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生鸟类摄影手册作者
真正开始鸟类拍摄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占据好的拍摄位置而不将它们惊飞。拍摄者若是希望尽可能的靠近鸟类拍摄,首先要对被摄的鸟类有所熟悉和了解。比如翠鸟喜欢长时间的站立在比水面略高的树枝或岩石上;鹟类喜欢一次次的起飞扑击飞虫然后又落回同一个地方;一些山雀胆子很大,有时候会主动跳进观察人类,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些了解十分有助于我们依照不同鸟类的性格,寻找对应的接近办法。即使我们对它们的性格不甚了解,问题也不大。对于绝大部分鸟类,如果它们已经突然抬头或者停止全身的动作凝固不动,都是表示它们已经发现了潜在的危险,随时准备逃离现场;而很多像灰喜鹊、红嘴蓝鹊之类的群居鸟类,会有站岗的鸟发出报警声响,表示发现危险。熟悉了鸟类的这些举动,我们就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前进,什么时候应该停止前进,等待我们所要拍摄的鸟类放松下来,让它们认为一切都平安无恙。 策略1──低姿前进 策略2──不要咄咄逼人 策略3──避免和鸟类对视 整个过程中切忌虎视眈眈地直视鸟类。绝大部分的鸟兽都把这种目光的直视视为巨大的压力,往往被持续盯视几秒钟后它们就会逃走。所以在拍摄之前,所有对鸟类的观察都是通过余光完成的,以眼角监视动物的动态即可。 策略4──循序渐进 在靠近的过程中不要指望一下子达到理想的拍摄位置,可以前进一小段,先拍摄一张,然后前进几步,再拍摄一张。这样更容易使我们的心态变得平稳,不那么急于冒进,而一旦鸟儿被惊飞也不会有那么多遗憾。 策略5──迷彩 在鸟类和兽类拍摄时,一定不可以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比如大红、亮蓝色,都是野生动物十分警觉的颜色。多数鸟类摄影师喜欢土黄色、绿色、灰色或黯淡的迷彩色系的衣服。在阳光强烈时,我们手中器材的反光也会让动物警觉,用迷彩布包裹镜头可以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 策略6──利用汽车 有了汽车,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鸟类对于汽车都相当容忍,平时和人安全距离至少有几十米的红头潜鸭,可以接受汽车开到离自己只有几步的位置,还安心地觅食休息。这种情况下我们放下车窗就可以足不出车地进行拍摄。 如果要让野生鸟类更加放松警惕,可以再考虑在车窗上面加上一个窗帘,只要把镜头从窗帘缝隙之中伸出来拍摄。这样一来鸟类完全看不到人的轮廓,它们在镜头面前,可以像平时一样放松地呈现各种各样的行为。(节选自中国林业出版社《自然摄影手册》)
2. 野生鸟类摄影手册作者简介
虎掌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
别名很多,在《秦岭植物志》中记载为鸟足叶半夏;在《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中记载为掌叶半夏;在贵州叫麻芋果;在河北叫半夏、绿芋子;在河南叫天南星;在湖北、四川叫狗爪半夏;在四川叫麻芋子、半夏子、独败家子、南星;在广西叫真半夏;在湖南叫大三步跳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3. 野生鸟类摄影手册作者是谁
根据资料记载,自1964年至2000年,中国鸟类的种数增加了104种。2000年以来,中国鸟类的种数仍然持续增加。2018年,郑光美院士主编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收录了1445种鸟类,2021年出版的《中国鸟类观察手册》更是将在中国有野外记录的鸟类数量刷新到1491种。
