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官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象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2. 感官风景
一本书、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段落应该迅速地抓住读者,最好的办法是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想象自己品尝着食谱中的美食,闻着被阳光晒干的沙滩的气味,听着密林深处一片寂静中突然出现的鸟鸣声,感受着赤脚踩在沙滩上沙粒摩挲脚趾的酥麻。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那就是要尝试多感官描写。
一、多感官描写
所谓多感官描写,就是指在描写某个事物时,尽可能多地使用描写多个感官的形容词,来唤起读者的感情。
描写的感官角度主要有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味觉描写等。
比如,我们描写春天,从各个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从视觉的角度写花的娇艳:“红得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
从嗅觉的角度写春的气息:“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从听觉的角度写风的柔和:“鸟儿在风中飞舞着,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
从味觉的角度写风的清新:“一阵风吹过,让人心里痒痒的,张开嘴巴,品味着风带来的甜味儿。”
从触觉的角度写风的轻柔:“风吹在脸上,就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感觉一下,是不是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二、多感官描写的好处
在描写某个事物时,要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感官进行描写,这样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描写景物,可以使描写更加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比如,我们描写一个女人站在沙滩上看大海,就可以这样写:
她站在荒凉的沙滩上,柔软的白沙在脚趾间摩挲着,耳边只听见阵阵涛声和海鸥呼朋引伴的鸣叫声。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她的皮肤,海水的咸味让她想起往日,想起别的沙滩。她望着大海,沉浸在回忆里。
这个描写使用了大量与感官相关的词汇,让读者身临其境,代入到所描写的人物和场景中,很容易与人物产生同理心,产生情感共鸣。
读者想象着自己身处海滩上,远远地看着那个女人在那里沉思着,回忆着她在沙滩上的点点滴滴,并且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会如何去发展。
再比如,我们描写乡村的田野,可以这样写:
在乡村的田野里,映入眼帘的不是黄色,就是绿色,黄色是广阔的麦田。春天,它们绿油油的,有点像可爱的小草,又像披上了嫩绿的服装;夏天,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可爱极了。那绿色就在蔬菜上了。你看:卷心菜、萝卜、土豆、油菜花、玉米……它们都在你的眼前。田野中间还有个稻草人在吓唬偷吃粮食的鸟。红色、紫色就在田野边上的花朵中。瞧,有几只小蜜蜂正兴高采烈地在花蕊中嗡嗡地采蜂蜜。
这样描写多彩的乡村田野,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看着季节的变化,欣赏着田野的美景,听着蜜蜂的嗡嗡声,嘴里也会产生蜂蜜的甜甜味道。
多感官描写不仅适用于虚构类作品,对于非虚构类作品也同样适用。
比如,你想告诉读者按照食谱做出来的菜品非常美味可口,他们就会读着你的介绍,去想象菜品的颜色和味道,并不自觉地在口中产生某种感觉。
你告诉读者做某种运动能让人身体强健,身材苗条,他们就会想象自己做完运动后的感觉,并把容光焕发的强健体魄,苗条健美的身姿与自己联系起来,仿佛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三、如何使用多感官描写
在写作时,要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多使用一些反映不同感官的词汇。词汇要恰当、准确,能真实地反映所描述事物的具体特征,不能为了使用感官而滥用感觉。
同时,千万别着急着一气呵成,每写一段,就停下来检查一下,看看所用的词语能不能更丰富一些,能不能通过增加或修改内容来唤起读者的感受。
3. 感官景观设计案例
是模拟各种不同的情境、场景和体验,以引起游客各种感官刺激和快感。这种主题脉络的设计旨在让游客得到全新的体验,避免单调的游览体验,从而提高游客的兴趣和满意度。其中,游乐园的主题可以涉及自然景观、科技展示、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声光影像设计、体感交互等手段,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全身心的体验。除了各种刺激和惊险的游乐设施以外,感官游乐园还可以设置各种体验区域,如音乐区、美食区、艺术区、互动区等,让游客在欣赏与享受中放松身心,方便快捷地解决生活中各种疲惫与束缚。这些区域不仅能提高游客的兴趣,也能吸引更多人来到游乐园。
4. 感官景观国外研究概况
绿化设计的原则是:
1、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山脉间的自然景观资源,并体现自然景观良好的发展规律。
2、延续地方文脉原则:秉承历史文脉,结合人文资源,充分发扬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风格,塑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和本土文化底蕴的空间环境。
