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地摄影之父
林可胜—中国生理学之父。福建厦门人。1897年10月15日生于新加坡,1969年7月8日卒于牙买加。幼年在爱丁堡读书。1919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192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讲师。192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爱丁堡分会会员。1924年赴芝加哥大学进修,在生理学家A.J.卡尔森教授实验室与A.C.艾维合作,进行胃液分泌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1925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主任教授。1935~1937年为协和医学院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执行院长职务。1932年在抵抗日寇侵华的喜峰口战役中,他曾带领医疗队去战地救护。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又参加了西南大后方的红十字会工作,并在贵阳建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和规模颇大的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提高了卫生人员的医疗水平。抗战结束后,他将各军事医学院校及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改组为国防医学院,同时还筹建了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他于1949年赴美,在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任教授,与艾维再度合作,进行消化生理的研究。1950年任内布拉斯加州的克莱顿大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系主任教授。1952~1967年任印第安纳州迈尔斯实验室医学科学研究室主任和高级研究员,致力于痛觉生理和镇痛药物的研究。1920~1936年间,他在消化生理方面,共发表论文近50篇。
他发现进食脂肪可抑制狗移植小胃的胃液分泌,认为这是由于通过血液传递的某种物质实现的,命名这种物质为肠胃素(enteroqestrone)。1956~1969年间,他结合镇痛药物的作用,进行了关于阿斯匹林镇痛作用的研究,共发表论文约20篇。他证明阿斯匹林能阻断传递痛觉的感觉神经末梢的冲动发生。由此认为阿斯匹林的镇痛作用是在外周,而吗啡的作用则在中枢。
他于1926年发起成立中国生理学会,并担任新创办的《中国生理学杂志》(1927年正式出版)主编,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发生时才中断出版。他除在协和医学院培养了大批学生外,还培养了不少青年教师、研究生和进修生,促进了中国许多医学院校、综合性大学及研究机构教学、科研工作的提高和发展。他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验,曾广泛参考国外先进经验与张锡钧等精心设计了全部生理学教学实验。他将教材与实验讲义融合在一起,编成一册《生理学大纲》,为当时各医学院校所广泛采用。
2. 战地摄影师鼻祖
惊奇队长的扮演者是布丽·拉尔森。
布丽·拉尔森,1989年10月1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美国演员。
2015年,与泰瑞·诺塔里、汤姆·希德勒斯顿联袂主演以20世纪70年代为背景的动作冒险片《金刚:骷髅岛》,在片中饰演战地摄影师韦弗。
2019年3月8日,与塞缪尔·杰克逊、本·门德尔森联合主演的科幻动作电影《惊奇队长》上映。
2019年4月24日,奇幻动作电影《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在在片中饰演惊奇队长。
3. 战地摄影之父是谁
文化名人众多。海陆丰大地地灵人杰,古代出现过叶高标、黄汉宗等一批文化名士、现代出现了创办得趣书室的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著名音乐家马思聪、民间文学之父钟敬文、书画大师赖少其、战地作家邱东平等一批文化名人。
4. 最有名的战地摄影师
进新华社或者出国。 除了新华社,我国的新闻机构还没有哪个有实力、有兴趣去报导战地新闻的。 中央电视台要的是摄像师不是摄影师。 国外大的新闻机构倒是也需要战地记者,但进去比较难,一般也得先拿到个国外的媒体文凭了。如果能,相信楼主能找到很多工作机会的,因为国外的记者大多比较怕死。
5. 战地摄影师纪录片资源
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1913-1954),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战地摄影师,被誉为“战地之神”、“战地摄影的鼻祖”。古往今来,无数拿相机、对镜头的人当中,没有谁的相机比他更简陋的,却没有谁的成就比得上他。在全球战地记者里,数他的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6. 战地摄影记者
一.人类与金刚之间的冲突。
影片讲述了一支由探险家、军人等组成的探险队,前往骷髅岛。到骷髅岛后,以帕卡德为首的美军以地质勘测的名义向岛上投放震波炸弹,炸弹的威力惊醒了地下的怪物骷髅蜥蜴。惹恼了岛上之王金刚,由此展开了第一场大战,金刚与人类之间的直升机大战,美军惨败。
二、人类与其他怪兽之间的冲突。探险队登岛后,在岛上先后碰到了孤礁牛魔、长腿母怪、孢子螳螂、小型骷髅蜥蜴等巨兽。
三.金刚与其他巨兽之间的大战。
由于人类在岛上投放震波炸弹,炸出了好几只小型骷髅蜥蜴。骷髅蜥蜴凶狠残暴,为了守护骷髅岛,金刚杀死了从岛下跑出来的小型骷髅蜥蜴。
7. 战地摄影师影评
Newswear是美国摄影专用服饰品牌,国内还没有销售。此装备在西方很为流行,是战地摄影师和快拍摄影师的必备品,非常适合快速拍摄和爬山,外出携带器材。此款Newswear摄影背心衣型号是最受欢迎的型号。四个主要储放袋,每个内里均有一个配件小袋, 特大袋子可贮存数码相机机身、镜头;中间两个袋子适合存放大部份长焦镜 头。
8. 战地摄影之父简介
如果一张纸币被不小心撕成了两半,你会怎么做?有一天HR让你把照片附在报名表上,你又如何处理?对,粘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离不开使用黏合剂,修补损坏物件、装修房屋、制作零件都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黏合剂,最常见的黏合剂属胶水无疑。
而谈到胶水,那就必然绕不过大名鼎鼎的502胶水,作为中国初代的“国货潮牌”,想必大多数80后、90后都曾经使用过他。但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谁发明了502胶水?502胶水又为什么要叫502,而不叫520呢?
