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镜头为什么难拍
主要样片都是在Final Cut Pro中完成制作的。
同时,Comen的艺术家们运用Nuke对场景进行模糊测试。“我们早期做了许多有关动态模糊的测试,这与通常的180度快门动态模糊毫无瓜葛,你必须通过变焦促成放射式的模糊形式,为了营造良好的过渡的同时,也是为其增加风格性元素。但是导演尼尔在这上面显得十分特殊——他并不需要系列中出现任何的模糊。电影整体的视觉美感就在于Eddie服药后的状态,事物变得触手可及,带有幻动的色彩,而这也是我们制作中的侧重点。” Carras继续说道,“除了在不同街区放置的摄像机相互结合,这些镜头其实没有远景的变化。假设是相机通过变焦拍摄的话,那么这个镜头的焦距大概在25毫米到10的36次方毫米之间。” 变焦摄制完成后,就可以继续修缮一些因为拉伸图像损失的细节。“我们随着镜头将很多素材多样的动画化,同时也剔除一些原始画面中受干扰的素材。” 下一步则是添加字幕,究竟哪些文字要怎么移动呢?Carras说:“将其放置在街道上确实不失为一个突破性的尝试,可以参考同一距离的其他事物进行变焦摄制。但是这个很不容易,毕竟场景中的内容太多了,很难制作那么久的画面。” 最后Comen VFX让字幕采用了缓和式的渐进效果,首先采用了Blair字体,随之转而采用一款更高更瘦的字体来迎合导演对标题醒目的寄望。“我们采用了Franklin Gothic Condensed,一款常用于书籍编辑的字体。标题中也存在着效果上的制作,发红和腐蚀让其看起来更像是在古典时尚的氛围中炙热灼烧。” “无限放大”的长镜头 这是电影中最富有视觉刺激,最有代表性的镜头。Eddie Morra刚吃了药,精力无限,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唾手可得,他撒开双腿在纽约市中忘情奔跑。Look Effects的视觉特效主管Dan Schrecker经过前期商议,运用摄影技术帮助实现这个概念化的长焦镜头,并制作一系列后期药物刺激的镜头。一切是通过在4k上运用三摄像机编辑模式下的短、中、长镜头拍摄制作而成。镜头跟随Eddie奔跑穿越,从夜总会到布鲁克林大桥,将Eddie对时空的茫然感通过银幕的“无限放大”体现出来。 Schrecker解释道,“使用RED摄影装置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画面,这就是我们可以实现更长镜头的原因。我们将画面按照相应比例联结贯通,摄像机不会在一个拍摄的区域中有角度的变动,因为所有东西都要放大。”在对RED装置整合前,变焦摄影的镜头测试是在佳能5Ds上进行的。专业人员用三角架上的灯光装置,自由轻易的调转方位来寻找拍摄点,使得最后变焦摄影的速度和比例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合点。 除了单个变焦摄影中多种素材合成的镜头,其它镜头更显瞬息万变。在电影中有一场戏,Eddie路过商铺,从玻璃窗中看到自己处在多个情境里:在发廊理发、在健身房锻炼、购买新西装,镜头落到最后,他完成了一部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小说——这一切都是NZT所产生的效用。Schrecker说道,“我们对这些原始镜头的速度和动势不太满意,所以挑选一些可用的素材,并在发廊里增加来往的顾客,在健身房中增添了健身器材。” 变幻般位移的背景 Eddie第一次服用NZT之后,与房东女士在楼梯层间相遇,很快这位女士被Eddie的智慧和魅力折服。Dan Schrecker谈到,“俩人谈话的这场戏,我们特意运用了特写镜头,将其拉远表现Eddie所在的房间,最终以420度的全景呈现全貌。摄制组先用三个鱼眼镜头确保证从三个方位的拍摄,获得360度的抓拍,但是由于镜头间没有足够的重叠,所以每个镜头都有一定扭曲度,间隙和盲点。因此,我们进行了再摄制,去除扭曲效果,然后整理取鱼眼镜头的资料,将其还原,从而获得一种不稳定、但真实的空间感。” 另一个特效制作稍稍有些跳转剪辑的意味:Eddie与女友重逢,很快他们开始亲吻。“这是用3台35mm的摄像机排成一列进行拍摄,一台摄影机手推车或稳定器在厨房和起居室移动,最后定像在沙发上。这是由三个不同角度同时拍摄完成,而且随着摄影机的移动,拍摄角度也随之变化。我们从三个角度中各自选取出镜头剪辑,制作了变形效果,最后再将角色从背景中独立出来,修改一些不流畅的部分。这样,我们完成了角色动作流畅,而背景不停变幻的效果。” 