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傣族摄影作品
《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有哪些
1、凤阳邑 凤阳邑茶马古道位于下关至大理之间的大凤路中途。全长约1900米,原貌保存较好,路宽约3米。道旁为石凳和铺台子,具有典型的茶马古道特征。古道周边为古老的白族民居,墙体为不规则的石头所砌, 独具特色。由于古道十分清静,因此很受外地游客青睐。
2、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剑川县东南部,距县城32千米,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东南与洱源县交界,西北与剑川县弥沙、羊岑、甸南相邻。这里历史悠久,在唐前期南诏兴起之初,这里也曾成为当时的建设的前沿;这里文化多样,具有石宝山歌会、二月八太子会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动。
3、喜洲古镇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4、洱海
洱海,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因形状似人的耳朵而取名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据说是因为白族人民没有见过海,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有小普陀、南诏风情岛、罗荃半岛、双廊等景点,“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
5、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东西宽约1000余米,南北长约2000余米,南北纵向有三条大街,东西向有五六条小巷。城内房屋皆土木结构瓦顶民居,街道大多由青石板铺设而成。城内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寺庙、书院、教堂等古建筑点缀其间,如蒋公祠,杜文秀帅府遗迹,天主教堂等古迹。
6、云龙天灯海坪
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这里风光旖旎,在群山怀抱中,有一块广阔的高山草甸,花繁草绿,犹如绣毯;草甸中央有个大水塘,微风拂来,湖面波光粼粼;水塘边牛羊成群,这些牛羊很自由,很少看到放牧的人。
7、弥渡密祉
密祉镇境内四面环山,亚溪河从密祉坝穿流;最高峰位于太极顶,海拔3061.4米;最低点位于密祉郎箐,海拔1700米。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太极山、密祉大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文盛街、尹宜公故居、桂花箐、珍珠泉等景区景点。
2. 傣族服饰写真拍摄
傣族人民利用利用“丝、毛、棉、麻、金线等材料,使用傣族最传统的木架织机,通过提花、织造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长条状的织锦。其幅宽一般为20至60厘米不等,长度不定”。其花纹题材丰富、变化繁多、颜色绚丽。
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傣锦外,质地细腻的绸缎、锦缎等麻布、棉布等不同的材料也是傣族服饰制作中所常见的材料
3. 傣族美术图片
1、傣族风俗习惯
服饰:傣族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着长裤,多戴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上穿紧身内衣,套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着花色筒裙,将长发挽于头顶,上插弓形发梳,或戴花头巾;
德宏傣族妇女婚前穿白色或浅蓝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配黑或花色筒裙,青年妇女多束发于头顶。
饮食: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酸辣、好吃鱼虾等特产,爱喝酒,喜嚼槟榔。
行土葬、火葬和水葬,以土葬为主。
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傣历新年)、关门节、开门节等。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村寨。进寨家竹楼,要将鞋脱在门外,在屋内走路要轻。不得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越火塘,忌移动火塘三脚架,不许用脚踏火。
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禁止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等。
2、德昂族风俗习惯
服饰: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短上衣和宽大短裤,过去有文身习惯。女子多穿藏青色或黑色对襟短上衣和长裙;姑娘成年后,在腰部佩带五六圈甚至二三十圈宽窄不等,漆成红、黑、黄、绿诸色并刻有各种花纹图案的藤篾“腰箍”。
饮食:主食有大米、玉米,嗜饮浓茶,喜吃竹笋。
普遍行土葬,对患传染病或其他非正常死亡者则行火葬。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和一些祭祀活动等。
禁忌:忌拍摸男子的肩头和妇女的包头、衣物。不能手拉手赠物。客人不得从后门出入。不许用脚碰或跨越火塘。借宿时,即便客人是夫妻也不得同居一室。
被子头尾不能颠倒盖,不许坐在帽子、上衣和枕头上。不能直接喊有子女者的名字,须以其子女的名字称其为某某的父亲或母亲。除晚上谈情说爱时或节日外,禁止随意吹芦笙。禁止砍伐供奉的大青树。刀子不能放在锅、碗和谷米上面。
3、景颇族风俗习惯
服饰:男子多穿黑色对襟短衣,裤腿短而宽;妇女多穿衣领周围缀满银泡、银链的大襟短上衣和用红毛线编织的艳丽筒裙,戴毛线护腿。
饮食:以大米为主食,常饮自酿水酒,喜嚼用草烟、芦子、熟石灰等配成的“沙枝”。
有对歌结交的习俗。正常死亡行土葬,否则行火葬。
禁忌:忌讳骑马进寨。进门先拖鞋,进屋后不应久立,要按位置就座。妇女不得托下巴而坐,不能跷二郎腿。不许在长辈面前开玩笑,做怪动作,乱翻动包头。不许外人触摸身边佩挂的刀枪。
4、阿昌族风俗习惯
服饰:男子多穿蓝、白、黑色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已婚女子穿裙子和窄袖对襟上衣,未婚则穿长裤;每逢节日,妇女都要佩戴银饰。
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
青年男女恋爱、社交自由,若成婚需经父母同意,家中无子,可招婿上门,所生孩子随母姓。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者须火葬。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5、布依族风俗习惯
