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镜头和人眼哪个真实
是因为人们在照镜子时大脑会自动脑补,所以镜中并不是真实的长相,大概比真实长相要好看,换句话说,现实的你比从镜子里看到的要丑。‘’照镜子被美化其实是种自我暗示‘’,心理医生分析说,照镜子是否美化了自己跟两大因素有关,一是当时的心态,如果当时情绪很低落,镜子的自己很难是美化的,二是跟照镜子的动机,也就是跟当时做的事情有关。相比镜子,照片中的自己更接近现实的自己,科学研究表明,高清照相机正常焦距下,一米开外找出来的是人的真实影像,所以看到自己照片的同学不用怀疑了,照相机的镜头比人眼看到厉害百倍,不仅客观,而且整体性很强,优点缺点都展现明明白白的。我们又在用什么样的工具在感知自己?这个过程并不像任何照相机感知我们的方式,我们在镜子中看自己,这是一个相当个人的视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这种视野的人,不管什么人,拿着什么相机捕捉,和我们自己的视野永远不可能相同。
理论就是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有一种神奇的即视感,觉得这很像自己,但总有什么地方不对,而这一点点差别,让我们产生了抗拒的感情。
所以当有人说我们讨厌照片中的自己,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曝光效应。当然,关于曝光效应有一点十分重要:它是一种非常个人的体验——也就是说,只有你会认为照片上的你比真人丑很多,这点你应该感到欣慰。
这些研究者们也做了一些小的调查,结果发现,你的朋友们、亲人们在看你的照片时,并不觉得照片中的你不好看,只有你会这么想。
2. 人眼真实还是相机
手机相机是有透视的,不同的焦段的镜头存在不同的透视,所以原相机中其实是一个轻微变形的样子。
镜子里的自己是两只眼睛看的,透视≈0,越远越正常,所以更加真实。
镜子中的自己是镜像,会让左右脸看上去对调,而由于每个人的人脸都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所以在对调后给人的视觉感官会造成一定的差异感,从而使自己感觉与相片中的自己有所差异。
随着智能手机拍照技术的进步,很多手机的原相机也会有美颜效果,所以使拍出来的照片更加不真实,与镜中的自己有很大的差别。
3. 人眼相当于什么镜头
人的视野所能看到的范围是180°,相当于镜头17mm的焦距,由于镜头属于单目视野,拍摄范围本身就小于人的双目视野,再加上镜头的透视效果远不如人眼的透视效果自然,即使镜头的视场能达到180°,但在透视效果上近大远小的明显差异,使得空间感显得极为夸张,同时,超广角镜头的桶形畸变使直线的严重变形,也使效果不易为人接受,所以一般广角和长焦是无法达到人的视野范围的水平的,我们看到的所谓360度全景照片其实是照相机旋转拍摄之后合成的照片.
4. 跟人眼一样的镜头
单从视觉上来说的话,人类是怎么看大象和长颈鹿的,鸡就是怎么看人的,视角不一样,但本质变化不大。
你可以试着把手机摄像头放在和你膝盖差不多的高度,拍下来的你是什么样的,小型动物视野里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鸡的眼睛是像照相机镜头里的鱼眼镜头一样,每一只眼睛都有接近180度的视觉的.两只眼就差不多可以环视它周围的世界
5. 眼睛和镜头哪个是真实的你
人是双眼观察,视野宽阔,几乎达到180。而照片是通过一只相机镜头拍摄,通常要达到人双眼的视野,需要8mm左右的超广角镜头,而如此广角的镜头,拍出来的照片会有球形失真,但人的脑袋会自动矫正眼睛群观察到的事物,所以眼睛看到的事物并没有感觉有畸变。一般发生因镜头视觉或焦距产生的畸变,需要在电脑后期进行矫正,或在拍摄时运用移轴镜头进行矫正。
6. 什么镜头最像我们人眼看到镜头
肉眼和摄像头看到的不一样的镜头和人眼都可以看东西不同的是:摄像机镜头可以根据环境照射范围选择镜头的大小,人眼能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通过摄像机镜头看到的情景是可以作为录像保存在后端,人眼看到的只能凭借记忆来描述。
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中,通过摄像头看到的情景可以作为证据,而人眼看到的仅能当做参考。
7. 人的眼睛是什么镜头
从像素角度来理解,人眼的分辨率非常高,因为人眼有1.2亿个视杆细胞,600万~700万的视锥细胞,所以严格来说,人眼可能是上亿像素的数码相机。
