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这支蔡司50 1.4的情况
蔡司50/1.4标准焦长镜头令拍摄的影像与正常视力所看到的影像透视度相同,蔡司50/1.4高性能的f/1.4大光圈设计即使在极恶劣的光源条件下都能拍摄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像。蔡司50/1.4当单反数码相机使用较小面积(APS-C)的传感器时,便成为一支细小轻巧的人像镜头。
[蔡司50/1.4镜头评论]
我们常用“标头无弱旅”来形容标准焦距镜头的优异光学表现,而眼前这支蔡司50/1.4 ZF却正是被广泛公认的标头中的“帝王”。该镜头发布于2006年1月18日,采用了7片6组的双高斯结构,最近对焦距离0.45m,重330克,体积为66×69mm。蔡司50/1.4用料考究,外饰朴素而做工极其精湛,镀膜细腻深邃,对焦阻尼松弛有度手感绝佳。
其实,尼康F卡口的这支蔡司50/1.4 ZF是在大名鼎鼎的康太克斯RTS版本同规格镜头基础上衍生而来的,而RTS版的蔡司50/1.4曾经在美国《大众摄影》杂志1999年度的评选中获得了“世界最佳大光圈标准镜头”的荣誉。更引伸一步讲,F1.4光圈Planar 50mm镜头的原版双高斯光学结构早在1896年就已经定型了,他是由光学天才Paul Rudolph设计完成的。
在影像光学领域,蔡司50/1.4镜头既是所有标准镜头的光学设计基础,更是标准镜头大家族的开山鼻祖,其“标头帝王”的荣誉是用极致品质和悠远历史缔造而成的。实用过程中您会发现,在F1.4最大光圈时由于景深范围过于狭窄,因此很容易产生焦点漂移,当光孔收缩至F2.8时焦点的稳定性将会显著提高。在F1.4-F4.0的光圈位置上,蔡司50/1.4 ZF焦内锐利无比而焦外效果柔美清新,后景深视野里还蕴含着丰富的渐变层次,这种感觉神奇而美妙。
如此精良的光学神器,蔡司50/1.4可以给予你精美绝伦的影像,也能够令你在痴迷陶醉中玩物丧志。这款已有110多年辉煌历史的帝王级别的经典标头真的是物超所值。1856年 pauru·鲁道夫设计了的「Planar」成为了代表Zeiss的标准镜头的名称。经过时代演变成到35mm单镜反光相机用的镜头也没有改变Planar所到用家的欢迎。在这数码,而且盛行变焦镜头的现在,50mm往往有被视为标准镜头的倾向。不过,若然试着看本镜头的描写能力的话,与变焦镜头中的50mm焦距设定绝对有着个性化的差异。
蔡司50/1.4镜头的基本设计与 YC mount时代的古典镜头没有改变。对ZF镜头相同的对焦环感觉非常良,MF对焦变得很愉快。但当光圈全开的时候的景深相当浅,由于有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觉得在拍摄时要找寻最好的焦点变成了一个要多加练习的课题,焦点的位置和合焦的决定性成为了摄影者的考验。
以前的 YC mount 的 Planar T*50mm F1.4 光圈全开放的时候的描写加和对比都很高,但线性分辨能力略低的评论,全开光圈时的实用性需要提高。这个特性在蔡司50/1.4镜头中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而且,实际情况与摄影条件和菲?相片和数码相片有着很不同的差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由于此次以几个不同的条件来摄影,以综合性的印象来评论,在中端的光圈开放值,能确认有一点点光晕,觉得对比度和旧版相比低了的情形。但当使用细光圈时,对比度大幅度提高。光圈缩小时的成像质素还是很好的。随着ISO 的设定,和D700的阔大的动态?围,灰度的再现性使更有效地发辉,单纯的高光中,阴影中也能够重现现场丰富的灰度。
景深的奶油味也是很好。光圈使用九片羽状的光圈叶。蔡司50/1.4镜头用来拍摄肖像就最好不过了。Nikkor 50mm F1.4拥有与别不同的描写特性,能创造只有蔡司50/1.4镜头才有的独特影像。
镜头类型 手动镜头
镜头结构 6组7片
最大光圈 F1.4
最小光圈 16
光圈叶片数 9片
最近对焦距离 0.45m
滤镜口径 58
视角范围 46°(对角线)/39°(水平)
遮光罩 标配(金属)
外形尺寸 66(最大直径)×45(长度)mm
产品重量 330克
呵呵。。又有人被拖下水了。蔡司水很深啊!
