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好友 摄影技巧首页 频道列表

    咏摄影师七律(咏摄影技术七律)

    创意和灵感  2023-03-252750

    1. 咏摄影技术七律

    七律·咏美篇新家园

    诗/蓝天白云

    汤祺先生创伟业,开辟美篇新家园。

    作词赋诗著华章,绘画拍照谱新篇。

    不断整改为完善,继续提高促发展。

    众手浇灌花满园,网络传递齐称赞。

    (中华新韵:八寒)

    七律·美篇老师实辛劳

    诗/蓝天白云

    美篇老师实辛劳,为民服务真是好。

    日夜值班工作忙,时时刻刻把心操。

    细致品阅严核审,热心育精把花浇。

    众人齐夸网络好,以文会友创新高。

    (中华新韵:六豪)

    七律·美篇是个好平台

    诗/蓝天白云

    美篇是个好平台,四方朋友网上来。

    互相学习长知识,取长补短见人才。

    挥毫留美评言多,鼓励交流心花开。

    以文会友情意长,滿园春色精花栽。

    (中华新韵:四开)

    七律·美篇平台换新貌

    诗/蓝天白云

    美篇网络换面貌,形式多样色彩莹。

    精彩话题天天新,绚丽摄影日日精。

    说说视频简便行,散文诗歌情意盈。

    内容丰富众喜爱,百花齐放正茂盛。

    (中华新韵:十一庚)

    七绝·喜庆美篇五周年

    诗/蓝天白云

    敲锣打鼓鸣鞭炮,喜庆美篇五周年。

    昔日艰难创大业,今朝平台百花妍。

    (中华新韵:八寒)

    七律·原创家园人气旺

    诗/蓝天白云

    原创家园歌声扬,心儿老师业绩创。

    点评互动真热闹,百花争鸣呈芬芳。

    圈内精华佳作多,咖啡小屋话题香。

    众手浇开满园花,笑语欢歌精神慷。

    (中华新韵:十唐)

    七绝·咏文笔汇圈子

    诗/蓝天白云

    万人齐聚文笔汇,圈主任飞心相牵。

    美文佳作勤推荐,热心关怀友情添。

    精致管理前景好,不断创新谱华篇。

    上下团结增友谊,众人浇花春满园。

    (中华新韵:十灰)

    七绝·美篇作伴心相牵

    诗/蓝天白云

    年老退休不孤单,美篇作伴心相牵。

    日夜留恋不分离,以文交友紧相连。

    挥毫泼墨两年余,作词赋诗几百篇。

    夕阳路上再登高,快乐晚年天地宽。

    (中华新韵:八寒)

