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艺术摄影大师
现代世界著名摄影师有哪些?他们的名字是什么?
1.美国著名女摄影师Annie Leibovitz(安妮·莱伯维茨)
当女人从来就不容易,要在一个向来由男人主导的摄影世界闯一番天下更难上加难,但Annie Leibovitz却担上了大旗。2005年的《美国摄影》杂志封她为“至今仍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唯一的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师”,她也曾经三度入围《美国摄影》“100位在摄影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人”,足见其在当今美国摄影史上的重要地位。她是当今最重要的女性影像艺术家,也是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
2.Mario Testino 马里奥·特斯蒂诺
马里奥·特斯蒂诺(Mario Testino) 是时尚圈最炙手可热的大摄影师。他的时尚摄影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马里奥·特斯蒂诺(Mario Testino) 为《Vogue》、《Vanity Fair》、《The Face》等大量一流时尚杂志拍摄时装大片,并为GUCCI、Calvin Klein、BURBERRY、Ralph Lauren、Versace、Estée Lauder、VALENTINO等奢侈品牌拍摄年度商业广告。
3.史蒂文·梅塞(Steven Meisel)
Steven Meisel是当今美国最著名的时尚摄影大师之一,他为美国版、意大利版《VOGUE》拍摄的大片广受欢迎,他为Madonna(麦当娜)在1992年拍摄的写真集《Sex》更是轰动一时。
4.法国时尚摄影师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 (Patrick Demarchelier)
Patrick Demarchelier,1943年出生于法国勒阿佛尔,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顶级摄影师之一。Demarchelier在生活中也像他的作品一样:干练而且专注,他能让你在几分钟之内就放松下来,感到随意。他在视觉呈现上有着独特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团队协作者。受古典绘画和经典摄影作品的影响,Patrick Demarchelier 善于控制光线,把握人体的线条和结构,不管是漂亮的时装,还是非洲大草原上的一头大象,都能在他的镜头下发掘出惊人的美。“美无处不在,你只需要睁大眼睛去发现。”Patrick Demarchelier 如是说。他的作品在全球各地展出。
2. 当代艺术摄影大师
斯蒂格利茨被称之为现代摄影之父是因为他力图强调摄影不仅在技术手法上,更要在表达个体的个性意义上更多地考虑摄影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使摄影变得更纯粹化,独立于绘画之外。
斯蒂格利茨提倡“纯摄影”,即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照片的影像要真实清晰,影调要丰富而层次分明。
他的纯摄影理念的倡导其意义当然超过了“怎么拍一张照片”的问题,而是对摄影艺术独立空间的一种拓展,也就是说:摄影就是摄影,而不是其它艺术的附属。
3. 现代艺术摄影大师名单
全国艺术摄影大赛自1998年举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22届,万名摄影家参与。为摄影家提供展示摄影才华和成功的平台,特举办2021第23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同时编辑出版《2021第23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摄影画册;举办“全国摄影家走基层主题摄影采风系列活动”,诚挚邀请摄影团体、摄影家参赛。
征稿细则
1、时间:即日起至 2021年5月31日截稿;
2、题材、体裁和风格不限;只收纸质照片,规格为10英寸( 20.32厘米X25.4厘米),特殊比例的参赛作品可留白边; 每位投稿人不论参加几个类别,总数量限5幅以内;组照算一幅, 每组限4-8幅(按排列顺序在作品背面用 透明胶带粘连);参赛作品一律 不得装裱;往届大赛获奖作品不得参加本届大赛;
4. 著名艺术摄影师
