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种镜头的区别
1、焦距越短,视角越大。看的范围越大。焦距越长,视角越下。看的范围越小。2.88mm的毫米数值小,4mm的毫米数值大,相比较而言,2.88mm的监控看的比4mm监控近,适合小范围的。而4mm的监控更适合大范围的区域。
2、监控摄像头的镜头毫米数值越大,看的越远。但是摄像头的有效角度就越小,角度小距离摄像头近的东西可能就不在有效范围内,因为在它的角度之外。
3、监控摄像头的镜头毫米数值越小,看的越近。但是摄像头的有效角度就越大或宽,角度大距离摄像头近的东西也能很好的覆盖,并且也能看清楚,反之看远了就不清晰
2. 不同的相机镜头有什么区别
18-135与18-200这两支镜头最大的区别,就是镜头的焦段不同,以及镜头镜片组结构的不同。二者在成像特点方面也是不同的。至于谁更好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见仁见智。
这两支镜头,是完全不同的两支镜头。其镜片组设计结构是完全不同的。而这两支镜头的焦段也是不同的,广角端,这两支镜头都是18mm,但是长焦端,一支镜头达到135mm,另一支镜头则达到200mm。
从画质角度分析,这两支镜头都比较一般,定位都不太高。
从使用的方便讲,这两支镜头因为变焦比,使用方便,相比之下,18-200焦段更宽泛,所以适用范围更广一些。
3. 跟镜头有哪几种
最早的分级制把电影分成四级,即老少皆宜的G级;儿童要由家长或成年人陪同方可观看的M级;儿童不宜的R级和21岁以下青少年不准人场的x级。分级制在1970年和1990年两次修改,目前为5级——
G级: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
PG级:(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
R级:(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
NC-17级: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
几种特殊的分级:
NR U:NR是属于未经定级的电影,而U是针对1968年以前的电影定的级。
M X P:这一级中的电影基本上不适合在大院线里公映,都属于限制类的。
4. 各种镜头的区别在哪里
在一部电影中,一定是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作用以表达整个影片的内容以及导演的主题立意的。 镜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①画面,包括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画面。
②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③拍摄角度,包括平、仰、俯、正、反、侧几种。
④镜头的运动,即摄影机的运动,包括摇、推、拉、移、跟、升、降和变焦,有时几种方式可结合使用。
⑤镜头的长度。
⑥镜头的声音,包括画面内的和画面外的。
5. 镜头是怎么区分的
一、根据尺寸不同来区分
1、全画幅:指的是感光面积为36×24 mm尺寸大小的规格。
2、半画幅:半幅指的是135胶片的一半大小,约为 18x24mm 。
二、胶片用量不同来区分
1、全画幅:使用135规格胶片,但是镜头成像圈高于全幅标准,如Hasselblad XPAN与XPAN II。
2、半画幅:同样的胶片用量下可以拍摄翻倍数量的照片,例如135标准卷来说,正常拍摄可以使用36张,使用半幅相机可以拍摄共72张。
三、原理不同来区分
1、全画幅:景深计算可以只通过放大率与光圈值求取;但是同样的等效焦距与光圈值下,全画幅相比更小的传感器尺寸有更好的虚化,而使得在相关题材的摄影创作中,如人像摄影或微距摄影中,用户需要关注这一指标。
2、半画幅:同样的走卷方式,原本横向的构图变为纵向,即横持相机时候,取景框中为竖幅构图,且3:2的画面纵横比也变为3:4。一些全幅相机使用特殊的装置,也可以实现半幅拍摄。
6. 什么相当于镜头
照相机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并且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 故答案为:凸透;倒立;缩小;实像.