    欢迎到访阅读,感

    2. 七律摄影爱好者

    晨阳鸟语林间亮,入伏荷花四溢香。

    水里莲蓬还未老,田园瓜果坠枝芳。

    山连岭秀如龙降,水接湖光画意长。

    驻足深情思拍照,留连倒影恋霞光。

    3. 七律·摄影人

    七律·晨练之腾冲来凤寺外随笔之一

    古树红墙刹寂岑,新竹绿叶院庭深。

    斑驳日影微风摆,密冗荫阴暮气沉。

    几许樱花空落地,无穷惠草枉绝尘。

    修行未必出家闃,大善存心就是神。

    五律·晨练之腾冲来凤寺外随笔之二

    儿时识见少,遍寺闹哈哈。

    乐赏猴嬉戏,悲观衲颂乏。

    门庭今日至,院落旧时葩。

    净静佛家地,轻狂只雀鸦。

    五律·晨练之腾冲来凤寺外随笔之三

    蔽日连荫凔,微风拂面爽。

    石苔绿径幽,树叶青枝荡。

    笋立凤竹丛,蕉攒杂木莽。

    无言兽寂然,默看人来往。

    五律·晨练之晨练观雀有感

    众鸟树枝头,啄食花瓣蕊。

    啁啾笑语琅,婉转歌声脆。

    引类又呼朋,招亲勤唱对。

    南山普渡船,四季繁英馈。

    五律·晨练之晨练观翠鸟有感

    红樱醉面妍,绿鸟毛衣艳。

    引颈美人瞧,斜身淑女辨。

    徘徊树下嘻,品味枝头绚。

    恨我不能飞,花间相互勉。

    七律·晨练之晨练偶遇

    繁花树下一人立,摄影悄然录鸟踪。

    驻足相询谈鹊雀,掬屏细看辨莺鸫。

    黑白绿靛鲜毛羽,赤紫红黄靓彩虹。

    感叹腾冲极乐地,无边美景妙难穷。

    七律·晨练之大雪观花有感

    大雪时节花烂漫,深红浅绿枝头灿。

    鸣禽婉转戏其间,隐豸吟哦嘻蕊畔。

    喜有清香御冷风,怜无混气侵游伴。

    秋冬至莅奈吾何,任性学它心魄绽。

    (注释:大雪指大雪节令。)

    七律·晨练之冬日赏茶

    白花密密绿丛中,绽放清香橙蕊外。

    众目争观杏树黄,吾独品赏青茶薆。

    芬芳瓣吐荡污浊,馥郁芽涤除倦怠。

    四季蓬勃茂盛生,云遮雾挡从容蔼

    4. 摄影七绝诗句

    主要区别在字数上。七律是八句,五十六字。七绝是四句,二十八字。七律和七绝,作法上应该分开说,七律要工整,主沉稳,宜宏大,我不主张七律写得过于轻巧靓丽,这种风格与它的体质不合,又如李长吉那样的奇幻风格,就不适合写七律,李义山的言情七律固然缠绵绮丽,但仍然气质精练气象阔大。

    七绝则大大适合轻巧靓丽,我们读小杜的七绝,简直是一群时尚美女,娇俏明艳,令人赞叹,老杜的七律,就是不苟言笑的君子了,试想一位男子汉抛个媚眼给看官,恐怕谁都不适应。

    然而世事无绝对,人间也有梅艳芳张国荣这样的例外,何况于诗。

    七绝多工笔,七律多写意,这个写意的意思,是说它适用于较广的视角,拿摄影来比喻,七绝如微距,七律如广角,五言如长焦,古体较近于标头。杜甫的《又呈吴郎》,写一件极小的事,仍要从中折射出时代和悲天悯人的大情怀。

    但不可空洞,尤其是写时事或感怀的,最忌一味豪言壮语,我一直认为词中刘改之与辛幼安的差距很可借鉴,这不仅仅是文采学问上的差距,各人经历不同,有些东西是不能勉强的。

    写感情则忌粘腻痴重,这个很难,往往有真情的就泥于事,无真情的就拿些密丽句子凑数,前一种多少给人词不达意的感觉,后一种更常见些,说它不好,它倒也工工整整,说好呢,它又不过是东拉西扯,并没有真正的情感在里面。

    从技术的角度上说,七绝的重点在后两句,部分四句份量平均,很少有重点在前两句的。

    前两句铺垫得体,轻重均衡,就算是无过有功,要让人记住,关键在后两句出彩,是自前面的基础上推进,或者是大转,都无不可。

    也可以前三句铺垫,到末句终章明意,重头戏都是在后面,但并非说前两句就可以顺手随意。

    如杜牧的《屏风》:“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第一句铺出背景,次句在大色调下点出重点,隐伏后面的转折,倘若这句单纯承上句续写屏上美色,后面的转折就少了大半力量。

    第三句转移视线到主人公身上,末句结明主旨,句句承转,结构极其严紧,不可移易。

    这结构是好的,可以打一百分,诗总体多少分,那是另说。

    我不主张太强调结构,诗的神韵更重要。写七律,学养的底子很重要,不比七绝,重灵气,可以略微取巧些。读的书少,词汇语句缺少变化,诗就容易轻,压不住阵脚。七律的具体写法,字、句、联、章,历代都有不少说法,网上也有专章论述,各有道理,信哪种不妨照哪种做去,大半殊途同归,只要写得出好诗来,路径无关紧要的。

