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RX100 的出现,可谓让可交换镜头相机兴起与手机普及后沉寂许久高阶随身相机市场再度活络起来,尤其将 1 吋元件以及等效 24-105mm 的光学结构浓缩在能收纳进衬衫口袋的尺寸内,让不少采用 1/1.7 吋元件但体积大上不少的同质性相机汗颜。
当然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相机, RX100 在推出一年左右发表第二代 RX100 II ,在体积几乎未改变的前提下,将感光元件由 Exmor CMOS 改为背照式的 Exmor R CMOS ,并且加入翻转萤幕以及机身热靴供以安装闪灯与电子观景窗,另外导入 WiFi 与 NFC 功能,改善高 ISO 表现以及拍摄的弹性。然而光是这样还是未能满足玩家对它的期待,尤其是最大仅 f4.9 的远端光圈。
于是 Sony 再次推出 RX100 III 这款第三世代的 RX100 ,虽然外观几乎与前两世代相同,但 Sony 的工程团队仿佛哆啦 A 梦一般的在这第三次的进化,设法将先前消费者的愿望实现在如此紧凑的机身内,虽然结构有所取舍,但换来的是整体的大进化。
跳转开始介绍
RX100 推出时,就已经让人对于 Sony 能把如此复杂的机械结构塞进一台仅有口袋大小的相机内感到惊讶,而 RX100 II 则在略为增加重量与体积小幅增重下增加翻转萤幕,而到了第三代的 RX100 III ,外观与尺寸也大致延续前两作,但却是一次较大幅度的改版。
RX100 III 的物理结构改良的地方有三个重点,首先是全新设计光学焦段略减的光学镜头模组;其次是把可翻转 LCD 结构改变;最后则是机顶机能的重新配置,取消热靴并将内建闪灯转移至此,而原本的内建闪灯的位置则给了一个大惊喜。
(广角)
(望远)
RX100 III 放弃了原本的等效 24-105mm f1.8-4.9 蔡司镜头模组,改用全新的等效 24-70mm 模组,如果光看焦段的数据会很难理解 Sony 为何会做出此决定;然而有舍必有得,这个全新的 Vario-Sonnar T* 24-70mm 九群十片镜头模组并非降级,反而获得 f1.8-2.8 的光圈值,原本被诟病的远端光圈虽无法与广角端同样,但 f2.8 的光圈则提供更好的望远端可用度。
先前的 RX100 II 开始导入翻转式 LCD ,不过结构如同 NEX6 、 NEX7 一样,仅能提供上下翻转的拍摄模式,虽然已经比起固定式 LCD 有较多的使用弹性,但对一些不能翻转 *** 就马上列入排除选单的朋友来说就有些抱歉,故这次 RX100 III 的翻转机构可以向上翻转 180 度提供 *** 功能,满足爱 *** 的玩家的需要,翻转后也会提供倒数 3 秒的机能提醒即将 *** 。
至于机顶的重新配置可谓 RX100 III 的重点,此次舍弃 RX100 II 的机顶热靴设计,将内建弹出式闪光灯的位置移到中央,至于原本的闪光灯位置则加入一个相当惊人的设计,就是弹出式的电子观景窗结构。
为何会采用弹出式设计?这也是因为不想改变原本的尺寸大小,若要采用固定式电子观景窗设计,机身势必会变大,且 LCD 可能也无法翻转 *** ,所以干脆把电子观景窗融入原本收纳内建闪灯的位置。
这个电子观景窗采用 0.39 吋 144 万画素的 OLED,预设弹出与收纳会与相机开关连动,使用时需要把观景窗拉出才能正常工作,另外屈光调节也藏在拉出后的机构上,而且这个电子观景窗也与镜头同样采用蔡司的 T 镀膜,可减少眩光的情况。
至于 RX100 III 机身的电子性能大致延续 RX100 II ,采用同样的 20.1MP 1 吋 Exmor R CMOS 元件,不过搭配更新一代的 BIONZ X 引擎,除了加速照片处理速度外,也导入高感光局部降噪的新机能,可针对杂讯较多但细节较少的暗部进行明显的杂讯抑制,而明亮处则尽可能在不破坏细节的前提下进行降噪处理。使用介面大致延续 RX100 II 。
至于非连续对焦连拍达 10fps ,连续对焦下为 2.9fps , ISO 范围为 125-12,800 (可扩充至最低 ISO 80 ),并且也导入针对高画质录影可保留较多资讯的 50Mbps 高流量 XAVC S 格式以及同时记录 XAVC S 或 AVCHD 搭配 720p MP4 的双格式录影模式。
此次采用 RX100 III 拍摄的照片如上,相较于前身 RX100 II ,可感受到整体的解像力在全新设计的光学镜头组变焦范围较小的优势下有些许的提升,不过更惊艳的是低照度下的望远端终于不用如前两代一样死命提高 ISO ,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成功拍下照片。
虽然 RX100 III 舍弃了机顶热靴,且望远端也稍微缩减,但换来内建电子观景窗与更大的望远端光圈,对笔者个人的使用经验来说是相当值得的。虽然使用情境是见仁见智,不过笔者使用此类随身相机时连内建闪灯都鲜少使用,更何况会加挂几乎比机身还巨大的外接闪灯。
其次就是电子观景窗原本是昂贵且需要加购的选配品,但 RX100 III 却将电子观景窗收纳于机身内实在是高招;为何笔者会觉得这是好事?因为在强光下拍摄,电子观景窗仍能不受强光影响提供正常的取景,且夜间拍摄时使用电子观景窗的握持姿势也比使用 LCD 拍摄更为稳定;在与 RX100 II 定价仅有些微提升下,笔者个人会趋向放弃热靴选择具电子观景窗的 RX100 III 。
至于全新的镜头望远端降为 70mm 但换取更大的远端光圈,笔者认为在未改变相机体积下已经是了不起的工程,虽然硬要做到 24-105mm 具备更大的光圈不是不可能,不过体积就不可能只维持在口袋大小,高倍光学、大光圈以及维持影像品质都是需要增加光学结构体积的。
虽然多数人希望能够在小体积内纳入高倍变焦与大光圈又要求画质,但这不过是缘木求鱼罢了,越高倍的变焦就越难维持影像品质,越大的光圈也需要更大的光学结构,比起采用相同等效焦段的大元件机种的巨大光学设计,或是如 RX10 为了高倍变焦与大光圈的庞大尺寸, Sony 最终决定牺牲些许望远距离换取远端供圈及能容纳在同尺寸的光学机构。
RX100 家族的卖点就是小巧的体积与具备颠覆如此尺寸相机的光学品质,历经三代的进化, RX100 III 再次展现 Sony 工程团队近乎疯狂的技术力,设法在同样的体积内将玩家的需求与机构工程尽可能的实现,比起前两代的设计, RX100 III 几乎可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高阶随身机再度树立一个新的基准。
查看更多关于【FCP】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