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伦勃朗光摄影人像作品
伦布朗光俗称三角光。三角光是人像摄影中独特的一种布光效果。它的基本光效是在人物正脸部分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光斑;分别由眉骨和鼻梁的投影,及颧骨暗区包围形成。
蝴蝶光的通常布光方式是主光源在镜头光轴上方,也就是在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 ,由上向下45°方向投射到人物的面部 ,投射出一个鼻子下方的阴影 ,似蝴蝶的形状,让人物脸部带来一定的层次感。蝴蝶光多用于表现女性,这种光打到模特的脸上后,最明显的标志是会在鼻子的下方产生一个蝴蝶似的阴影。
2. 伦勃朗光人像照片
伦布朗光俗称三角光.三角光是人像摄影中独特的一种布光效果.它的基本光效是:在人物正脸部分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光斑;分别由:眉骨和鼻梁的投影,及颧骨暗区包围形成.
蝴蝶光的通常布光方式是主光源在镜头光轴上方,也就是在被摄者脸部的正前方 ,由上向下45°方向投射到人物的面部 ,投射出一个鼻子下方的阴影 ,似蝴蝶的形状,让人物脸部带来一定的层次感. 蝴蝶光多用于表现女性,这种光打到模特的脸上后,最明显的标志是会在鼻子的下方产生一个蝴蝶似的阴影.
3. 摄影伦勃朗布光
同一种光,叫法不同而已
三角光是一种布光法 。也叫三点布光法,是人物摄影照明中的基本布光光位。即主光、副光、轮廓光的光位连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是人物照明中三种基本光线。轮廓光也叫逆光,经常用做修饰光和隔离光(即使画面主体和北背景托开)。三点布光是拍摄人物肖像的基本照明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主光和照相机成45度角(即正侧光),在左右都可,辅光在照相机附近,轮廓光基本对着镜头方向,稍高一些。伦勃朗光是指正侧光,是伦勃朗绘画经常表现的光效,但伦勃朗的绘画很少用强烈的逆光。
介绍
也叫伦勃朗布光法,俗称三角光。
伦勃朗(Rembrandt)是荷兰的画家,他的人物肖像画中,对人物面部的光影处理采用了明暗对比较强的效果,光线从人物斜上方射下,使人物的鼻子产生一道投影,并融入暗部,这就使人物的一边脸颊上形成一块三角形亮区,我们平时在太阳下会看到鼻子下有投影,这道投影会随着太阳的位置逐渐拉长,三角光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要求投影不能间断。由于这种光效可以使人物面部产生明显的立体感,所以后来摄影师模仿伦勃朗绘画的特点产生了这种布光法,并且根据不同的人物特点可以加强或减弱光比反差。比如鼻梁较低或面部较平的人用这种光照相,可以在视觉上适量弥补他们的缺陷。
4. 被誉为摄影界的伦勃朗
优素福·卡什(1908-2002),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人像摄影大师,他拍摄了数以百计20世纪重要人物的肖像,包括著名的政治家、作家、诗人、音乐家、画家、演员,以及普通民众等,被誉为“摄影界的伦勃朗”。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和摄影家,被收录百名20世纪最有影响力人物的《世界名人录》中。他拍摄的《怒吼的狮子》,成为人像摄影史上的经典趣闻,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也起了积极的影响。
5. 摄影界的伦勃朗
伦勃朗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1、伦勃朗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从创作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荷兰画家。
2、他特有的运用光线的手法,借鉴于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法融入绘画,使作品光的表现更自然,更具感染力。
3、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透过光看到希望。在伦勃朗的肖像画和基督信仰画中都深刻体现光明照去黑暗的真理性。
4、他的铜版画和素描也是他艺术遗产种极为珍贵的一部分。
5、油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夜巡》、《自画像》、铜版画《基督救治病人》是其代表作。
下面是伦勃朗的简介:
伦勃朗是荷兰画家,年轻时在阿姆斯特丹向画家拉斯特曼学习绘画。17世纪初,荷兰新兴资产阶级以加尔文教为国教,废除教堂的装饰画和祭坛画。可是伦勃朗受拉斯特曼影响,加上宗教画在荷兰富裕市民中仍有市场,因而一直对圣经题材感兴趣,一生中没有中断过绘制宗教画,但对这类画作了世俗化的处理。约1625年,他返故乡设画室,从事绘画创作和招收学生。其创作生涯大体上包括四个阶段。
