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嵇康嵇绍
嵇绍的父亲嵇康,以对朝廷傲然蔑视的态度而留名;而嵇绍则作为一名忠臣被写入历史。
父子两代人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成了后人称颂的对象。南宋丞相文天祥在
土室被囚的痛苦生活中,也从嵇绍等古人身上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他看来,人的
浩然正气体现于历史,就是“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2. 嵇康是什么意思啊
释义: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
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
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出处:出自宋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篇》。 原文节选: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白话译文:当时的人评论夏侯太初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安国精神不振,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萧洒安详,气质豪爽清逸。”
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
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中书令裴楷评论安丰侯王戎说:“他目光灼灼射人,像岩下闪电。”
3. 嵇康 嵇绍
晋朝第五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睿袭封琅邪王,曾经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役;但是由于作战失利,司马睿便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在王导的建议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极力结交江东大族。永嘉七年(313年)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建兴五年(317年)称晋王,建元建武,太兴元年(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
永昌元年(323年),司马睿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本名
司马睿
别称
晋元帝
字号
字景文
所处时代
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关系
司马裒
儿子
司马昱
儿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睿于咸宁二年(276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间,始受封为南安亭侯。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从而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实权。之后,司马懿分别派诸子出任境内几个重要地区的都督。司马伷以宁朔将军之职坐镇邺城。邺城是曹操封魏时的都城,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素为屯兵屯粮的重镇。司马伷被委镇此地,反映了司马懿对他的重视。
司马睿
西晋开国后,司马伷又历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等职,初封东莞郡王,后改封琅邪王。平吴之役,司马伷率军出涂中,立有大功,遂进拜侍中、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督青州诸军事等职。司马睿父司马觐为司马伷长子,初拜冗从仆射,后袭爵琅邪王。平生碌碌,地位显赫。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觐去世,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例袭琅邪王爵。同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继立的司马衷鲁愚迟钝,无力驾驭政局。在动荡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处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避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方针,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旋涡。但在当时也获得名士嵇康之子、侍中嵇绍的高度评价。在洛阳,司马睿交结密切的朋友只有王导。王导,字茂弘,出身于北方头等士族的琅邪王氏,公认的名士领袖王衍是其族兄。王氏家园所在的琅邪国,是司马睿的封国。司马睿的琅邪国在西晋算是大国,并与司马越的东海国相邻。
留守下邳
永兴元年(304年)七月,“八王之乱”进入高潮。东海王司马越挟待晋惠帝司马衷亲征邺城。当时,坐镇邺城的将军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前不久,司马颖击杀了执政的长沙王司马乂,强迫惠帝封他为皇位继承人)。在取得了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等职务之后,司马颖将皇帝的乘舆服御尽数劫入老巢,并以邺城遥制洛阳。司马颖的横暴和专权,引起了另外一些实力派人物的不满。尚书令司马越乘机以惠帝的名义发布檄书,征召四方军队讨伐司马颖。时任左将军的司马睿奉命参加了讨邺战争,年二十九岁。两军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展开激战。结果司马越兵败,遁回封国东海。惠帝及随军大臣被司马颖劫掠入邺,司马睿也在其中。不久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因得罪司马颖而遭杀害。司马睿害怕祸事殃及自己,潜逃出邺。在出奔洛阳的途中,他行至黄河岸边曾被津吏捕获,险遭不幸。司马睿到达洛阳,马上将家眷接出赴往琅邪(今山东胶南县)去了。
晋元帝
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起兵下邳,准备西迎惠帝时,起用琅邪王司马睿为平东(后迁安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为他看管后方。司马睿受命后,请王衍从弟、参东海王越军事的王导为司马,委以重任。
移镇建业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睿偕王导渡江至建邺。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江东。永嘉南渡后,王导始终居机枢之地,王敦则总征讨于上游,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之任,布列显要者人数甚多。以王导、王敦为代表所构成的王氏家族势力在当时是非常牢固的,这使“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在江左维持了二十余年,直到庾氏家族兴起,抑制王氏并凌驾于王氏为止。
建兴四年(316年),刘曜长围长安,12月11日,晋愍帝无奈出降,西晋亡。
建兴五年(317年)4月6日,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尚未称帝),改元建武,东晋建立,史称东晋。他广辟掾属以为辅佐,有“百六掾”之称。农历六月,孤悬在北方的晋地方长官刘琨、段匹磾、刘翰等一百八十人上书劝进。
登基称帝
建武二年(318年)4月23日,晋愍帝死于汉国的讣告传到江东,司马睿才于4月26日即皇位(“上尊号”),改元太兴。东晋据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大权旁落
东晋
司马睿完全信任王导,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萧何”。王导也经常劝谏司马睿克己勤俭,优待南方,与人为善。司马睿和王导在草创期上演了一场君臣相敬相爱的佳话。琅琊王家也达到了权势的高峰,除了王导担任丞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游,兵强马壮;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员是王家人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另外,王家在南朝时期出了八位皇后。
大权旁落引起司马睿极大的不满,他引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试图压制王氏权势。
永昌元年(322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即建康)。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司马睿一败涂地,无奈之下,司马睿“脱戎衣,著朝服”对王敦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邪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司马睿近似哀求的话,并没有抚平王敦的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睿征讨王敦时,曾下令“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而王敦却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万户”,无疑又将司马睿嘲弄了一番。司马睿皇帝徒具虚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马绍有勇有谋,便想以不孝而废之,后因百官皆不从而作罢。四月,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此后,王敦更加猖狂,以至于司马睿和他的朝廷成了摆设。
忧愤去世
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比较忠顺,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打算让他参与朝政,钳制王导。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马睿更加忧伤,病势加重。
永昌元年闰十一月初十日(323年1月3日),晋元帝忧愤病逝。终年47岁,在位6年。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建平陵(江苏江宁)。遗诏由太子司马绍继位。
4. 嵇康是啥
偶觉得还是稽康比较有优势。
潘安嘛~有貌又有才,而稽康不仅有貌有才还精通乐律,他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神!!!
