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长镜头
景深长镜头:是一种采用深焦距拍摄的长镜头。是在长镜头内实现现场画面调度的手段。 这种镜头常用来保持画面时间和空间上的完整统一。 其作用为:
a.能以一个单独的镜头表现完整的动作和事件,而其含义不依赖它与前后镜头的联结就能独立存在。
b.强调长镜头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深焦距造成的完整的空间的作用,形成几个平面互相衬映、互相 对比的复杂画面空间结构。
c.由于这种多层面和多元性的画面,比然派生出多义性,使大家在欣赏影片时有相当大的选择自由 并自由地对画面形象的某些或全部含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2. 什么叫长镜头,有什么特点
长镜头理论(theoryoffull-lengthshot)亦称“段落镜头理论”。是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列・巴赞提出的。1945年,巴赞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奠基性论著《摄影影象的本体论》,叫板传统的蒙太奇理论,是与之相对立的电影美学流派的经典著作,是一种与唯美主义、技术主义相对立的写实主义理论。
文章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它全盘否定了主观表意灵活而强烈的蒙太奇手法,夸大了长镜头的优点;但值得赞赏的是它系统阐述了并被后人大量采用的长镜头影视摄制优点,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部长镜头理论的奠基力作。
3. 什么叫长镜头?长镜头与蒙太奇的区别是什么?
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
这样命名主要是相对短镜头来对称的。
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长镜头能包容较多所需内容或成为一个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镜头 切换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
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
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
4. 什么叫长镜头电影
1.《俄罗斯方舟》,一镜到底,中间没有动一剪子。
堪称变态。2.安迪·威荷的《沉睡》用镜头对准一个酣睡的男人长达六个小时,绝对挑战人类的忍耐力!!! 3.《400击》最后那个长镜头非常著名 4.《赎罪》里那个,老师课上讲了~ 太刻意了,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了~ 5.《人类之子》战争片,一个30分钟左右的长镜头,个人认为很不错的。。。特吕弗的《四百下》。他是巴赞的忠实拥护者嘛 6.《蛇眼》里的,那是尼古拉斯.凯奇演的一部动作片,从影片开始一直到拳击场内枪声响起,在长达13分钟的时间里,镜头一直跟随着尼古拉斯.凯奇移动,这期间他做了很多事,上电视、见拳王、抓小贼、会老友、跟老婆和情人打电话、盯上一个金发美女……尼古拉斯.凯奇在这13分钟里充分展示了自己锋芒毕露、飞扬跋扈的演技,让我大呼过瘾! 还有就是法国左岸派的和新浪潮的都有很多是长镜头的
5. 什么叫长镜头一镜到底
长镜头,中间没有断接,没有剪辑的叫一镜到底。
6. 啥叫长镜头
看一下《1917》整部电影是一镜到底,最长的长镜头!
7. 什么叫长镜头和短镜头
电影中的长镜头和短镜头是两种发挥着截然不同左右的镜头,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与持续时间的长短。
摄影机从开机到关机之间的时间长短决定了镜头的长短,即长镜头经常是持续时间比较长,而短镜头反之。
长镜头大多应用在纪实的电影作品当中,因为长镜头不间断的记录一件事情,是观众感受到真实的过程,而短镜头由于持续时间短,编创人员有可能把没有关系的镜头接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因此短镜头适合于故事片叙事蒙太奇的创作。
照相机的短镜头应该是焦距小于70毫米的镜头,而焦距大于70毫米的镜头称为长镜头。
8. 什么叫长镜头图片
在电视理论研究中,所谓“专题片”与“纪录片”之争由来已久,可说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理论话题。关于二者之间的异同探讨,学术界已出现了多种观点;当然,还有的人认为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在国外没有分开的说法,“专题片”之说只是中国独产的一个“怪胎”。
专题片与纪录片,二者在审美特质或形态上是有所不同的。换句话说,二者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所遵循的美学指导思想是有区别的。
专题片的审美形态,在我们看来,它在创作中所遵循的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创作原则,即:专题片是对特定的理念作“形象”的表达。“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美学观点或定义。“理念”是美的内容,“感性显现”是美的表现,是理念要表现为或客观化为感性事物的外形,直接呈现于意识,诉诸人感官和心灵的形象。美和艺术作为它们的统一,意味着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以及主观与客观等等的统一。所以,美的理念有别于逻辑理念,是一种可以外化为现实的具体形象并且能与这种形象融合为统一体的理念。美是在美的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过程中产生的,这一过程就是对象化,它要求实现理性思想与感性形象的统一。
