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好友 摄影教程首页 频道列表

    摄影三七律(咏摄影技术七律)

    单反相机入门教程  2023-02-112680

    1. 咏摄影技术七律

    七律·晨练之腾冲来凤寺外随笔之一

    古树红墙刹寂岑,新竹绿叶院庭深。

    斑驳日影微风摆,密冗荫阴暮气沉。

    几许樱花空落地,无穷惠草枉绝尘。

    修行未必出家闃,大善存心就是神。

    五律·晨练之腾冲来凤寺外随笔之二

    儿时识见少,遍寺闹哈哈。

    乐赏猴嬉戏,悲观衲颂乏。

    门庭今日至,院落旧时葩。

    净静佛家地,轻狂只雀鸦。

    五律·晨练之腾冲来凤寺外随笔之三

    蔽日连荫凔,微风拂面爽。

    石苔绿径幽,树叶青枝荡。

    笋立凤竹丛,蕉攒杂木莽。

    无言兽寂然,默看人来往。

    五律·晨练之晨练观雀有感

    众鸟树枝头,啄食花瓣蕊。

    啁啾笑语琅,婉转歌声脆。

    引类又呼朋,招亲勤唱对。

    南山普渡船,四季繁英馈。

    五律·晨练之晨练观翠鸟有感

    红樱醉面妍,绿鸟毛衣艳。

    引颈美人瞧,斜身淑女辨。

    徘徊树下嘻,品味枝头绚。

    恨我不能飞,花间相互勉。

    七律·晨练之晨练偶遇

    繁花树下一人立,摄影悄然录鸟踪。

    驻足相询谈鹊雀,掬屏细看辨莺鸫。

    黑白绿靛鲜毛羽,赤紫红黄靓彩虹。

    感叹腾冲极乐地,无边美景妙难穷。

    七律·晨练之大雪观花有感

    大雪时节花烂漫,深红浅绿枝头灿。

    鸣禽婉转戏其间,隐豸吟哦嘻蕊畔。

    喜有清香御冷风,怜无混气侵游伴。

    秋冬至莅奈吾何,任性学它心魄绽。

    (注释:大雪指大雪节令。)

    七律·晨练之冬日赏茶

    白花密密绿丛中,绽放清香橙蕊外。

    众目争观杏树黄,吾独品赏青茶薆。

    芬芳瓣吐荡污浊,馥郁芽涤除倦怠。

    四季蓬勃茂盛生,云遮雾挡从容蔼

    2. 摄影七绝诗句

    1、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也有矮小花草,还有长长的青藤,一簇一簇的灌木。

    他们的叶子也是形状各异,但只有那绿色是一样的。让眼睛看起来,那样的舒服和愉快。

    做一个深呼吸,空气中有淡淡的特殊的味道,就是那些叶子发出来的吧。2、站在河滨公园的堤岸,柳树依依,河风习习,顿感凉爽惬意!在似吊脚楼上的走廊上漫步,一边是梅江河水的缕缕丝语,一边是公园里各种树枝的摇曳风姿,夜色正俞来俞美。

    亭台边、楼台下、灯台旁,青年男女在倾诉衷肠,不时还有一些老人在打太极拳,年老的妇女则坐在木椅上摆龙门阵。3、有民族特色是河宾公园的一大亮点,亭台楼阁无不体现土家苗族的民族特色,亭台有花灯图案,楼阁有花灯图案,镶嵌在地面上的鹅卵石小径也有花灯图案。

    那掩映在绿树成荫下的路灯也是一盏盏花灯,夜色初上,朦朦胧胧的淡淡灯光,如羞涩的少女般,是那么的多情,最易使人浮想连翩,与月色交相辉映,仿佛是到了大观园。4、一片小型水帘映入眼眸。