4.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
太阳鸟总共7种,分别是紫颊直嘴太阳鸟,蓝喉太阳鸟,绿喉太阳鸟,叉尾太阳鸟,黑胸太阳鸟,黄腰太阳鸟,火尾太阳鸟。另外还有几种花蜜鸟和捕蛛鸟都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和太阳鸟分在同一页,总共是12种。除了少数几种太阳鸟比较多见,其他都分布在西南山区。
5. 野生鸟类摄影手册 pdf下载
使用后维克波顿周围将出现大量的鸟类,阅读书籍将会降低50精神,维克波顿专有,可使用5次。
6. 鸟类摄影图片
镜头焦距至少400mm起步。
镜头自动对焦能力出众,对焦准确、快速。
镜头光圈尽可能恒定、最大光圈值尽可能大一些。
为什么拍个鸟需要这么多讲究?因为拍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鸟与拍摄者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远,除拍摄群鸟外,拍单只鸟都需要比较长的焦距才能把主体拍得到,无论静止还是飞鸟,焦距不够,就很难拍到像样的片子。
7. 鸟类摄影爱好者
鸟类摄影技巧
器材先决
对于人像、风景、生活写实等摄影题材来说,创意可能比器材更加重要。不过关于鸟的摄影绝对是“器材先决“的一种题材,先不说光圈、连拍等考虑,单单是镜头焦距不够长,就无法在野外拍摄到清晰的雀鸟相片。所以,长焦镜头是拍摄野鸟的最基本条件。400mm至500mm焦距的超长焦镜头已经是基本级数,有时由于距离太远还得裁剪一下,如光圈够大(如500mm f/4)也可加上一个1.4x增距镜使用。以焦距而言,600mm自然是更加理想,不过由于重量比500mm高出不少,使用此类焦距的”打鸟“爱好者为数不多。现时也有的高倍变焦DC,焦距可达800mm以上,比专业拍友的600mm大炮更强,只不过对焦及连拍速度较慢,拍摄一些静态的镜头还是应付得来的。
尼康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佳能 EF 600mm f/4 L IS II USM
要捕捉雀鸟飞行、猎食的动作,相机反应一定要够快,这里所指的反应是指对焦及连拍速度。基本上愈是高级数的单反相机,对焦系统便愈先进,连拍速度也较快,快门时滞(按下快门键与实际曝光之间的时间)及观景器遮黑时间也较短,对于拍摄动态的雀鸟相片较为有利。此外,高级的单反相机通常会有较多的对焦点数,覆盖画面的较大范围,即使雀鸟偏离画面中间仍可准确对焦。而数十个对焦点中,如果当中的十字对焦点数目愈多,对焦反应便愈灵敏,对于拍摄净色的雀鸟会有较佳的表现。要注意的是,由于长焦镜头大部分都镜身内置超声波对焦马达,因此对焦速度亦很大程度受镜头的对焦设计影响。
尼康旗舰单反与其51点对焦点分布 佳能旗舰单反与其45点对焦点分布
一支600mm长镜连机身的重量随时超过6kg,即使镜头设有防震,但要长时间手持几乎是没有可能,因此脚架及云台亦是鸟摄的重要外围器材。云台方面,最基本可以使用球形云台,在追踪雀鸟时松开云台锁来拍摄,以帮助稳定镜头。较专业的可以用悬臂架,亦即俗称的秋千架,上部由一个活动架组成,可将镜头连同镜头架装上插板,下方则为水平转向轴,两者配合便可令沉重的器材灵活摆动。至于在三脚架方面,除了要注意负重之外,同时也可留意抗扭及吸震能力,后两者对三脚架的稳定性都有很大影响。
拍鸟的注意事项 为了要逃避被猎杀,避开人类是野生雀鸟的天性。它们无论进行任何活动都会与人保持一个安全距离,一旦被它们发现人类入侵了安全距离范围,雀鸟便会自动走远一点,甚至是实时飞走。为了争取较接近的距离拍摄雀鸟,拍摄时要尽量减少惊动雀鸟的机会。最基本当然是减低声浪,一些噪音如电话铃声、谈话声音等都会令雀鸟变得警觉。此外,衣物亦尽量避免鲜艳的颜色,穿较接近大自然的颜色(如啡、绿色)会有“保护色“的作用,所以有些鸟摄爱好者拍摄时会穿上迷彩军服,甚至将镜头包上迷彩伪装。