*莱顿时期(约1625~1631),伦勃朗的绘画体裁广泛,包括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宗教画、历史画等。现存的最早署有年代的作品为宗教画《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约1626,里昂美术馆)。这类油画受拉斯特曼以及乌得勒支画派画家洪特霍斯特的影响,采用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强烈明暗对比画法,以加强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它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通过更深入地捕捉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来揭示其内心活动。此外,从莱顿时期起,开始绘制大量肖像画。他一直对老年人以及各种富有绘画性特征的人物感兴趣。自画像真迹目前估计总数在60-100幅之间。为了塑造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画家耗尽毕生精力来研究面相学。这方面的探索成果,乃是他表现技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莱顿时期中,伦勃朗把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画法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即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气韵生动,层次丰富,而且富有戏剧性。早期作品虽不像后来作品那样成熟,但已显示出画家很早就致力于发掘油画颜料本身的质感和潜力,从他那时的有些油画作品,已经可以看到,他曾采用厚涂画法以及在画布的颜料层上用笔杆刮出痕迹之类技法。
*阿姆斯特丹早期(约1632-1640)从1632年起,伦勃朗定居阿姆斯特丹,在艺术上进入成熟阶段。成名作《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的呆板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处理得逼真而生动,因而受到好评。伦勃朗此后10年中成为该城最受欢迎的画家。在此期间,他还画了大量肖像画和宗教画,其中的宗教画主要以巴洛克风格画成。伦勃朗在他所写的少数几篇文章中谈到,他力求在作品中,以显眼的人体姿态和运动来表达最巨大的内心情感。此类巴洛克绘画中,最激动人心的为《参孙被弄瞎眼睛》(1636)。画中的参孙之妻大利拉,因犯下伤天害理的罪行而惊惶失措,表情细腻而复杂,被有些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
年轻时候的成功使伦勃朗富裕起来。他开始收购艺术品和古董。1639年迁居一座豪华的住宅。妻子萨斯基亚为他许多作品充当模特儿。画家在这阶段中看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评论家们一般认为从他当时的一些自画像中,可以察觉其心情的愉快。但也有人指出,这类自画像和亲友肖像中,有一部分曾被搬用于他的宗教历史画。著名的《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约1635,德累斯顿画廊),据近年考证,可能是一幅进行道德说教的宗教画。
*阿姆斯特丹盛期(1640~1648)40年代,伦勃朗个人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幸事件。生活的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在艺术上进入深化阶段。1642年,萨斯基亚在儿子蒂蒂斯出生后不久病死。同年,名画《夜巡》(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问世。画家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程式,使它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要使观众由此而回忆起往昔荷兰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革命斗争。"夜巡"这个名称是约1800年才出现的。这是由于,此画被后人涂上过厚的光油层,加上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侵蚀和空气污染,以致画面变暗,像是夜景图。20世纪,主要是1947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以此画整修,把过厚的光油层除去,这样才证实,它所描绘的确是白天情景。有人认为,它的名称应改为"弗朗斯·班宁·科克上尉射击手连的出发"关于此画,过去流传过这样的说法:当此画的顾主们看到完成了的作品时很不满意,因为他们中间不少人被画在不够显眼的部分。他们要求画家修改此画,而画家拒绝,造成僵局,伦勃朗因而成为阿姆斯特丹上层社会中不受欢迎的画家。他后半辈子生活在贫病和不幸之中,似乎主要是《夜巡》这一幅画造成的。