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景接片的方法
全景接片不用PS ,有专门的全景接片软件,全景图缝合制作软件Kolor Autopano Giga 3.5.0这个就很不错,简单、专业、好用。
2. 全景接片app
1、L型快装板一旦装在相机上,通常就不会轻易取下。这样,全金属的L型快装板就可以在相机的底部和侧面,起到一个“保险杠”的作用,避免我们的机器受到损伤;另一方面,同样是因为L型快装板长期装在机身上,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出门带了三脚架,却忘了带快装板的尴尬;
2、对于市面上绝大多数主流型号的相机,都会有针对该机型定制的L型快装板。定制的快装板可以更好的贴合机身的曲线、采用多点固定的方式防止快装板和机身之间发生打滑。相对于通用型的普通快装板,定制型号的快装板安装会更加牢固,拍摄时相机自然也就更加稳定;
3、在拍摄竖拍照片的时候,L型快装板的作用应该说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在拍摄全景接片的照片时,有经验的摄影师为了获得更大的视野,通常会把相机竖过来使用;
3. 全景接片用什么镜头
全景的变形主要是我们的相机镜头的畸变造成的,特别是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通常近处的物体拍摄的非常大,远处非常小,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近大远小。拍摄单张照片的时候我们不觉得,当用广角来接片拍全景,就会觉得非常明显。我给你几个意见
如果是广角的全景接片,可以在ps里利用透视变形矫正等一些办法来弥补,当然为非常复杂。
其次,你可以试着用中长焦镜头来拍摄全景接片,中长焦镜头相对于广角镜头,没有很大的畸变。但是,你拍摄相对远一点的景还可以,如果你拍摄的景包含前景,中景,远景,这时候就会非常麻烦,可能需要借助稳定器设备,在在设备中设置好后拍摄,同时也会增加照片拍摄的量,对于后期处理,电脑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4. 相机全景接片
索尼的这款有全景扫描功能,还有必要拍片再接片吗?如果实在想接片,就调到35到50毫米左右的中焦段,顺着拍摄景物,按一个方向逐一拍片,之后传到电脑上,用软件接吧。
估计效果干不上全景扫描。
5. 全景接片怎么拍
全景接片最好用50毫米左右的标准焦段来拍摄比较合适,标准焦段拍出来的照片比较接近人眼视觉,畸变很小,更利于后期接片操作。
最好不要用焦距太长的镜头,否则单张照片的视野可能过小,需要拍摄的张数过多,拍摄麻烦不说,还容易在合成时出错。
6. 近景接全景
不会抖机灵直接进入正题! 原则就一个! 同场景下,固定镜头,如果要避免跳帧(画面不连贯,背景一样,动作对不上),很简单,任意景别,接特写就行。
即你可以全景接特写,中景接特写,近景接特写,(特写接特写也可以只要先交代环境或后面交代环境)然后转回去就行。举栗子: 1.某人介绍某事物(东西在手中),剪辑时先进近景的某人,在某人讲到事物时,画面切到手部特写事物,看完东西再切回人物。2.假设场景如下:主人公嘴中叼着快抽完的烟,烟蒂取出按在面前的桌上灭了,顺手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一杯茶,放下茶壶拿起茶杯喝了。剪辑手法(个人见解):全景交代环境(室内,人物,桌子,物件)→特写手取出嘴里的烟→特写手在桌上按灭烟(这是两个不同的特写场景),拎茶壶柄→侧俯拍中景,倒茶,拿起杯→侧拍特写嘴部,喝茶 基本是一个镜头内部蒙太奇了。再说一下角度(机位)的问题吧,也涉及到一点景别。一般而言拍摄采访对象会用到,两个机位基本够用,三个机位更好。1.正面全景。2.微侧面中(近)景。3.(如果有的话)手部动作、手势特写,或室内摆设等空镜头。采访进行时,如果被采访者经常会有重复的句子或答非所问的句子,只有一个机位太容易跳帧,但如果是两个机位,只用先使用第一机位的镜头,然后在删减中间不必要的内容之后用第二个机位的镜头即可。如果再有删减部分或感觉镜头太长,再剪回到第一机位就行。如果在剪辑全景机位时,被采访者做出了不太雅观或者调整坐姿之类的动作,可以依靠特写(手势)、空镜头、所讲内容相关的其他镜头(比如讲到某文献,可以接那本书的一个移镜头的特写;讲到某地风俗,可以查一个视频资料介绍一下当地人文风情等)。
7. ps全景接片
显示内存不够,你可以加一个内存条,或者是把储存盘改到其他的盘
8. 全景接片拍摄方法
PS现在的接片功能不错!