翻飞的文字 当Eddie发现了NZT的能量后,他面对世界的姿态也发生了改变。为了展现通过药物改变并摆脱小说创作的烦恼,电影中成篇的单词从天而降。 Schrecker说道,“文字的掉落与实景发生互动,有的落在桌子上,有的落在书架上。虽然是特效制作,但参考的空间确实来自实际拍摄的镜头。” 3D部门的Shawn Lipowski编写了一个调整信息传送速度的小程序,让文字流动速度各有不同,营造出流水一般不规则自然效果。这个文字特效的CG通道也在随后用在了制作Eddie首尝证券市场的场景中。他仰视天花板,成堆的信息迸出如同铁路或机场的标志信号,字母和数字不断翻动,直到Eddie作出正确购买选择。 俯瞰全纽约 掐指一算,Comen VFX公司共为电影完成了212个镜头的特效制作,Eddie的购买的豪华公寓有俯瞰全纽约的壮观视觉效果也是其中之一。窗外纽约景象与背景合成素材通过各自独立的手法完成制作,“我们在合成的深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了保证透光率,你只能在背景中放置影像素材或是画幕素材。几乎每个隔窗相望的场景中,我们都对其添加了成群的飞鸟或飞机云雾,还有穿行于道路的车辆和上班族,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得更鲜活。”
2. 为什么用长镜头
缩短后期剪辑长度,进一步节约成本
3. 长镜头拍摄难度
长镜头,俗称“一镜到底”。顾名思义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场戏(一个场景)进行连续性拍摄,从而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连贯性。长镜头一般分为运动长镜头、固定长镜头、景深长镜头和变焦长镜头,按其定义来说,只要超过10秒就可算是长镜头。由于其表现手法有别于传统剪辑,但凡拍摄得巧妙,总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由于拍摄长镜头前要有着充分的准备工作,费时费力,因此在“求快”的香港电影里较少出现,但还是有电影人愿意通过一次次反复的实验,为港片留下了一个个令人叹服的长镜头画面。
1.2004年《大事件》
长镜头时长:6分46秒
《大事件》并非杜琪峰最好的一部警匪片,但在其作品序列中却占有较为“特殊”的地位。其特别之处在一开篇便出现了一个长达六分多钟的长镜头。在这组画面里,车里的刑警,盘查和被盘查的军装警察和司机,再到混在居民楼中的匪徒,都被镜头一一捕捉。到警匪双方驳火之后,镜头又分别扫过地面上,二楼上开枪射击的匪徒和赶来支援的警察(警车),出场人物虽多,但杂而不乱。一组镜头里要容纳如此多信息,还要保证层次感,其镜头调度的复杂程度,以及技术呈现难度可想而知。
2.2008年《文雀》
长镜头时长:1分14秒
《大事件》似乎勾起了杜琪峰对长镜头的偏爱,尔后他又在文艺调性的犯罪片《文雀》里和摄影师郑兆强共同设计出了将长镜头用于展现“文雀”(扒手)对路人行窃的情节。这组镜头大约开始于影片的第6分钟,内容是表现四只“文雀”(任达华,林家栋,张满源,罗永昌)在街头相继偷走了一外国男人、一年轻姑娘以及一白领路人的钱包的同时,又将赃物不动声色地转移同伙手中。在独具匠心的机位控制下,再加上此处衬托着极其灵动跳跃的背景音乐,让这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潇洒。
3.2016年《三人行》
长镜头时长:4分钟
在《三人行》里,这组4分钟的长镜头掀起了影片的高潮部分,它由悍匪张礼信(钟汉良饰)被其同伙(谢天华,黄浩然,施祖男)从警方密切监视中的医院救出而展开的病房大战所引发。与杜琪峰以往长镜头都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刻意削弱了写实感,甚至还将舞台剧的表现形式融合起来,采用快与慢动与静的反差对比来提升视觉冲击力。而其背景音乐也大胆使用了编曲简单且柔美的《之乎者也》,在王菀之的低吟浅唱下,这场枪战戏的浪漫多过暴力,荒诞多过严肃,充满了创新的实验味道。
4.1992年《辣手神探》
长镜头时长:2分37秒
