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湛江古装摄影
1、天宁寺天宁禅寺位於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西湖大道5号,古称“报恩寺”,亦称“天宁万寿禅寺”,开山祖师岫公(有旭)创建於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是雷州第一古刹。本寺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左辅城关,右瞰西湖,丛林幽静,山环水绕,风景优雅。与曲江之南华寺、乳源之云门寺并称唐代岭南名刹。
2、上林寺上林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黎湛铁路南站的南山村,康熙乙亥年(1695年)八月南山村吴涵山居士创建,为三进四合院,头二进供奉伽蓝,後进大殿供奉三宝佛以及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准提菩萨。当时寺宇前後都是天然森林,故名上林寺。
3、高山寺雷州高山寺是名扬遐迩的南国名胜古刹,背枕巍巍高山,案朝万顷良田, 面临滔滔南海,规模宏伟,气势非凡,风景清幽,海内外香客、游人慕名登山礼佛观光,总是摩肩接辖,络绎不绝。高山寺始建于宋朝末年,重修于清朝顺治甲申年(1644年)
4、福寿山玉佛寺福寿山玉佛寺,原名“福寿山庵”,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新太路,原为三进四合院式结构。该庵旧址原在遂溪县城,名“莲花庵”,后迁至此处,始建于1931年,1987年重修,1990年重光
5、清凉寺清凉寺,又名清凉禅院,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创建于一九二九年。清凉寺是湛江市能开坛传戒发牒的寺院之一,到一九四九年止已先后七次开坛传戒,受戒僧尼二众遍及国内外。清凉寺又以名僧讲经说法和培育僧才而闻名。
6、楞严寺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区内的楞严寺经近年扩建修整,重现风采。寺堂结构平衡、深邃、严整统一,砖瓦木石所造的飞檐、门楼、台阁无不体现东方古典建筑文化的神韵。据志书载:湖光岩曾有陷湖、净湖之称。湖边楞严寺在隋代名曰“灵惠侯祠”,北宋靖康七年(1126年),有一位“擢拔流俗,足不入城市”的僧人孙琮,在此结草为庵,借白云岩洞为佛堂,供奉如来三宝佛,取名“白云禅庵”。
7、玉泉寺遂溪玉泉寺原名石泉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茅村村委会田墩山。该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是少林祖庭,十五世万松嗣福裕禅师七十字派中第十六道字派,释道伟的首徒上庆下浮大师兴建。交通四通八达,座落于325国道遂湛公路和广湛高速公路、渝湛高速公路及粤海高速公路交汇点出入口旁,距遂溪县城和湛江市区均5公里,靠近东坡荔园度假村。
8、华捍寺华捍寺俗称北门宫。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故城北门外,现徐闻第三小学校址内。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经历代修葺,曾为一座颇具规模的四合院式古寺,坐北向南,有山门、庭院、前后两殿及两厢斋堂等。因年久失修,现仅存后殿一座三开间和东西两翼的套间及殿前两侧的斋堂,庙宇旧残。寺前有华捍井,泉源盛大,味道清甘,天旱时仍可足供城内外提汲。1986年后重建。
2. 湛江拍写真
雷州的风俗文化介绍如下
1、雷州民歌
雷州歌是广东省四大方言歌之一,是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广布于雷州半岛10个县(市)区以及历史上雷州人所迁往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雷州华(侨)人中。
雷州半岛建制于秦朝,属象郡。当时是少数民族百越人居住,东晋时闽南汉人开始迁来雷州半岛。雷州半岛现在大多数居民是闽南先民的后裔,雷州方言就是闽南语系的雷州语支,闽南民歌传入雷州半岛后,跟土著文化及周邻文化、外来文化的长期交融,已逐步形成了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独特雷州民歌。
2、民间艺术“舞鹰雄”
舞鹰雄流传于廉江市的良垌、安铺、横山等镇。廉江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旧称石城县,现为广东省湛江市辖县级市,总面积2800多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
清朝咸丰年间,新华两家滩圩一带就有了舞鹰雄活动。至民国初年,电白人李季虎来两家滩设馆授武时,舞鹰雄已有较高的表演技艺;传至梁应清、梁卓锦时,仍只能在地面表演;到了梁荣章、梁宝琛,创造出能在4—6米高的木杆上表演,大大增加了高难技巧。既有较强的观赏性,又保留着浓厚的民间习俗。
廉江市竹园村舞鹰雄经过一百多年的承传与发展,表演艺术日臻成熟。1988年、1989年,竹园村舞鹰雄队先后参加了广东省首届和第二届民间欢乐节;2006年2月,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汇演暨云浮南江文化艺术节演出获得金奖;2006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3、雷州石狗
狗能镇魔驱妖、祛邪消灾,能司风雨、赐财福、添丁寿、主功名、主正义等等。因此,雷州人有给小孩取名“昵狗”、“狗仔”、“狗生”、“狗保”,并让其戴“狗仔帽”、穿“狗弄衫”(类似马甲)的习俗。城乡还普遍在门口、巷口、村口、路口、井口、河口、庙前、墓前祀立石狗,逢年过节,初一、十五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加以拜奉。
雷州市的石狗文物分布密集,遗存丰富。全市已发现石狗近万尊,雕刻年代从战国时期至现代,石质为玄武岩。雷州石狗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成员”的脸谱各异,造型艺术林林总总,有卧相、蹲相、坐相,表现手法有写真、抽象、拟人、夸张等。大部分石刻均伴有铜钱、石鼓、八卦、帅印、乌蛇、绣球、船锚、鱼网、小狗、领带、螺钿、辫子等附加雕刻及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及乡土气息。
