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展览馆摄影展
三里屯酒吧街:京城酒吧文化鼻祖 经过16年的发展,三里屯及周边一带已经聚集了北京百分之七十的酒吧。
因为毗邻北京最大的使馆区,外国人是三里屯的主流顾客。朝阳区有关负责人透露,正在打造的三里屯时尚娱乐区域将扩建三里屯酒吧街,在现有基础上向南向西延伸,南三里屯区域形成更具时尚与休闲、更具有北京特色的新时尚区域。什刹海酒吧街:恬适的休闲方式 什刹海的酒吧体现恬适的休闲方式,营造一种古典、雅静的意境和大隐于市的氛围。从写着“荷花市场”四个字的牌楼进入什刹海,不一会就来到银锭桥。这里的酒吧由临街的房屋改建,而酒吧的后面是院落深深的老北京四合院。沿着什刹海西岸缓缓步行,能在时尚中领略一番情趣,在喧哗中感受一份沉着。星吧路酒吧街:北京酒吧新星星吧路 坐拥燕莎、莱太女人街,毗邻第三使馆区。最初提议者是音乐界的名人郑钧,他开的锦衣玉食酒吧就在“星吧路”的路口,不远处还有任泉的“蜀地传说”。这里将建立一个能容纳700辆汽车的停车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设立了200个停车位,明年上半年将再建一个能容纳500辆汽车的停车场。目前一期建设能容纳22个商户,11月份完工,二期工程明年上半年全部完工。大都酒吧街:新酒吧的汇集 2004年9月底新开街的“大都酒吧街”,近40余家酒吧在古老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内沿河而立。大都酒吧街上的酒吧大都有硕大的房梁和骨架,容易让人想起北海公园和颐和园里的长廊。小月河是条蜿蜒的河流,河的北岸酒吧成排林立,一间间风格各异的酒吧在有了面积上的优势之后,又多了些田园风情。酒吧街分东街和西街,却都沿着小月河的北岸不断向两边延伸,站在河上任何一座拱形桥上,都可以自由选择或北或南的两岸生活。大山子酒吧街:798工厂区中的现代艺术 798艺术区原厂房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东德的设计师设计的。2002年以来,随着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一个集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广告公司、酒吧等于一体的艺术社区逐渐形成。绘画展、摄影展、实验戏剧、音乐会、时装发布会等艺术和商业活动非常频繁。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集中地,被《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称为北京的SOHO,成为世界了解北京当代文化现象的一个窗口。南锣鼓巷酒吧街:酒香不怕巷子深 南锣鼓巷酒吧街是一条酒吧胡同。这里让人感受最多的就是那种幽静曲徊、高树矮墙的胡同气息。陈旧的砖墙、时尚的装饰、大红的灯笼、古朴的大门都能带来一份深厚的怀旧情绪。这里的咖啡馆卖最好的日常咖啡,你只需要10块钱就可以买来一个美好的下午。一位法国旅行者说:“南锣鼓巷很安静,周围的北京四合院也挺多,感觉非常不错。”2. 北京的摄影展
2021年7月27-28日:光地展台搭建及参展商布展
2021年7月29-31日:展商进馆/开幕典礼和贵宾参观/专业人员参观展览
2021年7月31日下午:展商撤展
3. 北京近期摄影展览活动
21号摄影基地不收大门门票。
北京21号摄影基地坐落于圆明园北侧,近临清华北大校园,北五环厢白旗桥西南角,是目前北京五环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摄影基地。21号摄影基地拥有200余亩外景区域,拥有三季花海、风车、鲜花礼堂、文化涂鸦等众多外场景。
4. 北京展览馆摄影器材展
2021年北京摄影器材展有佳能,尼康,索尼,富士,百诺,神牛等品牌参与。
5. 北京展览馆画展
2021年北京将举办画展。对画画有兴趣,并取得过奖项的艺术人。可以进行投稿。我们将按照稿的质量做衡量。做画展显示。
6. 北京展览馆 摄影
北京十大热门展览馆:一,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二,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
三,观复博物馆。
四,罗红摄影艺术馆。
五,蟹岛梦想汽车园。
六,红砖美术馆。
七,中国国家博物馆。
八,北京竼高星空艺术馆。
九,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
十,中国铁道博物馆。以上只是热门展馆,要说著名展馆还有很多,如首博、北展、农展等等。
7. 北京摄影作品展览
1、798艺术区的“老牌地标”~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2、豆瓣女神的“爱情信物”~MWOODS木木美术馆。
3、城市里的游乐场~lOMA爱马思艺术中心。
4、最艺术的砖房~红砖美术馆。5、名人的艺术容器~松美术馆。
6、今日不仅此时~今日美术馆。7、中国民生银行投资创办的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8、这是我们的时代~北京时代美术馆。9、为了年轻人发声的地方~Ⅹ美术馆。10、2020新晋艺术中心~山中天艺术中心。
8. 北京摄影器材展览
七个,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图像研究所,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9. 摄影展览照片
