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索尼24-70镜头怎么样
自2016 年索尼发布第一款FE24-70mm F2.8GM镜头以来,摄影师和摄像师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随着索尼G大师专业镜头系列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壮大,市场和用户的目光似乎就已经转移到了“更小、更轻”的产品上,并且这部分产品的销量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火爆而不断上升。到了2022年,更小、更轻的镜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使用恒定F4最大光圈的“小三元”和其他G系列普及型镜头,还包括了早前推出的FE70-200mm F2.8 GM II和这次我们体验的FE24-70mm F2.8 GM II。显然,索尼在专业级镜头上,已经朝着“更小、更轻”方向发展。
特点:
全新的FE24-70mm F2.8 GMII镜头依然保持了G大师镜头的卓越图像质量,这点是其根本,因此所有更小、更轻的设计,都不能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然而,它的尺寸使其非常适合Alpha7C等轻巧型微单相机,并且很适合在各种手持稳定器上使用。这点,可说是相比第一代FE24-70mm F2.8 GM的一个关键提升,也是向视频化倾斜的一个有力证明。
索尼声称FE24-70mm F2.8 GM II是目前所有全画幅相机系统中最小、最轻的24-70mmF2.8规格镜头。我对包括佳能、尼康、松下、徕卡、宾得、适马和腾龙镜头的快速检索结果,也一再表明确实如此。那FE24-70mm F2.8 GM II是如何做到在保持高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将镜身体积和重量缩减到最小的呢?
1、从FE24-70mm F2.8 GM II这一型号上不难看到,该镜头没有代表内置光学稳定器的“OSS”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自2014年发布A7M2以来,索尼的全画幅微单相机均配备了机身影像传感器防抖功能,且性能不断提升,目前最新的A1和A7M4,都能达到很高的安全快门补偿效果,即便镜头没有内置光学稳定器,也不会对实际拍摄(尤其是照片拍摄)带来什么影响。
此外,不在FE24-70mm F2.8 GMII上加入OSS部件,还能极大减少镜身内部空间的占用,降低镜头的设计难度和内部构建复杂性。无论是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还是对镜头本身在使用中的可靠性,都是一种提升。最重要的是,FE24-70mm F2.8 GMII的镜身尺寸和重量缩减,使得它可以更加轻松地安装在各种手持稳定器上使用,而对于这部分视频创作者来说,手持稳定器是每次拍摄不可或缺的必备附件。
其次,FE24-70mm F2.8 GMII的镜头结构使用的是成熟的镜片组设计,它共由15组20枚镜片组成,内含5枚非球面镜片(包含2枚XA镜片)、2枚ED镜片、和2枚SuperED镜片。不难看出,索尼针对镜身体积缩小造成的内部空间紧凑的问题,使用了大量特殊镜片对光路进行优化和校正,其中主要针对色差、色散和彗形象差进行了多次校正,同时针对索尼微单相机的高成像分辨率,进行了镜头分辨率方面(主要是镜头边缘成像区域)的匹配。这种大量使用特殊镜片的做法在过去是不多见的,主要是因为这种做法虽然能大幅度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也会造成镜头的成本、售价和重量的增加。
2、FE24-70mm F2.8 GMII使用了4个XD线性马达驱动的浮动对焦系统。这是近两年来在新款G大师系列镜头上使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新设计,它可以非常快速和准确地控制两组对焦镜片组的位移行程,加速镜头的自动对焦速度,使之能与索尼微单相机使用的实时跟踪自动对焦系统匹配。
