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干板摄影的优点
鸦片战争期间,照相机伴随着枪炮来到中国,在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中,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影像,成为我们家国历史的重要视觉记忆。其中,照相馆作为中国早期摄影发展的主要见证,它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早期摄影师技术水准和艺术追求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人自我观看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相馆进入中国以来的发展轨迹。
照片样式
1845年
照相馆的诞生
美国人乔治·韦斯特在香港临时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从事达盖尔银版照相。此后,在上海、广州等城市,间或有西方人和少数的中国人开办固定或流动的照相馆,使用银版或安布罗法照相,照相馆客户基本是外侨。
19世纪后期
照相与画像共生
1881年,画馆业务大量萎缩,大量画像从业者为生活所迫,转向照相业。当时还是直接印相,没有照片放大技术,并且只能印制黑白肖像,当顾客有大像需求,或者需要彩色肖像时,照相馆画师或者给照片手工着色,或者进行照片的“手工放大”。
20世纪初期
留影的盛行
1907年,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照相认知的转变,留念已成为到照相馆拍照的主要目的。挑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逢年过节、添丁弥月、生日寿辰,甚至婚丧嫁娶等,去照相馆拍摄照片,可以作为一种永久的个人记忆。
20世纪30年代
合影照的出现
1927年,中国照相业全面兴起,照相的实用功能很快扩大,业务从个人、家族照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学界合影业务,其他各类社会集会,甚至军政活动的合影照,创造出了一帧帧社会关系图谱。此时,照相馆的背景和道具也开始变革,照片开始仿效传统中国肖像画中所绘的“行乐图”“雅集图”等充满山水、园林背景的范式。
20世纪40年代
畸形繁荣
抗战期间,很多照相馆和照相馆工作人员遭到灭顶之灾。照相馆停业,被日商霸占,改为日本写真馆,雇用中国人为日商做事。此时照相馆主要业务是负责为本城居民拍摄“良民证”或“市民证”照片。在国统区的许多地方,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也为照相馆带来了一次畸形繁荣。
20世纪50年代
私营照相馆的落幕
20世纪50年代末,公私合营后,中国传统私营照相馆正式终结,照相业全部变为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通过合并、撤销等企业改造,扩大了一些照相馆的规模,很多中小型照相馆则开始合作经营,更新了先进的照相设备,如相机、镜头、放大机等,而且提升了摄影、暗房、整修、着色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20世纪60年代
新时代影像诞生
1958年,随着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照相馆紧急调整风格,开始拍摄“戴柳条帽的工人、扎白毛巾的农民、纳鞋底的家庭妇女”,陈列在橱窗和前厅里。之后,很多照相馆的照相从业人员“争先恐后地下工厂,入农村,去连队,到街道,深入实际生活”,去寻找和拍摄具有“时代感”的新影像。
设备演化
1845年
此时,摄影术和摄影器材开始稳步踏入中国市场。这是我国第一部摄影术专著─《脱影奇观》,在北京刊印,它不仅介绍了最早的银版照相法、卡罗式摄影法,还讲述了当时最流行的湿版火棉胶法,并且力求具体地告知读者照相器材和药品的操作之法。
19世纪后期
一些照相馆、画室都加入照相器具和药料的销售,竞争十分激烈。一般来说,洋行主要代理照相器材,而各大药房则经销照相一切药水,及蛋纸、揩纸、银粉等。19世纪80年代,随着玻璃干板在西方的流行,照相操作更加简便,从此摄影术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世纪初期
