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摄影动与静解析
镜头运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现为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而成为静止画面(呆照)。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具体制作方法是,选取所摄镜头中的某一格画面,通过印片机重复印片,使这一停止画面延伸到所需长度。根据镜头剪辑的需要,定格处理可由动(活动画面)到静(定格画面),也可由静(定格画面)到动(活动画面);也有的在影片结尾时,用定格表明故事结束,或借此点题,以便给观众留有回味。
2. 动与静拍摄
以动衬静的诗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3.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王籍《入若耶溪》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拓展资料:
动衬静是一种衬托的方式,即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类是以动衬动,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3. 摄影是动态还是静态
1、性质不同
摄影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摄像是使用摄像机(视频拍摄设备)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
2、状态不同
摄影是一种静态的影像。
摄像是一种连续动态的影像记录过程。
3、对设备要求不同
摄影对像素(清晰度)要求更高,所以相机的像素高于摄像机。
摄像对动态画面处理(变焦)要求更高些,所以摄像机在焦距转换上要求比相机的高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摄影摄像无论是从定义上理解还是从应用上划分都分属于两个系统的理论层次,从定义上理解,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而摄像就是使用摄像机(视频拍摄设备)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通俗一点解释就是,摄影是一种静态的影像记录过程,而摄像是一种连续动态的影像记录过程。
4. 摄影动静对比构图
“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5. 摄影的动态范围
宽容度和动态范围有关联,但不是一回事,作为衡量画面明暗层次的标准,可以比作一把尺子,宽容度意味着有更多的刻度,而动态范围则是代表跨度有多大,更大的宽容度可以记录丰富的信息,但是直出画面就显得比较平淡,但是后期可调整的空间大。
查看更多关于【视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