    真正的好诗,有力量扭转欣赏习惯,而不是迁就普遍的欣赏习惯。

    宏观上的问题较易掌握,但不可忽视一点,就是无论什么体裁,诗必需要有细节。

    李商隐的“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珠箔飘灯独自归”,何等细腻,亲切如见,后来人往往易得“残宵犹得梦依稀”这样的皮毛,结果成了一副绷着皮的骨架,没有血肉,哪有生命。没有细节,你就无法打动和取信于读者。细节要写得高明,眼光须独到,手法宜本真,动不动就纤指玉箸,鸣琴舞鹤,不见其美,但见其俗。细节从何而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前几天教儿子背这首诗,忽然想到古人诗不可及处,正在此类地方,现代人已无法想象,因为我们同自然界没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即使写了,也只是模拟所得,不自然,便不佳。诗始终是从生活中来,即使是想象,也是从生活中来,但我们又不见得欣赏喜欢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造就了一批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作品,批评这种作品是容易的,但以什么来取代它们,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常常有人说不知道该写什么,没有从真实生活中发掘出内容,又不甘心于单纯模拟古人,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并非无望解决,然而不一定需要或能够从理论上提出什么完整的解决方案,古人拟古崇古,不碍其继续被后人崇之拟之,文化的源流一脉相承,不能将其割裂,说我们的环境与前人有多大多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的诗就要与前人有多大多大的不同,这种说法放在具体的某位创作者身上可以的,但如果要放之四海,要求所有或大部分创作旧体诗词的人都得写出有时代气息(这种时代气息的要求,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和实践方式,这和主旨有点远,不多说了)的作品,那又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在具体实践上,我很少在一首诗上花太多时间,从有想法到完篇通常很快,我不善于苦吟,捕捉第一感觉对我来说更为重要,所以也很少修改,对某篇不满意,我宁愿另起炉灶重写而不习惯修补,这样未必比苦吟细修好,不过是适合我这个忘性大的懒人。相比研究诗的终极追求,寻找最适合自己而且自己也最喜欢的写作方式与表达手段或许是更为可行的途径——对大部分作者和作品来说。读与写两方面,我都主张先大局而后字句,你把一字一句的理论都研究得极透彻了,而没有对诗整体的感知力,那么这种理论对于写诗究竟有多大用处,颇可怀疑。就算字句联章的写法都无懈可击,仍不足以证明是一首好诗。诗的好坏不是论证出来的,我们写诗的时候,不能把自己放在那些诗词鉴赏辞典的编写者位置上。归根到底,写什么,怎样写,都不是核心问题,最终说话的惟有作品本身

    5. 七律赞摄影家

    陈 业

    汉代上虞(今属浙江)人,曾任会稽太守。北魏时的郦道元《水经注》载:“会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指黟山)”,是具有文字记载的游黄山第一人。

    李 白

    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和《太平广记》、仙源《城南胡氏家谱》与李白本人有关诗作等资料显示,权且认为李白来黄山有三次。前两次畅游山水并求仙访道,后一次却专为了寻访故友。

    岛 云

    唐代诗僧。曾从天都东侧攀登天都绝顶,于绝壁上留《登天都峰》一诗,是登天都第一人,唐代题咏黄山最多的人。

    薛 邕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歙州刺史。在汤泉设浴池,供人沐浴疗疾,温泉自此使用。

    李敬方

    唐宣宗大中四至六年(850-852)歙州刺史。多次入浴温泉,风疾痊愈,于泉边建白龙堂,有《汤池》诗、《汤泉铭》。

    包西来

    印度高僧,结麻为衣,人称麻衣和尚。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麻衣和尚在翠微峰下创建翠微寺,居山洞,此洞后即名“麻衣洞”。翠微寺刚建成,唐僖宗就下令全国毁寺,僧侣还俗,麻衣和尚作诗“敕命如雷下翠微,佛前垂泪脱麻衣。山中有寺不容住,四海无家何处归。”送给唐僖宗,有幸保全了翠微寺。