潘安为虎作伥。稽康不畏惧权势,谱写了《广陵散》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满。
下面是偶地判断来源: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
潘岳不仅长了张锦绣皮囊还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很小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
搞垮太子的阴谋。具体过程如下:潘岳写了一篇狂草,贾南风派手下的宫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纸上啥内容。照着笔画胡乱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宝别人当然也看不懂,何况当时皇帝还是个白痴。这难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笔迹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纸头上照原来风格添置笔画,成为反迹昭著的逆书。正是以笔为刀,杀人不流血!
嵇康,字叔夜,谯郡銍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四十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
嵇康人缘极好,王戎说与他交往二十年,未见其有不好的脸色。因此留下“意趣疏远,心性放达”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一面,他的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及对《广陵散》的喜爱便是他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的性格的表现,而蔑视司马昭,进而遭致杀身之祸更是这种刚正不阿的显例。
5. 嵇绍与嵇康
出自《世说新语》,原文如下: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藉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意思是:
竹林七贤,他们都有才华出众的儿子:阮籍子阮浑,器量开阔;嵇康子嵇绍,清静文雅;山涛子山简,疏朗朴实;阮咸子阮瞻,恬淡有大志;阮瞻弟阮孚,爽朗不羁;向秀子向纯、向悌,善良有名望;王戎子王万子,能成大器,可惜早夭;只有刘伶的儿子藉藉无名。所有的这些孩子,阮瞻最出色,嵇绍、山简也被世人推崇。
6. 嵇康嵇绍关系
译文:
嵇绍,字延祖,是曹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十岁时失去了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因为父亲(的缘故)被降罪,闲居在家。
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对武帝说:“《康诰》中说‘父子之间的罪过不应相互牵累。’嵇绍的贤能与垝缺相齐,应该加以表扬征召,请任命他为秘书郎一职。”皇帝对山涛说:“像你所说的,(他的才能)完全能够担任秘书丞,何止(仅仅)授予秘书郎呢。”于是下发诏书征用他,嵇绍离家去任秘书丞。
嵇绍后来进入洛阳,累次升迁为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也很器重他,常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
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外戚的身份受宠爱,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
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加谥号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
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齐王冏执掌政事以后,大兴土木,营建宫室,骄横奢侈,嵇绍上书劝谏道:“夏禹以居室简陋而获得美誉,唐虞以茅草屋顶而显示品德,应该省去起造宫屋的烦劳,沉思谦虚谨慎的道理。”齐王冏虽然口头上答应顺从他的建议,但最终还是没有采纳。
嵇绍曾经到齐王冏处咨询事情,正赶上齐王冏举办宴会,召董艾等人共商时政。董艾对齐王冏说:“侍中嵇绍善于弹琴,您可以让他演奏。”侍从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齐王冏说:“今天我们欢聚,您又何必吝惜呢?”嵇绍回答说:“您匡复国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让美名能够流传后世。我虽说身份寒微,但也忝列伯爵之列,身穿朝服,头戴冠冕,出入于朝堂之上,怎么能够手执乐器,去做那些伶人所做的事情呢!假若是脱下官服参加私人宴会,那我就不敢推辞。”齐王冏(听后)很惭愧。董艾等人也很不自在地退身而去。
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逢军队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銮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
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查看更多关于【技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