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世纪摄影
1839年8月19日,摄影技术问世。发明之初,摄影是作为绘画的辅助工具被使用的,像维米尔等画家都曾利用它进行绘画创作。同时,摄影也给古典绘画带来了巨大冲击,任何画家也画不出照片那样的真实效果,Paul Delaroche甚至曾宣告过绘画已死。
摄影的艺术化尝试
Oscar Gustave Rejlander《Hard Times》
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初,“是否能将摄影称作艺术”成为了久久盘踞在摄影这一媒介之上的阴霾。1922年,先锋艺术杂志《Manuscripts》邀请了包括杜尚在内的多名艺术家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有趣的是,邀请的这三十几名艺术家里居然没一个摄影师。显然在当时,大家并没有把摄影师列入艺术的范畴。
2. 二十世纪相机
照相机成机的时间是1839年。
法国的达盖尔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照相机初具模型(暗箱)的时间是在15世纪,是艺术家用作绘画的辅助工具,到1550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暗箱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 。
照相机原理的起源而更早,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3. 二十世纪照片
唯一战胜国,山窝里的科技强国,1911新军阀,帝国再起之全面战争,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1908之钢铁雄心,超级中华帝国, 二十世纪新帝国,超级科技强国, 复兴之帝国时代,超级高科技霸主, 铁幕1925, 抗战之红色警戒,终极科技帝国。我一直在看的全部小说。
4. 20世纪摄影机
中国最早使用照相机的人,一是清皇朝皇亲国戚,二是京、津、沪、杭、宁波、广州等口岸城市的第一代照像馆人,有外国人办、有国人自己办的,也有“中外合资”办的。但在历史上研究针孔成像原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经”上曾有论述。北宋财相,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沈括就有详细论述。(1031年~1095年)58岁后过隐居生活,晚年在梦溪园创作“梦溪笔谈”。1985年沈括墓址在余杭安溪乡下溪弯村太平坞发现时,我们父子有幸参予了墓址发现的摄影工作,后在深圳特区报《青年晚报》上发表。
我们的古人前赴后继地在研究针孔成像原理,也就是照相机原理。当世界发明了照相机,就很快能掌握,使用照相机,1903年清朝皇宫里裕勋龄就给慈禧拍过照,当然也给皇帝、太后其他皇亲国戚拍过照,有些照片虽过了100多年,至今在收藏品市场还流传很广,当然是些翻拍的“老照片”,这些是清皇朝皇亲国戚们最早玩的相机,而老百姓当然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见了望远镜还叫千里眼,当然玩不上照相机了。但京、津、沪、宁、杭等口岸城市洋人一到达,并且开起了照像馆、写真馆——摄影术传入中国是法国公布达盖尔摄影术的第二年——1840年,鸦片战争起随着传教、经商、办医、军事侵略等多种途径摄影术传入中国了。1844年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在澳门与法国进行商谈时,作为礼仪、曾向英、美、意、葡四国官员赠送他的肖像照片。
摄影术传入中国,首先在香港、广东,继之是上海、宁波、杭州等东南沿海城市、香港的赖阿芳、广东的邹佰奇、上海的罗文佑、杭州“二我轩”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邹佰奇(1819~1869)自制照相机和工具曾撰写《格术补》《摄影之器记》、罗元佑19世纪50年代起在上海开照像馆,当年是上海最有名职业摄影师。赖阿芳19世纪50年代起在香港开照像馆,当年是香港第一流摄影师。重要的是1844年邹佰奇制成了中国第一架照相机并用于摄影。
在我们了解最早使用照相机的人和事之后,为我们搞古董相机收藏指了个方向。湿板相机、干板相机——中国早期使用的相机应该在香港、澳门、广州、上海、宁波、杭州、北京、天津一带,当时的量很少很少,如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最早的两件藏品就是从这 些地方得来的(见高氏藏馆百台珍品录)。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专业画舞台背景,当时风景画、绘画时流行一种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风景物透过镜头进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镜再反射到位于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铺上画布作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画布隐约有树影已留在画布上,就产生用什么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画布上,达盖尔获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这方面试验,而此时J·N尼埃普斯已年过六十,已觉得财力、精力、物力力不从心,才同意和L· 达盖尔合作。1829年12月4日签订了十年合作协议,双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双方同意以双方的名义公布研究成果,并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与L·达盖尔签订协议,当即拿出了他的详细制作方法,并做了示范,L·达盖尔却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所以,有人怀疑,在此前,L·达盖尔还没有试验出成果。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进行试验再也没有见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儿子I·尼普埃斯继承协议的合作关系,遗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么试验,所以只剩下L·达盖尔一人独自探索了。
