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宁摄影棚
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到上世纪80年代,长影已拥有7个摄影棚,为全国之最,修建了亚洲最大的洗印车间,并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道具库。长影成为当时全国生产能力最强,产量最高的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简称“北影”,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在建国以后,北影厂主要拍摄的电影就是将鲁迅、茅盾等作家的经典小说改编成电影,比如《祝福》、《林家铺子》等;及60年代拍摄革命题材著名电影《小兵张嘎》等。北影厂的辉煌是在80年代,陆续把《伤逝》、《骆驼祥子》、《边城》、《茶馆》等名著搬上了大银幕。此外在商业片的探索方面1981年北影厂拍摄了《神秘的大佛》,引发观影热潮。除了自身出品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北影厂也和国外以及香港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一批经典,比如著名电影《末代皇帝》等。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成立于1949年。上影厂在建国初期,拍摄了多部经典红色革命战争题材电影,比如著名的《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在50年代开始拍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的电影,如《女篮5号》为当时中国电影开辟了不同的类型;文革之后,又推出了《牧马人》、《芙蓉镇》等引领一时潮流的电影。此外上影厂拍摄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下属美影厂拍摄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等一系列优秀动画电影,凝聚了中国民族文化优秀元素,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西安电影制片厂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08月成立,现已发展为西部电影集团,简称“西影”、“西影集团”。西部电影集团是中国六大电影集团之一,是国家电影产业布局的四大集团之一。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西影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西影总共获得国内外奖项300多项,出口影片80多部,占中国大陆出口国的所有电影总量的1/4多,代表影片《霸王别姬》《老井》《红高粱》《图雅的婚事》《美丽的大脚》《我的一九一九》《大话西游》系列等等。
珠江电影制片厂
珠江电影制片厂,是以摄制故事片为主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厂址在广东省广州市,1956年初开始筹建,1985年改建成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珠影在60年代以前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有故事片《南海潮》(上集),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与香港鸿图影业公司合拍)、《大浪淘沙》等。从1979-1985年,先后有10部故事片和4部科教片在国内外获23项奖励。其中有 《春雨潇潇》、《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乡情》、《逆光》、《廖仲恺》、《雅马哈鱼档》、《乡音》等。
娥眉电影制片厂
峨眉电影制片厂是一家中型电影制片厂,但却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电影制片基地。该厂建于1958年成立,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基地之一,是中国西南唯一的电影生产综合性文化企业。几十年来,峨影先后共摄制了各种类型影片、电视剧共计400余部(集),先后计有20余部故事片、电视剧及科教片在国际、国内获得过50余次奖项。这个厂曾出产过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内当家》、《红衣少女》等相当出色的影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52年8月1日。 八一电影制片厂已经成为摄制故事片、新闻纪录片、军事教育片等多片种及制作译制片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至今已拍摄各种类型影片2000余部,这些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中一些影片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战争历史片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如《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便是其代表之一。
潇湘电影制片厂
潇湘电影制片厂是中国以摄制故事片为主的电影制片厂,前身是湖南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58年6月。从1980年拍摄故事片《幽灵》以来,共拍摄故事片29部,其中《当代人》于1982年受到湖南省文化局的表扬和奖励、《候补队员》荣获1984年第4届金鸡奖的特别奖。其出品的《湘西剿匪记》,堪称80年代国产影片中的经典之作。1998年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那山那人那狗》曾经引发过热议,获得1999年金鸡奖,最佳演员及最佳影片奖。
广西电影制片厂
广西电影制片厂简称广影厂,筹建于1958年,最初称为南宁电影制片厂,1975年开始摄制故事片,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以生产电影故事片为主的电影,正式定名为广西电影制片厂。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等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异军突起,开创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广影厂拍摄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被誉为中国“第五代”电影和“探索片”的摇篮。
山西电影制片厂
山西电影制片厂是1958年成立的一个省办地方小厂,长期以摄制新闻纪录片为主,直到1983年才拍摄了山西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神行太保》。山西电影制片厂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近年来推出了反映农村题材的精品电影,如《明天我爱你》 《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这里摄制了《暖春》 《暖情》 《暖秋》系列作品,其中《暖春》对人间真情的呼唤曾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另外,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艰苦创业历程的故事片《声震长空》也出自这里。