    清凉的水流不断倾泻,发出悦耳声音。仿佛也在吟唱不朽的韵律。

    水帘后面有一个大鼎,稳稳伫立。旁边洁白的和平天使,在身边成群掠过,不时降落在行人脚边,定定对望。

    目光纯净,模样可爱。也有游人喂食,拍照,驻留其间,感受祥和的氛围。

    3. 赞美摄影技术好的七律诗

    1,《全家福》

    作者:佚名

    大漠长山隔酒泉,千年征战月娟娟。

    唐元草树回纥马,华夏江河裕固船。

    五彩缤纷男女舞,群星璀璨宴筵拳。

    大家庭中人虽少,风雨同舟众手牵。

    2,《全家福》

    作者:余义山-现代

    一棵大树象把伞,全家老小树下玩。

    欢蹦乱跳是儿孙,婆婆媳妇亦未闲。

    一曲合家团圆歌,和谐幸福美图展。

    此生不求金玉贵,但得家和心自安。

    3,《全家福》

    作者: 罗志海 -现代

    一树风声犹在耳,满轮月色已当空。

    平民俗事全家福,富国强兵举世崇。

    4,《题全家福》

    作者:钱继才-现代

    拍摄全家福,千年结美缘。

    众仙翘拇指,夸赞吉翁篇。

    5,《七律•题全家福合影》

    作者:凌励驭风-现代

    四世同堂燕聚难,张胡二老不简单。

    优优小小天天悦,五朵金花赛蕙兰。

    姐弟情深常挂念,男儿意切不得闲。

    乘风巧遇双飞燕,老少相偕尽福安。

    4. 赞摄影七律诗

    主要区别在字数上。七律是八句,五十六字。七绝是四句,二十八字。七律和七绝,作法上应该分开说,七律要工整,主沉稳,宜宏大,我不主张七律写得过于轻巧靓丽,这种风格与它的体质不合,又如李长吉那样的奇幻风格,就不适合写七律,李义山的言情七律固然缠绵绮丽,但仍然气质精练气象阔大。

    七绝则大大适合轻巧靓丽,我们读小杜的七绝,简直是一群时尚美女,娇俏明艳,令人赞叹,老杜的七律,就是不苟言笑的君子了,试想一位男子汉抛个媚眼给看官,恐怕谁都不适应。

    然而世事无绝对,人间也有梅艳芳张国荣这样的例外,何况于诗。

    七绝多工笔,七律多写意,这个写意的意思,是说它适用于较广的视角,拿摄影来比喻,七绝如微距,七律如广角,五言如长焦,古体较近于标头。杜甫的《又呈吴郎》,写一件极小的事,仍要从中折射出时代和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但不可空洞,尤其是写时事或感怀的,最忌一味豪言壮语,我一直认为词中刘改之与辛幼安的差距很可借鉴,这不仅仅是文采学问上的差距,各人经历不同,有些东西是不能勉强的。

    写感情则忌粘腻痴重,这个很难,往往有真情的就泥于事,无真情的就拿些密丽句子凑数,前一种多少给人词不达意的感觉,后一种更常见些,说它不好,它倒也工工整整,说好呢,它又不过是东拉西扯,并没有真正的情感在里面。

    从技术的角度上说,七绝的重点在后两句,部分四句份量平均,很少有重点在前两句的。

    前两句铺垫得体,轻重均衡,就算是无过有功,要让人记住,关键在后两句出彩,是自前面的基础上推进,或者是大转,都无不可。

    也可以前三句铺垫,到末句终章明意,重头戏都是在后面,但并非说前两句就可以顺手随意。

    如杜牧的《屏风》:“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第一句铺出背景,次句在大色调下点出重点,隐伏后面的转折,倘若这句单纯承上句续写屏上美色,后面的转折就少了大半力量。

    第三句转移视线到主人公身上,末句结明主旨,句句承转,结构极其严紧,不可移易。

    这结构是好的,可以打一百分,诗总体多少分,那是另说。

    我不主张太强调结构,诗的神韵更重要。写七律,学养的底子很重要,不比七绝,重灵气,可以略微取巧些。读的书少,词汇语句缺少变化,诗就容易轻,压不住阵脚。七律的具体写法,字、句、联、章,历代都有不少说法,网上也有专章论述,各有道理,信哪种不妨照哪种做去,大半殊途同归,只要写得出好诗来,路径无关紧要的。