王文澜 梁达明谢荣生 岑永生殷孟珍 于仲安陈小平 陆中秋周怡峰 谢黔云 王志明 亚 辰许 峰 姚 远观 全 施宝安徐京星 段和平潘 杰 姚巍崴 王文扬 卢现艺史宏伟 张旭龙张润稼 林添福房 翔徐 伟傅百林谢 墨 朱国强 林添福张华斌 杨雪兰徐 伟 高西林姜 东 姜海龙黄信乐 巍 崴 鞠昀见 弓向 诚孙小平杨先令陈展颖张 曦栗 子唐旭东萧 寒第六届第六届人像摄影十杰名单(按姓氏笔画)丁 冶王家民阿 音吕继林陈观山郑 雨张罗平流 江徐震山萧 寒第六届人像摄影十杰提名奖获得者名单(按姓氏笔画)王海峰叶 子白 辰刘 宇李皆慧阿 力张雁鸣钟永钢傅文君第六届人像摄影十杰评委名单(按姓氏笔画)于仲安 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获得者李前光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李丽娜 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 燊 人像摄影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杨恩璞著名摄影理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华斌 第四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第五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获得者娟 子 著名时尚摄影师梁达明 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第六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获得者冀运表 人像摄影杂志社社长 陈博 朱海叶子 李皆慧李泛 贾云龙昊天 高中印高伟 蔡敏亮 王伟涛尹永宏石世伟(时尚新锋)白辰李炼邬慎杰严励何连海赵杨(时尚新锋)胡可
5. 现代艺术摄影大师有哪些
1、“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
“后印象主义”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凡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戴帽的自画像》《圣维克多山》;
凡高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画像》;《向日葵》;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带光环的自画像》;《黄色基督》;
2、“立体主义”(Cubism)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第87页)。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一画上,正面的脸上却画着侧面的鼻子,而侧面的脸上倒画着正面的眼睛。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谓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通常称为综合立体主义。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人物: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埃斯塔克的房子》;
莱热(Fernand Leger,1885-1955)《三个女子》;
格里斯(Juan Gris,1887--1927)《吉他与乐谱》;
3、“野兽派”或名野兽主义(Fauvism)
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笔者注)。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也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红色中的和谐》;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纳河畔的采石场》;
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桥》;
4、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 Worringer)在其发表于1911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这个词,与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等人的艺术联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再次被冠以这个名词。从此,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诸多偏于情感抒发的倾向的名称。从广义上说,表现主义可用于所有强调以色彩及形式要素进行“自我表现”的画家,但其特指的含义,则是基于二十世纪初叶德国的三大艺术运动,即“桥社”(Die Brucke)、“青骑士派”(Der Blaue Reiter)和“新客观派”(Die Neue Sachlichkeit)。