1837年,L·达盖尔又经过了八年的探索,终于成功地拍摄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静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摄影史第一页揭开了面纱——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召开一个盛大的会议,会上宣布了这一重大发明——暗箱十 达盖尔摄影法(感光板)便拍摄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说世界上第一台相机及感光、冲洗、定影的方法是L·达盖尔发明的。
5. 十九世纪摄影
答案D
1864年成立的第一国际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而组成的国际 工人组织.因此A、B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榨取工人的绝对剩余价值变为榨取工人的相对剩余价值.与之相适应,工人阶级的斗争也从暴力斗争为主变为以合法斗争为主,因此c项不符合19世纪晚期工人运动的状况.19世纪晚期,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纷纷建立,这成为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
6. 二十世纪摄影作品
答:曼.雷早期为肖像摄影师,为诸多名人拍摄肖像,此后在抽象影像中不断实践,改进了物影照片,还和丽.米勒共同发明了中途曝光法。
中途曝光法就是萨巴蒂效应,也叫反转效应。可以在底片显影时中途曝光,也可以照片显影时中途曝光。中途曝光是一种暗房技术,它利用萨巴蒂效应在显影中途再曝一次光。结果,原来曝光过的暗部是黑色,原来未曝光的亮部也成为黑色,但是原来黑白交界处形成一条白线。
7.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的直接摄影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静态图片摄影,静态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而摄影机则可以动态摄影,例如电视、电影. 起源 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人民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成像用的暗箱设备.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感光性能的硝酸银等物质. 1826年,法国工匠尼埃普斯将一种沥青融化后涂在金属板上,经暗箱曝光后得到一张街景的照片.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 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该发明的专利权,并于同年8月19日正式公布,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摄影术的诞生日.当时,用这一方法拍摄一张照片需要20至30分钟的曝光. 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术”,使人像摄影缩短至只需几秒钟,从而成为现代摄影术的开端. 历史发展 早在十六世纪,艺术家们就利用照相暗盒(Cameraobscura)来记录光影.这种早期的照相设备并不能产生出照片,它只是利用了一个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墙上的孔,将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实际上,整个屋子就能构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Pinholecamera).而照相暗盒英文原文(cameraobscura)的字面意思就是“黑暗的屋子”. 历史上第一张摄影照片是在1826年由法国人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NicéphoreNièpce1765-1833)在沥青上拍摄完成的,但其没有最终完善这一技术便去世;他的合伙人法国画家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Daguerre1789-1851)在其成果基础上发明了银版摄影法,并于1839年8月由法国政府宣布获得摄影术专利.现在的宝丽来相机仍使用着与银版法类似的摄影方法. 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创始人,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HenryFoxTalbot,1800年-1877年)于1841年发表了卡罗式照相法,由此产生了可被多次复制的胶片,奠定了现代摄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流程. 1914年,德国“徕兹”显微镜工场设计师奥斯卡·巴尔纳克尝试制做使用电影胶片双倍规格的(24×36毫米;135型)相机(电影片规格为18×24毫米),并于1924年开始销售莱卡相机(Leica).135规格日后成为最为普及的胶片规格,它大大缩小相机体积,使得摄影主流转向纪实摄影,并迅速被大众接受. 数位相机技术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在特种领域进行研究,在上世纪末进入民用市场.1995年,柯达发布了消费型数码相机DC40,标志着数位相机民用市场的启动. 随着数位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进步,摄影更深入的融入社会生活,数位音乐播放器,移动电话等数位化产品开始配备摄影功能,拍摄的图片可以用彩信等方式无线传播,摄影开始多元化发展.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