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色散成像
同一光学介质,对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对于一枚镜头而言,不同色光的焦点位置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这必然导致很多成像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色散;
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减小或波长的增大而减小的性质,成为“色散”,色散可通过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如一细束阳光可被棱镜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由于复色光中的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相同,当它们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则便各自分散。
2. 色散 原理
色散广义的说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几列波在媒质中传播,它们的频率不同,传播速度亦不同,这种现象叫色散;而在物理学中,把凡是与波速、波长有关的现象,叫作色散。
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虹的认识。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当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
3. 色散现象定义
不同的光波在不同的介质中,所发生的折射角度也会不同。比较常见的色散便是雨后彩虹,由于空气中大量水珠的折射,于是出现的色散现象便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
4. 色散 散射
当白光透过三菱镜发生色散时,颜色由上到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紫色光偏折角最大,而且它们的波长也依次递减,被散射程度增加。
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出现彩色光带,其中紫色光的偏折角最大,红色光的偏折角最小,根据折射定律得知:玻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色光的折射率最小.由公式v=[c/n]分析可知:红色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5. 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原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6. 光的色散成像原理
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色散可以利用三棱镜或光栅等作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将颜色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光谱。光谱(spectrum)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全称为光学频谱。光谱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见光谱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见的一部分,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电磁辐射被称作可见光。光谱并没有包含人类大脑视觉所能区别的所有颜色,譬如褐色和粉红色。
7. 什么是光学材料的色散,色散会引起什么像差
光在物质中传播时其折射率(传播速度)随光波频率(波长)而变的现象称为色散。(物理光学的定义)
色散一般分两种情况:
1、正常色散,即发生在物质透明区(物质对光的吸收很小)内的色散,表现为折射率随光波的增大而减小,其色散曲线呈单调下降。
2、反常色散,即发生在物质吸收区内的色散,此时折射率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
8. 色散现象的本质
色散力的本质是静电引力。其大小与分子的变形性有关。通常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越易变形,其色散力就越大。
例如,稀有气体 从 到,卤素单质从F2到I2,卤化硼从BF3到BI3,卤素氢化物从HF到HI等,随着相对分子量的增大,色散力递增。色散力没有方向,分子的瞬时偶极距的矢量方向在时刻变动着。
9. 色散实验如何做?
光的色散是科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
10. 色散成像景深
回答如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定焦镜头推荐:
1. Canon EF 50mm f/1.8 STM:适合人像和食品摄影,价格实惠。
2. Nikon AF-S Nikkor 50mm f/1.8G:适合人像和低光环境下的拍摄,价格实惠。
3. Sony FE 85mm f/1.8:适合人像和肖像摄影,具有较高的光圈和清晰度。
4. Fujifilm XF 35mm f/2 R WR:适合街头摄影和旅行摄影,具有轻巧和防水设计。
5. Sigma 35mm f/1.4 DG HSM Art:适合风景和肖像摄影,具有高清晰度和较大光圈。
6. Tamron SP 45mm f/1.8 Di VC USD:适合人像和低光环境下的拍摄,具有防抖功能。
以上镜头都是比较受欢迎的选择,具体选择还需考虑自己的摄影需求和预算。
11. 色散现象的形成原理
频率不同导致光有不同的颜色,频率不同的话在同一种介质的折射率就不一样,出射时就会形成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的原因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