桥社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1913年解体。其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施密特一罗特卢夫、布莱尔、佩希斯泰因和诺尔德等。“桥社”一词是由施密特一罗特卢夫从尼采的名著《查拉斯图拉斯如是说》中引用而来。作为一个旨在开辟艺术与生活新途径的艺术社团的名称,其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1905年,桥社发表宣言称:“凡觉得必须表现内心的信念,并是自发而真正诚意的表现者,都是我们中的一员。”1907年,桥社致函诺尔德说:“桥社宗旨之一一一如它的名称所意指的——是容纳现在孕育中的一切革命因素。”对桥社艺术家影响最大的,是挪威画家蒙克那充满强烈悲剧情感的画作。桥社画家对于社会问题极为关注,其作品强烈地反映了当代生活极端平淡及令人不安与绝望的一面,体现出“北方艺术的焦虑”。“该派画家均具有病态的敏感与不安,被宗教的、性的、政治和精神的烦扰所折磨。”(雷蒙、柯尼亚等合著,徐庆平等译:《现代绘画辞典》,人民美术出版社,第46页)。虽然桥派画家曾受到法国野兽派画家的影响,然而其作品风格却显然与野兽派画风迥异。野兽派即使是最狂放的作品,也总是保持构图的和谐、色彩的装饰性与抒情性,而桥派画家则早把这一切抛到九霄云外。在他们作品中,扭曲的造型与浓烈的色彩,体现了某种朦胧的创造冲动以及对既有绘画秩序的反感。基希纳曾在1913年写道:“我们相信,所有的色彩皆直接或间接地重现纯粹的创造冲动。”因而,桥派绘画往往呈现出一种粗犷及狂风骤雨般的气势,这是较古典的法国气质所没有的。
青骑士社,得名于康定斯基1903年所作的一幅画的标题,1911年从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分离出来。其成员有俄国人康定斯基、雅夫伦斯基、德国人马尔克、麦克、闵特尔以及瑞士人克利等。青骑士社画家总的来说并不关注于对当代生活困境的表现,他们所关注的是表现自然现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艺术的形式问题。在宣告该派成立的画展目录上,写着下面这句代表该派宗旨的简单声明:“我们要确认一种固定的形式;目的是在再现的形式的多变中表明艺术家如何以各种各样的方法表现其内在的灵感。”奥古斯特·麦克也这样写道:“艺术的目的不是科学地仿造和检查自然形态中的有机因素,而是通过恰如其分的象征创造一种缩略的形式。”(《世界艺术百科全书·I》,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73页)。
新客观派出现于1923年。严格说来,它不是一个画派的名称,而是一个展览会的名称。该名称是由德国曼汗艺术馆馆长哈特劳伯(C、F、Hartlaub)提出;他在1923年所策划组织的那个新现实主义画展,便被冠以“新客观派,表现主义以来的德国绘画”的标题。参加展览的这批画家主要有格罗斯、迪克斯和贝克曼等。这是一群不满于现实的艺术家。他们大多出生于1890年前后,青年时代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德国的政治动荡时期,因此,他们不象其表现主义前辈那样只关心形式与精神的问题,而是热衷于用艺术表现他们所处的现实,揭示社会的腐朽和阴暗。佩希斯泰因以下一段陈述,清楚表达了新客观派画家的思想:“我们画家和诗人必须在神圣的团结中与穷苦大众保持密切联系。我们许多人懂得饥饿的痛苦和羞辱。我们觉得在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中更加安心。我们不想依靠资产阶段收藏家的怪念头……我们必须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必须激起最高尚的社会主义美德——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74页)新客观派画家曾受桥社和青骑士社画家影响。不过,他们并不极端地分解和歪曲客观现实,而往往关注于对细节的真实描绘,同时,他们也把抽象的绘画语言,运用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揭示之中。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呐喊》;
思索尔(Jams Ensor,1860—1949)《1889年基督进入布鲁塞尔》;
施密特一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戴单眼镜的自画像》;
5、未来主义(Futurism)
未来主义(Futurism)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在1909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在一连串形形色色的宣言、声明的强力扶持下,它一度声势喧赫、影响深广。
未来主义热情讴歌的是现代机器、科技甚至战争和暴力。他们迷恋运动和速度,要求“摧毁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学院”,割断历史以白手起家,创造全新的艺术。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由于一种新的美感变得更加光辉壮丽了,这种美是速度的美。……如机关枪一样风驰电掣的汽车,比带翅膀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更美。”(1909年,未来主义宣言)如何把这种文字描述的画面展示在画布上,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的视觉形式——绘画呢?这是聚集在马里内蒂周围的那些画家们所努力探寻的。未来主义画派的中坚力量是五位意大利人:波丘尼、卡拉、巴拉、塞韦里尼、鲁索罗。1910年2月11日,《未来主义画家宣言》发表,并于3月3日在都灵的一家剧院公开宣布。4月11日,《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再度出炉。