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头的体系
我们所说的德头,并不是现存的西德生产的镜头,包含的内容其实是很多的。如果从国籍上说,包含有历史上的民主德国(东德),联邦德国(西闹裤辩德),主要是这两个国家生产的镜头。但期间还有其它国家代工镜头,比如瑞士罗马尼亚等国家,一般也打上Carl Zeiss的标牌,所以也算是德头系列。此外,西蔡的禄莱系列后来主要生产基地转移到新加坡,所以新加坡也算是一个。而东德的潘太康的变焦镜头日本韩国也曾代工,这样两个国家的标志为Carl Zeiss或Pentacon的镜头也不能不算是德头。康泰时一直是西蔡的正宗,但康泰时就分为本国产与日本产两类,其标志是G或J,例如MMG,AEG就是德国原产的,而MMJ与AEJ就是日产的。当然德国的镜头制作技术也曾流传到前苏联去,但俄头毕竟与日头不同,但也德头的区别也相当大,所以对于俄头似乎还不适宜归到德头这个大类中来。
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明晰的概念了。
德头系列所包含的国度大概有
东德
西德
罗马尼亚与瑞士等国家
新加坡
日本
韩国
二.德头的品牌
我们所知道的德国镜头的品牌有哪些?
1.Pentacon(潘太康): 这是最物美价廉的德头,东纯含德品牌。
2.Carl Zeiss Jena(简称“CZJ”): 是现在保有量最大,但已经不再生产,将来最容易升值,且价格合理,能出一流照片的镜头,东德品牌。
3.Meyer(梅耶): 是出片特别细腻,高光层次保留得最好,色彩清淡,很接近西德风格的一类镜头。东德早期名品,后来被Pentacon收购,早已停产,现在已经在涨价。
4.Contax(康泰时,或被译作康泰克斯): 被人们认为最纯正的蔡司头,其实应该说是最纯正的西蔡头。镜头上打印着Carl Zeiss T*的标志,确实是西蔡正统,出片锐度高,色彩纯正且有着很高的饱和度,焦外过渡自然,用料足,加工精,远胜日系镜头的产品。西德名品,日本也有制造,且量还很大。
5.Shneider(施耐德): 带有传奇色彩的镜头。常常被人们誉为“真水无香”,锐度相当高,最多的产品为M42口的,此外还加工QBM口与莱卡M口,色调偏于真实还原一路,有着不可言说的妙味,但初学未必能真切体会得出。在做工方面,只会远超康泰时而绝对不会在康泰时之下,是目前超值而日后升值可能最高的镜头,极具收藏价值。但因镜头做工实在过于精密,好似镜头世界里的的瑞士钟表那般精密准确,导致使用中太容易因一个小零件损坏而全镜瘫痪,维修成本又过于高昂,最终还是无法适应光学世界简单而精准的铁律,逐渐淡出顶级光学大厂的行列,终归也无法与蔡司,徕卡平起平坐
6.Rollei(禄莱) : 原产德国,本来是相机品牌,但相机得有镜头,禄莱自己不生产镜头,由蔡司加工,蔡司为其设计液缺出后来名赞天下的HFT镀膜(高保真镀膜),所以其品质更在康泰时之上,以生产双反相机为最有名,也生产单反相机。后来在新加坡建厂,因为德国本土的真空镀膜炉发生大爆炸,所以后来的HFT镀膜镜头一般都为新加坡产。
7.Voigtlander(福伦达): 产地最为复杂。本来是西德名镜,因为市场策略失误,后来收归禄莱麾下,早期多为雷丁娜卡口,最近对焦距离变态地远,所以不太实用,但其成像品质一流,不在禄莱之下。禄莱在新加坡建厂后,此镜头也常常见到新加坡出产的,现在日本玛米亚与确善能多有代工或仿造。其镀膜为红色字的Color(真彩镀膜),但我怀疑其实就是HFT镀膜,其产品与禄莱几乎一样,镜片组设计,机构结构与外型都不变,只是品牌不同而已,但相对于禄莱价格要低,是用家的首选。
8.Leica(莱卡,或徕卡) : 大名鼎鼎的世界顶机相机与镜头厂家,顶级光学的标杆之一,做工有多细致,成像有多威应该不必赘述,有今天如此高不可攀的地位靠的自然不是吹嘘哄抬出来的。(文章最后附上徕卡制作流程视频)
9.ENNA : 西德镜头,产量不多.ENNA 于1920年创建于德国慕尼黑,她的名字是由创始者 ALFRED NEUMANN 用他本人名字的缩写N.A.的德语发音拼写而成。ENNA 从1950年开始生产照相机镜头,总设计师是由SIEGFRIED SCHAEFER担任 ,其中SONNAR镜头的设计师 LUDWIG BERTELE 也参与了部分设计。ENNA是西德第一个生产RETROFOCOS结构镜头的公司。50年代初RETROFOCOS镜头设计开始流行,这种结构可以使小画幅镜头广角端突破40mm变得轻松并且可以做得相对小巧,采用同样原理的长焦镜头也变得轻巧和袖珍。
