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用光的原理
微距是用另一个视角在观察世界,对于人眼来说,近于10cm的物体就已经看不清了,这意味着人眼直接看是无法察觉更多的细节纹理。 但借助于放大镜,就可以观察到更细致的形态。这其实也是微距镜头的基本原理。
微距特别擅长表现花鸟鱼虫等细小的东西,对细节可以充分展示,而且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在选题、构图、用光方面的创意。不像拍摄风光、人物、民俗文化等题材,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微距上手比较快,虽然多为小品,但其中也往往包含很多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能称得上是精品。
2. 摄影用光的基本规律
1. 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
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2. 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3. 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
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当云层遮挡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减少,如果有雾,阴影则会消失。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3. 摄影用光的原理和方法
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无光不成影”,“无光不拍摄”,“摄影就是用光和影作画”,等等说法,无非是在强调和说明光影在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的“光”是因,“影”是果,没有光线就谈不上影像;没有好的光线就不能拍成好的画面;没有光影运用功夫就很难拍摄出优秀的作品,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4. 摄影用光的实验原理
原理:平面镜反射现象中,入射光方向不变平面镜转过θ角度,反射光线将转过2θ角度。
优点:只要在反射光线照射到的地方放一把刻度尺就能很明显地观察到微小变化。
光杠杆的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
方法:提高光杆测量微长电容变化的灵敏度,增大反射镜与仪器之间的距离,缩短光杆脚之间的距离。
5. 摄影用光的目的是什么
1、.曝光作用
2、光的造型作用
3、光的艺术表现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绪
2.烘托环境气氛:相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气氛。这种特定的气氛可影响人的心理情绪。
3.表现时空
4.帮助构图:光线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掩盖次体,充分而合理地运用光线所产生的投影,可以丰富画面构图,均衡画面。
5、创造节奏
电视用光是动态用光。光的运动能制造节奏。
6. 摄影用光的原理是什么
首先先说曝光。摄影的核心就是用光,所谓曝光,就是让光线正确呈现在照片上。数码相机,曝光的原理是传感器将光信号变为电子信号,但是如果我们参数调整不对,就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
曝光三要素:感光度、光圈、快门。曝光三要素相互制衡,缺一不可。
曝光三要素,是相互影响的,俗称曝光三角
首先说感光度,感光度通常写作ISO,一般用数字表示,例如ISO 100、ISO 200、ISO 12800等。感光度代表了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越适合在黑暗环境中光拍摄。
提升感光度,就能提升对光线的捕捉能力,更适合黑暗环境拍摄
虽然感光度越高,越适合在黑暗环境中拍摄,但是感光度越高,对画质的损失越大。提升感光度会增加照片的噪点,因此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实际上应该尽可能使用更低的感光度。
7. 摄影用光的作用
光可以营造真实而浓郁的环境气氛,能够烘托出人物,表达生活气息,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配合摄影的角度可以达到和观众的交流沟通,使观众产生代入感。如明亮的光线可以表达出开朗活波的氛围。表达出一种向往美好。暗调高对比的光线可以营造出压抑感,预示事物发生转变。人物心理的挣扎,恐惧等情绪。明亮的高对比光线可以变现出坚定,厚重。特定的光线变化还可以给人以强烈的时间观念。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
光位是摄影用光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不同光位的造型效果和质感表现也是大相径庭。
我们常用的光位有顺光、侧面光(正侧光和前、后侧光)、逆光、顶光、底光。
查看更多关于【视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