不仅如此,该自动对焦系统还针对视频用户的需求,对呼吸效应等常见于传统相机镜头的问题进行了优化,这对于摄像师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个改进。
3、FE24-70mm F2.8 GM II的重量为695克,比前代产品的886克轻了191克。再看同级别的其他竞品,尼康的NikkorZ 24-70mm F2.8 S为805克,佳能的RF24-70mm F2.8 L IS USM(带IS光学防抖系统)为900g,松下的LumixS Pro 24-70mm F2.8为935g,适马的Sigma24-70mm F2.8 DG DN Art为835克。FE24-70mm F2.8 GM II在重量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
尺寸方面,FE24-70mm F2.8 GMII的镜身长为119.9毫米,最大直径为87.8毫米,相比前代产品,主要是在镜身长度方面明显缩减了约16.1毫米,整机体积缩减了约18%。在众多同级别竞品镜头中,唯佳能RF24-70mm F2.8 L ISUSM的尺寸与它是最接近的(镜身长125.7毫米,最大直径为885毫米)。这似乎差异不大,但如果算上镜头重量的话,握持手感方面,FE24-70mm F2.8 GM II会轻巧很多。
在实际使用中(主要是视频拍摄方面的应用),FE24-70mm F2.8 GMII轻巧的镜身优势也很突出,不管是安装在液压云台上,还是在无人机的吊舱和手持稳定器的云台上,轻巧的镜身都让它更易于安装和使用。唯一需要小心的是,FE24-70mm F2.8 GMII使用的是外变焦镜筒设计,变焦过程中,镜身长度和重心都会发生变化。所幸的是,在我的实拍体验中发现,相比镜身长度的变化,其镜身重心偏移幅度并不大,手持稳定器自带的校正系统和马达都能对这个变化进行很好的校正,所以FE24-70mm F2.8 GMII的外变焦设计并不会对加装手持稳定器或航拍无人机的拍摄操作有任何明显的影响。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手持稳定器还是航拍无人机,在安装搭配FE24-70mm F2.8 GMII镜头的索尼微单相机时,都应该尽可能地使用长快装板,并在调平时将重心稍微向后偏移。虽然这会使手持稳定器和航拍无人机的电控云台及力臂驱动马达时刻处于工作中,增加耗电量,但这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创意拍摄手法和效果,例如希区柯克变焦(滑动变焦,DollyZoom)效果等,又或者是在婚礼、商业活动的跟拍过程中充分发挥变焦镜头的景别变化优势。
镜头的构造和功能设计:
这款FE24-70mm F2.8 GM II镜头使用了新的XD线性马达,并且优化了光学设计,有效为镜身减重。
设计方面,FE24-70mm F2.8 GM II的光圈环具备无级和有级变化两种工作模式,通过镜头一侧的“无级光圈点按开关”(CLICKON/OFF)进行切换。
在有级光圈模式下,用户操作光圈环会发出与传统相机镜头相同的咔哒声和震感反馈(大概以0.3EV为间隔)。在无级光圈模式下,由于光圈叶片是以无级方式开合缩放,所以在用户转动光圈环改变光圈值时,不但没有咔哒声和震感反馈,其变化过程也十分平顺,反映在画面上的曝光量和景深变化也同样平滑。因此,这种设计看似“多余”,实际上是为了同时照顾摄影和摄像用户的操作和画面效果控制需求。
该镜头在光圈环下沿一侧的位置上还新增了“光圈锁定开关”(IRISLOCK),该开关可以将光圈环锁定在“A挡”或“A挡”之外,用于区隔自动光圈功能的开关。当用户将光圈环锁定在“A挡”时,用户可在相机系统中,通过设定的快捷拨轮控制光圈数值的变化,也可以搭配快门优先模式实现自动光圈控制。
镜筒上的两个自定义功能按钮,默认情况下均被设定为“对焦保持”功能,用户可通过相机将其改为AF启动或其他功能。在镜头左侧自定义功能按钮的下方是“手动和自动对焦切换”(AF/MF)开关,与其对应的镜筒另一侧位置,则是另一个新增的“变焦平滑度调节器”(SMOOTH/TIGHT)开关。