本片是九十年代吴宇森暴力美学枪战电影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即将赴好莱坞前在香港拍摄的最后一部时装动作电影。其中的火爆场面是一个接一个,绝无欺场。不过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周润发和梁朝伟在攻入医院后,那个长达2分半钟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般的运动长镜头。在这场戏里,两人默契配合,分别攻入两层楼面,共击毙敌人三十余人。虽然其拍摄难度与《大事件》相比并不算复杂,但胜在拍摄很有气势,炸点铺排也合理精密,令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让人大呼过瘾。
5.1992年《笼民》
本片是一部聚焦香港“特殊居民”的纪实电影,为了凸出其真实氛围,导演张之亮在影片里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共有两处,第一处是“笼民”们正在给死去的“道友祥”做头七时,长镜头窥视和观察着屋里人的一举一动,第二处是众人得知笼屋即将拆迁的消息后,在屋内高兴得手舞足蹈,欢蹦乱跳。影片里的长镜头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很考究:其焦点和运动轨迹,始终在依据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不停地做着变化,因此它也被称为港片里最具有艺术水准的长镜头运用。
6.1996年《阿金》
时长:1分45秒
这是一部罕有的描写女性武师血泪史的港片,其中值得玩味的部分很多,也包括了一开始的那个长镜头。它由一个点烟的群演老人开始,随后观众的视线便跟随着运动摇臂在拍摄建筑内上下穿梭,而马不停蹄的武指助理,被催促着开工的烟火师,正在打牌的剧组人员以及在片场贩卖食物的少年等等也相继进入观众眼帘,最后以洪金宝饰演的武指出场而结束,一幅鲜活的“片场众生相”就这样被勾勒出来。尽管这只是一个过场,但正因有了这么个提纲挈领的引子,才能开始后面的精彩故事。
7.1998年《不夜城》
长镜头时长:3分47秒
本片的长镜头开场和《阿金》有着异曲同工之秒,第一是用来打出演职人员字幕,第二是通过“跟拍”方式来一层层揭开男一号刘健一(金城武)的身份和职业。尽管拍摄这场戏时处于夜晚,光线不足,但摄影师黄岳泰却巧借自然光线拍出了不一般的效果,让穿梭于歌舞伎町与诸色人等交易、交流的金城武看起来就如一条幽灵般的鱼,为全片奠定了黑色的调子。而斯坦尼康的使用,也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平滑,流畅,精致,虽然当中出现了小小的穿帮,然而瑕不掩瑜,其纪实感反而更加凸出。
8.2008年《天水围的日与夜》
长镜头时长:1分19秒
本片是一部蕴含着浓厚日常生活气息的电影,因此其表现风格必须做到平凡质朴,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便不可避免。而许鞍华常常让摄影师将拍摄机器平整地放于房间里的某个角落之内,忠实地记录下演员的一举一动,也更容易展现出他们的表演细节,譬如出现在影片第57分钟的这个固定变焦式长镜头,在整个过程中,机器一直在厨房里没有移开,只进行了轻微摇动,甚至其中还插入了一部分空镜,再加上鲍起静褪去戏味的表演,让它看起来并不像是一部电影,这正是许鞍华想要达到的效果。
9.1990年《阿飞正传》
长镜头时长:1分17秒
运动长镜头在港片里可算常见,而固定长镜头一般比较罕见,因为大部分电影人都嫌它“沉闷无聊”。说到后者的代表作,便不能不提王家卫执导的《阿飞正传》,影片尾声身处逼仄阁楼的梁朝伟独自在镜子前梳头的场景便使用了固定长镜头拍法,这个本是为续集而拍的片段被谭家明剪进了本片里,没想到却成为《阿飞正传》最华彩的段落,虽然这里没有多余的人和事,也容纳不了庞大的信息量,但梁朝伟的独角戏却和固定机位构成了浑然天成的感觉,也为后来很多电影所模仿,致敬和恶搞。
4. 长镜头为什么难拍照
有用的
长镜头的种类
1.固定长镜头
机位固定不动、连续拍摄一个场面所形成的镜头。最早的电影拍摄的方法就是用固定长镜头来记录现实或舞台演出过程的。卢米埃尔1897年初发行的358部影片,几乎都是一个镜头拍完的。
2.景深长镜头
用拍摄大景深的技术手段拍摄,使处在纵深处不同位置上的景物(从前景到后景)都能看清,这样的镜头称景深长镜头。例如拍火车呼啸而来,用大景深镜头,可以使火车出现在远处(相当于远景)、逐渐驶近(相当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都能看清。一个景深长镜头实际上相当于一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
