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行业发展报告
约瑟夫﹣尼埃普斯: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他从1793年起就开始研究并试验各种感光材料以保存影像。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将他发明的感光材料放进暗盒,并将其放置在阁楼上的窗户拍摄曝光了8小时,拍摄了历史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窗外的风景》。
达盖尔:1837年法国画家达盖尔用镀银铜板曝光,水银蒸汽固定影像的方法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静物照片《画室》,该方法也被称为银版法。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由法国巴黎国立天文台台长阿拉贡作摄影术报告,宣布摄影术诞生。
塔尔博特:1835年塔尔博特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用来印制正像。1839年1月向法国和英国的家学院申报。而他的由负像到正像的发明却为现代负片公益开创了新起点。1841年,塔尔博特的“负正系统”摄影在英国取得专利。后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
2. 摄影行业现状分析
鸦片战争期间,照相机伴随着枪炮来到中国,在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中,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影像,成为我们家国历史的重要视觉记忆。其中,照相馆作为中国早期摄影发展的主要见证,它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早期摄影师技术水准和艺术追求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人自我观看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相馆进入中国以来的发展轨迹。
照片样式
1845年
照相馆的诞生
美国人乔治·韦斯特在香港临时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从事达盖尔银版照相。此后,在上海、广州等城市,间或有西方人和少数的中国人开办固定或流动的照相馆,使用银版或安布罗法照相,照相馆客户基本是外侨。
19世纪后期
照相与画像共生
1881年,画馆业务大量萎缩,大量画像从业者为生活所迫,转向照相业。当时还是直接印相,没有照片放大技术,并且只能印制黑白肖像,当顾客有大像需求,或者需要彩色肖像时,照相馆画师或者给照片手工着色,或者进行照片的“手工放大”。
20世纪初期
留影的盛行
1907年,随着摄影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照相认知的转变,留念已成为到照相馆拍照的主要目的。挑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逢年过节、添丁弥月、生日寿辰,甚至婚丧嫁娶等,去照相馆拍摄照片,可以作为一种永久的个人记忆。
20世纪30年代
合影照的出现
1927年,中国照相业全面兴起,照相的实用功能很快扩大,业务从个人、家族照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学界合影业务,其他各类社会集会,甚至军政活动的合影照,创造出了一帧帧社会关系图谱。此时,照相馆的背景和道具也开始变革,照片开始仿效传统中国肖像画中所绘的“行乐图”“雅集图”等充满山水、园林背景的范式。
20世纪40年代
畸形繁荣
抗战期间,很多照相馆和照相馆工作人员遭到灭顶之灾。照相馆停业,被日商霸占,改为日本写真馆,雇用中国人为日商做事。此时照相馆主要业务是负责为本城居民拍摄“良民证”或“市民证”照片。在国统区的许多地方,实行国民身份证制度,也为照相馆带来了一次畸形繁荣。
20世纪50年代
私营照相馆的落幕
20世纪50年代末,公私合营后,中国传统私营照相馆正式终结,照相业全部变为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通过合并、撤销等企业改造,扩大了一些照相馆的规模,很多中小型照相馆则开始合作经营,更新了先进的照相设备,如相机、镜头、放大机等,而且提升了摄影、暗房、整修、着色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20世纪60年代
新时代影像诞生
1958年,随着国内政治气候的变化,照相馆紧急调整风格,开始拍摄“戴柳条帽的工人、扎白毛巾的农民、纳鞋底的家庭妇女”,陈列在橱窗和前厅里。之后,很多照相馆的照相从业人员“争先恐后地下工厂,入农村,去连队,到街道,深入实际生活”,去寻找和拍摄具有“时代感”的新影像。
设备演化
1845年
此时,摄影术和摄影器材开始稳步踏入中国市场。这是我国第一部摄影术专著─《脱影奇观》,在北京刊印,它不仅介绍了最早的银版照相法、卡罗式摄影法,还讲述了当时最流行的湿版火棉胶法,并且力求具体地告知读者照相器材和药品的操作之法。