这五位画家都在宣言上签了名,展示他们跃跃欲试的抱负。1912年2月,在巴黎颇有名气的伯恩海姆——让画廊举办了首次未来主义画展,这意味着未来主义画派正式确立。随后,在伦敦、柏林、布鲁塞尔、维也纳、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海牙、墨尼黑等地相继举办了多次未来派画展。如此,未来派逐渐走出国门而成为世界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主义绘画致力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的漩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疾驰的生活。”(1910年,未来主义绘画宣言)画家们努力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空间不再存在,物体从不静止,它们永不停歇地运动并相互穿插,一如那些画家们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穿透我们所坐的沙发,沙发也穿透我们的身体。”在把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未来主义深受新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它借鉴了新印象派的点彩技术,其色彩大多比较强烈,如被棱镜分解过一般呈现出某种特别的闪烁波动。它也借鉴了许多立体主义的形式语言,并与立体主义一样,致力于传达现代工业社会的审美观念。然而它们之间的不同也是显而易见的:立体主义是一种静止的几何构成,它通过分解重构展示机械的静态美,而未来主义追求运动和变化,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五光十色的场景诉说了艺术家对工业文明的狂热和激情。1914年爆发的战争意味着未来主义画派的解体。随着画派的重要人物波丘尼于1916年意外死亡,这个集团便再无可能重新组织起来。但其影响并未随之而逝。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贾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1871—1958)《被拴住的狗的运态》;
翁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城市的兴起》;
吉诺·塞弗里尼(Gino Severini,1883—1966)《塔巴林舞场有动态的象形文字》;
6. 现代艺术摄影大师排名
他是中国第一代艺术摄影大师,将摄影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看他的相片,有如看一副水墨山水画一样。
7. 当代摄影大师
钱松嵒,傅抱石,亚明,石鲁,李可染。
钱有传统之笔,傅得时代佳风;亚明、石鲁我行我素,气象万千;可染先生融光影于笔墨,别开生面。
8. 现代摄影大师作品
top1
《莱茵河2号》(1999年)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收购价:4338500美元
这个作品总共有六幅照片,照片中的结构非常和谐,草地与河流以及天空形成了一个平行线,这幅作品的收购价格更是高达434万美金。在谈到这一作品时,古尔斯基说:我对莱茵河不平常或者独特的景观没兴趣,而是关注它可能存在的那些最当代的景观。
top2
《无题#96》(1981年)摄影师:辛迪·谢尔曼收购价:3890500美元
2011年5月11日,在佳士得拍卖会上,著名摄影家辛迪·舍曼的摄影作品《无题96号》创造了当时摄影作品交易的最高纪录389.05万美元。这位女艺术家凭借扮演性的自拍照在世界艺术史上留名,并被称为殿堂级摄影师。辛迪·舍曼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来没有主动把我的作品视为一种女权主义或政治声明,我创作中的一切确实源于我作为一名女性在这种文化中的观察。其中一部分也取决于一种爱恨交织的关系——对化妆与魅力既着迷又厌恶。这种情绪来自于两个自相矛盾的感觉,既想尽可能地把自己打扮成窈窕淑女,又同时觉得自己被这种社会规范所囚困。”
top3
《女皇陛下的拼贴照片》(1981年)摄影师:辛迪·谢尔曼收购价:3890500美元
英国艺术家组合吉尔伯特和乔治的作品极具表现特色。这幅在1973年创作的拼贴照片,在2008年的拍卖会上被高价出售给一位不知名的买者。
top4
《死亡路上的对话》(1992年)摄影师:杰夫·沃尔收购价:3666500美元加拿大摄影师杰夫·沃尔以作品《名片》闻名于世。他最知名的作品《死亡战士的对话》受到阿富汗战争的影响。尽管这是一幅现实主义照片,但照片中的角色却都是被邀请的专业演员。
top5
《无题》(牛仔)(2001-2002年)摄影师:理查德·普林斯收购价:3401000美元
理查德·普林斯是他那一代美国艺术家中最著名的一位。照片是为万宝路公司的广告活动拍摄的。据艺术家介绍,画面上的牛仔呈现了标准的美国男人气概,就像西部片中歌颂的那样,但同时他又有些虚无缥缈,遥不可及。这幅照片在2007年的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
top6
《99美分II》(2001年)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收购价:3346456美元