3.运动长镜头
用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拍摄的方法形成多景别、多拍摄角度(方位、高度)变化长镜头,称为运动长镜头。一个运动长镜头可以起到一组由不同景别、不同角度镜头构成的蒙太奇镜头的表现任务。
5. 电影长镜头为什么难拍
由于你的题目不甚明确,不知道说的是作为职业剪辑师的电影剪辑还是个人想电影混剪。这里我两个都说一下。
作为电影剪辑师,剪辑电影就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一定的剪辑技巧,电影剪辑通常被称为“隐形艺术”,大多数剪辑师的目标是创建无缝的成品。一旦工作完成,并且做得很好,就很难注意到单独的部分。以下说几个电影剪辑的剪辑技巧:
1. 长镜头
在过渡到下一个镜头之前持续一段很长时间的镜头。每个镜头的平均长度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差别很大,但大多数当代电影的剪辑速度往往更快。一般来说,任何一分钟以上的镜头都被认为是长镜头。
2. 节奏
声音的频率和规律性,一连串的镜头和镜头内的动作。节奏因素包括节拍(或动感)、腔调(或重音)和节奏(或速度)。节奏是电影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决定了电影的情绪和观众的整体印象。这也是最复杂的分析之一,因为它是通过场景、摄影、声音和剪辑的组合来实现的。的确,节奏可以理解为电影中所有元素的最终平衡。
3. 重叠剪辑
重复部分或全部动作的剪辑,从而扩展了它的观看时间和情节持续时间。最常见的是实验性电影制作,由于其短暂的令人不安和纯粹的图形性质,它也出现在动作和动作优先于情节和对话的电影中:体育纪录片、音乐剧、武术等。重叠剪辑是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动作电影的共同特点。当导演吴宇森移居好莱坞后,他试图将这种风格融入主流动作片,比如《碟中谍2》。
4.转场
镜头是由剪辑定义的,但剪辑也可以将镜头连接在一起。在传统中,剪辑是为了建立空间,引导观众看到场景中最突出的部分。
1. 借位
借位在连贯性剪辑中,是一种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显示连续时间和空间的方法,但实际上它与场景中人物或物体的位置不匹配。在文森特·明奈利的《火树银花》中,牺牲了真实的物理空间来换取戏剧性的空间。正如在第一个画面中看到的,电话后面是有一堵墙的。然而,在第三个镜头中,这堵墙神奇地消失了,为了显示电话和围坐在餐桌旁的家人(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从一个角度看,这在真实的房间里是不可能的。
2. 交叉
交替拍摄在不同地方发生的动作镜头,通常同时进行。因此,这两个操作被衔接起来,将来自不同空间的角色关联起来。为了进一步强调他们的相似之处,这位父亲实际上是在重温他和第一个女朋友的第一次约会,而他的女儿实际上是在第一次约会。杨使用跨越时空的交叉,暗示历史会一代又一代地重复。
3. 切入镜头、切离镜头
在同一空间中,从远处取景到近景的瞬间转换,反之亦然。
4. 叠化
两个镜头之间的过渡,第一个画面逐渐消失,而第二个画面逐渐出现。有那么一会儿,这两个画面混合在一起了。叠化可以作为一个相当直接的手法连接任何两个场景,或以更有创意的方式,例如暗示幻觉的状态。
5. 圈入/圈出
一种圆形的、可移动的蒙版,它可以结束一个场景(圈出)或强调一个细节,也可以打开一个场景(圈入)或显示一个细节周围的更多空间。
跳跃式剪辑是用来表达的,暗示一个角色或他/她的日常生活的沉思或矛盾,但这也是与主流电影叙事方式决裂的明确标志。与其把一部电影呈现成一个完美的、在我们面前无缝展开的独立故事,不如说,跳跃式剪辑就像是一句话,既证明了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人为性,也证明了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的困难性。
6. 定位镜头/再定位镜头
一种镜头,通常包括远距取景,显示场景中重要人物、物体和背景之间的空间关系。通常情况下,场景的前几个镜头通常是定位镜头,因为这介绍了其中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关系。
