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冠状摄影方向
医学术语第一斜位又称为右前斜位
斜位:被检者身体右侧朝前倾斜贴暗盒面或立位摄影架面板,或者是摄影床的床面。左侧远离暗盒或床面,冠状面与暗盒面或床面倾斜一定角度
2. 冠状影像是什么
主要专业有:断层解剖学(单独讲述按照ct断层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解剖层面每个层面的结构),医学影像设备学(介绍放射,超声,磁共振各种设备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主要是各种拍片参数比如投射方位,病人体位)、医学影像诊断学(一般以人体各种系统划分,讲述疾病各种放射,超声,磁共振表现)、介入医学与核医学(讲述介入,放疗知识)。
每个医院院都会有自己的几个不同科目,大同小异。
个人想的,手机码字,不一定完整哈。
3. 胸部侧位属于冠状摄影方向
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支中较大的血管,缺血及梗塞最常累及此区。大脑中动脉(MCA)在解剖上一般分成4段或5段,Ml=水平段,M2 =脑岛段,M3=岛盖段,M4、M5合称为终末段或皮层支。
先来个分段的彩图展示:
下图是安妮G.奥斯本教授对大脑中动脉分段的一个前后位解剖图解,解说比较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1=颈内动脉
2=大脑前动脉
3=Heubner返动脉
4=颞前动脉
5=外侧豆纹动脉
6=大脑中动脉分叉处
7=大脑中动脉膝部
8=侧裂顶部(环状沟上限)
其中,大脑中动脉(MCA)Ml段从颈内动脉分叉延伸至侧裂,包括分叉前及分叉后段,M2段自膝部至侧裂顶及环状沟,M3段自此通过侧裂向外延伸,M4段则为大脑中动脉的皮层支,其走出侧裂, 弯曲分布在额叶、聚叶、顶叶岛盖上:上图中,FPO为额顶叶岛盖;TO为颞叶岛盖;I为脑岛。
M1段:
自颈内动脉分叉部起点延伸至侧裂,可以看出它包含两部分,分叉前段及分叉后段。分叉前段是单独的主干,分叉后段则可能是单干,双干、三干甚至更多。
M2段:
自M1段远端大脑中动脉主干转向后上形成的膝部处至侧裂顶部到达环状沟的终端。M2段包括6-8支主干动脉在侧裂内走行脑岛之上。
M3段:
自环状沟的顶部开始向外行走处,终止于侧裂表面。
M4段:
自侧裂表面开始,然后在大脑半球皮层表面延伸。
感觉有点抽象哦,可以看上图或下图:
上图中
1=Ml段
2=豆纹动脉
3=侧裂
大黑箭指环状沟的顶部,M3段从此处开始转向下外走向大脑表面
4=M2段盘曲于侧裂内的动脉(实及虚线),许多袢形成血管造影的侧裂三角
5=大脑中动脉的脑岛盖支(M4)
再来一张DSA造影正位图:
解说:
1=Ml段(分叉前段)
2=Ml段(分叉后段)
3=大脑中动脉膝部,也就是M1及M2分界处
4=豆纹动脉
5=M2段
6=M3段
7=M4段
8=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也是M2与M3分界处。
再来一张侧位:
M2段 (小箭)向上走向环状沟的顶端,这些袢顶相连应形成一相对的直线。
为了更好地了解具体结构,再上几张实物图:
1=大脑中动脉上干
2=大脑中动脉下干
3=大脑中动脉
4=蝶骨小翼
5=颈内动脉
6=岛叶
7=前外侧中央动脉(外侧豆纹动脉)
8=颞叶冠状切面
9=脉络丛(膜)后动脉
10=大脑后动脉
1=大脑前动脉(右侧)
2=大脑前动脉(左侧)
3=额叶底内侧动脉
4=颈内动脉
5=动眼神经
6=大脑中动脉上干
7=大脑中动脉下干
8=前外侧中央动脉(外侧豆纹动脉)
9=脉络丛(膜)前动脉
10=大脑后动脉
11=后交通动脉
12=滑车神经
13=脑桥
14=三叉神经
插图转自《介入治疗解剖学图谱·神经血管》《脑血管造影诊断学(第二版)》等。
4. 冠状位摄影方向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快门一般是镜头焦段的倒数,比如说全幅机使用的镜头是50mm焦段,那它的安全快门就是1/50s,在APS-C截幅机上要乘以系数1.6,它的安全快门就是1/80s,把低于这个速度的快门我觉得就应该理解为低速快门,高于这个安全快门的速度定义为高速快门。
下面我把我自己在实际摄影中拍摄的慢门和高速快门的作品,一一与您分享:
使用慢速快门,往往能够拍出肉眼看不到的效果,可以通过减小感光度、收小光圈、加中灰镜等方式实现。
01
Canon 5DIII,70-200mm,f11,ISO50,3s
02
Canon 5DIII,70-200mm,f18,ISO100,B门363.1s,拍摄于四川色达