19世纪后期
一些照相馆、画室都加入照相器具和药料的销售,竞争十分激烈。一般来说,洋行主要代理照相器材,而各大药房则经销照相一切药水,及蛋纸、揩纸、银粉等。19世纪80年代,随着玻璃干板在西方的流行,照相操作更加简便,从此摄影术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世纪初期
此时最流行的照相器材,一是矮克发各种照相材料,二是德国高尔上的摄影快镜,三是史脱而伯厂的照相及化学纸。此外,照相馆开始制作各种情趣小照片,比如在手帕、瓷器、团扇、折扇上印像。照相馆内饰趋向繁复,下置水池、假石山小景,影楼背景有数幅大画,既有室内厅堂景,配以地毯及古老家具。室外园林景则配以仿制的石台凳、树桩等,并以染成绿色的藤丝当作草地。
20世纪30年代
此时,最流行的是“快像照”流动照相馆。快像,即被摄人在简易的木制“相机”前,直接用相纸曝光一张半身像,随即在蒙着黑红布的“相机”暗室内显影、定影,再取出湿漉漉的反片,倒贴在“相机”前置的木托板上,再对它拍摄一次,便成了正片。经再次冲洗后成了照片,交给顾客。前后不到半小时,所以称作“快像”,它主要用于一般居民或学生拍证件照。
20世纪40年代
照相业初期的底片是英国依尔福厂出品的船牌玻璃片,相纸是使用硫酸、硝酸混合溶解少量黄金的混合液,称为“金水”,用作漂定液。冲洗的感光纸称为“白金纸”。到20世纪30年代,柯达人像平快软片及爱素纸运到中国,“玻璃片”及“白金纸”便完全被淘汰,底片及相纸的感光度增加,操作更方便,成本也降低了。
20世纪50年代
照相馆均扩展门面,充实设备和资金,市容为之一新。规模较大的照相馆,会有宽敞时髦的招待室。招待室备有椅、凳、桌或西式沙发。其次有一个设施完备的摄影室。虽然大部分照相馆还是露天玻璃房子,但会使用活动的电灯,用作补光。有些摄影师则喜欢用水银灯光。摄影室的墙壁一般是浅淡色。还有后期工作室,用作显影、定影、装裱等。
20世纪60年代
在江苏镇江,抗战胜利后,举国欢腾,照相行业随着形势好转亦呈现活跃趋势。每个照相馆的地理位置、馆主的背景,或者顾客群体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专业定位。当时中国照相馆的业务对象,多以机关、工厂为主;一些照相馆多以商业界、居民为主;还有一些照相馆多以闺秀、优伶、剧照为主;各有特色,一时颇称繁荣。
3. 摄影行业分析
摄影行业大环境很好,但具体分类与行业内的歧视却无时无刻都存在着。
第一:最顶尖的摄影,是为明星与电影行业服务的摄影师。他们不但有高额的报酬,还有无数聚光灯下的名利。比如专门为当红明星拍摄写真的陈漫女士,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的御用摄影师们。
第二,活在中间的摄影师们,就是旅游灯光摄影。他们也几乎实现了财富自由,不用为钱发愁,供稿于某某顶尖杂志,面对全球发行的那种,作品还经常在国内外获奖。他们也有巨额的名跟利。
第三,就是人们最常接触到的拍婚纱照的。全中国从业人数达到几千万。拍的照片没有多大艺术性,但观赏性极佳。他们中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艺术天赋或者摄影情怀,也没有文学修养。拍照,只是拍照。上升不到艺术层次。
第四,也就是摄影的最底层,婚庆摄影师。他们大多活跃于城市酒店与乡村露天婚礼上,手扛劣质摄像机走天下。但也不能否认这类人中没有心怀大梦想的人,比如中国著名导演毕赣就出身婚庆摄影。
4. 摄影行业发展报告总结
在摄影棚内,记者看到小邓时而单膝跪地跟宝宝交流,时而做着鬼脸跟宝宝保持互动,时而拿着各种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一旦看到宝宝流露出笑容,摄影师赶紧“咔嚓”抓拍,一轮逗笑工作才算完成,此时小邓则早已累得满头大汗。
利用宝宝换衣服的休息间隙,小邓告诉记者,他们拍一套照片短则四五十分钟,长则达两个小时,她最常态的动作是笑和跪着。夏天是儿童摄影的旺季,忙起来常常顾不上吃午饭。在拍摄中,她要不停地和宝宝说话,发出各种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有时趴着有时躺着,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口干舌燥在所难免。“最辛苦的就是夏天时身上穿得比较少,有时要突然跪在地上逗宝宝,膝盖周围容易磕出一片淤青。”小邓说,她们在逗宝宝笑时,还要注意摄影师的拍摄位置,看灯光是否到位,宝宝的位置是否合适,宝宝的衣服、帽子等是否穿戴好了,时刻都要注意这些细节。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看到宝宝的各种“萌照”以及宝宝拍完照后,想继续跟她玩舍不得走,让小邓不由地从心底感到骄傲和自豪。
5. 摄影行业趋势分析
没有,现代人随手一个功能强大的手机,谁都能拍,拍不好的,还有强大的软件修图。当作一种兴趣爱好,让摄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即可。
6. 摄影行业发展报告范文
要体现出摄影的主题、想要达成的预期目的,摄影的时间、摄影地点、摄影师和模特的信息。另外还要有本次摄影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下次要改进的地方。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