3、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创造环境优美,适用舒适,道路便捷,具有宜人尺度的户外活动空间,满足游客休闲观光活动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遵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开发,做到远近结合,并对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策划指导意见。
扩展资料: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更强调一种精神文化,满足大众文化需求,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讲求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说,现代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大众的,它不象传统园林面向少数贵族王族。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5. 感官景观研究目的
艺术与景观设计虽然处于不同的领域,但却属于同一层面的行为,它们是彼此互动、共同发展的。当代景观设计公司结合实例深入剖析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思想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了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现代艺术是现代景观最根本的形式源泉。艺术家的创造力比设计师要丰富的多,他们对时代精神的反应也比设计师敏感的多,总是走在整个艺术潮流的前列,引导着景观设计师的前进方向。对于强烈现代艺术感的景观设计
1、回归真实
现代艺术舍弃了拉菲尔所绘的笼罩在神圣光辉之中圣母的美丽,直视世界的本来面目,简化并还原真实的感观体验。传统的风景已被现代景观设计所舍弃,因为“真实的风景”更加动人。景观设计师让真实、平凡的风景自信的表达与演出,犹如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画作一样,各种元素自由流动,用随意的粗糙来抵制精美的庸俗。
2、情境弱化
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某个故事、某个情节的形象叙述,如古希腊的神话、圣经上的典故等,所以它的主题是明确而突出的。现代艺术抛弃了这种单一的、理想化的主题描述,转而描述多样化的、通俗的情节和事物,使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感受到消费文化和机械产品的速度、能量,这就是波普艺术带来的革命。
美国景观设计师玛莎·施瓦茨吸收了现代艺术,特别是波普艺术的创作思想,用日用品和普通材料的拼贴、重组,营造出丰富、神奇却又让人觉得自由、可亲近的园林景观,向一成不变的“如画”风景发出挑战。面包圈、糖果、轮胎、有机玻璃、塑料花甚至镀金的青蛙都成了她的造景元素。
施瓦茨的“四色园”把众多平凡物不可思议地糅合在一起,成为质疑人们慵懒思维状态和日常意识形态的力量,使我们不再心不在焉而有所注意,意识到周围的世界。
3、对比法则
所谓对比,是指寻找一种参照的对象,以确定自身的位置和方向。现代艺术的参照对象往往是与现行的系统有差异的东西,所以“对比法则”就是在反对线性继承本传统的方式中借取其他的因素以完成创造。
4自否法则
自否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自省的智慧,它不依赖于对外在事物的判断而实现,它既没有针对性,又没有对峙性,而是尽可能地摆脱现有的依赖。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自我实现。现代艺术的流派几乎都是打着否定历史、否定自我的旗号前进的,但实际上历史无法割裂,所有的思潮都有对历史批判的继承。因此自否是相对的,是一种螺旋式的继承与发展。
5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就与现代艺术结下了不懈之缘,从线条和色彩的模仿到构图和形式的借鉴。设计师徜徉于现代艺术的花园之中,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国内景观设计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寻找精神源泉也许是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6. 感官景观取名
用卡通人物、花草或人名谐音等来取游戏名字比较好听。作为一个每天泡在游戏里的玩家,我之前就取过一些,比如“跳跳虎不跳了”、“摩托车着火了”之类的。
首先呢,如果你玩的是某射击类游戏,用上面说的也不错。以游戏中的事物来取名,既好听又好玩。
其次,假如你玩的是竞技类游戏,也能用游戏中人物的角色来取名。例如:“达摩跑了”“草丛没有人”之类的。
又或者,以谐音来取游戏名字是个不错的选择。一般用谐音取名会有特别的意义,也很好听。举几个例子,“啵啵的奶瓶呢”“麋鹿群”“青阶下”等。
总的来说,取什么样的名字最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喜欢来取。这样好听和喜欢都能两兼顾,又可以提升游戏感观。
7. 感官景观案例
睦南公园不需要门票。
睦南公园不是很大,
严格来说更像是一个欧式月季主题公园,
公园里的一大片的月季,更像一个花圃,
一到花季非常的漂亮,
经常有新人慕名前来拍婚纱照。
罗马廊柱,雕花地砖,
喷泉水池,可赞的细节颇多,
气质典雅的休闲花园。
每天流连的拍摄团队络绎不绝。
8. 感官景观设计论文
文化旅游定义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在旅游美学中亟应继承和发扬。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则是在真、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美学重要特征之一。
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什么美的享受和审美教育岂非全落空了吗?