此时最流行的照相器材,一是矮克发各种照相材料,二是德国高尔上的摄影快镜,三是史脱而伯厂的照相及化学纸。此外,照相馆开始制作各种情趣小照片,比如在手帕、瓷器、团扇、折扇上印像。照相馆内饰趋向繁复,下置水池、假石山小景,影楼背景有数幅大画,既有室内厅堂景,配以地毯及古老家具。室外园林景则配以仿制的石台凳、树桩等,并以染成绿色的藤丝当作草地。
20世纪30年代
此时,最流行的是“快像照”流动照相馆。快像,即被摄人在简易的木制“相机”前,直接用相纸曝光一张半身像,随即在蒙着黑红布的“相机”暗室内显影、定影,再取出湿漉漉的反片,倒贴在“相机”前置的木托板上,再对它拍摄一次,便成了正片。经再次冲洗后成了照片,交给顾客。前后不到半小时,所以称作“快像”,它主要用于一般居民或学生拍证件照。
20世纪40年代
照相业初期的底片是英国依尔福厂出品的船牌玻璃片,相纸是使用硫酸、硝酸混合溶解少量黄金的混合液,称为“金水”,用作漂定液。冲洗的感光纸称为“白金纸”。到20世纪30年代,柯达人像平快软片及爱素纸运到中国,“玻璃片”及“白金纸”便完全被淘汰,底片及相纸的感光度增加,操作更方便,成本也降低了。
20世纪50年代
照相馆均扩展门面,充实设备和资金,市容为之一新。规模较大的照相馆,会有宽敞时髦的招待室。招待室备有椅、凳、桌或西式沙发。其次有一个设施完备的摄影室。虽然大部分照相馆还是露天玻璃房子,但会使用活动的电灯,用作补光。有些摄影师则喜欢用水银灯光。摄影室的墙壁一般是浅淡色。还有后期工作室,用作显影、定影、装裱等。
20世纪60年代
在江苏镇江,抗战胜利后,举国欢腾,照相行业随着形势好转亦呈现活跃趋势。每个照相馆的地理位置、馆主的背景,或者顾客群体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专业定位。当时中国照相馆的业务对象,多以机关、工厂为主;一些照相馆多以商业界、居民为主;还有一些照相馆多以闺秀、优伶、剧照为主;各有特色,一时颇称繁荣。
2. 在成熟的干板摄影技术中
湿版摄影法就是拿玻璃或者铁片当底片的摄影技术,它是一门来自19世纪的古老摄影技术,在干净的玻璃上涂布火棉胶为主材的溶剂,再浸入硝酸银,取出后在保持湿润的同时进行拍摄,然后显影,定影,根据喜好,把底片做成正片或者负片的摄影技术。亦称为火棉胶摄影法。
人们想得到的是既像达盖尔法拍摄的照片那样具有清晰的影像、细致的影纹,又像卡罗法那样能便宜、迅速地印出许多的照片,于是,有人提出了用透明片基代替纸基制作负像片的设想。
3. 干板摄影术
全息照相时记录在干板前的是干涉场的条纹,该条纹是物光和参考光相干涉的结果,物光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便以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和强度的形式“冻结”在感光的全息干板上。这就是波前记录的过程。波前再现是使记录时被“冻结”在全息干板上的物波前在特定条件下“复活”,构成与原物波前完全相同的新的波前继续传播,形成三维立体像的过程。
4. 什么是干板摄影
这要看你说的是什么样的照相机了。
1835 英国Talbot发明英国第一台试验照相机并拍摄负片
1837 摄影发明者法国Daguerre制作商品化的Daguerre照相机
1841 德国光学家Voitglander研制出首台带Pitzvar镜头的金属照相机
1851 英国Archer制作最早的湿板相机
1861 英国Ross公司发行首台湿板全景相机
1871 英国Maddox牌第一台干板相机
1875 德国摇头相机
1888 美国Kodak公司发行最先采用胶卷的方盒照相机 No.1 Kodak
1890 英国Park牌第一台干板双反相机问世
1893 荷兰和英国合作的Loman§Hinton 公司发行第一台干板单反相机
5. 干板摄影的优点是什么
以银盐为记录媒介的照片。以前的照片都是将银盐(卤化银)涂覆在载体(胶片、干板、湿板等)上来拍摄照片的,银盐就是指这些照片。
6. 在成熟的干板摄影技术中,是用什么材料
全息照相时记录在干板前的是干涉场的条纹,该条纹是物光和参考光相干涉的结果,物光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便以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和强度的形式“冻结”在感光的全息干板上。这就是波前记录的过程。
波前再现是使记录时被“冻结”在全息干板上的物波前在特定条件下“复活”,构成与原物波前完全相同的新的波前继续传播,形成三维立体像的过程。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