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D3100机身和F1.4 50mm定焦镜头,对焦很头大,请有经验的指点下手动对焦的技巧,请给些实操经验,谢谢
原则上,应该鼓励你再弄个标准变焦镜头来(拆机头四五百),因为现在这个头虽然是公认的好头,但用在你的机身上的等效75mm的中焦焦距和大光圈产生的浅景深,个人感觉只适合拍人像了。 但还是可以做点什么让现在这个状态下的拍摄效果更好些(=_=自觉对初学者来说换不换头下面这两条都会有点用) 商品方面:弄块板,纯色或者你感觉不错的背景,觉得角度不好就稍微撑起来三四十度,衣服滑不下来就行。用几盏台灯,前面挡块布或者别的什么半透明的东西,分别从几个角度来照着… 相机方面:模式拨盘(就是相机顶上右边那个大转盘)转到A那档,这个是光圈优先档,(50 1.4这个头光圈太大,景深很浅,也可以理解为对焦麻烦),转动拨轮(就是屏幕右上方凸起露出一点点的那个小转轮)调小光圈,这个在屏幕上那个圆圈旁边的数字,1.4、1.8、2.0这样的数字就是光圈大小,光圈调到2.8以上,5左右对焦就不太有问题了。另外按住快门边上那个印着+/-的曝光补偿(?)按钮再向右转拨轮,让屏幕上那个箭头偏右两三格,东西拍出来的照片会亮一些。 最好再入个三脚架(100上下的能用),总比手稳些…感光度(ISO)也可以开到很低(那样画质稍微好些)也不用怕拍糊了。
如果您用的机器是D3100的话,很不幸的告诉您,这款镜头是不能自动对焦的。
这款镜头自身没有马达,需要有带机身马达的相机才能自动对焦,比如D90,D7000,以及更高型号的相机。
但是并不是说没有自动对焦,镜头就不能正常使用了。如果从取景器里面判断是否精确对焦,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以借助取景放大器,或者裂相屏等特殊工具来帮助对焦。但是裂相屏的安装需要一定经验,且对相机有一定的副作用,建议您慎用。取景放大器一般可以放大1.4倍左右,使用起来相对安全见简单,但效果如何,还是因人而异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相机自身的液晶屏取景,然后进行放大,这样就很容易判断是否精确对焦了,而且无需添加任何设备,安全实用!
首先说明一下
1. D3100不是一个可以适合手动对焦拍摄的机器, 因为它没有一个明亮的取景系统, 所有的入门低端机型都这样。 如果你需要用D3100进行手动对焦,建议使用屏幕取景模式拍摄
2. 50mmF1.4确实是一个适合拍摄静物或者人像的镜头,店员没忽悠你, 不过他忘了说两个条件了, 呵呵。 条件一: 全幅机比如D700, 条件二: 室外。其实适合你的镜头应该是35mmF1.8G, 这个才是室内实用的大光圈镜头。
3. 拍摄产品, 你还需要一个重要的零件: 外置闪光灯。这是个神奇的东西,挂上了它你就会发现,你想要的立体感, 想要的无影照片,非常容易实现。
有这么多朋友回复,本来不想发言了,但为了帮一下楼主,那就说几句话~。。
1、50 1.4是G头的话,请使用自动对焦,如果是D头的话,你就被坑了,因为不适合D3100使用,不能自动对焦。
2、如果不太懂闪光灯的话,买一套淘宝用的常亮影棚灯具+背景纸,吊挂拍摄,保持照明亮度,使用数值比2.8的小光圈拍摄,如F2.8/F4/F5.6,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才能让整件衣服清晰。
3、营业员忽悠说很适合拍静物或人像,这也很正常,但你们理解的静物和人像完全是两个概念。
4、最后不行的话,买一只18-55。
这里面,如果你是50 1.4D,在你的对焦水平暂时不能提高的情况下,建议还是换成35 1.8G吧+18-55吧。灯具和拍摄方式的变化也能给楼主带来直观的进步。其他就是设置和处理的问题。楼主最好还是在身边找一个能帮你的人,我们这是鞭长莫及啊。
把衣服挂到墙上拍吧,注意墙上先挂块深色幕布。不过个人觉得拍衣服还是得穿在人身上好。对焦点的把握还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好,感觉清楚了就拍,没必要看指示灯,毕竟是手动头,没有提示也可按快门。
G9有全手动支持吗,除了自己调光圈快门外,还能手动对焦?
