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位对焦怎么用法
摄影入门:准确的对焦,是成功拍好照片的基础。但是很多摄影新手对于相机上有关于对焦的功能、按钮了解的并不全面。今天就来系统的说说。
1、快门按钮:几乎所有数码相机都将半按快门定义为激活自动对焦功能。如果使用单次对焦模式拍摄,持续半按快门就可以做出锁定焦点的操作。
2、机背对焦按钮:除了使用快门按钮,使用相背的AF-ON或AF-L键也能激活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
3、对焦环:一些镜头会配备全时手动功能。在相机完成自动对焦之后你还可以使用对焦环进行手动微调。
4、镜头AF/MF开关:一部分镜头会配备这个开关,使用这个开关你能够在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之间切换。
5、对焦模式拨杆:机身上这个开关一般会标有“AF”字样,按下之后使用指令转盘可以在不同对焦模式之间切换。
6、摇杆/方向键:自行选择对焦点可以让对焦更精准,这时你会用到机背上的摇杆/方向键。
对焦点个数以及覆盖范围都很好理解,但你还会听到“一字对焦点”“十字对焦点”这些术语,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一字对焦点:上图中方框内为“—”或者“|”的对焦点,只侦测水平或者垂直方向的相位差。
十字对焦点:图中方框内为“+”的对焦,十字型对焦点则会根据2个方向的相位差进行对焦,精确度和可靠度都有所提升
双十字对焦点:十字基础上再叠加十字,可以理解为“米”字对焦点,从4个方向侦测相位差,精确度最高。但是这类对焦点需要更多的光才能工作,通常需要大光圈镜头支持(如f/2.8或以上光圈),数量通常只有1个,位置一定会在正中央。
对焦点该怎么选:
对焦点多了也不见得是好事,所谓“人多瞎捣乱,鸡多不下蛋”,知道如何选择对焦点就很有必要。
1、自动选择还是手动选择
默认设置下,相机会自主决定对焦点位置。相机通常会激活所有对焦点,让相机对焦在最近的高反差物体上。然而,在需要对特定区域对焦时,手动选择单个对焦点进行对焦,你还可以选择激活某一区域内的一组对焦点。
2、单个还是群组
单点对焦模式能保证相当的对焦精确度。手动选择单个对焦点后,相机就会“指哪打哪”完全按照拍摄者的意愿对焦在了。相比起使用单点对焦,使用一组对焦点能够更便利地锁定运动物体。
对焦模式有什么用:
根据拍摄物体的静/动特性,选择相应的对焦模式,这已然是老生常谈了。
然而,有些相机还提供第3种“混合”对焦模式,即相机自动检测物体的运动,自主在单次对焦和连续对焦模式之间切换,是不是有点方便?
再然而,相位对焦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光线太暗或者反差太小的情况下对焦系统都有可能“懵逼”,出现对焦犹豫(俗称拉风箱),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切换到手动对焦。
如何根据场景选择正确的对焦模式:
1、自动区域对焦:最适合快拍的对焦模式
自动区域对焦模式下,相机会检查所有焦点内物体,并选择距离最近的点进行对焦,非常适合进行快拍,例如街头摄影。某些相机在该模式下还可自动识别场景中的人物,并对其进行优先对焦。
该模式其实也很适合刚入门的摄影新手。不过就如同其他自动系统一样,自动区域对焦有时也不是那么灵光,偶尔会出现对错焦的情况。
2、51点单点对焦:适合高精度对焦
单点对焦模式下,可根据拍摄需求自行选择对焦点位置,这给予了用户充分的选择自由。单点对焦比较适合静态的物体,换句话说,单点对焦更适合风光、静物类的拍摄题材。
3、51点动态区域对焦:适合对拍摄物体进行跟踪对焦
相机会动用所有焦点对拍摄物体进行跟踪、预测,这时摄影师只要保证被拍摄物体在取景框内,相机就可实现实时对焦。
看上去自动区域对焦和动态区域对焦很像,但两者其实有很大区别。自动区域对焦模式下,所有焦点选择均由相机自动完成,无人为因素;动态区域对焦模式下,用户可设定最初的对焦点,这相当于告诉相机从哪里开始对焦、被拍摄物体是什么颜色,从而提高跟踪对焦成功率。
4、11点单点对焦:适合日常拍摄
同样还是单点对焦,但这里焦点数量锐减至11个,是不是说对焦性能下降了呢?当然不是,焦点数量固然越多越好,但日常生活用到的不过寥寥几个,过多的数量反倒会在切换时浪费大量时间。
这时11点单点对焦模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在保证提供同样对焦区域、精度的情况下,缩短焦点切换时间。
5、9点动态区域对焦:适合拍摄匀、慢速运动物体
9点动态区域对焦模式比较适合拍摄匀、慢速运动物体,例如跑步、火车等等。只要被拍摄物体在这9个焦点区域内,那么相机会根据物体的运动状况实时调整合焦位置。
6、21点动态区域对焦:适合拍摄无规律运动物体
21点动态区域对焦的原理与9点差距不大,但不同的是覆盖面积更广,适合拍摄无规律运动物体(如小朋友、动物),以应对突发状况。
二、什么叫相位对焦
相位对焦——PDAF:它的全称是PhaseDetectionAutoFocus,字面意思就是“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相位对焦技术在数码相机领域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在智能手机领域则仍处于起步阶段。
通常而言相机的自动对焦方式有两种:反差对焦和相位对焦。反差对焦的原理是根据焦点处画面的对比度变化,寻找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也就是准确对焦的位置。
相位对焦:
相位对焦相比反差对焦,行程缩短速度加快。
再来说说相位对焦,它的原理是在感光元件上预留出一些遮蔽像素点,专门用来进行相位检测,通过像素之间的距离及其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
相比反差对焦,相位对焦不需要镜头的反复移动,对焦行程短了很多,对焦过程干净不犹豫。但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利用CMOS上的遮蔽像素点进行相位检测,故此相位对焦对光线强度的要求比较高。
优点:只需要计算一次就完成对焦,对焦速度极快,并且降低处理器计算负担。
缺点:在弱光环境下容易对不上焦。
反差对焦:
反差对焦耗时太长。镜头从开始对焦到最后合焦完毕一直不停移动,“走过站”以后的回退过程更是让对焦行程增大,反映给用户的就是对焦速度较慢。
以拍摄一枚硬币为例,最开始画面是虚焦的状态,随后镜头移动,人们可以看到屏幕中的硬币逐渐清晰起来。直到某一个位置(合焦状态)硬币最为清晰,但摄像头模组自身是意识不到此时已经合焦完毕的,镜头会继续移动,此时人们会看到硬币又变得模糊。这时摄像头模组才意识到镜头“走过站了”,于是回退至刚才清晰的焦点位置,这样一次对焦就完成了。
优点:弱光环境下也能准确对焦。
缺点:对焦步骤多,处理器要计算众多数据,并且对焦时间长。
查看更多关于【单反相机入门教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