2. 南宁摄影棚cos
从民族商场那边下去的流行前线卖手机那里有个叫星苑(连锁店,还有几家忘记在哪了)
八中附近 明秀秀灵路口,名字叫清枫轩,店蛮小的.据说什么东西都有.在南宁的COSPLAY社团里是很有名的,周边较多,还可以出租COS服装。
二中旁边的动漫堂,那里主要经营动画的DVD和日剧,还有周边,并且还能订到日本原版。
动漫堂在二中旁边的银行的旁边,找到二中的门,就可以找到动漫堂。那路名不怎么记得了 不过你问路人都会知道
好像青秀区那边也有
3. 南宁摄影工作室
你说说你是那里的吧,不然怎么给你推荐,小孩子写真一般有200~2000价位的,看产品还有造型跟拍摄景点不一样,价格略有不同广西南宁这边推荐婚礼季工作室,在南湖公园里面,可拍室内或者公园外景,价格也很实惠,都是抓拍的,不是按照套路来拍固定造型。
4. 南宁摄影棚日式
电影《刘三姐》是乔羽编剧、苏里导演、黄婉秋主演、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歌剧片,讲述了广西壮族地区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传说在风景如画的桂林茶山上,漂亮的壮族姑娘刘三姐喜欢和姐妹们一边采茶一边唱歌。财主莫怀仁霸占了茶山,禁止人们采茶。刘三姐带领乡亲们拔掉了禁止采茶的牌子,她与莫怀仁打赌,如果在对歌中取胜,乡亲们就可以随意采茶。莫怀仁不服气,请来了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乡亲们纷纷前来观看。刘三姐机敏过人,用自编自唱的山歌战胜了三个秀才。莫怀仁气急败坏,狼狈逃走,可他不甘心失败,把刘三姐抢到家中,百般威胁。一直喜欢刘三姐的船工阿牛闯进莫怀仁家,救出了刘三姐。莫怀仁带领家丁乘船追赶,可是刘三姐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已经逃走了。刘三姐和阿牛离开家乡来到了新的地方,两人彼此相爱,继续用歌声鼓舞人们与恶势力斗争。
1959年,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热潮,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各城各乡的文艺演出热火朝天,特别是各地的文艺团体,根据壮族刘三姐的民间传说,自编自演了一系列山歌剧,主要以喜闻乐见的彩调剧、采茶剧、壮剧、苗剧、侗戏等形式来演唱《刘三姐》,兴起了一场刘三姐热。这一年秋天,中央歌舞剧院著名词作家和编剧乔羽,邀约刚拍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专门前往柳州观看《刘三姐》,两人都感觉这个题材很不错,开始有了改编成歌剧或拍摄成电影的想法。
196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举行了《刘三姐》文艺会演大会,各大剧院同时演出,除了广西的四大剧种彩调剧、桂剧、壮剧、粤剧以外,还有许多地方剧种也表演了各种形式和不同版本的《刘三姐》,历时20多天,全城沸腾,盛况空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文化部门因势利导,为了推动广西民族文艺向前发展,决定联系长春电影制片厂,尽快将《刘三姐》搬上银幕,这与乔羽和苏里的想法正好不谋而合。最后经自治区党委研究决定,邀请乔羽出任编剧,苏里担任导演,而且新中国开国上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兼政府主席,也是土生土长的广西壮族人韦国清,亲自参与了刘三姐扮演者的挑选工作。
乔羽和苏里接受邀请后,第二次来到柳州,住在柳州最好的饭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向他们传达了两点意见:第一,要求《刘三姐》就在广西拍外景,把美丽神奇的广西风光作为背景讲述故事;第二,希望多用广西本土演员。乔羽和苏里表示同意,并提出外景地应选在桂林和阳朔,因为自古相传“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胜桂林”。乔羽夜以继日,埋头创作,12天就写出了电影文学剧本,苏里也很快编写完分场镜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审查通过。
《刘三姐》剧组成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选取扮演刘三姐的演员,经过遴选,初步确定扮演刘三姐的有三位候选人,都是广西《刘三姐》文艺大会演中的佼佼者,也是各剧团的名演员,其中广西彩调剧团的表演艺术家傅锦华是刘三姐的第一人选,可是当她试完了镜头,送到自治区党委审看时,领导对她的形象不太满意,另外两位也不太合适,要求换人。这时,有人向苏里推荐了云南歌舞团的杨丽坤,她刚演完《五朵金花》,形象气质都非常好。可是,苏里坚持刘三姐一定要用广西本土演员,所以没有同意,正在踌躇之时,他忽然想起一个人,就是桂林戏剧学校的学生黄婉秋,她已经试过镜头,准备扮演刘三姐恋人阿牛的妹妹。苏里觉得,黄婉秋不仅清纯漂亮,活泼可爱,而且表演起来无拘无束,落落大方,身上还有一点野气,这些非常符合他想象中的刘三姐形象,于是决定让黄婉秋来试试镜头。
黄婉秋出生在桂林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从小学习桂剧,这一年才16岁,不但长得小巧玲珑,还有一张迷人的笑脸,她从来没有见过拍电影,做梦也没想到让自己扮演刘三姐,莫名其妙地被苏里带进了摄影棚。苏里没有给黄婉秋讲戏,而是让她表演一段刘三姐绣绣球,想观察一下她的水平和能力。黄婉秋二话不说坐到床前,拿起绣球一边绣着一边唱起了情歌,粉红的脸上一副羞答答的表情,含情脉脉的双眼流露出少女的羞涩,周围立刻有人惊呼:“太棒了!看她的眼睛,就像会说话一样!”苏里当即决定,就让黄婉秋扮演刘三姐。
1961年,《刘三姐》摄制完成在全国各地公映,引起巨大轰动,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也是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影片,被人称为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后来发行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风靡一时,久映不衰,在新加坡创造了两年两次连续上映120天的放映纪录,马来西亚还将《刘三姐》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1963年,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授予《刘三姐》最佳音乐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最佳配角奖等
5. 南宁摄影棚出租