ENNA可以载入照相机镜头史册的嘱名产品有,1958年研制成功的当时世界上最大光圈广角镜 Super Lithagon 35/1.9 ;1961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个长焦变焦镜 85-250/4 以及 58年投产的代表ENNA特色的插拔式快装前组镜头SOCKEL-OBJEKTIV等等。ENNA的镜头以对颜色的纯净表现,和高水准的生产精度瞩称。
同时ENNA在大光圈镜头的设计方面也颇有建树,建厂依使他们生产的35/4.5(之后又扩大到1:2.8 和1:2.5), 和28/3.5 一道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光圈的交换镜头,1955年又创造了135/3.5的世界记录,1958又把35毫米定焦的光圈记录刷新到1:1.9 。有意思的是,尽管ENNA镜头品种涵盖了24-600的焦段,但一直没有生产50毫米的标准镜头。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58年,ENNA了推出插拔式快装前组镜头(SOCKEL-OBJEKTIV)及与之配套的 50/1.9 。这种镜头卡口有两种: M42 和 EXAKTA ,焦段涵盖了24-240。打算收集这种镜头的朋友需注意(要能找到就发财了),1961年后ENNA改变了这种镜头的光圈设计。58-61年间生产的镜头光圈是 上劲儿, 上发条, 拧的,61年以后(一说64年以后)则采用压力式光圈(机身快门压力联动?),两种镜头间不能互换。 61/64年以前的老款一个生产了10种不同焦段的前组。61/64年之后的新款有7种前组。新旧款都因出口到英美的关系存在英制刻度版本。(关于光圈演变历史我是一片空白,对SOCKEL-OBJEKTIV,也是头一次接触,我的理解是镜头分成两部分,后组联在机身上不动,更换前组改变焦段,据云腾龙就是受了ENNA的启发)。
到1964年ENNA已生产了超过4百万个镜头。从开始ENNA就以OEM为主,供应给 EXAKTA/EXA, PRAKTICA,PHOTO PORST,FOTO QUELLE(REVUE/REVUENON),EDIXA,REFLEXOGON, ARGUS(SANDMAR)美国, CORFIED(LUMAR/LUMAX) & IHAGEE 英国,等等相机厂和照材经销商。。
10.ISCO : 西德镜头,Isco 其实是 Schneider 的子公司,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不过网路上许多卖家都说因为是子公司,所以和 Schneider 成像一样,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Isco 镜头成像非常冷,而且偏硬的,与绝对平衡的 Schneider 有很大不同。所以大家如果想尝 Schneider 味,千万别被骗去买 Isco,但这并不是说Isco不好,只是与其老大哥Schneider不同路数罢了,其实Isco 的锐度惊人,镜片用料也很好。而且那个镜头工艺,保证摸过就会爱上的
11.ZF、ZA : 是日本确善能打上了Carl Zeiss T*标志而专门为尼康与索尼相机加工的蔡司镜头。镜片结构与镀膜工艺不差,层次也好,但比照着康泰时还是差的是味道,且价格不低,当然还是远超纯日本产的尼康佳能一类的镜头的。
12.斯坦海尔 : 一种怪异的品牌,但据说里面大量使用非环保的稀土元素加工镜片,因此出片的味道有相当特别的味道,能弄到好品相的可为收藏品,应该是一种毒物。市场保有量很小。
13.肖特 : 百年光学巨匠,德国老牌肖特,也译作沙赫特,是西德著名光学厂家。曾在上世纪50-60年代为ALPA,LECIA,M42,EXAKTA等机身生产了大量的镜头(能为Alpa生产镜头的,都非泛泛之辈)。肖特光学集团生产的光学玻璃被称为世界第一的光学玻璃,一片肖特的光学玻璃可以抵2-3片普通日本厂商的ED玻璃。日本人对A. Schacht镜头的评价是“产生令人毛骨悚然的映像的镜头,拍摄对像中央部分像凸一起一样的空间感,拥有独特的色彩”.其厚重的色彩,使人身临其境的立体感空间感、细节刻画、焦外等为人啧啧称道。旋转的焦外也是其的一大特色。此品牌镜头产量很少,保存至今的屈指可数,故在市面上极为罕见.肖特和斯坦海尔一样,有爱脱膜的通病(也有种说法指出肖特只为各大镜头厂家生产过光学镜片,并未真正涉足镜头制造,其与市面上一些存量稀少的沙赫特镜头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不论是否存在联系,沙赫特镜头中的确也不乏几支值得收藏的,性价比极高精品镜头)
查看更多关于【摄影器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