穿接近大自然颜色的装束,镜头甚至加上迷彩伪装,可减低惊动雀鸟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雀鸟是不能受控的主体,在拍摄时我们只能够自己配合雀鸟的习性,所以观察、了解雀鸟的习性对鸟摄有很大帮助。野生雀鸟最基本要留意的习性是它们习惯早上及黄昏觅食,下午通常会休息,如果想拍摄飞行、觅食等动态就要注意拍摄时间。另外,在湿地觅食的候鸟活动范围也会受潮汐影响,例如在大潮退时会显现出大片的沼泽,雀鸟觅食时就会有空间走远一点避开人类,拍摄起来会较困难。相反在大潮涨时,潮水将沼泽泥地全部覆盖,雀鸟就根本不会在水面觅食,只会在树上休息,所以在潮汐涨退之间是最佳的拍摄时间。
鸟类摄影技术分享
光源
光是摄影的最重要元素,所以跟拍摄任何题材一样,光源也是鸟摄的一大考虑。通常鸟摄爱好者都会在早上以及近黄昏拍摄,除了是因应雀鸟的觅食习惯,也考虑到这两段时间可以利用到太阳的侧光。由于阳光以较倾斜的角度照射,因此摄影师可以按需要自己走位配合,当太阳在自己后方时就可以用正光照明,太阳在自己前方的话就有背光、背侧光照明的效果。如果在正午拍摄,光源便会变成顶光,较难获得理想的效果。
甚么时候用甚么光源呢?很视乎当时雀鸟所处的环境。当拍摄在大范围的地方如沼泽、水面、天空的雀鸟时,就最常用正光拍摄,一来可以避免水面、地面的反光令背景变成一片死白,二来自己在背光位置的话,雀鸟较难看清楚自己的动作,惊动雀鸟的机会也少一点。而且由于光线充足,快门速度也得以提高,有利凝固雀鸟一瞬间的动作。不过当拍摄在树林、草丛的雀鸟,又或者画面的背景较暗时,就可以用背光方法拍摄,令阳光勾划出雀鸟的轮廓,增加相片的立体感。
在水上或沼泽活动的雀鸟可用正光拍摄。
池塘由于水面有树林的倒影,令水面的背景较暗,可以用背侧光来呈现立体感。
相机设定
※ 曝光模式
由于要拍摄的雀鸟大概都会在我们预计的地方出现,加上阳光的变化不会太大(除了在多云情况下),因此摄影师多数都会用 M 手动曝光模式拍摄,预先锁定相机的光圈、快门、ISO,这样便可以避免相机的测光太过受不同的背景亮度影响。由于要以高速快门来凝固雀鸟的动作,即使在「光天化日」的情况下,通常都会用上 ISO 800 或以上的感亮度,令快门速度保持起码有 1/1000 秒以上。
M mode 是鸟摄最常用的曝光模式。
使用 1/1250 秒快门,可以凝固燕子在空中的动作。
※ 测光方法
在设定光圈、快门时,通常都会参考相机的测光,以重点测光的模式,对着环境中受光相近而颜色不深不浅的地方(如水泥地、泥土、杂草等)读取数据,当然要视乎 sampling 的深浅色情况进行适度的调较,例如水泥地的颜色比 18% 中灰较浅,可以根据测光数据再增加 1/3 EV 至 1/2 EV 曝光。
※ 曝光调焦
要注意的是,即使光源不变,曝光值也应根据雀鸟本身的颜色而有所适应。例如拍摄白色羽毛的雀鸟时,可以略为比正常减少 1/3 EV 至 1/2 EV 曝光,以避免羽毛「爆光」而失去层次。相反,拍摄较深色的雀鸟时可以稍为增加曝光,令暗位的层次更加清晰。
拍摄白色羽毛的雀鸟可以设定为稍为曝光不足,以保留羽毛的层次。
※ 对焦模式
跟拍摄一般动态主体一样,拍摄野生雀鸟时,可以选用相机的连续对焦(追焦)功能,并且以连拍模式拍摄,以捕捉雀鸟一瞬间的动作。初学者可能未必掌握得到雀鸟的动态走向,这时也不妨使用相机的多点对焦功能,即使雀鸟在画面中走来走去,亦可以提高成功对焦的机会。不过有时一些雀鸟会在固定地点出现(如水中的竹杆顶),这样就可以将镜头的对焦锁定,减省对焦的时间,雀鸟一有动作便可按快门进行拍摄,增加拍摄的反应。
当知道雀鸟通常会在哪一地点「落脚」,便可预先将对焦固定然后「守株待兔」。
构图例子
三分一定律、黄金分割法等大路构图法则,同样适用于雀鸟摄影。雀鸟视线的方向留有空间,令相片的感觉更为平衡。
在复杂的环境下,利用镜头的剪裁,为相片铺排前景及背景,增加相片的层次感。
利用水面的倒影可突出对称美。
采用较低的拍摄高度,跟雀鸟高度几乎成水平状态,除可增加代入感外,亦可以加强浅景深的效果。
雀鸟之间的视线互动,在相片中形成了无形的引导线,增加相片的故事性。
查看更多关于【视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