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摄影技术突破的目的
1970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这是影像处理行业具有里程 碑意义的一年。
1975 年,柯达公司工程师赛尚 (Steven J.Sasson)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原型机——“手持电子 照相机”,并拍下了历史上首张数码相片,因此他也被 称为“数码相机之父” 。
1981 年,索尼公司经过多年对 CCD 的研究和不断的技术积累后,推出了全球第一台 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 (MABIKA)”。该相机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 电子信号。
1984—1986 年,多家公司都先后开始了对电子相 机的研发工作并分别推出了试制品,其中就包括松下、 佳能、尼康、卡西欧、东芝、奥林巴斯等公司。
1994 年,柯达公司推出了全球首部民用消费型数 码相机 DC40。该款相机由于体积较小、操作 较为方便、价格较为合理,因此被部分消费者所接受。 此后数码相机获得飞速发展。
1999 年,数码相机的图像分辨率再度有所突破, 不但全面跨入百万像素,画质有了质的改进,而且相机 功能也有所提高,机身更小型化,价格不断降低。
2. 电影摄影技术和美学风格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众多,流派内部也有很多观点、方法的差异,但总体上说,他们具有这样一些美学特征:
在描写对象上,注重表现普通人。通过对普通人的真实生活遭遇来反映当代社会问题。新现实主义电影让普通人占领银幕,发扬光大了30年代法国电影的写实传统。
在题材内容上,新现实主义电影注意反映日常的社会现实,主张用日常生活事件来代替虚构故事,他们甚至认为每一个普通事件都是“一个挖掘不尽的金矿”。
在剧作上,注重直接自然的结构方式,重视即兴创作,降低了编剧的作用。
在主题上,新现实主义电影主要表现人类对于生存的基本问题的思考,如反对战争、反对饥饿、反对贫困所造成的困境、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
在电影语言上,新现实主义电影强调电影的纪录性,主张尽量在真实场景中拍摄,并运用自然光。随着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出现了移动摄影、纵深调度和长镜头的运用,给影片带来一种逼近真实的美感。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反对好莱坞明星制,主张尽量使用非职业演员。
3. 电影摄影技术测评 阿方索
《罗马》一段关于墨西哥的时光
《罗马》是2018年上映的,是阿方索·卡隆半自传性质的黑白影片,其中有不少情节来自于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
故事并不是发生在那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意大利罗马,而是墨西哥城的中产阶级居住地罗马街区。
影片先后获得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第9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英国独立电影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美国金球奖等众多重磅奖项。
卡隆将镜头对准上世纪70年代的社会生活,借女佣克里奥和一个中产家庭来展现那个时代的波诡云谲与一地鸡毛,展示他眼中的那个世界。
三小时的电影,被细碎平静的日常与日常海平面下克制、隐藏的波涛汹涌填满。
影片朴实,安静,镜头细腻、精到,又颇多隐喻,让人回味和咀嚼。
4. 电影摄影技术测评
答:摄影考研难度排名如下
一、设计学
设计学是一门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
二、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也被称为是专业设计,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中,使之兼具艺术美感和实用功能,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等。
三、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与影视学是一级学科,下设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播音与主持、戏剧影视文学、影视摄影与制作等 。
四、美术学
美术学属于二级学科,下设美术史论、美术评论和编辑、美术教育教学和科研等。
5. 电影摄影技术的特点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是电影电视学院新建的特色专业。
该专业参照美国电影教育体系,结合本院的教学特点,采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Film Production的概念,将摄影、导演、录音和剪辑形成一个总体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前两年以专业平台通识教育为主,后两年进行有专业方向的特殊精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影视专业,力求培养出实践创作能力优化的专业化人才。
6. 电影摄影技术发展
电影的形成源于一场激烈的争执: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过程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实验电影是谁发明的?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兄弟!”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二人是相辅相成的!根据记载:在188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着手进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爱迪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成功之后的爱迪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能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西洋镜」电影的想法是,由于西洋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去”窥看”,藉着人们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于是这种电影在一时间非常流行。不久,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大有助于电影的发展。起初,在欧洲,也有人在对这些活动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罗的人,把初步的摄影棚改良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同时间,在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观众。放映电影就此展开序幕。卢米埃兄弟接着巴黎工业奖励学会上试映了一部名叫「卢米埃工厂的大门」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馆」的地下大厅,正式公开上映十二部影片,并出售门票。同年九月,在美国亚特兰大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放映这种射映式影片时,也出售门票。如此可知,早在电影产生的同时,就已和营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先驱(卢米埃)法国化学家,与其北路易共同发明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为电影实验的先驱。
7. 电影摄影技术词典
1、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有道词典,在手机上打开,如图所示。
2、然后进来之后我们看到上面的拍翻译,我们点击下去,如图所示。
3、接着首先是这个页面,我们点击下面的拍照翻译选项,如图所示。
4、进来之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平行于参考线进行拍照,不然不行的,如图所示。
5、然后我们拍照之后,就等待翻译了,一定要联网哦。
6、等待一点点时间,好了,我们的翻译成功完成了。
8. 电影摄影技术发展史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了的影片《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卢米埃尔兄弟因此被称作“电影之父”;《火车进站》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火车进站》拍摄的是一辆火车开进巴黎萧达车站时,上车和下车;离别以及相聚人们的场景,1分钟左右的短片,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秋冬之际巴黎萧达车站月台的情景。
卢米埃尔兄弟,是指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和路易斯·卢米埃尔两兄弟,他们在父亲经营的照相馆里,改造了爱迪生发明的“西洋镜”研制出了“活动电影机”,成为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除了《火车进站》,兄弟两人还用同样纪实的手法拍摄了一批短片,包括《工厂的大门》、《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等12部,开创了电影短片和故事片的先河。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