这种假设近几十年来经许多国家专家考证,已被否定,但是自画家去世后不久,以上传说就开始为一些富有浪漫主义幻想的传记家所一再复述,为的是要渲染所谓天才人物生前往往不能为群众理解。事实上,《夜巡》这幅画最后仍为顾主接受,画家也获得了事先议定的报酬。此后,他仍继续不断接受种种重要的订画任务。至于40年代后期起,伦勃朗不再像在30年代中那样受许多顾主欢迎,以致生活越来越因难,这种情况则不仅仅是为《夜巡》一幅画,而是为画家画风的改变所造成的。《夜巡》这幅画实际上标志着第2、3这两个时期之间的过渡。《夜巡》采用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的中心,显得很突出,并好像正在向观众走来。这种手法加强了整个画面宏伟的巴洛克气势。不过《夜巡》以后,伦勃朗越来越少地运用巴洛克美术那种激动不安和讲究排场的艺术效果,而是热衷于采用更加含蓄的手法去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类手法当时并不流行,因而尽管伦勃朗的创新作品仍有一批赏识者,但毕竟没被多数市民理解。这时期的作品《圣家族》(1645)等虽为宗教画,却洋溢着世俗精神,正如马克思所说:伦勃朗是按照尼德兰的农妇来画圣母的。同一时期中,他对景写生,制作了《三棵树》(1643)等蚀刻画和一些风景素描。约1645年,斯托费尔斯来到伦勃朗的家中,以后成为他的妻子,她的形象曾出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晚年(1648~1669)1656年,伦勃朗被迫宣布处于变相的破产状态。以后两年,房子和动产均被拍卖。他的油画买主不多,可是宗教题材蚀刻画却销路甚广,其中有一幅俗称《100荷币版画》(约1649),即是由于买价高而获得这一名称的。1660年,他迁居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区域附近的一座小屋。同年,他充当妻子与儿子开设的一家美术公司的雇员,因为这样才能免于受到债主们进一步的逼债。次年,他受托绘成历史画《西菲利斯的密谋》。西菲利斯于公元69年发动过反抗罗马暴政的起义,是荷兰远古的民族英雄。此画为荷兰历史画中最有纪念碑式气派的杰作,但由于某种至今尚未弄清的原因,它遭受了从市政厅墙上取下的厄运,如今只留下了其中的一块残片(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1662年,他绘成《呢商同业公会理事》(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这幅团体肖像画非常深刻而含蓄地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不过,据近年考证,画中人物并非理事,而只是该会的几个抽样检查员以及站在他们后面的一个仆人。1663年,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但是一系列折磨并未摧毁倔强的老人,他在去世前还绘出了一批名画,包括《浪子回头》、《扫罗与大卫》等。
6. 伦勃朗光拍摄效果图
伦勃朗光线得名于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伦勃朗。自然界中它多指雨天或阴天乌云遮住阳光时,阳光从乌云中的缝细或边缘中以放射状照向地面,光线如光柱状,又有如神明或神使降临般的华丽光线;而绘画、摄影等作品中,伦勃朗光线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
7. 伦勃朗 摄影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一般采用伦勃朗式用光需要两盏灯照明,经改进后再加用第三盏灯用以调节反差。一盏650瓦的石英主灯A, 一盏柔光辅助灯B,而头发灯C能通过反光板把光射到被摄者的脸上,削弱了明显的伦勃朗三角,并加亮了肖像的总体色调。拍摄时,先打开650瓦的石英主灯A,并调节其角度,使伦勃朗三角光投在被摄者脸部的暗侧。然后打开正面主要的柔光灯B,直接对着被摄者脸部的亮侧。而背景灯则是起到打亮背景的作用。它能照亮被摄者的脸部并增加深度,但此时三角状的亮光区域仍很明显。设法使被摄者转动头部,直到伦勃朗三角光能恰到好处地照在他的面颊上为止。并要被摄者的下巴下倾。接下来就是测光及选择相机的光圈与快门组合。 最后再检查一下背景,看一下头发灯是否会在背景上留下亮点及在相机镜头中引起晕光。开始拍摄时可同被摄者轻松地交谈,以使他放松并面带笑容,这一步也是很关键的。须记住,在人像摄影中重要的是不要让一种技巧的作用超过了被摄者脸部的表现力。
8. 伦勃朗肖像作品
又称暗影面布光法.
一种用于拍摄室内人物肖像的布光法.因荷兰画家伦勃朗在绘画中特别喜爱这种用光方法而得名.
用光的特点是,主光和辅助光都在照相机的同一边,主光照射形成的暗影出现在离照相机较近的那半边脸上;主光照在鼻子上形成的暗影从鼻子一直延伸到嘴边,同时还在面颊上形成一个三角形光区.为取得戏剧性效果,一般采用暗色背景,并加用头发光等,以保持合适光比衬托人物肖像.
但总的来说,被摄体光比较大,影像反差大,暗影部分浓黑.适合表现坚毅、严肃、沉郁的男子气质.照片具有硬调效果.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