    赵匡胤

    宋代开国皇帝。康熙记,赵匡胤在宋建隆元年(960)“陈桥兵变”前,密访翠微寺,向麻衣和尚卜问吉凶前程。

    陈 炳

    北宋时包拯老师。曾游翠微寺,留诗一首。

    释行明

    宋景佑年间(1034-1037)祥符寺住持。曾收藏无名氏旧稿刊印,成为黄山现存第一部志书。

    范成大

    (1126-1193)南宋诗人,今苏州人。游黄山留有、《天都峰》、《温泉》等诗。

    焦炳炎

    南宋太平焦村人。幼年在黄山西麓城山书院读书,淳佑元年(1241)赐进士及第,太常少卿,有《黄山赋》传世。

    张尹甫

    (1245-1300)南宋甘肃天水人。先隐居黄山松山寺,后自建松谷草堂,是松谷庵开山始祖。

    程元凤

    南宋时歙人,官至右丞相。相传曾在掷钵禅院读书,晚年退隐于此,“丞相源”因此得名。

    吴龙翰

    南宋时歙人。咸淳年间(1265-1274)乡贡,咸淳四年十月偕友夜宿莲花峰顶。有《黄山游记》不足300字,是黄山游记中现存最早篇。

    崔 涯

    明代太平甘棠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监察御史。多次登山,醉翁峰下岩壁有题名刻“崔涯”二字。有《笔山文集》存世。

    周 怡

    (1505—1569)明代太平仙源人。官至吏部给事中,数登黄山,有《纳溪文集》存世。

    刘元凯

    明代四川阆中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太平县知县,素有政声,有“刘青天”之誉。曾数登黄山。

    方玄静

    (1516-1611)明代岩寺人。赠工部尚书,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主盟黄山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天都社”,社设祥符寺附近。

    普 门

    (1546-1625)明万历30年来黄山,创建法海禅院(即慈光寺)和文殊院、大悲院,修登山大道,有大功于黄山。

    潘之恒

    (1556-1621) 明代岩寺人。地理学家,居黄山四十余年,著《黄海》一书,是明代唯一的黄山志书。

    汪道昆

    明代歙人。军事家,戏曲家,嘉靖二十年(1547)进士,官兵部右侍郎,后辞官归隐黄山。

    王世贞

    (1526-1590)明代江苏太仓人,文学家,官刑部尚书。明嘉靖年间(1522-1566)曾带领三吴两浙100余文人游黄山。

    许 国

    (1527-1596)歙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青年时曾读书祥符寺,退休后复游黄山。

    黄习远

    明代吴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游黄山,为始信峰和接引松命名。

    徐霞客

    (1586—1641)名宏祖,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一生两次游黄山。第一次,万历四十四年(1616)严冬,游祥符寺、慈光寺、石笋矼、狮子林、光明顶、松谷庵等地。第二次,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经天门坎至文殊院,旋由“童子拜观音”处,“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至天都顶。夜止文殊院,翌日登莲顶,过光明顶,至炼丹台,经平天矼,游后海,夜宿狮子林。第三日,下丞相源,经苦竹溪,“转循太平县路,向东北行”。

    江天一

    明末抗清烈士,歙县寒江人,号寒江子。曾隐居黄山,独坐始信峰,1957年李一泯重书“寒江子独坐”五字镌刻于此。

    钱谦益

    (1582—1664)明末清初文学家,江苏常熟人。明崇祯十四年(1641)春游黄山,作《黄山游记》。

    董 白

    董小宛,清代秦淮名妓。天资巧慧,被称为“针神曲圣”,曾游黄山。

    渐 江

    僧人,画家,明末清初人。深爱黄山,得松、石、云、岩、壑精髓,新安画派鼻祖,有《黄山真景册》传世。

    梅 清

    号瞿山,清代画家,宣城人。游遍天都、莲花、光明顶、狮子林、松谷、白龙潭等处,后人编有《梅瞿山黄山胜迹图册》、《梅瞿山黄山图册》、《梅清黄山图册》等,为黄山画派奠基人之一。

    石 涛

    俗姓朱,清代画家。康熙六年(1667)游山,后屡来游,谓“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黄山画派奠基人之一,《黄山八胜图》是其传世精品。

    弘 眉

    号紫石山主。于康熙三年至五年(1664—1666)撰成《黄山志》十卷。

    闵麟嗣

    (1628—1704)清代岩寺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编撰《黄山志定本》七卷,另首一卷。

