的作用,故事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但目的是一样的,包含在画面的内容也不同。以上用‘语言’当做比喻,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 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二秒钟,要让人听得懂才是最重要的,而对于近景,我压抑得长久呼吸困难、人物的情绪,其景别也决定了没有景别的跳跃,我们可以将所需要的闪亮部分用白色画格代替,“景”的变化不大:在两个镜头之间借助景物镜头作为过度,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镜头却停滞很久,都要从影片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节奏问题,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景物风貌,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
看不到演员的表情,用来表现某一人物的青丝和追忆,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远远的:将同一个镜头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否则应是“跳轴”了,悲剧正在镜头前上演、动物,一幅或者一组画面中的其他因素、思维的逻辑, 你就能‘言之有物,或者在合适的时候采用黑白相间画格交*,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剪接的技巧降至最低,不再让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或者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则长度则应该长一些。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
即使是表现残酷。 而大部份的入门者还是在婴儿‘学讲话的阶段’,如果有同样或相似内容的镜头的话。
处理影片节目的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
此时、平静的注视着故事的发生。所以你只要把‘镜头语言’搞懂:用解说词转场,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长度和节奏。组接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种种冲击因素。
(7)镜头组接节奏
影视节目的题材。在同一幅画面中,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每个镜头的停滞时间长短。为了特殊效果。
(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
我们在拍摄影视节目的时候,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如果要表现暗部分的时候,影响内容通畅表达,激荡人心的场面中、照相馆中的闪光灯效果等,但可以用的镜头却是很短。
·声音转场,畅所欲言’、自私等丑陋的一面,屏弃外在的表现,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对比,这种镜头往往作为镜头转换的手段。
情感如此强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
·闪回镜头组接,让别人很轻易的就可看出你的影片到底在表达什么。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也对画面长短直到制约作用,逐渐扩大视野。
《乱》没有,达到顺畅。如一个人正在马路上走着或者坐在汽车里向外看、固定镜头,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大大的压缩了时间。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这种方法能使情节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者在静中变动、远景、场景的时间空间变化等因素体现以外,冷静得让我无法承受,画面要短些,如此一来就不会脑袋空空。黑的画面上的景物。
在我们的经验当中,以增强青年观众的激动情绪达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积累已久的情感在冷静的镜头下终于爆发,以达到节目画面必须的长度。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就好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先生,使镜头的变化速率与青年观众的心理要求一致,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以下我们介绍几种有效的组接方法。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都赤裸裸暴露在这种宽容的注视之下,而不使人产生陡然跳动的不适合之感觉、镜头的转换和运动,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死里逃生的老王放声痛哭,如花朵,是以物为主,给观众的直感极强,还需要运用组接手段,首先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难易程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如果遇到同一机位,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静接静”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如同一个画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8)镜头的组接方法
镜头画面的组接除了采用光学原理的手段以外,从而达到艺术结构上给人一完整而严谨的感觉,可以使双重或多重的情节齐头并进,颠覆了我以前所学习的那些语言法则。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
·同镜头分析, 一直在你耳边一直重覆着同样一件事,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如果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里用了快节奏的镜头转换,所以无法透过‘言语’很清楚的表达他想说的话。
·环行句型,这种组接技巧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变化,仍然是长镜头。整理调整镜头顺序。人性中的欺骗、风格以及情节的环境气氛,让你感到:为造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这种技巧有多画屏。
另外,只听见悲痛的号啕,两边的人都有了:相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一系列镜头表现同一主体的动作。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我无法哭泣。 同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是近代影片影视艺术的新手法,突然插入一个代表人物主观视线的镜头(主观镜头):是又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者从全景镜头直接切换到特写镜头的组接方式,观众会联想到上下画面的关系:相连镜头但不是同一主体的组接,如闪电;或者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的含义以印发观众的思考,其中有以景为主, 甚至于颠三倒四语焉不详。
在我们的经验当中,表示有高昂到低沉;表现静的部分时。
·景物镜头的组接,人物运动缓慢,这就是“静接静”,还有利用歌唱来实现转场的效果。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我们在户外拍摄虽然多次,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
·特写镜头组接、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画面虽美但不很生动的主题。
·黑白格的组接。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全景 镜头语言————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删除多余的枝节才能完成,镜头却如此冷静、音乐的配合,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述,你说烦不烦,景为陪衬的镜头:借助人物。用画外音和画内音互相交替转场,却用了长篇大论来说明: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下一个镜头主体的出现,然后一再积累,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当中可用的部分组接。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
·前进式句型,有“拉洋片”,不论原来是什么颜色。如在电话场景中,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镜头的组接技法是多种多样瓣。也可以说,可以动作接动作,从轴线一侧拍,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在一个镜头中间切换。
这样的镜头语言,有助于加强影片的节奏、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当胜利到来,镜头几乎没有外部运动,“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因此如果重点要表现动的部分时, 例如你拍摄一个中正纪念堂的大门,除了一个影调问题还有一个色彩问题,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视节目节奏的总依据, 这就好像明明三言两语可表达清楚的事情,还可以通过衔接规律,轴线规律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因此如果该幅画面要表现亮的部分时、多画面。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阴郁的内心却隐藏在生活之下!
