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电摄影系知名校友
中国电影百年代表人物
郑正秋
生卒年1889年-1935年。原籍广东潮州,1902年毕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曾从事新剧运动,受聘为《民立报》剧评主笔,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共同编导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张石川等共同创办明星影片公司。
一生共编导影片40余部,是第一代导演中的佼佼者。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被夏衍誉为“为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1923年编写了电影剧本《孤儿救祖记》,第一次为国产片带来远远超过外来影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1933年编导的《姊妹花》是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创下了在同一家影院连续放映60余天的空前纪录。
邵氏兄弟
邵氏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从事影片的摄制与发行。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立起一座辉煌的电影王国。邵氏兄弟80年间共拍摄影片1000余部,以商业娱乐片为主,但不乏佳作,有40多部影片获得各类电影大奖,创造了多个第一,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武侠片《女侠李飞飞》、第一部片上发声的有声片《歌场春色》、第一部粤语片《白金龙》,开辟了黄梅调电影和新武侠片两种新的电影形式……
邵氏兄弟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走过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每一步,并且在每一阶段都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们的历史几乎是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缩影。
蔡楚生
生卒年1906年-1968年。广东潮阳人,1929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以副导演兼美工师的身份协助著名编导郑正秋工作。1933年拍摄的《都市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之作。
抗战期间,蔡楚生先后认识了周恩来、毛泽东等人,开始自觉地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抗战胜利后,按周恩来的指示,与其他影人共同建立了进步电影的阵地———联华影艺社,一年后又改组成立昆仑影业公司,蔡为编导委员会成员。在战后物资极其匮乏、自身重病未愈的情况下,蔡楚生又与郑君里合作,奋力完成了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
主要作品有《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等。由于对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艺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被评论界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赵丹
生卒年1915年-1980年。祖籍山东肥城。1932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
主要作品有《琵琶春怨》、《上海二十四小时》、《女儿经》、《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中华儿女》、《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武训传》、《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他代表了中国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电影表演最高水平,享有相当的国际声誉。
周璇
1918年生于江苏省常熟,1957年9月22日去世,终年39岁。
周璇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曲和插曲100多首,因其在电影《马路天使》中饰演女主角小红,并在影片中主唱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而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银幕偶像。主要作品还有《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青春》、《忆江南》、《夜店》等。
该片获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第2届“文汇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第1届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奖;1995年上海影评学会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之一
谢晋
生于1923年,浙江上虞县人。1953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谢晋先后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评委。
其它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获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3项大奖;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4项大奖。《芙蓉镇》获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4项大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4项大奖。《女儿谷》获1995年第4届全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奖。《鸦片战争》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5项大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最后的贵族》获第1届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李小龙
生卒年1940年-1973年。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广东顺德。1966年因参演《青蜂侠》一举成名,开始私人教授好莱坞名人中国功夫。在不少外国人的心目中,李小龙就是中国功夫的化身。
1971年11月被国际武术权威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被誉为功夫之王、武之圣者。1972年凭《精武门》一片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1993年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199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张艺谋
生于1951年,西安人。197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后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87年开始出任导演。
1985年《黄土地》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88年影片《红高粱》获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2000年2月《我的父亲母亲》获第5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评委会大奖。1995年在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被授予终生成就奖。1996年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当代世界20位大导演之一。2005年2月获得好莱坞艺术指导公会颁发的电影影像杰出贡献奖。
2. 北电摄影系知名校友排名
温德光(De-Guang Wen),男, 中国电影摄影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3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部工作;1988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1988年开始至今拍摄电影、电视剧及影视广告。
3. 北电摄影师
北电导演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剧院(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戏剧、戏曲艺术、电影、电视剧制作等方面导演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导演专业就业岗位:导演、动画导演、导演助理、摄像师、编导、后期制作、导演编导、剪辑师、分镜师、影视编导、执行导演、编剧等。
4. 北电 摄影
一般在大城市来说,从业三年左右的摄影师月收入达到一万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摄影专业就业路子广,就目前一个摄影专业毕业的学生是有很多就业方向。
摄影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广告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新闻媒体、报社杂志期刊社、出版社其他有关事业单位从事摄影摄像、影视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策划、社会教育、商业摄影等工作。
5. 北电摄影系知名校友有哪些
侯佩杉和侯嵩松没有任何关系。
侯嵩松,男,1979年3月31日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后从事广告摄影方面工作,职业为导演、广告、摄影。
侯佩杉,1992年10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
2011年6月出演《红娘子》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代表作品有《龙日一,你死定了》《史前超人》《极速救援》等。
6. 北电摄影学院院长
胡晓阳,男,1962年10月生,浙江省缙云县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现任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分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摄影创作与理论、摄影科技、中国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代表作品 《用镜头穿越风景》等。
工作经历:先后就职于机械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浙江省档案局,现任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分党委副书记。
摄影创作与理论、摄影科技、中国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大学摄影》《奇妙的数字影像世界》《数码看世界新技术新视野》《走近中国杭州》《用镜头穿越风景》《西湖百荷图》等。
在《浙江档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了5项省部级、厅级课题。
主持完成“京杭大运河”等1项横向课题。
主持杭州市文创产业专项资金项目“博物馆视觉文化形象创意设计”。
教学成就《摄影导论》《摄影技术与技巧》《摄影创作》《光学基础》等课程。
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7.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知名校友
由胡雪杨、秦晔执导,金道鑫鑫、殷硕、朱亚文、袁光主演的知青电影《山楂树》讲述的是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热火朝天那阵子,张海彬和他最好的哥们林天亮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平日里熟悉的北京胡同,被两辆东风卡车拉到了乡下。和张海彬一起来插队的五十多个来自北京的知识青年中,周雨心是张海彬的同学,但张海彬从来没能和周雨心说上一句话,只是远远的看着,看着周雨心那美丽娇弱的样子,不忍离去。
8. 北电摄影系老师有哪些
1 不是2 因为emo并不是张艺谋的艺名,而是一种音乐类型的代称,源自于“情感硬核”(emotional hardcore)的缩写。张艺谋是中国著名的导演、制片人、表演艺术家,与emo没有任何关联。3 如果你想了解emo音乐,可以搜索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如果你想了解张艺谋的作品和成就,可以查看其导演的电影和获奖情况。
9. 北电摄影系第一任系主任
1.
北京电影学院简称“北电”“北影”指的是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 Film Academy),位于北京市,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学校和亚太地区电影年会执行主席,首家主持国家“863”项目的艺术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北京市留学生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18中国科幻大会优秀组织单位,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1-5]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该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52],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