    陈九陛

    康熙时太平县令。深爱黄山,多次游览,于狮子林客堂壁书“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

    陈 恭

    清代福建人。太平县令,深爱黄山,有诗多首存世。

    汪士宏

    清代潜口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与人合撰《黄山志继集》八卷。

    黄身先

    清代歙人。于康熙三十年(1691)编辑不分卷的《黄山志略》。

    程弘志

    清代歙人。从顺治八年(1651)至康熙十三年(1674),辑《黄山志》五十卷。

    沈德潜

    (1673—1769)清代诗人,江苏吴县人。礼部侍郎,曾游黄山。

    洪亮吉

    (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江苏武进人。曾三游黄山,有《黄山白岳集》。

    龚自珍

    (1792—1841)清代思想家、诗人,杭州人。诗《黄山铭》收入《龚自珍全集》。

    魏 源

    (1794—1857)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湖南邵阳人。曾游黄山。

    崔国英

    (1831—?)清代甘棠人。幼年家贫,族人资助于狮子林读书,有“饿死不如读死”之志。同治十年(1871)进士。曾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作出使日记16卷。后辞官经商,重游黄山,作七律二首刻于始信峰,捐资建“狮林精舍”。

    第二节 现、当代名人

    陈少峰

    1882—1950) 焦村镇陈村人。熟谙黄山峰、岭、路、径、松、石、云、溪等黄山详情大观。民国16年(1927)对黄山再作实地考察,编成《黄山指南》2卷,为第一部黄山导游书,首次定“迎客松”名。

    黄炎培

    (1878—1965)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清末举人。民国3年(1914)游览黄山。

    张大千

    (1899—1983)四川内江人,当代著名画家。民国16年(1927)、民国20年(1931)、民国25年(1936)三游黄山。第二次游山,在文殊院书“云海奇观”勒碑。民国34年(1945)元宵节为“追忆昔游”,作《黄山纪游》十二幅山水图。

    黄宾虹

    (1865—1955)歙县人,山水画家。一生游山九次,有《黄山松涛十二图》等美术作品,《黄山画家源流考》等著作。

    汪采白

    (1887—1940)山水画家,歙县人。南京中央大学国画系主任。多次游黄山,作黄山图1000余幅,选粹36幅出版,名《黄山卧游集》。

    恽代英

    (1895—1931)无产阶级革命家,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武昌。民国19年(1920)寒假,带9名学生徒步游山三天。

    许世英

    (1871—1964)东至县人。民国10年至12年(1921—1923)任北洋政策安徽省长,后任国民党中央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民国20年前后,倡议建设黄山风景区,筹建黄山建设委员会。民国23年(1934)1月9日,于赈济委员会会议厅召开黄山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被推为委员会主任,发表演讲,并在民国24年(1935)一月一日《徽声报》发表《黄山建设之意义》一文。著有《黄山揽胜集》。

    姚文采

    (1890—1958)歙县人。民国23年(1934)被选为黄山建设委员会委员,后任黄山管理局筹备处副主任。民国33年后,任黄山管理局副局长,局长至民国38年(1949)。

    方志敏

    (1900—1935)江西弋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根据地和红军第十军创始人。民国23年(1934)12月12日,在汤口与寻淮舟红七军会师,成立军政委员会,任书记,组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部分红军到达焦村迂回谭家桥,遭皖浙保安团袭击,方志敏组织部队英勇反击。

    张学良

    著名爱国将领,原东北军总司令。民国25年(1936)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翌年初冬,被国民党一个宪兵连,从奉化雪窦山押至黄山,软禁于正道居(今听涛居),第四天又仓促押去江西萍乡。

    李四光

    (1889—1971)湖北黄岗人,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创始人。民国25年(1936)来黄山考察,于慈光寺处发现U形山谷,于谷东壁下部(即立马峰下)发现平行排列的冰磨条痕。经过搜集资料、考察结果,用英文写成《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一文,附八张图片,发表于当年9月《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授的德国知名冰川学家费斯曼读文章后,两次赴黄山考察,称“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此发现,证明中国东部发生过冰川。

