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机发展史的纪录片
在法国殖民主义的统治下,越南没有自己的电影业,电影院上映的都是外国影片1945年“八月革命”后,越南中央新闻通讯部成立了电影机构,组织了第一个电影巡回放映队抗法战争爆发,该电影机构停止活动。1948年,在南方的摄影工作者成立了电影机构,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纪录片《木化大捷》。尔后拍摄了20多部新闻纪录片并组织了电影放映队。1950年初,直属越南通讯署的中央电影摄制科在越北战区成立,该机构重新组织了一个电影巡回放映队,开始在宣光、太原等地活动,拍摄了一些反映抗战的纪录片如《高北谅战役》等。1951年拍摄了第一部16毫米的有声纪录片《第一届竞赛模范,英雄大会》。
2
2. 电影摄影机发展史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说起德国阿莱(ARRI),很多人都不知道,摄影师来说,阿莱就是顶级神器,很多大电影都出自阿莱摄影机。拥有百年历史的阿莱却是摄影机中灵魂般的存在。2019年奥斯卡提名影片中有7部是使用阿莱拍摄,你可以想象这样机器无论质量还是性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不能说是最好,但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好之一的电影摄影机,ARRI艾丽莎系列分了很多子型号;最便宜的艾丽莎MINI,国行裸机在35W左右;XT从45W左右到70W,旗舰款的65MM只租不卖。价格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我的心得体会:摄影机并不是结构图的简单拼凑。你可以列举镜头、影像传感器、图像处理芯片和存储设备,看起来也有模有样,但只有摄影机制造商才懂得如何将这些零件变成产品。
现实情况就是,一台有品质的摄影机是光学系统、电子系统以及遍布数字摄影机内外的冷却系统的复杂的立体组合,它绝对是摄影界的一颗明珠。
3. 摄像机发展史
照相机的发展史:
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莱卡的前身)、禄来、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35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1938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
1947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
1956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年以后,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
1960年,宾得推出的PENTAX SP相机问世,开创了照相机TTL自动测光技术。
1971年,宾得公司的SMC镀膜技术申请了专利,并应用SMC技术开发生产出了SMC镜头,使得镜头在色彩还原和亮度以及消除眩光和鬼影两方面都得到极大改善,从而显著提高了镜头品质.
1969年,CCD芯片作为相机感光材料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搭载的照相机中得到应用,为照相感光材料电子化,打下技术基础。
1981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研究,生产出了世界第一款采用CCD电子传感器做感光材料的摄像机,为电子传感器替代胶片打下基础。
紧跟其后,松下、Copal、富士、以及美国、欧洲的一些电子芯片制造商都投入了CCD芯片的技术研发,为数码相机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1987年,采用CMOS芯片做感光材料的相机在卡西欧公司诞生。
4. 数码电影摄影机的历史
相机自动对焦不是依靠距离测定,而是依靠图像处理技术。
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原理是让对焦点内的景物的对比度最大实现的。使用自动对焦时,相机会从最近焦距开始到最远焦距逐步搜索,最终确定一个使得自动对焦取样点对比度最大的焦距,相机就认为这个焦距合焦。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你拍摄单色或者昏暗景物时自动对焦功能会失效,因为此时无论多大的焦距,自动对焦取样点的对比度始终相同。
5. 摄影机的历史
据悉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航拍照拍摄于1860年,是坐在热气球上拍的。现在人们有无人机、直升飞机等可用来航拍,而以前除了热气球,人们已经已经想到了类似无人机的航拍方法,就是把摄像机绑在鸽子身上。
早在1907年,德国的摄影先驱Julius Neubronner就发明了用鸽子进行航拍的方法。由于他本身是一个药剂师,平时会通过鸽子把药物寄给病人,于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尝试着把摄像机绑在鸽子身上,试图记录下它们的飞行过程,发现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6. 相机发展史 纪录片
纪录频道播没播不清楚,以前看过一个叫《骑行天下》的纪录片
7. 摄影机发展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星球大战”系列与工业光魔的发展历程,几乎等于世界电影特效的发展史。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卢卡斯还创造了多项意义深远的发明:他发明的一个机械装置,可以把石牌画面和后期合成画面轻松地协调成同步,这把多少年来只能靠手工硬涂胶片技术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几十倍。绝对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1982年工业光魔发明了一项名为“源序列“的电脑处理方法,并应用在科幻电影《星际之旅之复仇女神》上,该片出现了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电脑产生的场景。
1985年,工业光魔在电影《年轻的福尔莫斯》中,制作了电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产生的角色“彩色玻璃人”,这也为星战前传里众多虚拟角色的制作打下基础。
1989年,工业光魔为科幻电影《深渊》制作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三维角色,这为《星战前传》里制作尤达大师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工业光魔在1991年为《终结者2》创作的T1000C成了影史上第一个电脑产生的主角。
讽刺喜剧《飞越长生》为光魔带来了第五尊奥斯卡奖,因为光魔第一次用电脑模拟成功了人类的皮肤。
最突出的成就大概就是1994年的《侏罗纪公园》了,影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由数字技术创造的,能呼吸的,有真实皮肤、肌肉和动作质感的角色。
随后,光魔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想象力更广阔,创造了影史上无数第一,立体卡通人物《变相怪杰》、能说话的《鬼马小精灵》也相继出现在真人电影里。《加勒比海盗》、《绿巨人》、《龙卷风》、《拯救大兵瑞恩》等诸多特效均出自其手。
《星球大战》视觉特效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制作上,其观念上的突破对电影工业的推动作用也非常巨大。在《星球大战》里,卢卡斯首次推出“二手未来”(used future)概念。在此之前电影里涉及到的未来世界,都非常干净整洁,一切都像是刚从工厂里生产出来的。
《星球大战》里第一次将高科技表现得有真实感,累年的建筑外表早已经破败不堪,用过的飞船表面坑坑洼洼,酒吧里聚集了佩戴着各式各样旧武器的各类生物……观众们一下子觉得很有亲近感和现场感。雷德利·斯科特就承认,《星球大战》“让我们终于明白如何让未来产生质感”。他后来以此思路拍摄了《异型》和《银翼杀手》里那座破败的未来城市,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设计的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卢卡斯曾经在光魔内部成立了一个电脑部门,专门研究电脑技术对特效的帮助。1986年他卖掉了这个电脑部门,该部门后来发展成了如今动画制作的大腕——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改变了动画电影的格局。
查看更多关于【创意和灵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