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位对焦的成像质量是什么
全像素对焦是把传统的单个像素点一分为二,由于像素点的分离,使得每两个像素可以各自成不同的像,然后通过计算得出被摄物体离我们的实际距离,这样一来将整个感光元件都变成了相位侦测自动对焦模块。该技术配合触屏能够实现点哪拍哪,可以有效提升实时取景状态下相机的对焦速度,另外也提供了大面积的焦点选择范围,这样在夜景精确对焦或是视频录制时也可以放心通过屏幕来完成取景。
缺点是有可能会曝光过度。
2. 相位对焦缺点
相位对焦相对普及而且适用范围广 去年极光对焦的比较多今年可能就少了
3. 哪些相机有相位对焦
预先AF 使用E卡口系统镜头时,半按快门前,相机自动对焦。 MENU按钮 (自定义设置...不显示相位差AF测距 点。
4. 相位对焦和对比对焦
1) 对比度检测:
由感光元件直接完成对焦。不需要额外部件,不影响成像质量,不存在跑焦风险,并且能在整个画面任意位置对焦。 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图像的轮廓边缘实现自动对焦的。图像的轮廓边缘越清晰,则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说边缘处景物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就越大。反之,失焦的图像,轮廓边缘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对比度下降;失焦越远,对比度越低。
对焦过程中,相机会驱动镜头,通过感光元件实时获取影像,并传递给图像处理器,然后计算反差量,对比筛选出反差最大的,并根据反差量最大的值确定是否合焦。这种判断能获得非常高的对焦精度。
但反差式对焦普遍存在速度慢的缺点,因为对焦过程中非常依赖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传回图像的速度,对对焦速度的影响很大。
2) 相位检测:
相位检测自动对焦是单反数码相机以观景器拍摄时所用的自动对焦系统,原理是把进入镜头的光线一分为二,因此形成两幅影像。根据两幅影像的对焦位置之间的差异,计算镜头需要移动的方向(移向相机或移离相机)及份量(距离),以完成对焦及相应地移动镜头。
与对比度检测相比,相位检测可以更快获知相机到被摄对象的距离,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焦。不过,这种自动对焦需要有专用的自动对焦感应器,和能够分开自动对焦感应器和影像感应器之间的光线的机构,将进入镜头的光线转换成影像,这令相机很难拥有轻便的机身。
而且由于实际测量的并不是到达感光元件的光线,因此有跑焦风险;独立AF模块只能提供有限数量的对焦点,对全画幅相机来说,覆盖面积难以扩大。
3) 混合检测:混合检测全称相位/对比度混合检测,也就是兼具两种检测模式。它的基础同样是感光元件,只不过负责相位检测的部件从独立AF模块变成了感光元件上的专用像素。现在的无反相机基本上使用的是混合检测,如A7R4、A6400等。
与前两种检测模式相比,混合检测既解决了高速连拍、短片拍摄时的连续对焦问题,也不存在跑焦风险或对焦范围限制。
5. 相位对焦的成像质量是什么单位
对比检测自动对焦系统的原理是根据焦点处画面的对比度变化,寻找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也就是准确对焦的位置。
对焦过程:随着对焦镜片开始移动,画面逐渐清晰,对比度开始上升;当画面最清晰,对比度最高时,其实已经处于合焦状态,但相机并不知道,所以会继续移动镜头,当发现对比度开始下降。进一步移动镜片,发现对比度进一步下降,相机知道已经错过焦点;镜片回退至对比度最高的位置,完成对焦。
相位检测自动对焦:
相位检测对焦比反差对焦多出一些硬件部分。包括一个分离镜头(和线性传感器图像通过分离镜头分离出2个图像,然后通过线性传感器检测出两个图像之间的距离。
现代相位检测对焦系统中的传感器部分比上面的要复杂很多,一般是组合多个不同方向的线性传感器,形成多方向的反差检测。这些多出硬件部分无疑增加成本,结构也更复杂。
镜头进来的光线,大部份向上反射到五菱镜,再送到观景窗,一部份穿过反光镜,再向下反射送给对焦模块可以看到反光镜后,向下分光反射给对焦模块的镜片
由于对焦过程是在拍摄之前,而且会将原光束进行分离。所以最终到达线性传感器上的光线会变得很弱。所以这种对焦方式对原始光线的要求会比较高。光线不足会很大程度的减弱对焦的成功率和速度。这也是对焦系统有光圈要求以及一些单反相机具备对焦辅助灯的原因。
相比反差式的需要来回多次“错过”准确焦点的位置来对焦的方式,相位式对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相位检测的信号来判断当前的焦点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并且准确的告诉镜头驱动模块,应该将镜片向哪个方向移动。而且在准确焦点位置的时候,相位检测系统可以准确的知道当前已经处于合焦状态。不需要再重复来回移动对焦镜片组。所以在速度上会比反差式对焦快很多。
简单来说相位侦测对焦更快但是对光线要求较高,对比侦测对焦结构简单、硬件少、光线要求低但会“犹豫”对焦慢。两者各有其优势。
6. 相位对焦的成像质量是什么意思
对于离镜头远近不同的物体,通过镜头后要在固定的位置清晰成像就需要进行对焦(调焦)。直观来说当镜头调好焦距后,被摄体就会特别清晰。传统相机绝大部分镜头的对焦方式都是改变菲林面与镜片之间的距离,在取景时若人为用手来调整此距离就被称为手动对焦方式。数码相机镜头在光学原理上与传统相机没有任何不同,只不过在焦平面处将菲林换成了CCD而已。在相机发明后的大部分时间中,都采用手动对焦的方式,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微电子技术大发展并在相机上加以应用后,才出现自动对焦的概念。相机自动对焦是一个复杂的光电一体化的过程,简单说其基本原理是将物体反射的光让相机上的光电传感器接受,通过内部智能芯片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都采用被动式:即直接接收分析来自景物自身的反光,利用相位差原理进行自动对焦的方式。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的优点是自身不要发射系统,因而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对具有一定亮度和反差的被摄体能理想的自动对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对焦,且能透过玻璃等透明障碍物对焦。个别高档数码相机也同时结合了主动式自动对焦方式,即相机上有红外线或超声波甚至激光发生器,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到被摄体,相机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或超声波进行对焦,其光学原理类似三角测距对焦法。主动式对焦由于是相机主动发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线下对焦,而且对细线条的被摄体和动体都能自动对焦。恰好弥补了被动式自动对焦的不足。
1、菲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胶片,早期直译成菲林;
2、“在焦平面处将菲林换成了CCD而已”不准确,是换成电子感光器件,包括CCD、CMOS等,而且高档单反也有用CMOS的;
3、主动式对人摄影不可能用激光发生器的,那样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
4、主动式自动对焦超声波不用光学原理,而是靠测返回波的时间来测距对焦的;
5、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光学测距装置,只是用电子方式显示而已;
6、在单反机上都保留和胶片机一样的光学测距装置和使用程序。
7. 相位对焦 对比度对焦
相位对焦,是通过寻找像差最小的点来进行对焦。物体的某一个点会从各个方向发出光线通过镜片成像到sensor上面去,当不同方向的光线成像落到sensor的同一个位置的时候,像差最小。 图像的清晰度最好的时候是对比度最大的时候同时也是像差最小的时候,反差对焦就是通过找对焦区域对比度最大的点作为对焦准确的点,而相位对焦则是找对焦区域相差最小的点作为对焦准确的点。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