    周恩来

    (1898—1976)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民国28年(1939)2月23日,到泾县茂林云岭新四军军部,代表中共中央传达中共六届全会方针。3月初,由叶挺陪同,从泾县到太平仙源沿青屯公路上黄山,住“居士林”(今大礼堂址),曾在小补桥留影。

    胡乔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60年10月30日到黄山,游温泉、玉屏楼景区,11月1日下山去杭州。

    吴印咸

    江苏沐阳人。摄影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即从事摄影工作。建国后,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等职。是第一部黄山彩色风光片《黄山》的艺术顾问。

    王君华

    江苏常熟人。1956年由上海到黄山参加工作,1957年6月编辑出版《黄山导游》。1962年9月在北京举办个人“黄山影展”,是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

    卢施福

    (1989—1983)广东珠海人。1962年在合肥举办个人黄山摄影作品展。1980年出版《卢施福黄山摄影选》,是知名的“黄山派”摄影家。

    黄 翔

    笔名少愚,湖北长阳人,摄影家。1955年4月起,多次到黄山拍照。其作品《黄山雨后》,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展,获1960年罗马尼亚国际沙龙影展银质奖章。

    潘天寿

    (1898—1971)浙江宁海县人,现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60年上黄山写生,笔下黄山松苍劲曲虬,盘根错节,形态生动。

    陈 毅

    (1901—1972)四川守至人。1963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当年10月16日至21日与3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部分外交官员及他们的夫人一行69人,在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副省长张凯帆陪同下游览黄山,为黄山大门写下“黄山”二字。

    溥 仪

    (1906—1967)清朝末代宣统皇帝,满族人,姓爱新觉罗。抗战时任伪满州国皇帝。抗战胜利后被捕,1959年12月4日特赦释放。1964年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4年4月2日与17位特赦人员从杭州上黄山。3日,分两路游览,一路由温泉到文殊院,经北海于4日回温泉,另一路只在温泉。5日晚,安徽政协常委会副主席戴戟在黄山宾馆设宴招待全体特赦人员。6日离山。同行者有杜聿明、宋希濂、沈醉、罗历戎、李以匡力、杜建时、郑庭籍、周振强、董益三、杨伯涛、溥杰、范汉杰、王子衡、康泽、许长林、廖耀湘、贾毓芝及领队陈此生、连以农。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省乐山县人,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64年5月20日偕夫人于立群,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连贯和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潘效安陪同下游黄山,下榻“翠明轩”。21日登玉屏楼,22日到北海,次日晨与北海宾馆工作人员合影,取黑虎松旁山径下山。24日游温泉区,题“桃源亭”“黄山气象站”匾,改“七里亭”为“入胜亭”,25日离山。回京后作长诗《黄山之歌》,发表于《人民日报》。

    胡志明

    (1890—1969)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1965年5月21日—6月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中共中央联络部部长伍修权、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陪同下,到黄山休养,年高未登山,游温泉区、慈光寺,眺望天都峰,参观了黄山林校、山岔大队和石门水电站。

    董必武

    (1885—1975)湖北黄安(今名红安)人。1965年5月21日至6月9日陪同胡志明到黄山休养,题“慈光阁”、“听涛居”匾额,作《坐观瀑楼中对雨》、《由汤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等诗。

    老 舍

    (1898—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又号舍予,笔名老舍,现代作家、戏剧家、文学评论家,荣称“人民的艺术家”。1965年7月—8月间,与夫人胡洁青到黄山游览、创作,作《黄山小诗》数首。

    陆定一

    1966年4月11日游黄山,住新温泉楼,14日离山。

    刘海粟

    江苏人,当代著名画家,立下十上黄山大愿。1918年第一次上黄山后,说:“我见过欧洲好多名山,没有比黄山更美丽的了。”1980年七上黄山,写多幅泼墨佳作。1981年8月、1982年8月,连续八上、九上黄山,1988年93岁时十上黄山,下榻散花精舍长达两个多月,几乎每日外出写生。又创出46副艺术精品。他对黄山情有独钟,总说黄山最美,世界上名山都比不上。他有一枚印章,上刻:“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