4、观赏艺术“爬刀梯”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俗活动,旨在驱邪消灾,祈福平安。“爬刀梯”流传在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
麒麟村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距湛江市区33公里,濒临通明海湾下游东岸。明代末年先祖雷州都司陈大纶便在此地建村居住。建庙奉祀张兴武侯帅,每年农历二月十一、十二为年例,这种“年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有游神、走轿、爬刀梯、过火海等。其中“爬刀梯”是一种独特的项目,即在平地上竖起高18米的对称木梯,36把锋利闪亮的钢刀分别斜绑木梯两侧,谓之“刀梯”。光脚裸掌的表演者在欢快的唢呐、锣鼓和鞭炮声中,手抓刀刃,脚踩青锋,一步步攀登上刀梯顶部。钢刀锋利无比,而表演者却手脚丝毫无损。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活动。
“爬刀梯”是当地民众祭祀仪式中庄严神圣的内容之一,充分表现雷州人民祭祀祖先时心灵的虔诚和感情的真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爬刀梯”成为一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观赏性艺术,当地民众每年都把这项活动搞得热烈、隆重、精彩,远近闻名,备受雷州人民喜爱。
3. 湛江拍摄公司
电影有红海行动。海边就在吴川拍的。连续剧有《隐秘的角落》取景点有赤坎,霞山码头等等
4. 湛江哪里有拍古装照
林奋是广东省湛江市实验雷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进京演出现代戏《抓阄村长》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12月,林奋二度晋京演出古装雷剧《梁红玉挂帅》,2002年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另外林奋老师还演过《岭南圣母》,《宫墙柳》,《生死帐》,《貂蝉》等等很多剧目。
5. 湛江古摄影婚纱摄影
湛江海湾大桥全长3981米,主桥长840米
湛江海湾大桥(Zhanjiang Bay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境内一座连接坡头区与霞山区的跨海大桥,位于越麻斜海湾之上,为广东省道S373线的组成部分。
湛江海湾大桥于1992年立项;于2003年7月30日动工建设;于2006年12月30日竣工通车。
湛江海湾大桥东起海川快线、西至乐山大道;线路全长3981米,主桥长840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
6. 湛江古装戏曲写真照
湛江艺术学校是综合类艺术中专学校,不是大学。
湛江艺术学校创建于1959年,始称"湛江专区艺术学校",1962年更名为"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1973年改为"湛江地区戏剧学校",1983年易名为"湛江戏剧学校",1986年定现名为"湛江艺术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7. 湛江古装艺术摄影
第一是妈祖(又称婆奶)。由于湛江地区大部分人是从福建闽南迁来,而且很多族谱上明确写着是“莆田”。而妈祖林默娘也是北宋时期的莆田人,所以湛江民间对妈祖的信仰非常普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湛江海岸线长,渔民出海前都有致祭妈祖,祈求平安丰收,基本上每条渔村都有天后宫或妈祖庙,我村里也有,去年还重修了,村民很虔诚的拿着鸡和烧猪去拜。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生日,很多条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刘涛饰演的剧集《妈祖》
第二是关公,也就是三国中的关羽。湛江有很多关帝庙、武帝庙,我们村就叫“武帝庙”,麻章东岸村还有盛大的“关公磨刀节”。对关公的崇拜,源自军队和习武之人,关公是他们驱邪保平安的“武神”。而湛江的福建移民的祖先很多是军伍出身,所以将对关公的崇拜也传承给后人了。
第三是康王(又称康公康皇)。关于康王是谁?其实是有一定争议的,有人说是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理由是他有个封号是康王。但我不认可这种说法,皇帝的神位在古代是很特别的,不可能与民间的人神混淆,而且宋朝已灭,在后朝对前朝的皇帝进行膜拜,不太合理。经过多位专家分析,大多认为康王是北宋时的抗辽将领康保裔。他在抗击契丹的战斗中英勇捐躯,后来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并且号召全国人民供奉他为神。后来,这种民俗再由南宋大迁移时带到了粤西,并加以一定的放大,使得康王成为家庭的保护神,农村很多地方都建有康皇庙。我村就有“康班庙”,班公据说是康王的手下。麻章旧县的傩舞中的五个主角,都是康王的下属。
第四是冼夫人。由于湛江是一个多地域文化地区,高州文化对湛江也影响较深。湛江也有不少“洗太庙”。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广东高凉人氏(今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人),出生于公元512年南北朝,经历了梁、陈、隋三个朝代,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岭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岭南地区杰出的俚人领袖,后世尊称“岭南圣母”。湛江多处都有冼夫人庙,如霞山的特呈岛上,居然有近十座“冼太庙”。冼夫人对海口的影响也很大。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