G9在设计上是可以手动对焦的,但不是通过像单反镜头转动对焦环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控制转盘来实现的,对焦速度很慢,精度不高,而且使用上非常别扭,所以通常是没人这么用的。楼上说“所有机型的焦距都是可调的”,是不准确的,有的机型甚至只有按照预先设定的距离来手动对焦,就更不像样了。
要知道,能准确方便地对焦对摄影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DC和单反间的差距。
另外,手动意味着对项目进行人为操作,全手动可调节的项目如下:
ISO、色温、图片格式、快门、光圈、曝光补偿、焦点选择、测光模式、闪光灯控制等。具体使用方法在这儿就无法展开了,因为太复杂了。你可以通过网上查看来学习。
对Panther2-A1的回答:
你说“手动光圈和快门比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要准确”,这点从何说起。除非你的眼睛是测光表,否则怎么知道当下环境需要多大的光圈和快门。如果没有单独的测光表,让你全凭经验能准确给出光圈快门的正确组合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都是以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为基础,测光后在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曝光补偿(如果需要补偿的话),只有在拍摄夜景等长时间曝光的照片才会使用光圈快门全手动的模式。
另外,夜景拍摄需要的是以ISO为优先,只有使用三脚架加低ISO,才会获得画质良好的照片。光顾快门一定会以牺牲ISO来获得的。
再次回复:
我从没有说过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才算是摄影,否则就是糟蹋或出不了好片子,出奇制胜也是常见的事儿。
就像踢足球一样,摄影也需要灵感,但是请记住一点:灵感需要建立在准确这个基础上的。离开了准确,灵感就如空中楼阁。比如你说的足球,“甚至不看球门在哪里,我照样能射出技惊四座的球来”,那么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踢进过几个球了呢?比起看清门再射是否具有更高的把握呢?那么当下的欧洲杯里职业球员中又有几位是像您这么不看球门就射的呢?说这番话并没有任何讽刺您的意思,只是想表达一种概念:感觉、灵光一现、灵感等都是可能通向成功的,但比例很小。而扎实准确则是通向成功的可靠途径。
再说说测光,就连玩了一辈子相机的大师安塞尔·亚当斯,也是靠了一块威斯顿测光表过日子的,离了它也对付不了变幻无穷的光线。
玩多了,的确会对光线有大致的判断能力,但这是粗糙的,非常不准确的,但不是说不准确就回回不准确了,有时也会碰巧赶对了点,曝光很正确,但这种巧合能被寄予多大的希望呢?不要说凭眼神来估计光线,就连相机里的测光系统由于是基于反射光测光,在某些情况中这种测光方式依然力不从心,而必须使用更精准的入射式测光表。
最后说明一下 ,以上这些文字没有任何试图冒犯paul8749的意思,只是想说:精准对摄影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同时对几乎任何行业来说,精准都是必须遵守的前提。
最后的回复:
这样的讨论很有意思,其实我们的观点并不十分矛盾,只是你强调的是灵感,我强调的是准确和基础。但需再说明一点你误解了我的意思,就是我从来不认为有了技术就可以成为大师,而技术只是成为大师的必要基础。就是说如果一位大师连准确曝光都做不到就不可能称之为大师了,就好比一个球员连看着门都射不准就更不可能凭灵感射进去了,万一进了也是运气而不具可重复性。
另外,灵感也来自与多年反复的训练,学油画的,没有三五年的素描功底几乎就是免谈,那素描追求的就是精确,过程也是枯燥无比,而按照你的说法这就是糟蹋艺术了?而恰恰是这看似枯燥无用、光练技术的素描,是一切图形行为的基础。一个素描基础薄弱的人是不可能凭一个灵感画出传世之作的。中国球员连把球停在自己脚下的本事都缺乏,把球精准地转给队友都做不到,那么即使出了灵感需要他停球传球,他也没有脚下技术来帮助他实现这个灵感了。
所以,我最后的总结就是:精准、训练有素、扎实是必需的基础,灵感是这个基础上的结晶。即使产生不了灵感,基础还在那儿;而脱离了基础,灵感就因无法实现而彻底不存在了。
(一)全手动主要是指光圈、焦距和快门速度这三大项,只要这三项参数都可以通过手动来调节,一般来就称它为全手动的数码相机。
(二)对于当前的数码相机来讲,基本上所有机型的焦距都是可调的,一般也就不把调焦这一项当作手动与否的参考项目了。
(三)全手动机型至少应当具有全手动曝光模式(M档,可独立调节光圈和快门),光圈优先曝光模式(A档,可随意调节光圈大小,相机会自动设定与光圈匹配的快门值,从而实现最佳曝光),以及快门优先曝光模式(S档,可随意调整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设定与快门速度匹配的光圈值,从而实现最佳曝光)这三种曝光模式。
(四)目前有一部分数码相机强调自己具有全手动功能,但它只不过是提供了三种曝光模式中的全手动曝光模式(即M档),而A档和S档则没有提供,这种机型严格来讲只能算是具有部分手动功能,在使用的灵活性上是无法与真正的全手动机型相比的。