    黄永玉

    湖南凤凰土家族人,国画家、版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1972年到黄山写生,融中国画、西洋画艺术于一体,使黄山山水更显富丽堂皇、丰富多彩。

    关山月

    广东阳江人,当代国画家。1977年登黄山,概叹入画黄山太晚,称黄山是中国山水范本。

    李可染

    江苏徐州人,当代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早年曾到黄山写生,1978年重游黄山,历时月余,绘制30多幅黄山作品。

    哈里.休斯

    美国马里兰州州长。1980年6月12日偕夫人访问合肥后游黄山,15日离开。

    赵无极

    法籍华人,当代著名画家。1983年9月应中共中央、文化部邀请,回国观光,游览黄山,说将以他的名气和画笔描绘、赞美黄山。

    马克.里布

    法国人,当代摄影家,是赵无极好友。赵无极1983年9月登黄山回国后劝他不可不上黄山,马克即于当年11月登上黄山,不顾年高与严寒,拍下许多黄山风光照片,于1984年7月在法国《现实》杂志,用了十几页篇幅,以《不见黄山不瞑目》为题,报道黄山风光和旅游状况。

    查看更多关于【创意和灵感】的文章

    展开全文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新手准备入手即将发布的5D4合适吗,略有基础,高考要考摄影专业。
    一、新手准备入手即将发布的5D4合适吗,略有基础,高考要考摄影专业。5d4其实没多大的升级,又是挤牙膏,据说价格接近2万。相比5d3,连拍升级到9张,2800万像素,带wifi,高感稍好点,其它没改

    0评论2024-01-02191

    请问一下有朋友知道富士AX205相机开机一直叽叽响的原因
    一、请问一下有朋友知道富士AX205相机开机一直叽叽响的原因把自动对焦关闭就行了,那是相机自动对焦时的马达声,正常现象二、尼康S230相机怪声那是在自动对焦状态下的声音,你可能开了微距功能

    0评论2024-01-0175

    nikon105VR为什么调不出2.8的光圈
    一、nikon105VR为什么调不出2.8的光圈这个镜头在微距模式下无法达到最大光圈,虽然这些微距镜头的最大光圈都是f/2.8,但进入微距段后,由于镜筒伸长,实际进光量会减少,这是微距镜头的特性,正

    0评论2024-01-01109

    我用的尼康D300s,为什么用50定焦拍照老是虚,求高手指点
    一、我用的尼康D300s,为什么用50定焦拍照老是虚,求高手指点 大光圈定焦标头在大光圈下景深很浅。背景虚化效果特别容易。二、我的尼康D40在使用50mm定焦镜头时定焦老是定在左边是怎么回事?D4

    0评论2024-01-01134

    尼康D300单反怎样?~
    。尼康D300的确称得上是尼康DX规格中的旗舰级产品,同时也可以在市售一切APS-C规格的数码单反相机中称雄。这不仅得益于尼康几年磨一剑的打造,更由于尼康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CMOS传感器以及先

    0评论2024-01-01158

    佳能18-55对焦比50 1.8慢很多么?用过的dx进来~~~~~
    佳能18-55对焦比50 1.8慢很多么?用过的dx进来~~~~~1.18-55对焦是有那样的声音的,而且18-55光圈比50/1.8小很多,所以对焦速度在光线不太好的地方也差很多。 不过亮的地方两者差不多的。这点不好

    0评论2023-12-3112

    尼康700D和佳能5D2nbsp;51和17点对焦nbsp;有什么用处
    尼康700D和佳能5D2nbsp;51和17点对焦nbsp;有什么用处这是可以让你选择的对焦点,51点就是说有51个对焦点可供选择。17点也一样,相对于对焦点的选择我喜欢也习惯用尼康的。因为很直观和方便。尼

    0评论2023-12-31114

    镜头中,24-105和28-300有什么区别?腾龙镜头好不好?
    数值表示数码相机的镜头变焦等效于35mm镜头的焦距: 目前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面积都小于普通的135胶卷(即35mm胶卷相机)的面积,所以其镜头焦距很短,说到其镜头焦距时常不会涉及到其实际的物理