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堪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故事影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刘三姐》、《白毛女》、《董存瑞》、《人到中年》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到上世纪80年代,长影已拥有7个摄影棚,为全国之最,修建了亚洲最大的洗印车间,并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道具库。长影成为当时全国生产能力最强,产量最高的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简称“北影”,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在建国以后,北影厂主要拍摄的电影就是将鲁迅、茅盾等作家的经典小说改编成电影,比如《祝福》、《林家铺子》等;及60年代拍摄革命题材著名电影《小兵张嘎》等。北影厂的辉煌是在80年代,陆续把《伤逝》、《骆驼祥子》、《边城》、《茶馆》等名著搬上了大银幕。此外在商业片的探索方面1981年北影厂拍摄了《神秘的大佛》,引发观影热潮。除了自身出品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北影厂也和国外以及香港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一批经典,比如著名电影《末代皇帝》等。
上海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制片厂,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成立于1949年。上影厂在建国初期,拍摄了多部经典红色革命战争题材电影,比如著名的《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典。在50年代开始拍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的电影,如《女篮5号》为当时中国电影开辟了不同的类型;文革之后,又推出了《牧马人》、《芙蓉镇》等引领一时潮流的电影。此外上影厂拍摄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下属美影厂拍摄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等一系列优秀动画电影,凝聚了中国民族文化优秀元素,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西安电影制片厂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08月成立,现已发展为西部电影集团,简称“西影”、“西影集团”。西部电影集团是中国六大电影集团之一,是国家电影产业布局的四大集团之一。在全国电影制片单位中,西影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获国际奖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国第一。西影总共获得国内外奖项300多项,出口影片80多部,占中国大陆出口国的所有电影总量的1/4多,代表影片《霸王别姬》《老井》《红高粱》《图雅的婚事》《美丽的大脚》《我的一九一九》《大话西游》系列等等。
珠江电影制片厂
珠江电影制片厂,是以摄制故事片为主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厂址在广东省广州市,1956年初开始筹建,1985年改建成珠江电影制片公司。珠影在60年代以前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有故事片《南海潮》(上集),电影《七十二家房客》(与香港鸿图影业公司合拍)、《大浪淘沙》等。从1979-1985年,先后有10部故事片和4部科教片在国内外获23项奖励。其中有 《春雨潇潇》、《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乡情》、《逆光》、《廖仲恺》、《雅马哈鱼档》、《乡音》等。
娥眉电影制片厂
峨眉电影制片厂是一家中型电影制片厂,但却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电影制片基地。该厂建于1958年成立,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基地之一,是中国西南唯一的电影生产综合性文化企业。几十年来,峨影先后共摄制了各种类型影片、电视剧共计400余部(集),先后计有20余部故事片、电视剧及科教片在国际、国内获得过50余次奖项。这个厂曾出产过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内当家》、《红衣少女》等相当出色的影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52年8月1日。 八一电影制片厂已经成为摄制故事片、新闻纪录片、军事教育片等多片种及制作译制片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至今已拍摄各种类型影片2000余部,这些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中一些影片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战争历史片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如《大转折》、《大决战》、《大进军》便是其代表之一。
潇湘电影制片厂
潇湘电影制片厂是中国以摄制故事片为主的电影制片厂,前身是湖南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58年6月。从1980年拍摄故事片《幽灵》以来,共拍摄故事片29部,其中《当代人》于1982年受到湖南省文化局的表扬和奖励、《候补队员》荣获1984年第4届金鸡奖的特别奖。其出品的《湘西剿匪记》,堪称80年代国产影片中的经典之作。1998年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的《那山那人那狗》曾经引发过热议,获得1999年金鸡奖,最佳演员及最佳影片奖。
广西电影制片厂
广西电影制片厂简称广影厂,筹建于1958年,最初称为南宁电影制片厂,1975年开始摄制故事片,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以生产电影故事片为主的电影,正式定名为广西电影制片厂。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张军钊等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异军突起,开创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广影厂拍摄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影片,被誉为中国“第五代”电影和“探索片”的摇篮。
山西电影制片厂
山西电影制片厂是1958年成立的一个省办地方小厂,长期以摄制新闻纪录片为主,直到1983年才拍摄了山西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神行太保》。山西电影制片厂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近年来推出了反映农村题材的精品电影,如《明天我爱你》 《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这里摄制了《暖春》 《暖情》 《暖秋》系列作品,其中《暖春》对人间真情的呼唤曾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另外,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艰苦创业历程的故事片《声震长空》也出自这里。
查看更多关于【创意和灵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