7. 正反打镜头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对角色进行相互切换,通常在对话的情况下。
8. 叠画
在同一胶片上曝光多个图像。与叠化不同,叠画并不意味着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的转换。通常是用于相同的演员在屏幕上同时出现两个角色、表达主观或醉酒的视觉效果,或者简单地将叙事元素从另一部分的迷幻世界引入场景。
9. 划像
一种镜头之间的过渡,其中一条线穿过画面,在第一个镜头移动时将其删除,代之以下一个镜头。这是一个动态的、引人注目的转变,通常用在动作或冒险电影中。
就像其它的转场方式,比如横摇,划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变得流行起来,以至于成为那个时期电影的风格标记。
5.匹配剪辑
匹配剪辑指的是通过在两个镜头之间建立某种形式的联系来连接和分割两个镜头的技术。这种联系可以从场景描述的情况中推断出来(例如,图形匹配)。
1. 视线匹配剪辑
一种遵循动作原理的剪辑,第一个镜头是一个人朝一个方向离开,第二个镜头是一个附近的空间,里面有他或她看到的东西。如果这个人向左看,下面的镜头应该暗示这个人在屏幕外是向右看的。
2. 图形匹配剪辑
两个连续的镜头连在一起,以创造出构图元素的强烈相似性(如颜色、形状)。用于传输连续性样式,以平滑的方式在两个镜头之间进行过渡,图形匹配剪辑也可以用来做隐喻性的联想,就像苏联连贯性风格。
6.剪辑风格
1. 连贯性剪辑
一种保持叙述动作连贯的剪辑方式。连贯性剪辑依赖于从一个镜头到另一个镜头的方向、位置和时间关系,即连续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是连贯的。此外,当屏幕上的方向与电影世界的方向相匹配时,叙述也更容易被理解了。如下图所示,“180度规则”规定了摄影机应该停留在动作轴两边的一个区域内(场景中有一条主要元素A和B之间的假想线,通常是两个角色)。
通过遵循这一规则,导演要确保每个角色在画面中占据一个一致的区域,帮助观众理解场景的布局。这种一致的空间感通过例如动作匹配等技术手段得到了加强。
2. 蒙太奇
包括镜头内的蒙太奇、声音和图像之间的蒙太奇,多层次的含蓄,以及在两个镜头之间的冲突。通过持续时间、屏幕方向和镜头比例的模式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使不相关联的镜头产生了意义。
3. 省略式剪辑
省略事件中部分的镜头过渡,导致情节和故事持续时间的省略。
讲完这些,再来说说电影的混剪。
第一步,确定好要剪辑的中心思想
在开始混剪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好要剪一个什么类型的片子,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动手剪辑,所谓的谋定而后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步,挑选影片素材
主题确定好了之后,开始围绕着主题挑选素材,你不能定下要剪辑温馨拥抱合集,却挑选出打斗血腥的场面。例如剪辑漫威反派,就挑选漫威系列的电影,剪辑钢铁侠,就挑选涉及到钢铁侠的电影,剪辑机器人系列,就挑选科幻类的电影,剪辑中国功夫,就挑选武侠功夫片等等。
第三步,确定框架
浏览影片确定好架构并找出适合片段电影准备好之后,要根据自己的中心思想定下大体的框架,比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然后浏览影片挑选出合适的片段。
第四步,音乐很重要
挑选合适的音乐音效素材不夸张的说音乐挑的好,混剪就成功一半了,要根据中心主题和架构来挑选音乐,剪辑温馨的就挑选舒缓的音乐,剪辑激烈打斗的就挑选激昂燃系的音乐等等。
第五步,粗剪
根据音乐和架构进行粗剪首先根据架构把挑选出来的片段整理好,其次把同类动作拼起来,比如跳跃、拥抱、跑步、碰撞、攻击、摔倒、爆炸等等。最后根据台词旁白等铺陈好画面,整体连贯起来。
第六步,精剪
根据音乐的节奏,开始一帧帧的调整,在高潮部分卡准音乐节奏节拍。删掉多余的镜头。
第七步,检查
反复修改好的片子都要反复的修改,自己多看几遍,修改好了,再请别人观看提出修改意见,反复雕琢,直至能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
第八步,成片输出
渲染输出在修改好之后无误就可以渲染输出成片啦!