    0评论2023-12-30173

    佳能70D和80D的区别是什么?
    佳能80D图像传感器升级到2420万像素(70D为2082万);影像处理器升级到6代(70D为5代+);对焦点升级到45点全十字对焦(70D19点全十字对焦);弱光对焦能力-3EV(70D为-2EV);视频录制为1080

    0评论2023-12-2953

    6D选择点测光模式时,测光点是跟随对焦点变化的吗?也就是说6d可以对
    一、6D选择点测光模式时,测光点是跟随对焦点变化的吗?也就是说6d可以对估计你是选择了多点对焦模式但是测光模式工作在点测光模式下,而无敌兔好像是不支持自动测光点与对焦点联动的。所以使用

    2评论2023-12-2976

    昨晚去拍星空,怎么都对焦不了
    一、昨晚去拍星空,怎么都对焦不了拍星空需要手动对焦,因为相机识别不了二、拍星空无法对焦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

    1评论2023-12-28146

    AF微调怎么回事
    AF微调怎么回事AF微调是有些型号单反相机带的一种功能,带AF微调功能的机器都能修正镜头的参数差异带来的影响, 以解决跑焦问题。不过一般原厂的镜头不需要进行微调。宾得KR的AF微调功能不可以

    0评论2023-12-2861

    俩眼球不能聚焦在同一点上,需要怎么治疗
    俩眼球不能聚焦在同一点上,需要怎么治疗中药治疗 ,这样的情况是双眼复视,中医上也叫视一为二,可以点八宝眼药,内服汤药治疗,戴隐形眼镜之后单用一只眼睛都能看清可是两只眼睛一起看时就觉

    0评论2023-12-28172

    索尼相机的对焦马达在机身上还是镜头上?
    索尼相机的对焦马达在机身上还是镜头上?SONY的对焦马达都在机身上,所有SONY单反都有,跟型号无关。但是对焦马达的质量就不太一样了,A200A300A350用的是同一质量的马达,速度基本一样。A700和

    1评论2023-12-2814

    安卓手机的相机是照相时前摄像头,怎么调到后置摄像头?
    一、安卓手机的相机是照相时前摄像头,怎么调到后置摄像头?那不是有一个旋转的标记么,点击就好了,下面是网友提供:先打开手机,然后在手机的设置里面去找相机的设置,然后在拍照的功能下也可

    1评论2023-12-27134

    iPhone7plus自拍是反的怎么调回来
    一、iPhone7plus自拍是反的怎么调回来用-辅助功能-assistive touch,开启小白点后,点小白点,设备-锁定屏幕。二、请问苹果7自拍是反的怎么设置啊!?用正面的摄像头自拍就会是反成像的,但是这

    0评论2023-12-26140

    大六微距还是杯具?
    大六微距还是杯具?微距的话要距离被摄物体大约10~60厘米左右。。等对焦完成后如果想照大一点就调焦。。微距还是很强大的。。。注意距离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呵呵单反是60D好还是d90好D90是个

    0评论2023-12-26147

    怎么使用高位显微镜
    一、怎么使用高位显微镜一、正确安装的问题 使用显微镜前,首先要把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安装上去。目镜的安装较为简单,主要的问题在于物镜的安装,由于物镜镜头较贵重,万一学生安装时螺纹没合

    1评论2023-12-2670

    奥林巴斯E-PM1支持手动对焦吗
    一、奥林巴斯E-PM1支持手动对焦吗奥林巴斯E-PM1支持手动对焦,自动跟踪对焦,单次对焦,连续对焦,单点+手动对焦,同时支持预先自动对焦,对焦追踪,对焦点放大。二、奥林巴斯ESP方式是什么?ES

    1评论2023-12-26152

    蔡司 21 2.8 zm和 25 2.8 zm哪个更值得入
    一、蔡司 21 2.8 zm和 25 2.8 zm哪个更值得入当然是看你自己现有镜头的配合情况了,但从焦段上来说,18是大多数镜头的下限,因此,入手21焦段相对用途更广。当然,如果有经济条件,16mm广角是个

    1评论2023-12-25124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