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念摄影的含义和历史溯源
因为许多摄影作品中都存在观念,为此本人对观念摄影做一定的界定,以便后文深入论述。本文主要围绕当代艺术语境内的摄影观念及表达,探讨观念摄影的艺术和文化发展。
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锋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
观念摄影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其实在摄影发展之初便产生了观念,观念并非天上掉下的概念。摄影史上有很多无可争议的例证: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
但那个时代的作品具有观念的特性并不能算作观念摄影。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
观念摄影最初的文化立足点是西方的文化与艺术思维。因此,观念摄影是植根于西方当代艺术文化的土壤之中,它的历史具有很长的维度,思考是多元和具有深度的。传播到我国后与本土文化和艺术状况相结合出现新兴的摄影方式。我国早期的摄影观念常常是政治视角的,典型的以"文革"时期的摄影以政治波普的形式出现,成为政治宣传有力的抓手。观念摄影的初现是以批判和反思为特征的。我国1976出现的诸如蒙敏生、王秋生等人用摄影作品对"文革"进行反思,带有反讽意味的作品也可以"划归"到观念摄影之中去,摄影中有了一种观念的显现。但是这些并不是中国观念摄影的起源,他们仍是用纪实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并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思考、评介与叙事语境中,于是与当代艺术的距离与差距越来越大。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摄影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记录手段,而是成了观念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参与部分。后来很多敏锐的艺术家发现摄影具有某种半独立的视觉形态,于是他们颠覆了摄影和观念艺术记录和被记录的关系,开始一种专门以摄影形态为最终表现形态的艺术创作手法,如赵半狄等艺术家的角色表演在1995年前后就已经进行专门的摆拍。而观念摄影这个名词最早出现是在1997年岛子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上,接着在1998年朱其策划了"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展".这两个展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观念摄影"的名称。观念摄影开始只是一度在美术界热闹,作为美术作品在美术刊物上传播,中国的主流摄影媒介几乎对它持视而不见的态度。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才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也逐渐成了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的常客。观念摄影进入了一个"新摄影"阶段和快速繁殖期。"新摄影"最终成型,从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演变成以观念为基础的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早期以先锋摄影的方式出现,而后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分支。从最初的借鉴西方观念和摄影语言到开始逐渐的自觉的挖掘本土深厚的文化艺术养分。虽然中国观念摄影发展也有好多年,涌现了一大批观念摄影作品,备受国外博物馆、收藏家、画廊、艺评人的高度关注。但很多人对观念摄影还不甚了解,甚至传统摄影界仍提出种种质疑。但作为一种摄影形态和文化艺术现象它客观存在,同时给传统摄影注入许多新的能量。观念摄影已经是不可争辩地成为了艺术性极强的摄影门类。正是观念摄影的魔力驱使本人关注它和研究它。
查看更多关于【创意和灵感】的文章