502的主要成分是α-氰基丙烯酸乙酯,科学家通过在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增粘剂、增韧剂等物质,最终形成合成胶水。从物理特性上看,502胶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容易挥发,遇到微量水分即可实现瞬间固化的效果,使用便捷,粘结力强,适用范围广,能够粘结玻璃、塑料、金属、陶瓷、皮革蜡面等大多数日常生活中可见的材料。
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塑料之父贝克兰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合成了一种新物质,将其命名为酚醛树脂,自此开启了化学合成胶的时代,各种胶黏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二战时间,一些新型胶黏剂被大胆应用于军事领域,甚至出现了胶粘飞机,这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了胶黏剂产业的发展。
同样是在二战期间,美国柯达公司的科学家哈里·库弗的团队在研发用于制作瞄准镜的透明塑料时,意外合成了氰基丙烯酸乙酯,虽然当时库弗已经发现这种材质具有很强的粘性,但并未重视。直到1951年时,库弗团队被要求为喷气飞机座舱盖研发高强度、耐高温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时,因为一场意外,库弗才意识自己合成了一种强力胶黏剂,而这就是502胶水的前身。
直到1959年,库弗在参加一档节目时,现场展示使用一滴胶水将主持人抬离地面,这种能够瞬间粘接并固化的新型胶黏剂才一炮走红,震惊世界。此后,由于此种胶水速干的特性,他还被广泛地应用于战地紧急止血,也因此衍生出一批医用胶黏剂。
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胶黏剂的研发还是一片空白,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迫切地需要属于我们自己的胶黏剂。在库弗团队研发的新型胶黏剂走红之后,一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也把眼光放在了这种胶黏剂身上,他就是葛增蓓。彼时的葛增蓓风华正茂,刚从上海被调到刚成立的中科院化学所,心中已经定下为国家研发新型速干胶黏剂的目标。
受限于现实情况,和大多数项目一样,葛增蓓在研发速干胶时也是从零开始。1964年,经过无数科学家多年的反复实验,一款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速干胶——502胶水就此诞生了,这是我们在胶黏剂的领域的重大突破。502胶水的全称应该是KH502,其中KH代表中科院化学所的简称,502则是当时研发这款胶水的实验室房间号,为方便记忆,大家就把KH502简记为502。
同年,502胶水正式投放市场。但这种全新的速干胶一开始并未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应,为了推广502胶水,葛增蓓四处奔走,义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正式在他的无私推广之下,502胶水才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当之无愧的初代国货潮牌。
从修补脱胶的鞋子到用于粘接机械零件,502胶水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几十年间,我国卖出的502胶水早已不计其数,502胶水的配方也经历了多次迭代,即便是在胶水品类众多的今天,502也因其优秀的粘接性能、便宜的价格,成为家庭常备胶水的首选。
说到这里,想必有些人在感叹502胶水强大的同时,心里也有一丝被502支配的恐惧。是的,绝大多数人在使用502胶水的过程中,都体验过两个手指乃至多个手指被粘在一起的痛苦。一滴小小的胶水落在指缝间,只觉微微手指发热,眨眼间就成了“连体婴”,强行撕开,那皮肉之苦,简直酸爽。
其实,如果一不小心被502胶水把手指粘到一起,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是有办法将手指分开的。常见办法有2种:一,准备白醋或热肥皂水,把粘在一起的手指放进去浸泡几分钟,缓慢搓动即可揉开;二,在粘连处滴一滴风油精或卸甲水,静待两三分钟后开始缓慢揉搓,随后可分开手指。
当然,如果是502胶水不慎溅入眼睛,在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之后,还是建议尽快去医院处理,切勿乱信偏方,自己操作,造成更大的伤害。
502胶水的封神之路,其实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时期的缩影。曾经我们样样落后,被围追堵截,但在一代代中国人民的奋斗之下,我们突破封锁,扶摇直上,从追上到局部领先;奋斗与进步,突破与领先,不只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
查看更多关于【视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