如何把抽象的理念感性化,以一种艺术图像化的方式让受众自然地接受、认同,这是专题片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专题片是将抽象的理念通过画面、声音等感性形式、感性手段呈现出来的,感性形象成为抽象理念的对象化显现。二者统一的过程体现了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审美理念在电视传播具体领域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一般来说,专题片在拍摄之前都预先设定好了一个主题概念和大体脉络框架,即是“主题先行”,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拍摄中往往运用“摆拍”手段、剪辑中抓取富有说服力的画面和声音进行不断的意象叠加,所有的感性形式内容统统围绕所要表现的抽象理念对受众进行视觉和心理的冲击,都指向最后所要推导出的结果亦即所要传达的理念。这一过程,恰好契合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蕴涵的要义。特别是与纪录片相较而言,编导匠心对专题片的掌控更多,痕迹更重,所要传达的理念更多的是以论证的形式实现。正如有人所说,专题片作为传播思想的工具,在更多时候像是一种“命题作文”。这样,“主题先行”是必然的,既然确立了中心意旨,即是一种“立论”,那么之后的叙述就应该紧紧围绕“论点”铺排充分的论据,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
“论证”的过程即是其独特的叙述方式。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纪录片不是虚构文学,而是一种“非虚构性”的电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是纪录片的灵魂。也可以说,真实本身就是纪录片最高的美学追求。此外,纪录片内蕴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感与感染力,从而彰显出纪录片这种审美形式的独特魅力。纪录片源于生活,无论是它的题材、内容,还是所采用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都要建基于生活本身。生活本身就是美的,丰富多彩的,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上述意义来看,纪录片的“美”是生活。
专题片的编导往往借助于重复、强调、排比、对比等文学修辞手法来进行对理念的解说,即“说道理”;在画面的处理上,必要的摆拍,“累积式蒙太奇”,将声画“论据”进行意象叠加,隐喻性、象征性的“贴话”镜头等,都可以增强“言说”的表现力与扩张力。在声音的处理上,专题片解说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解说词是专题片“说道理”的主线,往往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专题片如此这般地将形象化的画面和声音进行艺术编排,推导出所要传达的理念,是将美的内容、目的和意蕴统一起来。这样,对“理念”的表现就是内容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对其背后编导思想的诠释和演绎,透显出“我”来。黑格尔强调艺术的理性内容,强调“理性”通过感性渠道的最终显现,在这一点上专题片结合得很好,某种程度上归因于主体的主导和把控作用。
从受众接受与作品的关系来看,专题片是属于理性维度的,其心理诉求在于以“理”服人,即理性诉求。它力图通过一种“意象”的感性叠加,向受众说清楚一个理念、表述一种主体(观)性的看法或结论,实现一种“理念的感性显现”之美。
而作为“再现”性的纪录片,其叙事的基本形态就是“纪实”。纪录片的创作态度是客体性的,整个作品呈现的是一种“无我之境”。纪录片寓论断于叙事,在“发现”和“选择”的影像背后,“我”的主体意识“藏而不露,隐而不发”。从受众接受与作品的关系来看,纪录片是属于感性维度的,心理诉求点在于“以情动人”,通过感性渠道来通达一种具有形上意味的无限延伸的“意境”。
纪录片在声音的处理上更多地运用“同期声”,而且多采用“声画合一”的方式,从而似乎是让生活自行呈现,意义自行彰显。同期声加强画面的真实感,使画面具有可闻性,现场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使声音具有可见性,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从而创造现实逼真感。纪录片在声画合一的镜语应用中,抓住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现在进行时”(现场画面和同期声),给人以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揭示出深刻的内容,用“画面思维”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解说词)思维”方式,并能展现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和真实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美”就是“生活”,自然而然地强化烘托与渲染的效果。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望长城》就打破了“声画对位”的专题片式的制作传统,其中长镜头、同期声、声画合一的成功运用,造成的现场感展现出电视语言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9. 什么叫长镜头片段
长镜头,俗称“一镜到底”。顾名思义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场戏(一个场景)进行连续性拍摄,从而形成时间和空间上的连贯性。长镜头一般分为运动长镜头、固定长镜头、景深长镜头和变焦长镜头,按其定义来说,只要超过10秒就可算是长镜头。由于其表现手法有别于传统剪辑,但凡拍摄得巧妙,总会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由于拍摄长镜头前要有着充分的准备工作,费时费力,因此在“求快”的香港电影里较少出现,但还是有电影人愿意通过一次次反复的实验,为港片留下了一个个令人叹服的长镜头画面。