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与善的基础上,以其赏心悦目的形象,诉诸人们的感官,唤起令人愉悦的审美感情。当徐霞客登上莲花峰,目睹黄山万峰起伏、云雾奔腾的迷人景色时,他不禁“狂叫欲舞”起来……这就是黄山给霞客带来的强烈美感。
旅游美感使人身临其境,具有全方位投入、立体感的特征,只有旅游能给人从游、观、听、嗅、触等多方面获得美的信息量。不难设想人们置身于舞台布景一样的人造景观中会产生什么激动人心的美感啊!
随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及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日趋成熟几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使旅游经济产业化进程加快,旅游对整个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关联作用日益突出,旅游业已成为全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21世纪之初,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已位居世界第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
旅游我们看到,“美丽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都应以真、善、美一致的原则,审慎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里有一个,别问题,各地旅游部门的决策者也有一个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刻不容缓的任务。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蕴藏着无限深厚的美的景观,正待我们眼睛朝下,深入发掘,综合利用。
在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千万不可忘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原则,具体地说按照风景美学规律办事,它的核心是保护自然美。要审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不要为发展旅游,而去炸山填谷,毁林断流,破坏自然景观!众所周知,自然风景的形成,有其漫长的时间过程,一旦破坏,难以补偿。黄山如果没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也就不成其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世界级旅游风景胜地了!
对于各地的旅游饭店建筑来说,要以建筑美学、环境美学和风景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饭店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特别要妥善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要以人为中心,协调自然——人——建筑三者关系,要从旅游者审美心理、思想观念和文化需求出发,尊重人,尊重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统一的艺术构思。
这里仍然要强调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美学原则。真,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善,也就是实用性,功利性,引申为经济效益。在实用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争取将旅游饭店建造得优美舒适,千姿百态,充满迷人的魅力,以吸引中外宾客,远悦近来,宾至如归。
当然,从建筑造型、庭园绿化到室内设计,均需精心设计。既要有中国特色和地方色彩,又要有时代精神。饭店建筑和美学问题,也是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范畴。
审美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旅游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在具体的审美沟通活动中,审美旅游文化作为审美文化与审美语境的一种特殊结合体而存在,代表着审美沟通在其中被影响并发生影响的惯例与传统维度。
一方面,它相对于神话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和科学文化等而可以独立存在,集中表现为艺术活动及其产品形态; 另一方面,这些艺术活动和产品又遍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已经泛化了的审美旅游文化活动。
旅游文化,指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的形式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审美文化是建立在现代文化系统、尤其是艺术文化系统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基础上的,是当代文明和文化日益审美化、日益贴近人类真实生存状态的产物。
从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演进历程来看,审美旅游文化是继人类工具文化与社会理性文化后出现的第三种文化形态,体现了文化积累与量变的过程,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
每一位旅游从业者和旅游者——谈到风度美,那是更高层次的美学追求。它既反映人的外表,又包含人的内在品质;既表现人的外貌、举止、仪表、仪态,也表现人的思想、精神、学识、修养、性格和气质。所谓风度美也就是人的人格力量之美。是人的外表与内在高度统一的综合表现。
我们说某人风度好,决不是仅仅是指他的外表,而是内外结合起来作出评价。大略的说,应该是坚定庄重,高雅大方,潇洒脱俗,不卑不亢。在旅游接待工作中,特别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态,给人以质朴美好的印象。
古人云:“人咸知饰其容而不知修其性”,就是说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的修饰,而忽视内心修养的自我完善。这确是人们的通病。离开了人的内在美,不论他外表如何漂亮,只能是徒有其表,根本谈不上美。对于旅游接待人员来说,根本不可能做到美的服务和优质文明服务了……。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