回复大落儿:
请教一下大侠,并无冒犯之意。
我认为摄影是一门需要灵感的艺术,我不喜欢用标准化的方法去做艺术的事情,同样在我眼里足球也是一门需要灵感的艺术,我喜欢把需要灵感的事情归为一类。我很讨厌用标准化的做法做。
“所以一般都是以光圈优先或快门优先为基础,测光后在根据具体情况增减曝光补偿(如果需要补偿的话),只有在拍摄夜景等长时间曝光的照片才会使用光圈快门全手动的模式。 ”这是必须的模式化操作么?每个人都比这样做么?如果不这么做就倍认为是糟蹋摄影么?如果有人不这么做就一定拍不出好的片子么?如果摄影打上标准化的烙印我就认为他对于我没有任何吸引力。
我个人觉得,(麻烦大侠也看清了,我个人觉得),如果长期摄影,应该对于光线是很敏感的吧?我从不去否认人的感觉定位会比智能化的机器定位差。也不一定人根据感觉测算出来的光圈大小就不准吧?我喜欢拿足球来做比较,你说的事先测算的标准,我是不是可以当成是足球比赛中传球一定要看队友,射门一定要看门呢?我是一个很相信感觉和灵感的人,爱好踢球时间不算长,但也有十年了,踢得也不算差。我经常在比赛中,传球有时候也不看,就凭感觉应该到那里,果真这球就丝毫不差到那里。在门前不看球门,不去测算我该用多大力,甚至不看球门在哪里,我照样能射出技惊四座的球来,那种感觉比事先测算好要射门的力度,方向,完全凭感觉。反而有时候标准化的做法会让我错失很多机会。
我想大侠应该懂我的意思了吧?大侠是聪明人。
我不知道Panther2_A1,手动光圈和快门比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要准确(这两种方式会按照程序设定,根据当时光线偏移参数,个人感觉不是很好用,尤其配合曝光补偿使用的时候,经常拿捏不准) 的这种想法是不是和我有相似之处?
再次回复:大落儿。
我并不否认扎实准确则是通向成功的可靠途径,因为只要是人,扎实准备都可以办到,测光表只要有钱,再好的测光表都可以买到,而灵感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果技术指标达到了,决定成功的唯一就是灵感了,对于艺术来说,技术谁都可以达到,灵感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辈子相机的大师安塞尔·亚当斯,也是靠了一块威斯顿测光表过日子的,我想亚当斯不会事靠着维斯顿测光表成为大师的吧?指望测光表给他带来灵感吧?亚当斯不会像您那样抱怨测光表的不准吧?你能告诉我在摄影大师里几个是靠着像您那样抱怨测光表成为大师的呢?我记得在某个回答里,您说自己有多年的摄影经验,我想你也应该有一个测光表,要是每个人有了测光表就是大师,那拿着测光表的您,也应该算是大师了吧?不好意思,我也没有任何讽刺您的意思。
至于你问到欧洲杯职业球员的事儿,我也只想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中国球员不缺技术,缺的就是那种不看队友就能传球,不看球门就能射门的灵感。恰恰与您说的相反,欧洲杯的职业球员,优秀就优秀在灵感上,优秀在默契上……
我也最后说明一下 ,以上这些文字没有任何试图冒犯大落儿的意思我也只想强调一句,对于艺术来说,技术指标是非常容易达到的,事先精确了的东西,那就是不是艺术了,艺术性的东西,灵感是放在第一位的。我想如果摄影艺术只是指望科学技术,摄影赶紧从艺术中消失吧,那样简直就是在糟蹋艺术,这样的摄影就是人类的一大败笔,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只能算是地球上最大的糟粕,劳命伤财……
最后的陈述:
hoho,至于绘画,俺也学过一点,俺可不把素描当成是枯燥的哦。呵呵。素描功底不错的人不少,大师可不多哦。呵呵。
还有摄影和足球对于大众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项目,具有吸引力的原因是人人都可以上手而且可以有充分的个性发挥,就说足球,职业球员当然有他的技术规范,对于大众来说,这些技术规范我们可以学一点,但是不是必须这样才能玩足球,甚至我们可以在违反技术规范的条件下来愉悦自己的心情,也许这句话可能有点不妥,摄影对于大众来说也许只是愉悦心情的工具。
艺术可能本身就存在这样的悖论,艺术喜欢、需要大众的追捧,同时又嘲笑着他的追捧者。
我最后的观点也是,对于艺术来说,技术指标是非常容易达到的,艺术性的东西,灵感是放在第一位的。
呵呵,赞一个,很欣赏大落儿的专业……
支持
不过和大落儿 所说一样 对焦还是自动对焦好用
因为是通过显示屏来估计对焦效果,显示屏有误差,人眼也有误差。个人认为能达到机子自动对焦的精度就不错了,而且效果不稳定——今天精神好,看得清楚些,对焦就准确些,明天光线差些,对焦就不准确。
并且速度远远跟不上
手动光圈和快门比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要准确(这两种方式会按照程序设定,根据当时光线偏移参数,个人感觉不是很好用,尤其配合曝光补偿使用的时候,经常拿捏不准)
建议你先从快门优先和光圈优先入手 体会他们的差别和运用场合
对静态的东西用光圈优先比较方便 对运动的物体用快门优先比较方便
但是对夜景就需要快门优先了
慢慢摸索吧,否则对不起为了买G9牺牲的RMB弟兄
有啊,四个挡都有的。
有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