7. 相机各种镜头的区别
广角镜头焦距短,视角宽,景深大。相比标准镜头,广角镜头能够容纳更大的视角。相比长焦镜头,广角镜头能够拍摄更为清晰的画面,这就是景深。拍风景为什么要用广角镜头,因为广角镜头景深大,适当缩小光圈可以非常容易的做到拍摄清晰锐利的画面。
8. 镜头有什么区别
移镜头分为一下几种: 水平移动:左右平移与上下平移; 不规则移动(曲线或弧线移动)。
跟镜头一般是指镜头始终跟随拍摄主体移动,但镜头角度可变换(相对于移镜头有不规则性),而移镜头通常有固定的移动路线,拍摄设备一般不跟随拍摄主体的方向移动。(Ps:有点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希望能看懂我的意思)
9. 跟镜头有哪些
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组接----静接动第一,前后镜头的主体具有呼应关系时,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连,应视情况决定镜头相接处起落幅的取舍。比如: 镜头1:跟镜头:运动员带球前进、射门 镜头2:固定镜头:观众欢呼 这两个镜头相接时,跟镜头不需要保留落幅,直接从动切换到固定镜头即可。再比如: 镜头1:固定镜头:一个人坐在行进的车窗边远眺 镜头2:移镜头:田野美好风光 这两个镜头组接时,也不必要保留移镜头的起幅。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发现,表现呼应关系时,相互衔接的两个镜头中,运动镜头是跟和移两种形式时,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往往被去掉。如果相互衔接的两个镜头中,所拍摄的运动镜头是推、拉、摇等形式时,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就要留着。比如,用一个固定镜头拍一个人进门,惊讶地发现自己家被盗了,后面接着看到家中一片狼籍的摇镜头。这两个镜头连接时,摇镜头的起幅应保持短暂停留。 第二,前后镜头不具备呼应关系时,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连,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要保持短暂的停留。固定镜头之间的组----静接静1、一组固定镜头的组接,应设法寻找画面因素外在的相似性。画面因素包括许多方面,如环境、主体造型、主体动作、结构、色调影调、景别、视角等等。相似性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相似点要由创作者在具体编辑过程中确定。比如,可以把西湖美景的镜头按照春、夏、秋、冬顺序组接;也可以把游人观赏、划船、照像、购物组接在一起。 2、画面内静止物体的固定镜头相互连接时,要保证镜头长度一致。长度一致的固定镜头连续组接,会赋予固定画面以动感和跳跃感,能产生明显的节奏效果和韵律感。如果镜头长度不一致,有长有短,那么观众看了以后就会感到十分杂乱,影响镜头的的表现。 3、画面内主体运动的固定镜头相互连接时,要选择精彩的动作瞬间,并保证运作过程的完整性。比如一组表现竞技体育的镜头,百米的起跑、游泳的入水、足球的射门、滑雪的腾空、跳高的跨杆这五个固定镜头组合。因为选择了精彩的动作瞬间,观众会感受到画面很强的节奏感,这些镜头的长度不可能一致。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动接动 1、主体不同、运动形式不同的镜头相连,应除去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主体不同是指若干个镜头所拍摄的内容不同;运动形式不同是指推、拉、摇、移、跟等不同的镜头运动方式。例如,报道50周年庆典新闻中的一组镜头: 镜头画面内容 摇镜头,天安门城楼; 推镜头,升旗仪式; 摇镜头,国旗护卫队敬礼; 拉镜头,从几位儿童拉出天安门广场大全景 这些运动镜头在组接时,要求在运动中切换,只保留第一个摇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镜头的落幅,而四个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都要被去掉。此外,尽量选择运动速度较相近的镜头相互衔接,以保持运动节奏的和谐一致,使整段画面自然流畅。 2、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的镜头相连,应视情形决定镜头相接处的起幅、落幅的取舍。第一,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运动方向一致的镜头相连,应除去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比如在介绍优美的校园环境时,一次次的拉出形成一步步展示的效果,使观众从局部看到全部,从细部看到整体。 第二,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但运动方向不同的镜头相连,一般应保留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例如: 镜头1:游行方队(右摇镜头) 镜头2:领人观看(左摇镜头) 这两个镜头都是摇镜头,前一个是右摇,后一个是左摇。在组接时,两镜头衔接处的起幅和落幅都要作短暂停留,让观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把衔接处的起幅和落幅去掉,形成了动接动的效果,那么观众的头便会像拨浪鼓一样随着镜头晃来晃去,一定是不太舒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主体没有变化,左摇右摇的镜头是不能组接在一起的,推拉镜头也一样。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