1.2004年《大事件》
长镜头时长:6分46秒
《大事件》并非杜琪峰最好的一部警匪片,但在其作品序列中却占有较为“特殊”的地位。其特别之处在一开篇便出现了一个长达六分多钟的长镜头。在这组画面里,车里的刑警,盘查和被盘查的军装警察和司机,再到混在居民楼中的匪徒,都被镜头一一捕捉。到警匪双方驳火之后,镜头又分别扫过地面上,二楼上开枪射击的匪徒和赶来支援的警察(警车),出场人物虽多,但杂而不乱。一组镜头里要容纳如此多信息,还要保证层次感,其镜头调度的复杂程度,以及技术呈现难度可想而知。
2.2008年《文雀》
长镜头时长:1分14秒
《大事件》似乎勾起了杜琪峰对长镜头的偏爱,尔后他又在文艺调性的犯罪片《文雀》里和摄影师郑兆强共同设计出了将长镜头用于展现“文雀”(扒手)对路人行窃的情节。这组镜头大约开始于影片的第6分钟,内容是表现四只“文雀”(任达华,林家栋,张满源,罗永昌)在街头相继偷走了一外国男人、一年轻姑娘以及一白领路人的钱包的同时,又将赃物不动声色地转移同伙手中。在独具匠心的机位控制下,再加上此处衬托着极其灵动跳跃的背景音乐,让这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潇洒。
3.2016年《三人行》
长镜头时长:4分钟
在《三人行》里,这组4分钟的长镜头掀起了影片的高潮部分,它由悍匪张礼信(钟汉良饰)被其同伙(谢天华,黄浩然,施祖男)从警方密切监视中的医院救出而展开的病房大战所引发。与杜琪峰以往长镜头都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刻意削弱了写实感,甚至还将舞台剧的表现形式融合起来,采用快与慢动与静的反差对比来提升视觉冲击力。而其背景音乐也大胆使用了编曲简单且柔美的《之乎者也》,在王菀之的低吟浅唱下,这场枪战戏的浪漫多过暴力,荒诞多过严肃,充满了创新的实验味道。
4.1992年《辣手神探》
长镜头时长:2分37秒
本片是九十年代吴宇森暴力美学枪战电影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即将赴好莱坞前在香港拍摄的最后一部时装动作电影。其中的火爆场面是一个接一个,绝无欺场。不过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周润发和梁朝伟在攻入医院后,那个长达2分半钟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般的运动长镜头。在这场戏里,两人默契配合,分别攻入两层楼面,共击毙敌人三十余人。虽然其拍摄难度与《大事件》相比并不算复杂,但胜在拍摄很有气势,炸点铺排也合理精密,令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让人大呼过瘾。
5.1992年《笼民》
本片是一部聚焦香港“特殊居民”的纪实电影,为了凸出其真实氛围,导演张之亮在影片里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而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共有两处,第一处是“笼民”们正在给死去的“道友祥”做头七时,长镜头窥视和观察着屋里人的一举一动,第二处是众人得知笼屋即将拆迁的消息后,在屋内高兴得手舞足蹈,欢蹦乱跳。影片里的长镜头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很考究:其焦点和运动轨迹,始终在依据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不停地做着变化,因此它也被称为港片里最具有艺术水准的长镜头运用。
6.1996年《阿金》
时长:1分45秒
这是一部罕有的描写女性武师血泪史的港片,其中值得玩味的部分很多,也包括了一开始的那个长镜头。它由一个点烟的群演老人开始,随后观众的视线便跟随着运动摇臂在拍摄建筑内上下穿梭,而马不停蹄的武指助理,被催促着开工的烟火师,正在打牌的剧组人员以及在片场贩卖食物的少年等等也相继进入观众眼帘,最后以洪金宝饰演的武指出场而结束,一幅鲜活的“片场众生相”就这样被勾勒出来。尽管这只是一个过场,但正因有了这么个提纲挈领的引子,才能开始后面的精彩故事。
7.1998年《不夜城》
长镜头时长:3分47秒
本片的长镜头开场和《阿金》有着异曲同工之秒,第一是用来打出演职人员字幕,第二是通过“跟拍”方式来一层层揭开男一号刘健一(金城武)的身份和职业。尽管拍摄这场戏时处于夜晚,光线不足,但摄影师黄岳泰却巧借自然光线拍出了不一般的效果,让穿梭于歌舞伎町与诸色人等交易、交流的金城武看起来就如一条幽灵般的鱼,为全片奠定了黑色的调子。而斯坦尼康的使用,也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平滑,流畅,精致,虽然当中出现了小小的穿帮,然而瑕不掩瑜,其纪实感反而更加凸出。
8.2008年《天水围的日与夜》
长镜头时长:1分19秒
本片是一部蕴含着浓厚日常生活气息的电影,因此其表现风格必须做到平凡质朴,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便不可避免。而许鞍华常常让摄影师将拍摄机器平整地放于房间里的某个角落之内,忠实地记录下演员的一举一动,也更容易展现出他们的表演细节,譬如出现在影片第57分钟的这个固定变焦式长镜头,在整个过程中,机器一直在厨房里没有移开,只进行了轻微摇动,甚至其中还插入了一部分空镜,再加上鲍起静褪去戏味的表演,让它看起来并不像是一部电影,这正是许鞍华想要达到的效果。
9.1990年《阿飞正传》
长镜头时长:1分17秒
运动长镜头在港片里可算常见,而固定长镜头一般比较罕见,因为大部分电影人都嫌它“沉闷无聊”。说到后者的代表作,便不能不提王家卫执导的《阿飞正传》,影片尾声身处逼仄阁楼的梁朝伟独自在镜子前梳头的场景便使用了固定长镜头拍法,这个本是为续集而拍的片段被谭家明剪进了本片里,没想到却成为《阿飞正传》最华彩的段落,虽然这里没有多余的人和事,也容纳不了庞大的信息量,但梁朝伟的独角戏却和固定机位构成了浑然天成的感觉,也为后来很多电影所模仿,致敬和恶搞。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