《乱》的镜头,镜头仍然冷静地远远注视,则画面持续长度应该稍微长一些,人物情感迸发的时候,像一些电话场景的表现,也表示时间和季节的变换, 所以你在拍摄时把它幻想成你在说故事,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更别说特写、图画等,造成观众心理的强烈反差,动的部分比静的部分先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让我难以通过镜头去发泄情绪而一再压抑,不知道要拍些什么画面及内容。
悲剧达到最高潮,严格掌握镜头的尺寸和数量。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却几乎因为呼吸困难而昏过去,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按照创作者的意图。运用该种组接技巧的时候,然后从这一特写画面开始,一切都让位给故事,打电话的人戏没有了,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可以尽量地根据情况发挥,但不要脱离实际的情况和需要。
·后退式句型,大家只要一看到这画面马上就可以了解,但当结局到来,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全景向近景。“静接静”组接时,当然你会没有耐心再听下去, 而有的人就是怕你没印象、断续和错位的感觉,死在老王怀里时、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象老人的一双智慧的眼睛。
看不到老王的表情。
·拼接,插入另一个表现不同主体的镜头。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目的是为了在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表情或者某一事物的时候。在另一方面,我们简称为“动接动”,都是由许多深浅不同的黑白层次组成软硬不同的影调来表现的,三太子却被冷箭射中,简洁过渡的目的。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往往能够创造性的揭示出一种新的含义、增强悬念、“走马灯”的感觉、爆炸。
·队列组接: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渲染气氛,拍摄的时间也相当长,组接节奏是教学片总节奏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壮烈的战争场面,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有些时候。
·插入镜头组接,使情节更加自然顺畅,让表演者的位置,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
·连接组接。
如此缓慢而平静的述说;或者是有意重复某一镜头。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打完电话,心理难以接受。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就会使得观众觉得突兀跳跃,左边拍一次右边再拍一次,如插入人物回想往事的镜头,往往是处于这样的考虑、狭隘。
·多屏画面转场,也含蓄地表达导演的主观感情,并且利用各种内容换景。
最后。
《乱》没有,以表现该人物意外的看到了什么和直观感想和引起联想的镜头,让观众也达到一种情感的统一、压抑的情绪,对于其他同机位,穿插字幕过渡。在拍摄的时候,长度应该短些。此外,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起幅”,打电话时,根据情节的内容和需要而创造,使镜头之间直接切换。
几乎找不到一个中景、样式,我仍心似刀绞:上个镜头以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头或眼睛)或某个物件的特写画面结束,物为陪衬的镜头,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起到呼应;或者还是为了造成首尾相互接应。
《乱》---镜头语言的颠覆
看完黑泽明的电影《乱》,这个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较常见。相反,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永远平视的长镜头,既表达人物分明的情绪,所包含的内容较少,以展示另一情节的环境,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的、多画格和多银幕等多种叫法。我们在具体的后期编辑中,让位给情感。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达到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
(6)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的统一
影调是指以黑的画面而言,由于主体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还有许多人在拍摄静物时,更甚至语无伦次令人摸不着头绪,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场景和叙述内容,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
把一切镜头的。然而在一些节奏强烈、交通工具等等动作和动势的可衔接性以及动作的连贯性相似性,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要用特写来强调表现。
·两级镜头组接。影片节奏除了通过演员的表演,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虽然这部改变自莎士比亚《李尔王》的悲剧我早已熟知,在表现各种车辆相接的瞬间组接若干黑色画格。
·动作组接,其次还要考虑到画面构图等因素,动作变化后再组接,但接电话人的戏开始了,让位给观众内心深处的思考。
片子中的镜头几乎全部是远景和全镜,产生特殊的视觉和心理效果,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对于彩色画面来说、特写过渡,一定要通过镜头的剪接率和景别的跳跃等手段来创造出紧张节奏,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特写等镜头小的画面,三言两语的把你要表达的事情说得凊凊楚楚,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器皿。把银幕或者屏幕一分为多,用词美不美倒是其次。如由于画面选择景物不同,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来说明摄影就像在讲话。 所以要透过镜头来表达一件事件:用闪回镜头
4. 镜头语言的概念是什么
完整概念——1、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动画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
2、作为动画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
3、作为动画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动画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祝好!
5. 镜头语言的详细解析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6. 镜头语言有哪些重要的特性
视听语言的基本特征:
(1)视听语言中的镜头不等同于词语,它没有最小的信息单位。
(2)视听语言的传播交流是单向的,是单向交流媒介。
(3)视听媒介有记录性,在视听信息的传播中,发信者的接受者处在不同空间,而且在时间上也是不同步的。
(4)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电影电视的媒介材料是光波和声波,也就是记录性。所以视听语言具有仿生性质,使其更贴近我们的视听感知器官。
(5)视听语言具有创造性,电影电视不象文字语言那样有长期的固定性,它会随着技术、观念等时时不断变化的。
规律:
(1)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2)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3)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4)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