那是保证每个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都能接收到像点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广义的理解。
实际所说的分辨率,是指两个物体刚好能分辨开的距离。
比如,黑色背景下两个白点,在距离1m和距离2m的地方看,1m的地方可能分开0.291mm就能分辨清楚,而在2m的地方,则要分开0.582mm以上才能看清楚是两个点,小于这个距离,它们就融为一点或者一条直线了。
为了去除距离因素,一般用角分辨率来定义人眼的分辨率,角分辨率用弧度做单位,乘以距离,就是空间分辨率了。人眼的理论分辨率是18~20角秒,但由于感光细胞分布和本身缺陷,实际上能到1角分就不错了,这也是在十分理想的场合下——足够明亮的晴天,目标为白纸黑字,表面无反光,并且要人的眼睛特别好。
对于昏暗背景下,其他目标的观测,通常2角分已经很不错了,一般人在3~5角分之间。加入数码相机对比的话,以目前一款Canon 5D Mark II来对比吧。
它是一款全画幅的单反相机,对应的CCD芯片大小为 36mmX24mm, 对应的像素是2110万,也就是每个像元大小大概是6umX6um。
这也是目前大部分CCD探测器的像元大小。
以入门定焦镜头的50mm/f1.8 为例对比人眼分辨率。
调焦对准目标在1m的地方,根据采样定理,CCD采样的频率应该是最大空间频率的2倍,对应可分辨的空间距离应该是CCD尺寸的2倍,也就是12um。对应物放空间距离应该是0.24mm,转换为角分辨率是0.8角分,略高于正常人眼分辨率。
从像素角度看,人眼是个超大面阵的探测器。但是,它的分辨率跟现在中高端的数码相机基本是一个数量级。注:1角分=0.000291弧度
8. 为啥镜头里面的人比真人难看
这是因为照片是静态的;镜子里的你是动态的,这就是冻脸效应。
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会认为视频中的人比同一个视频的截图更好看。换句话说,就算你觉得自己在照片里看上去非常不堪也无须担心,别人就会觉得你会动的真人要好看得多。与照片和镜子是同理的。
视频中某人在说话时画面被暂停时,此人的静态形象通常没有视频播放时的动态图像好看。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冻脸效应”。这其中原因可能跟动态脸的印象形成方式有关。人们会把在不同位置、不同侧面的同一张脸进行平均化。这与研究所发现的“平均脸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另一个可能是“他们(动态脸)更好地激活了我们的面部识别神经机制”。
毕竟,相机是不久之前才发明出来的,我们大脑的脸部识别系统本来就是演化来加工动态脸,而不是静态脸。另外,长脸的人照圆形镜子比较好看;圆脸照长方镜子比较好看,这是一种视觉效应。就如同穿竖条衣服显瘦,穿横条衣服显胖一样。
9. 人眼是什么镜头
首先,人眼是定焦“镜头”,就是说,人眼几乎是不会变焦的,如果人眼能够变焦,我们还要望远镜及放大镜干什么呢?
135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的确是50mm,并被常常说是相当于人眼的视线。其实,人眼的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胶片。可是人眼的视网膜的面积是很小的,所以人眼的“标准焦距”大概也就是眼球的直径那么大,大概20几毫米,不可能是50mm。另外,电影、电视用每秒24、25或30帧的方式记录和播放活动画面。由于人眼有视觉延迟,每一帧的间隔不会被人眼察觉。可别把电影、电视每秒播放多少帧当做人眼的快门速度啊!
其次,人眼是没有快门的,也可以说,人眼的快门是持续开着的。至于眼皮,就相当于相机的镜头盖。
再者,人眼的瞳孔就相当于相机的光圈,可以大小调节。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估计人眼的焦距大概有24毫米,瞳孔最大直径应该有3毫米吧?这样算下来,人眼的最大“光圈值”大概有 f8 吧。
由于人眼的视网膜对光线具有光泛的适应性和调节性,所以我们可以把视网膜对光线的这种调节能力看做是相机的感光度。
最后,关于人眼的分辨率,不同的人肯定不一样,不同的考量方法,结论可能也不一样。不过,全高清电视的分辨率为1080p。有一个说法是当相机的分辨率达到2000万像素以上,人眼基本就分辨不出来数码照片和胶片照片在清晰度方面的差异了。这也就是摄影玩家们追求全画幅而相机的目的所在。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