这张显示层层叠叠超市货柜的宽幅照片,在2007年2月的伦敦索斯比拍卖会上竟以334.456万美元成交。这是历史上第一张成交价格超过300万美元的照片。照片于2007年被乌克兰商人维克多·平丘克收购。
top7
《洛杉矶》(1998年)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收购价:2941755美元
在这幅照片中古尔斯基展示了洛杉矶的夜景。照片体现了现代世界和人类居住的环境。据艺术家称,每个人都是这幅照片的主角,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
top8
《池塘月光》(1904年)摄影师:爱德华·斯泰肯收购价:2928000美元
尺寸为42cm×40cm的《池塘月光》拍摄于1904年纽约的长岛,抓拍了树木倒映在池塘的梦幻般月下美景。业内人士说,作为斯泰肯早期风景摄影的经典之作,《池塘月光》带有早期摄影的印象派特征,尝试打破摄影感光板的限制,以细腻的层次感和对色彩与光线的精妙把握,充分证明摄影也可以像绘画一样表达出丰富的情绪与内涵。
top9
《无题#153》(1985年)摄影师:辛迪·谢尔曼收购价:2770500美元
辛迪·舍曼的另一幅作品《无题#153》展示了一个死去的女人,一缕缕泥泞的蓝灰色的头发,呆滞的目光凝望着天空,半张着嘴,她脸颊上的瘀伤清晰可见。照片给人恐怖的感觉,尽管如此,它依然拍出了七位数的高价
top10
《比利小子》(1879-1980)摄影师:未知收购价:2300000美元
比利小子是一名美国罪犯,谋杀了21个人,被美国西部各州州长悬赏通缉。这张照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比利小子唯一的照片。它于2011年在第22届布赖恩·勒贝尔老西部展上被收藏家威廉·科赫收购。最初组织者没有想到这张照片能超过四十万美元。
9. 艺术摄影家
不是。 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56年12月,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摄影组织;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成立于1990年,艺术家摄影门槛很低,同地方协会差不多。中国摄影协会是中国最具权威摄影协会,中国摄影最高水平,入会条件高,所以会员水平也高。
10. 现代摄影大师作品欣赏
世界著名的摄影师有川内伦子、森山大道、张照堂、吕楠 、杉本博司等。
1、川内伦子
川内伦子1972年出生在日本的女生。 1993年毕业于Seian Women's College;初出茅庐便以三部曲影集《Utatane》《花火》,《花子》受世人瞩目,并获得日本权威摄影奖。
擅长用6×6的方画幅展现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事物,川内伦子惯常使用一台Rollei双反,在拍摄时大量运用闪光灯,削减了自然的光影效果,使得画面更多倾向平板、刺目,形成了Rinko Kawauch独有的影像风格。
2、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1938年出生于大阪,日本摄影师,与石内都、荒木经惟等人同时崛起于20世纪60、70年代,曾是日本传奇性先锋摄影团体“挑衅”的旗手人物。
森山大道目前已是获得世界性承认的重要摄影家,作为细江英公弟子之一的森山大道以其风格凌厉的黑白摄影著称于世。
3、张照堂
张照堂,出生于台北县板桥镇。摄影家,并从事纪录片制作。
1958年就读成功高中参加摄影社,认识长他六岁的摄影家郑桑溪学习摄影。1965年第一次举办“郑桑溪/张照堂,现代摄影双人展”。1961年入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就读,开始吸收现代文学、哲学与艺术思潮,以摄影作品表现迷惘、抑郁画面。
4、吕楠
1962年生于北京。在《民族画报》工作5年后,辞去公职,成为自由摄影师。1989~1990年 拍摄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1992~1996年 拍摄中国乡村的天主教,《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 1996~2004年 拍摄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2007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开始拍摄缅甸金三角。
5、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0年毕业于东京日本立教大学经济系,1972年毕业于美国旧金山艺术中心设计学院,1974年赴美国纽约进行摄影创作。
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0年毕业于东京Saint Paul’s University,1972年毕业于美国旧金山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1974年赴美国纽约进行创作。
查看更多关于【创意和灵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