变焦平滑度调节器开关主要是通过控制变焦环扭矩来调节阻尼手感。当开关拨向“SMOOTH”一端时,变焦环阻尼变小,手感更轻,转动操作更加轻快。当开关拨向“TIGHT”一端时,变焦环阻尼变大,手感更重,转动操作更加沉重。这种设计让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需求,对变焦环的操控手感进行调节,在需要快速反应时,可以使用“SMOOTH”获得轻快手感。在需要精准、稳定的变焦操作时,就可以使用“TIGHT”获得稳定而细致的变焦操作手感。值得一提的是,在打开“TIGHT”时,用户开始和停止转动变焦环的动作会变得更加稳定,可以有效防止这两个动作给画面带来的“顿挫”感和“蠕动”感,是非常适合视频拍摄者使用的一种模式。另外,在“TIGHT”模式下,镜头朝下垂放时,内镜筒不会因为重力而出现细微的“蠕动滑出”状况,不管是俯拍视频,还是拍照时背在肩膀上,都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误操作。
镜身的防护性上,FE24-70mm F2.8 GMII的内外镜筒衔接采用的是硅胶垫圈和橡胶密封圈进行封闭,尽管索尼一再表示该镜头不具备全天候防护功能,但在面对一般小雨和普通沙尘环境下,它的密封结构依然能够为镜头内部组件提供有效的保护。此外,该镜头的前镜组镜片表面还是用了氟化物涂层,具备很好的疏水、憎油性能,雨滴、水汽、灰尘都不易附着,普通的油污和指纹印也很容易被擦除掉。
自动对焦性能体验:
由于使用这款镜头的时间并不长,我无法充分测试其自动对焦速度和精度。但是,我可以说的是,在我使用它的时候,其自动对焦系统的响应速度、对焦速度、对焦精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实拍体验中,我使用的是索尼A1全画幅微单相机与FE24-70mm F2.8 GMII镜头搭配,大部分情况下都在拍摄运动中的物体,如公园里的野猫、树上的飞鸟、草丛里蹦来蹦去的松鼠等。因此,使用最多的自动对焦模式就是AF-C模式下的实时跟踪自动对焦和对象识别跟踪自动对焦功能。具体来说,AF-C模式下默认会开启对象识别跟踪自动对焦功能,它能对人脸、人眼、动物面部、动物眼部、鸟类面部和鸟类眼部进行自动检测识别,并在成功识别后将焦点“固定”在上面,并保持持续的自动对焦。而实时跟踪自动对焦功能,则是需要使用屏幕的触控功能,或者是机身背部的万向控制杆进行“制定焦点物体确认”操作。使用屏幕触控的方式点击需要实时跟踪自动对焦的对象,焦点就能持续地保持跟踪,即便被摄对象短暂脱离取景画框,也能在重新回到取景画框后,再次保持跟踪对焦。从响应速度、识别速度、焦点跟踪准确性和可靠性来说,FE24-70mm F2.8 GM II和A1的搭配是相当出色的。
另外,这种状况也主要是依靠机身的自动对焦系统来完成,而在成功识别之后的快速、准确对焦表现,才是能直观地反应镜头本身的自动对焦性能。在实拍中,我特别留心了这一部分的性能表现,FE24-70mm F2.8 GMII可说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只要机身的自动对焦系统能成功识别,它都能很好地与之配合,迅速完成自动对焦。整个过程,完全没遇到“拉风箱”和镜身噪音、抖动增大的情况。FE24-70mm F2.8 GM II自动对焦性能的出色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个在对焦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FE24-70mm F2.8 GMII的24mm焦距和70mm焦距的最近对焦距离。该镜头在24mm焦距下的最近对焦距离为21厘米,在70mm焦距下的最近对焦距离为30厘米。单纯从参数上说,它在同级别竞品中已算很优秀,当考虑到镜头本身只有119.9毫米时,你在实际拍摄中就会发现拍摄距离比想象的还近,在24mm焦距下,被摄对象甚至只距离镜头前镜组镜片几厘米。这对于拍摄小物体(如截至、桌面摆件等)的特写画面是非常有利的,即便放大倍率与微距镜头无法相比,但实际拍摄效果,以及给用户带来的“易用性”体验,都是十分出色的。