抽格镜头的运用?
补充:
三 数码镜头:指针对数码单反相机的特点而设计或改进的镜头。
1.数码专用镜头:
指根据数码单反相机APS尺寸的数字传感器而设计的镜头,这类镜头通常只可以使用在相应型号的数码单反相机之上,使用在全幅135相机之上不能正常成像。
a. 常见的几种数码专用镜头:
佳能 EF-S 镜头,只可使用在佳能EOS 300D,350D,20D数码单反相机之上;
尼康DX镜头,可使用在所有尼康数码单反相机之上;
奥林巴斯DIGITAL镜头,可使用在奥林巴斯4/3系统的数码单反相机之上;
腾龙DI II 镜头,可使用在相应卡口的数码单反相机之上;
图丽DX镜头,可使用在相应卡口的数码单反相机之上;
适马DC镜头,可使用在相应卡口的数码单反相机之上;
美能达 DT 镜头,仅可使用在美能达 a-7D数码单反相机之上;
宾德DA镜头:可使用在宾德数码单反相机之上。
b. 数码专用镜头的特点:
由于是针对APS尺寸设计,所以数码专用镜头的体积、重量和价格都比135全幅镜头有大幅下降,以D50的套头来说,在拥有AF-S超声波马达,ED镜片和非球面镜片等前提下,镜头的重量仅仅为210克,这对于135全幅镜头来说,基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针对数码传感器的改进设计:对于胶片,即使光线斜着入射,胶片仍然可以充分感光;但是数码相机中使用的感光元件是一个像素以规定间隔排列在栅格上的芯片,光电二级管在像素内部的凹陷中。因此,光线只能在直线进入镜头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到达光电二级管。这意味着如果数码单反配置一个35mm相机镜头,容易发生彩色还原不准确,以及在光线斜角入射的感光元件边缘发生亮度不足,对于广角镜头,这种情况一般会更加恶化。数码专用镜头根据以上的特点做了相应的改进,以奥林巴斯DIGITAL镜头来说,它采用全新设计,根据数码相机中所用感光元件的特点,专门优化了镜头。4/3系统标准以及Zuiko Digital镜头独有的技术,保证光线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到达感光元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即使是在图像边缘或者使用广角镜头时,仍能获得稳定的高品质影像。(见下图)
3.数码优化镜头:
指根据数码传感器的特点,在原有135全幅镜头的基础上进行了数码优化改进设计的镜头,通常这类镜头即可使用在数码单反相机之上,也可以使用在传统135全幅相机之上。目前的数码优化镜头主要来自日本的适马和腾龙,即适马的 DG镜头和腾龙的DI 镜头。
四 特殊镜头:为特殊用途而设计的镜头,通常用于专业领域。
1.微距镜头:
是一种可以非常接近被摄物体进行聚焦的镜头,微距镜头在胶片或传感器上所形成的影像大小与被摄物体自身的大小差不多相等。1:1标记的微距镜头表示胶片上影像与被摄物体尺寸一样,1:2的标记表示胶片上影像是被摄物体的一半,2:1表示是被摄物体的2倍。
微距镜头的通常都是中等焦距的镜头,但它实际上可以是任何焦距的镜头。例如既有50mm的微距镜头,也有180mm微距镜头或者70-180mm的微距变焦镜头。微距镜头的价格通常比较昂贵,画质优秀,特别适合于拍摄昆虫、花卉、邮票、手表零件等题材。
2.透视调整镜头:
具有校正透视变形功能的镜头。这种镜头的光学系统的主光轴可进行横向或纵向移动调节,调节的时机身与胶片或传感器平面的位置不发生移动。透视调整镜头主要用于建筑摄影。
3.柔焦镜头:
又称“软焦点镜头”、“柔光镜头”,是一种能使影像产生轻度虚化的镜头,主要用于人像与风景摄影。