6. 长镜头拍摄的难点在哪里
拍晚霞需要注意几个事项,与拍日出有区别,不仅是对焦的问题,涉及设备、光源、色温、构图。几点小建议:
提前准备,最好有三脚架
拍摄晚霞、落日一般来说是需要准备一个稳固的三角架,因为傍晚的光线比较昏暗,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观察了一天天气之后觉得可能会出现美丽的晚霞的时候,要提前选择好地点,架设好相机。当然,如果你对晚霞之外的景色要求不太高,唯独钟情于天边的一抹红,那么一般高层的自家阳台就可以了。
分秒必争,抓住最美瞬间
接下来就是要把握好拍摄时间了,因为落日时刻非常短暂。虽然一般来说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但真正红透半边天的最佳时机只有短短十分钟,必须分秒必争。
广东地区夏季拍晚霞的最佳时机在19:00-19:15之间,这就需要7点前就架设好摄影器材。(各地区不一样,西北地区就不能这个时间)
拍摄晚霞不能像拍摄日出那样能以前一天日出的时间为基数。晚霞最美时刻的出现有时候比较突然,能够准确预见的时候不太多,所以提前准备有备无患。
掌握曝光量,及时调整,
拍摄云霞要准确掌握曝光量的问题,曝光不足使整个画面色彩沉闷,红橙色的云彩发暗,失去鲜艳效果;倘若曝光过度,画面色彩浅淡,红橙色的云彩显得非常不明显。晚霞处于落日时刻,光线越变越暗,拍摄时应及时调整曝光组合,不停地提高曝光度为佳。
构图有讲究
——构图时选取美丽漂亮的某一片晚霞,或者以晚霞和落日组成画面;如需选择前景的话,可选择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如亭、台、楼、榭,或者各种树木、山水等等,但不应该喧宾夺主。
——根据具体情况取舍地平线,我们可以拍摄带有地平线的落日晚霞照片,拍摄带时忌讳地平线倾斜。
——拍摄晚霞可以根据具体的拍摄地点和条件进行构图。有前景物体时,仍可使用传统的构图方法和原则,例如,传统的“黄金分割法”就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倘若操作正确还能够拍摄出意想不到的好片子。当然,也不要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构图方式,主要还是根据现场环境自行发挥。
——当晚霞为背景拍摄人物时,因人物处于逆光照明,极易产生剪影效果,若有意表现人物情绪,可以使用闪光灯作为正面补光之用,将人物适当照亮,又不会冲浅云霞斑斓的效果。
如何让你的晚霞更独特
不少初学者都希望用长镜头拍摄到一个很大的“咸蛋黄”,来一个夕阳的大特写。不过有经验的摄影人都知道,这样拍摄是没有大变化的。只有一个夕阳,没有其他前景衬托的话,基本上每个人在任何一个地方拍摄到的日落都是一样的。因此,使用长焦镜头来拍摄时,记得要在前景表达一下所处的环境。
后期工作如何做?
最后就是后期工作了,作为晚霞的拍摄一般来说后期处理不是特别多,除非当天的晚霞不是特别明显,需要后期通过调节暖色调和饱和度来提升画面中的红色观感,如果不希望有剪影效果,通过后期软件调节画面中的暗部细节,以达到画面之中的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平衡。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