9. 360度全景接片
相较于传统的摄影方式,全景摄影正在受到很多摄影爱好者的欢迎,虽然说拍摄过程的趣味性和全景图成片后的体验占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更多的是全景摄影自身独有的特点,让全景摄影不那么平凡,这也成为了吸引摄影爱好者关注的重要因素。
1、透视节点的一致性
节点是指相机镜头的光学中心。穿过这一中心的光线,无论来自哪个方向都不会发生折射。就是说,由若干透镜组成的镜头中必定有一个中心,全景摄影时通过这一点的光线在成像平面上不会产生折射从而改变方向。因而当镜头围绕这一点转动时,从近处到远处的被摄物体也不会发生位移。
2、技术手段的有限性
传统摄影在镜头使用上有着广阔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题材需要和创作表现的需要选用不同的镜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摄影师的创意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而全景摄影在这方面就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余地。
尽管理论上任何镜头都能够进行全景摄影,但前期拍摄的照片必须经过后期的拼接处理,尽可能拍摄最少的片数而又足以保证后期接片的需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使用鱼眼镜头是全景摄影的首选。
使用鱼眼镜头,一般6-8张甚至更少就能完成一幅全景图的拍摄,而如果使用焦距50毫米的镜头则需要拍摄上百张照片才能拼接成全景图。而且,拼接的照片数量越多,拼接的质量也就越难以控制和保证。
全景摄影,由于使用鱼眼镜头,在传统摄影中常用的各种滤镜在全景摄影中都无法使用。鱼眼镜头构造特殊,其前镜片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摄影师常用的偏振镜、中灰密度滤镜、中灰渐变滤镜以及其他效果滤镜和创意滤镜都无法在鱼眼镜头上安装使用。
3、取景构图的整体性
在传统摄影中,摄影师在取景构图过程中要通过减法思维尽可能减少和排除取景框中影响主题表现的元素,尽可能让画面简洁明了。而360全景摄影的场景是一个周延的360度整体,从天空到地面,场景中的景物大小杂陈,妍媸并存,相机机位一旦确定,全景图的构图也就随之确定,摄影师无可选择,只能包容。
4、主体呈现的多元性
当摄影师面对眼前四周的一切时,首先会努力寻找和确定主体,有时会如愿以偿,有时让摄影师却四顾茫然,找不到或难以确定哪一部分景物作为作为全景的主体。全景摄影将是群山万木皆入画,哪个是应该表现的主体?面对街区楼群,可能感觉四周环绕的建筑都是需要表现的主体。由于距镜头等半径的圆周上所有的景物都是同比例的呈现,摄影师所精心确定的主体在最后的全景图中也可能会被淹没其中。
5、多种选择的折衷性
全景摄影是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在多种动态因素之中建立平衡,折衷和妥协贯穿全景摄影以及后期制作的整个过程。全景摄影就更为复杂。在晴好天气下,户外全景摄影环拍的四面和天地上下明暗程度各不相同,反差极大,只能在多个不同亮度的部分中寻求平衡,在多个测光数据中作出折衷性选择,让强光区的曝光不至于太过,阴影区的景物也不至于曝光太欠。总之,全景摄影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从整体的、全局的角度出发。
6、表现范围的高动态性
任何场景和情况下,全景摄影所面对的都是空间场景的全动态范围,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全景摄影的高动态范围性。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户外摄影,场景的动态范围会非常之高,从亮度最强的太阳到场景的最暗部分光比会达到100 000 000:1甚至更高。意味着,如果要使场景中最亮和最暗的区域都获得准确的曝光,其动态将达到相当于27档以上的光圈范围。
全景摄影不仅仅因为摄影过程比较繁琐,拼接过程复杂,并且有意全景摄影的表现形式等受到了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也造就了全景摄影独有的魅力。无数摄影爱好者手持相机,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失败,最终制作出一张满意的全景图,这样的喜悦相比传统摄影来说,显得更加突出。
10. 手动全景接片
.
首先照片之间要有重合度,相邻照片之间重合度最好在25%到50%之间。如果使用长焦镜头拍,重合度可以在30%左右,如果用超广角镜头拍,重合度要在50%左右。
2.
在镜头的选择上,尽量使用中长焦竖拍,这样可以减少广角带来的变形,竖拍可以拼接画幅更高的照片。
3.
使用三脚架让相保持稳定和相机水平。三脚架有的配置全景云台,上面有刻度,在拍摄全景接片时可以每次转动30度,准确又方便。如果云台有水平仪,就参考水平仪,没有的话要打开相机内置水平仪,在转动时保持水平。
4.
拍摄时使用手动曝光(M)模式让各张照片保持曝光一致,使用固定白平衡(如日光白
11. 全景接片云台
接片是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将多张连续拍摄的图片连接到一张图片上,它的接口处会有像素模糊不清,而全景图则是用光学镜头一次性将图像成像在感光元件上的,它除了有些凸变,没有其它的瑕疵。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