服饰:男子多穿对襟短褂、长裤,包头巾;妇女大多穿右衽大襟衣,下着长裤或百褶裙,戴各种银质首饰。
饮食:以大米、玉米为主,逢年过节喜吃糯米糍粑,腌酸菜比较有名。
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盛行“赶表”习俗。行土葬。除过春节、端阳节、中秋节以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
禁忌:忌讳外来夫妇在主人家中同宿。主人不得从客人面前经过,须从其背后绕行。有的地方还禁止搬动或用脚碰火塘上的三脚架。
阿昌族的主要基本简单生活习俗
生活风俗
一、节日
阿昌族各地节日众多。从阿昌族的民族节日里可看到受汉、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赶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
其中,“做摆”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各村寨及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
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与遮米麻的民族宗教节日“窝罗节”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小乘佛教“会街节”统一起来的节日,“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21日举行,节日标志为青龙、白象。
从1994年3月20日开始,每届节期,各地阿昌族欢庆节日,各村寨、各支系互派代表,共祝佳节。
节日内容丰富多彩,阿昌族不仅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宾朋展示他们的人才、歌舞、服饰,还举行各种联谊比赛活动,早已突破了宗教的局限,朝着传承民族文化,加强经济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方向发展。
二、礼节
阿昌族素以好客而闻名。
好客的特征又体现在“以酒待客”上。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方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
有贵宾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阿昌族无论是亲戚、邻居、朋友大家经常往来,谁家办红白喜事、建房盖屋,大家都主动前去帮忙。在阿昌族寨子里,在岁末农闲时,年轻人结婚办喜事的较多,发婚宴喜帖之风气较盛。
人们礼尚往来,守望相助,平时往来互赠的礼物是糖果、饼干、饮料等。在参加婚礼时,可送钱,也可送日常生活用品。
频繁的交往加强了大家的联系。
三、婚姻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也有三代同堂的家庭。
过去,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每至傍晚,青年小伙子到喜爱的姑娘家附近或竹丛里,用葫芦笙吹奏悦耳动听的曲调,逗引姑娘,有些地区则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在火堆旁,互相对唱情歌,往往通宵达旦,称为“串姑娘”。
但婚姻缔结却要由父母包办,由此造成了“领婚”(青年男女私定终身,遭女方父母反对,姑娘跟心上人私奔)、“抢婚”现象及青年男女在婚姻方面的苦恼。
现在阿昌族青年大多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串姑娘”、对歌在一些阿昌族村寨,也被到歌舞厅、娱乐场所交际而取代。阿昌族传统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实行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的通婚却较普遍,反映了阿昌族与兄弟民族之间很久以来的亲密关系。
近十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族际通婚和跨国婚姻有增多的趋势。过去,在阿昌族社会中存在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婚姻形态,以及姑男娶舅女、姨表互婚等风俗,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婚姻习俗已逐步被人们认识到弊端而不再提倡。
四、丧葬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在信仰佛教的地区,人死后,先请佛爷念经,然后择吉日出殡。也有接气、报丧、停灵祭奠等习俗。
出殡时,由佛爷用一条长约三、四丈的布系于棺木之上,手牵布幅走在前面,以示由老佛爷领路,让死者平安到达“天国”。棺木抬出门时,死者妻室儿女跪在两旁,棺木要从他们头上抬过,表示“搭桥”给死者过河。每个村寨均有公共墓地。
梁河阿昌族老人去世时,过去要用火枪对天鸣放,现在改为放鞭炮,向大家报丧。还要请“活袍”(经师)主持祭奠。葬礼中最悲切的场面是唱孝歌,催人泪下,以情感人。
非正常死亡者实行火葬。
扩展资料:
艺术
歌谣有习俗歌、情歌、苦歌、山歌等,押韵上口,感情真挚。
乐器有葫芦箫、洞箫、三弦、二胡、象脚鼓、锣、钹、唢呐等。
舞蹈以象脚鼓舞、耍狮子、玩春灯等最具民族特色。梁河阿昌族的传统体育有射箭、武术、打拳、舞棍及青龙大刀等。
工艺美术有刺绣、髹漆、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图案美观,制作精细。特别是雕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家具、建筑物、佛龛上棉,都可看见雕刻着各种动、植物,形象生动。
此外建筑和绘画也都有一定的民族特色。阿昌族的绘画艺术,大多与宗教有关。人们在佛龛及一些祭祀器物上彩绘了太阳、月亮、树、花等图案,绘在建筑物上的山水、花鸟、人物画也较有特色
4. 傣族姑娘摄影
壮不壮跟傣族姑娘没有存在什么关系,只跟个人身体的发育有关。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家。2000年,傣族在中国境内共有115.9万人。
5. 傣族摄影作品图片
1、昆明植物园
昆明植物园园区开放面积44公顷,分为东、西两个园区,已建成了山茶园、岩石园、竹园、观叶观果园等15个专类园(区),收集保育植物7000余种和品种。环境十分优美,适合拍照,去游玩的时候,在那里拍过写真。
2、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少数民族村寨主要有白族村,傣族村,彝族村,苗族村,傣寨,壮族村,藏族村,瑶寨,阿昌寨,摩梭之家等。
民族村内水陆交错,清新雅致,各村寨错落有致。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