保持高水准的图像质量: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FE24-70mm F2.8 GM II使用了相当成熟的镜片组结构和光路设计,成像质量有“突破性”飞跃的,保持了G大师系列专业镜头的高水准。
镜头失真和畸变方面,FE24-70mm F2.8 GMII的24mm焦距端有较为明显的桶形畸变,但暗角几乎不可见。枕形失真则出现在70mm焦距端,但如不是使用格子横竖纹图案拍摄的话,从视觉上很难看出来。综合来说,失真、畸变和暗角这三个方面的问题,FE24-70mm F2.8 GM II的用户是无须担心的,况且在AdobeCameraRAW等软件中都可以轻松地进行“无损校正”。另外,如你使用的是A1等新款全画幅微单相机,只要开启相机系统内置的“镜头校正”功能,在FE24-70mm F2.8 GMII焦距范围内都不会看到明显、碍眼的失真和畸变,即便你在距离物体很近的情况下,以最近对焦距离拍摄特写,也很难看到明显的变形和夸张。
FE 24-70mm F2.8 GMII在色差和色散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前面的失真和畸变表现。相机内置的色差校正功能对这部分的表现几乎没有影响,关闭和开启这一功能,不会给画面质量带来任何明显的提升或下降。这表明该镜头对色差、色散的校正很有效。
在大光比、高对比度的环境中拍摄(使用标配遮光罩),不管是视频还是照片,都很难在焦点物体边缘看到明显的色差和色散现象。更难得的是,在F2.8光圈下,24mm焦距和70mm焦距的表现几乎完全相同,放大到200%看镜头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的焦点物体边缘,都看不到明显、可视的色散和色差。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样环境下拍摄同样物体,如将光圈缩减到F4,焦点物体的边缘成像锐利程度会有所增加,这将让画面看上去更加清晰、锐利。
背景虚化效果方面,得益于FE24-70mm F2.8 GMII使用的11叶片光圈,其对点光源的弥散圆形状控制得很好,除了镜头边缘区域会出现一定的口径蚀现象外,其他区域都能保持很漂亮的圆形弥散圆光斑效果。还需要指出的是,这支镜头的中心区域成像非常出色,虚化效果中的光斑内几乎看不到“洋葱皮”光晕,这对于人像拍摄爱好者和摄影师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清晰度和分辨率就不用多说了,这是FE24-70mm F2.8 GMII镜头成像质量最突出的亮点。单纯从清晰度来说,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画面效果,让它拍摄出来的画面质感具备“清新、锐利”的观感,十分适合用于表现物体的纹理和皮肤的质感。显然,这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清晰度人像变焦镜头。
二、24—70镜头拍摄什么好
1、拍摄风景片
24mm端,虽然不是超广角,但在大多数场景下基本胜任要求,在非近距离拍摄景物时,视角覆盖面比较宽,基本上能满足平时外出拍拍摄风景的需要。
既便是近距离拍摄大型场地景物,在70mm端附近,也可较好地展现出来。而且变形度不大,具有良好的还原性。
2、拍摄人文片
35mm端是人文景观和扫街拍摄的重要焦段,视角比较宽、人像接近人的视角习惯,对于新闻摄影中的人景合一,可谓恰到好处。
拍人像没得说,影楼拍婚纱,无论APS还是FX格式机身上都是大可作为。风光和小品也不错,君不见高手拍风光那是从来不用广角,个人感觉反而70mm更好用些。扫街拍人文稍微累点,f/2.8的头举着也太过显眼。建筑那是不得已之选,毕竟是变焦头,广角端变形比较大,不推荐的。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