    真正的好诗,有力量扭转欣赏习惯,而不是迁就普遍的欣赏习惯。

    宏观上的问题较易掌握,但不可忽视一点,就是无论什么体裁,诗必需要有细节。

    李商隐的“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珠箔飘灯独自归”,何等细腻,亲切如见,后来人往往易得“残宵犹得梦依稀”这样的皮毛,结果成了一副绷着皮的骨架,没有血肉,哪有生命。没有细节,你就无法打动和取信于读者。细节要写得高明,眼光须独到,手法宜本真,动不动就纤指玉箸,鸣琴舞鹤,不见其美,但见其俗。细节从何而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前几天教儿子背这首诗,忽然想到古人诗不可及处,正在此类地方,现代人已无法想象,因为我们同自然界没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即使写了,也只是模拟所得,不自然,便不佳。诗始终是从生活中来,即使是想象,也是从生活中来,但我们又不见得欣赏喜欢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造就了一批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作品,批评这种作品是容易的,但以什么来取代它们,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常常有人说不知道该写什么,没有从真实生活中发掘出内容,又不甘心于单纯模拟古人,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并非无望解决,然而不一定需要或能够从理论上提出什么完整的解决方案,古人拟古崇古,不碍其继续被后人崇之拟之,文化的源流一脉相承,不能将其割裂,说我们的环境与前人有多大多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的诗就要与前人有多大多大的不同,这种说法放在具体的某位创作者身上可以的,但如果要放之四海,要求所有或大部分创作旧体诗词的人都得写出有时代气息(这种时代气息的要求,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和实践方式,这和主旨有点远,不多说了)的作品,那又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在具体实践上,我很少在一首诗上花太多时间,从有想法到完篇通常很快,我不善于苦吟,捕捉第一感觉对我来说更为重要,所以也很少修改,对某篇不满意,我宁愿另起炉灶重写而不习惯修补,这样未必比苦吟细修好,不过是适合我这个忘性大的懒人。相比研究诗的终极追求,寻找最适合自己而且自己也最喜欢的写作方式与表达手段或许是更为可行的途径——对大部分作者和作品来说。读与写两方面,我都主张先大局而后字句,你把一字一句的理论都研究得极透彻了,而没有对诗整体的感知力,那么这种理论对于写诗究竟有多大用处,颇可怀疑。就算字句联章的写法都无懈可击,仍不足以证明是一首好诗。诗的好坏不是论证出来的,我们写诗的时候,不能把自己放在那些诗词鉴赏辞典的编写者位置上。归根到底,写什么,怎样写,都不是核心问题,最终说话的惟有作品本身

    5. 七律赞摄影家

    七律——人鸥同乐有感

    万里晴空春日熙,飞鸥腾越舞娇姿。

    来人都作护花者,游客皆成摄影师。

    当晓天人为一体,须知物我不分离。

    与君善待众生界,共享清幽菡萏池。

    6. 七绝摄影师的诗词

    《荷叶》。

    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 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 罩却红妆唱采莲。这首七绝描绘的是荷塘晓景:清风吹拂,波光粼粼;翠叶如盖,莲歌悠扬。画面鲜明而生动,格调清新而流亮。“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这两句是总览全池,摄取全景,以“波潋潋”衬托“叶田田”,展示“菱叶萦波荷飐风”(白居易·《采莲曲》)的动的画面,境界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样阔大,但微风拂拂,碧波闪闪,波间那密密相连的荷叶还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大有“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之妙。“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这后两句是特写。当诗人的视线由全池而收束到一点时,突然发现了奇景,那高高挺起的荷叶,简直象绿色的大伞。于是妙想顿生,设一问句:“谁于水面张青盖?”道出自己的新发现,表达惊喜和赞美之情。诗人把自然挺立,舒展于水面的荷叶,说成是人撑起来的绿伞,可谓化平淡为奇特。然而更奇特的还在“罩却红妆唱采莲”这一句。诗人由物及人,由“张青盖”联想到青盖下的红妆少女,她们天真烂漫,美丽勤劳,正自由自在地唱着动人的《采莲曲》呢!这真是点睛之笔。有了这一笔,境界全出:既然有采莲女,必有所采的“红莲”,那绿叶红花的鲜美,莲歌互答的欢乐,以至“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的剪影都在其中了,真叫意蕴无穷。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他先用远镜头拍摄全荷塘,然后把镜头拉近、压低,平着水面特意拍摄绿叶下口唱莲歌手采莲的红妆少女。全诗由面而点,层次分明,立体感很强。碧波绿叶与少女红装交相辉映,构成了色彩明丽的图画;绿水差差,与莲歌阵阵相应和,组成了优美的乐章。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

    展开全文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