接近6分钟的长时间曝光,拉出了车灯的轨迹,小红房子的细节也再现出来,其实这时候已经很黑了,肉眼是看不清楚小红房子的。
03
Canon 5DIII,75mm,f11,ISO100,13s,拍摄于沈阳
这是拍摄的烟花,使用了中焦75mm镜头,长曝抓拍到了烟花像柳叶一样垂下来的瞬间。
04
Canon 5DIII,19mm,f8,iso800,单张10s,几十张图片,后期堆栈的方式拍摄的星轨
2012年八月十五拍摄于内蒙古额济纳,十五的月亮起到了补光的作用,10秒的长曝再加上高感光度,把胡杨林的细节完全呈现。
05
Canon 5DIII,16mm,f8,ISO160,30s,拍摄于新疆魔鬼城
天已经很黑了,通过30s的长曝拉出了旅游车的运动轨迹,后期将暗部提亮,砂山的细节也能够呈现出来。
06
Canon 5DIII,100-400mm,f13,iso100,1/30s,拍摄于沈阳
为了表现单板玩家滑雪时的动感,采用了1/30秒的快门速度,独脚架,追焦拍摄,这样滑雪的动感就表现出来了。
07
Canon 5DIII,100-400mm,f7.1,iso100,1/15s,手持拍摄,拍摄于乌兰布统
降低了快门速度,镜头开启防抖功能,1/15s追焦拍摄,把牧马人的动感表现出来。
08
Canon 5DIII,70-200mm,f8,iso100,1/40s,拍摄于内蒙古奈曼旗
镜头开启防抖功能,运用慢门追焦拍摄,把奔驰的摩托车赛手的动感表现出来。
09
Canon 5DIII,70-200mm,f14,iso50,1/25s,拍摄于内蒙古奈曼旗
在拍摄时为了降低快门速度,缩小了光圈到f14(我一般习惯于设置在8-11),缩小了感光度到50,这样速度降到了1/25s,手持追焦拍摄,把沙地越野车的动感表现出来,沙地也好像雾化了一样,比高速快门凝固车体更有味道。
不一样的慢门拍摄,呈现神奇的高速摄影的世界
这话说得看起来矛盾,其实质是正确的。
这是我拍摄的水滴落水的瞬间,虽属于高速摄影,但相机设置是在B门状态,是在全黑的环境下,利用闪光灯闪光的瞬间,凝固水滴滴落的瞬间。
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一般是1/8000分之一秒,凝固这样的瞬间比较困难;而闪光灯的闪光速度远远高于相机,以佳能580EXII为例:
当闪光灯设置1/1全输出时,闪光时间是1/1000秒完成,闪光灯设置为1/128的时候,闪光时间高达1/35000秒,是相机达不到的。
以下拍摄的照片都是在全黑环境下,相机设为B门,双闪光灯同时输出时拍摄的
10
Canon 5DIII,75mm,f16,iso100,B门高速闪光灯
高速闪光灯,将一滴有颜色的水落入水中的瞬间定格。
11
Canon 5DIII,75mm,f11,iso50,B门高速闪光灯
大珠小珠落绿盘,也只有高速闪光灯,才能捕捉到一滴水拨开水面落到绿色的水里这一精彩瞬间。
12
Canon 5DIII,150mm,f11,iso100,B门高速闪光灯
这是三滴水落到黑色亚克力板上的精彩瞬间,第一滴水炸开呈现王冠状第二、三滴水连续落下还没有炸开,高速摄影呈现了奇妙世界。
13
Canon 5DIII,75mm,f11,iso50,B门高速闪光灯
这是两滴水的照片,一滴水落下溅起水柱,在还没完全落下的时候第二滴水砸到水柱上的瞬间,拍这个东西太累了,所以我也是浅尝辄止,拍这个最漂亮的还是德国的摄影家马库斯,版权的关系我不方便上图,感兴趣的影友可以自己去百度。
5. 属于冠状摄影方向的是
CR是计算机X射线(computed radiography)的英文缩写。CR是医学影像疾病诊断的一种。它使用数字化影像,方便接入PACS系统,可结合计算机技术处理图像,提高影像质量。CR价格相对低廉,一套CR即可实现全院X线设备的数字化。
医学用语
CR(Computed Radiography)可以译为计算机X线摄影,或数字化X线摄影。CR的数字化,是通过一个可反复读取的成像板(IP板)来替代胶片和增感屏。曝光后,IP板上生成潜影,将IP板放入CR扫描仪,用激光束对IP板进行扫描,读取信息,经模/数转换后生成数字影像。
CR MR CT DR DSA X线 都是医学影像疾病诊断的一种,MRI 是磁共振影像检查,可以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影像。空间分辨率好。CT 是一种X线诊断设备,是一种复杂的X线设备,可以获得横断面图像。和MRI比较密度分辨率高是其特点。CR 和DR 和X线诊断同CT一样也是通过X线来完成图像的。不同的是,CR和DR 比普通的X线机器 在图像的获取上更先进,CR 是IP板,DR 更高级,是通过平板探测器直接将数字化信息传到影像工作站。简单的说 他们的诊断的范围上没有太明显的不同。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