4.附加镜头:
a. 增距镜:
最常用的一种附加镜头,使用时把它装在相机与镜头之间,能使主镜头的焦距增加一定的倍率。常见的有2X 和1.4X两种,分别可以增加2倍和1.4倍的焦距。使用增距镜的主要缺点是减小主镜头的有效光圈。一般来说,2X增距镜减少2挡光圈,如果正常是使用F16光圈来拍摄,使用增距镜时就应该调节在F8上。此外,增距镜带来的后果还有自动对焦速度减慢,画质下降等。
b. 广角附加镜:
广角附加镜是安装在主镜头前面使用的,购买的时候要注意主镜头的螺纹孔径,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小主镜头的焦距。使用广角附加镜头后,不必进行暴光补偿,光圈值不变,但建议使用小光圈拍摄,以便尽可能提高画质。
镜头结构:
一、单片或双胶合透镜构成的简易镜头
这种简易型镜头由于只采用单片或双胶合透镜构成,因此其象差不可能完善校正,孔径也很小,只能在强光下使用。但由于此类镜头价格特别低廉,特别是近年来已普遍使用光学塑料(PMMA)替代光学玻璃,使其制造成本更为降低。因此,目前市场上的玩具相机、一次性相机大多使用这种简易镜头。
二、三片三组柯克[Cooke]型镜头
早期由三片分离透镜组成的柯克型镜头,其光圈位于透镜之间,这种光学结构型式是镜头象差能得以初步校正的最简单结构,象质基本上满足一般普及型相机的要求(镜头等级为2~3级),且价格比较低。近几年来为了适应自动、袖珍照相机的发展,把通常三片型柯克镜头的光圈由镜头中间移至镜后,使透镜之间密接紧靠。由于光圈后移造成的光焦度失对称,使系统存在有较大的轴外球差,不得而已只能采取拦光的办法来保证象差,因此相对来说边缘照度较低,在设计及使用时都需要统筹兼顾。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目前市场上的水货低档照相机大多用光学塑料透镜替代柯克型三片物镜中的某一片(大多为中间一片),此时其相对孔径只能做到1/4.5左右。
三、天塞[Tessar]型三组四片照相镜头
由柯克型发展起来的天塞型镜头见图1-2-18,它1902年起源于德国的蔡司光学工厂,最早是由著名光学专家鲁道夫(Rudolof)设计的。它用双胶合透镜组代替了柯克型镜头的第三片,所以镜头的相对孔径可以大大提高,在中等视场50°~60°情况下其相对孔径可做到1/3.5~1/2.8。它是目前国内中档或普及型照相机应用得最广的镜头结构形式。光圈位于第二、第三组之间,构成非对称结构型的正光焦度摄影物镜。
引入的胶合透镜组使物镜的象散和轴外均得到了充分改善,因此特别适合于风景摄影。
四、双高斯物镜及其演变形式
双高斯物镜是在具有较大视场(大约40°左右)的物镜中,相对孔径最先达到F/2的一种物镜。最初的设计如图1-2-19所示。加入的两个胶合面,使其有可能更好地消除象差。胶合面两边玻璃的色散尽管不同,但折射率近似相等,因此胶合面的加入对单色象差影响不大。基本对称的结构有利于彗差、畸变、倍率色差等垂轴象差的校正,光圈两侧各有一个强凹透镜,有利于球差和象散的校正。 双高斯物镜的复杂化型式,主要是为了增加镜头的相对孔径或者是为了改善镜头的成象质量。最常见的方法是把前面或者后面的正透镜用两个单正透镜来代替,如图1-2-19(a)所示。它可以使轴外的视场高级球差和轴上的孔径高级球差同时减小,可以在较大的视场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成象质量。
双高斯物镜的另一类复杂化形式是把前、后厚透镜中的胶合面,用分离曲面代替;或者同时把前面或后面的正透镜分成两个。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