民主和包容性是以往平遥的一贯作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起到了繁荣和推动摄影文化普及的作用,但是随着摄影这门消费性技术的普及,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参加展览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平遥的低门槛招展制度也就开始曝露了一些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展出者满意,观看者不满意,因为低门槛造成了展览的低劣化,结果造成对摄影有严肃追求和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士的疏离。因为人们感觉不到花钱费力去平遥有什么可以获益的。其实这也不仅仅是平遥的问题,其它摄影节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条件下,摄影作品的传播方式早就有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经营好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摄影节就真是一个大问题了。
最近受平遥大展艺委会主任张国田先生委托,帮助对一些向平遥大展自由投稿的摄影作品进行一些整理,以便让本届平遥大展的总体面貌向专业性和学术性上提升一步。这些作品本来都是像以往那样直送组委会,在获得组委会批准之后自己根据组委会指定的展出区域办展,有点"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味道,但是展出的效果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组委会给我提供了四十余位作者的作品,有的是直接纪实性的作品;有的是较为主观化的艺术性作品,每位作者的作品均在十五幅左右。由于展览空间展线的限制,十五幅作品显然过多,需要进行适当的删减,以便让每位作者的作品有一个较好的呈现。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了这些朋友们在编辑处理自己作品中的许多问题,比如:
1, 作品的规格不统一,长宽比例紊乱
2, 作品的色彩不统一,黑白彩色混搭
3, 作品的幅向不统一,横幅竖幅交错
4, 作品的镜头焦段不统一,景别上忽远忽近
这些问题非常强烈地出现在这批作品中,一时让我想起这些年很多朋友给我看作品时自己的感受。
照相机的普及化,让许多朋友以为自己拥有了照相机拍出了许多照片就是成功的摄影师了。照相机制造照片的技术会很容易地给许多人以幻觉,殊不知那些照片在本质上和文字并无太大的区别,都是需要人们将其散乱的碎片般的照片加以编辑组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语句,达到表述自己思想的目的。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摄影是奢侈的,而且也和单幅绘画有一段同步的时期,所以人们对照片的评价有相当部分和对绘画的评价一样,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意义解释对象。很长时间,各种摄影展览都是以单幅作品为主。单幅作品在那个时期可以满足人们在两个方面简单的需求,一是政治性宣传,一是唯美的需求。这两类需求都不要求影像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是说单幅的影像可以独立成章。再加上匮乏时代允许的低产出门槛,独幅作品的展示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随着物质社会时代的来临,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原来昂贵的摄影器材在整体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中显得低廉化,摄影消费在城市人群中越来越高,摄影已经成为人们普通的生活方式之一。对于职业的摄影家和以摄影作为表现媒介的艺术家们来说,独幅的摄影作品就显得过于单薄和孱弱了。另一方面,社会展览空间的拓展和泛化,也给艺术家和摄影家提供了更充分表达自己的空间,于是以规模化的影像展示渐渐成为主流。既然规模化,就要产生规模系统的内在语言逻辑关系,而不是规模化的碎片呈现。展什么,怎么展?就成为一个必然考量的问题了。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中,人们开始产生和总结经验。在诸多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展览语言的纯粹性和集中性。每一个展览,必须做到语言单一,突出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也就是说,一个展览解决一个问题。要做到主题明确,语义清楚,让观众在欣赏中看到作者的明确思想和专业品格。
首先话题要集中,只呈现自己要表达的一个思想内容和技巧风格。不要说东说西,面面俱到,说事就是说事,不要再考虑无关的技巧,不能炫技。最大的技巧就是一个技巧,不要再生枝节。比如:你是要表现一种悱恻的心情,就注意作品整体的朦胧性,任何写实性的元素都要淡化;你是以表现人物肖像为主的,就要注意肖像的景别必须统一,是头部特写的就不要夹杂半身像;你是表现生活场景的,就需要注意作品镜头焦距段的统一性,不要远景近景什么都有,那是给传媒杂志的报道性摄影才需要的;展出作品的幅面方向应该一致,不要横幅竖幅夹杂,要不都是横幅,要不都是竖幅,必须一致;要注意色彩和色调的统一性,高明的人甚至考虑到了作品颗粒的一致性,不要影调忽明忽暗。
以上这些主要是指艺术性的作品展示。如果展示报道性的图片故事,则只需注意影调色彩的统一性即可,其它是不太受限制的。
其实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问题,但常识却往往是最容易被人所忘记的,甚至有些朋友干了一辈子还是不注意这些基本的常识,就是件非常遗憾的事儿了。
10. 北京摄影艺术展览馆
因为鼓楼和钟楼是北京中轴线上的地标性建筑。晨钟暮鼓是老北京的一景。建筑十分宏伟。所以,大家都去鼓楼拍照。
查看更多关于【创意和灵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